APP下载

蔡根兴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

2014-04-15刘奔

江苏中医药 2014年1期
关键词:瓜蒌皮生石膏消食

刘奔

(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武汉 430014)

蔡根兴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

刘奔

(武汉市中医医院,湖北武汉 430014)

蔡根兴主任医师认为诊治小儿咳嗽,当详查病机,审证求因,临床主张:用药轻灵,重视疏散;重视脾胃,攻补兼施;根治咳嗽,分清标本;饮食清淡,调护适宜。附验案1则以佐证。

咳嗽 中医药疗法 儿童

咳嗽为儿科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冬春二季发病率高。任何年龄均可发病,以幼儿多见。本病病位在肺,同时与脾、胃、肝关系密切[1]。蔡根兴为武汉市中医医院儿科主任医师,行医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中医儿科诊疗经验,对小儿咳嗽有独特的治疗方法,现将其治疗小儿咳嗽的经验介绍如下:

1 详查病机,审证求因

蔡主任认为小儿咳嗽的辨证,首当分清表里虚实,不可一味的止咳化痰。肺为娇脏,寒温不知自调,故易受风寒,外寒入里化热。肺热壅塞,肺气不宣,故咳嗽、咯痰,部分患儿伴发热;同时小儿具有脾常不足的生理特点,脾胃虚弱,运化失常,加之小儿饮食无度,易为乳食所伤,胃中易积食化热,痰从中焦而生。此类咳嗽,清肺热的同时重在清泻胃火。

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属中焦,是人体气机升降的枢纽,一身气机的升降调畅很大程度有赖于脾的正常运化。过食生冷、感受四时不正之邪气均可导致脾之升清降浊功能失常,运化无权,聚湿为痰,咳不甚,但痰声重,此类咳嗽宜健运脾胃。

小儿肝常有余,肝火旺者可见木火刑金,此类患儿大都性情急躁,咳嗽剧烈,但表证不显,易反复发作,痰质黏稠,难以咳吐,大便干燥,小便短赤,此类咳嗽宜清泻肝火。

2 用药轻灵,重视疏散

蔡主任认为小儿为纯阳之体,感受外邪易化热、化火,治疗小儿咳嗽,即便感受寒邪,也易化热,治疗多予清热化痰之品,但寒凉止咳之药,虽长于直折清解,却以凉而不透者居多,而疏散之品,擅长升散,二者配伍,则可藉疏散药物升浮宣散之力,顺应病变趋势,畅达肺气,使邪热透出。辛凉止咳常选用桑白皮、杏仁、大贝、川贝、瓜蒌皮;疏散表邪常选用金银花、连翘、板蓝根、蝉衣。发热甚者,选用柴胡、葛根;咳嗽气喘痰黄者,选用川贝、瓜蒌皮、炙麻黄、桑白皮、地骨皮、前胡、夏枯草。蔡主任每在清肺化痰处方中使用清热解毒之品,如板蓝根、鱼腥草、金银花、野菊花等,认为金银花、板蓝根等清热解毒不似黄连,苦味不甚,小儿易于接受,且大苦大寒易于伤阴伤阳、败伤胃气。

3 重视脾胃,攻补兼施

小儿咳嗽无论表里虚实,均应重视脾胃。风寒咳嗽者宜在疏风止咳的基础上加用白术、黄芪等健脾益气之药,以扶正解表;风热咳嗽者,宜在止咳的基础上适量选用消食导滞的药物,以助热邪的疏散。痰热甚者宜在清热化痰的基础上,通腑导滞以利于消痰。咳嗽日久者必有瘀有虚,然而活血重在理气,补虚重在健运脾胃。治疗咳嗽不仅要止咳,更要健运脾胃,脾为生痰之源,脾胃调理得当,既使咳嗽得愈,更重要的是减少咳嗽的复发。脾胃虚弱常用参苓白术散配合消食导滞之麦芽、神曲、山楂、枳壳,寓通于补,补而不滞。脾胃虚热甚者,用石斛、生石膏养阴清热,生石膏不苦,配麻黄有清肺、泻火、生津作用,但必以舌苔薄黄、大便干者用。咳甚而有喘促者,既要止咳平喘,更要调畅气机,常用桔梗、枳壳一升一降。六腑以通为用,常以瓜蒌皮、三仙、内金、青皮、陈皮、生大黄、枳壳消食导滞。

