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闻报道写作的虚实结合

2014-04-10王霞

史志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实境新闻报道

王霞

浅谈新闻报道写作的虚实结合

王霞

艺术创作中有“虚境”与“实境”,同样,新闻报道写作中也有“虚境”与“实境”。新闻写作中的“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是新闻意境结构上的两种主要类型,做到虚实结合,虚实相映,能够进一步增强新闻的表现力。因此,新闻必然是“实写”与“虚写”的辩证统一。

新闻报道 写作 虚实结合

虚与实,是中国古代哲学、美学的一对重要范畴。两者结合,虚实相生,是艺术创作中意境结构的一种表现方式。艺术创作中有“虚境”与“实境”,同样写作中也有“虚境”与“实境”。清朝唐彪在《读书作文谱》中说得很精辟:“文章非实不足以阐发义理,非虚不足以摇曳神情,故虚实常宜相济也。”老舍先生在《本固枝荣》一文中说:“文章要有实有虚,互相陪衬”,“实而不板,虚而不空”。在给北京大学中文系学生演讲时老舍先生还谈到,写实物要以实物为主而略加抒情地描写,使文章生动空灵一些,反之,写诗情画意则要略加实物以期虚中有实。恰当地运用“虚笔”与“实笔”,可使虚实相生,相得益彰,同时又各得其宜,各尽其妙。此法对新闻报道来说也不例外,正确处理虚与实的关系可以使新闻报道别开生面。

那么,究竟什么是虚实结合?虚实结合就是把抽象的述说与具体的描写结合起来,或者是把眼前现实生活的描写与回忆、想象结合起来。虚与实是相对的,如书上所言,有者为实,无者为虚;有据为实,假托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隐者为虚;有行为实,徒言为虚;当前为实,未来是虚;已知为实,未知为虚等等。虚以实为基础,没有实写,便无法虚现;实又往往需要虚来补充,来衬托。虚实结合的写法,尤如三十六计中的“围魏救赵”,它妙在本要“救赵”却不直接“救赵”,而出人意料通过“围魏”手段来巧妙地表现“救赵”的目的。单就新闻写作而言,“实写”是指直接地、正面地表述,是客观再现真实事实,“虚写”不是指虚构,而是一种侧面的、间接的、抽象的描叙手法,也可以是主观反映的思想主题。“实中有虚”,即在叙述新闻事实时也要表达新闻主题,“虚中有实”即在表达新闻主题时要叙述新闻事实。新闻写作中的“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是新闻意境结构上的两种主要类型,做到虚实结合,虚实相映,能够进一步增强新闻的表现力。

一般而言,新闻是对新近发生事实的报道,是对事实进行加工处理后再传播出去的信息。这个过程是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作用的过程,是报道主体对客体的一种主观