4 根治咳嗽,分清标本

临床上有部分患儿反复咳嗽,稍有不慎咳嗽即发作,蔡主任认为其根本为脾虚,重在咳嗽控制以后调理脾胃。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咳嗽期间根据患儿病情选择疏风止咳、消食止咳、化痰止咳、泻肝止咳等治疗方法。待咳嗽稳定以后根据患儿情况调理脾胃。有积滞者先消食导滞,而后健脾养胃,常用藿香、川朴、云苓、内金、焦三仙、大白、枳壳、桔梗、石斛、砂仁消食导滞,白术、云苓、扁豆、山药、莲子、青陈皮、广木香、三仙、内金、石斛、砂仁健脾养胃。汗多者加用浮小麦,大便干者加用麻仁,夜寐不宁者加用灯芯。

5 饮食清淡,调护适宜

病有寒热虚实之辨,患儿在发病期,应根据不同病情,选用适应病情的食物,做到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寒者温之,热者清之。一般来讲,虚证与寒证咳嗽,忌食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实证与热证,忌食辛辣厚味等热性食品。风寒证,宜选用葱、姜、桂皮等,辛温散寒和滋补食品,不仅有助于药力,更有利于病情的恢复。如果此时服用生冷瓜果等寒凉食品,就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在服用桔梗、甘草时,应忌食猪肉,否则容易产生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而影响疗效。

6 验案举隅

赵某,男,6岁。2010年10月30日初诊。

患儿咳嗽3d,喉中有痰,难以咳吐,平素即易咳嗽,汗多,纳呆,寐欠安,大便干结,2日一行,小便调。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查体:咽红,扁桃体Ⅰ°肿大,双肺呼吸音粗,未及明显干湿啰音。中医诊断:咳嗽。西医诊断:急性支气管炎。治宜:清热止咳化痰,消食导滞。处方:

金银花10g,连翘10g,射干10g,桔梗10g,板蓝根10g,蝉衣6g,前胡10g,青陈皮(各)6g,枳壳10g,炙麻黄5g,杏仁10g,生石膏(先煎)25g,桑白皮10g,瓜蒌皮10g,三仙(各)10g,内金10g,灯芯3支。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复诊:家长诉服药3剂后咳即止,纳谷较前好转,汗出减少,大便仍干结,日一行。咳嗽已愈,以消食导滞清热收功。处方:藿香10g,厚朴10g,茯苓10g,青陈皮(各)6g,广木香6g,大白10g,枳壳10g,桔梗10g,石斛,砂仁6g,防风6g,生石膏25g,地骨皮10g,三仙10g,内金10g,浮小麦10g。7剂。每日1剂,水煎服。

后随访2个月,患儿情况良好,无咳嗽复发。

按:蔡主任认为,小儿咳嗽病位在肺,常表现为热证,与肝脾关系密切,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咳嗽发病期间根据患儿症状,相关脏腑随证治疗,咳嗽好转后,根据脏腑部位不同,有重点的进行调理,尤以脾胃为主,达到预防咳嗽反复发作的目的。本例患儿咳嗽为食积内热,感受外邪,邪热入肺,肺失宣肃,发为咳嗽。治疗上,咳嗽急性期以化痰止咳、疏散风热为主,消食导滞为辅。咳嗽得到较好的控制后,以消食导滞、健脾清热为主,理气化痰为辅,使患儿咳嗽从根本上得到治疗。

[1]汪受传.中医儿科学.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7:64

编辑:傅如海

R256.110.5

A

1672-397X(2014)01-0025-02

刘奔(1983-),男,医学硕士,儿科学专业。1582255094@qq.com

2013-09-11

猜你喜欢

瓜蒌皮生石膏消食
消食药膳方
助磨剂EDTA在超细石膏粉体制备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生石膏掺量及其比表面积对熟石膏性能的影响
The Study of Molecular Mechanisms of Xuanbai Chengqi Decoction(宣白承气汤) in the Treatment of Coronavirus Disease 2019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and Molecular Docking Method
瓜蒌皮提取物对缺氧/复氧损伤H9c2心肌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治三叉神经痛
我家秘方
清热化痰的瓜蒌皮
活性导向分离瓜蒌皮中具有抗血管紧张素转化酶作用的成分
食欲不振喝点山楂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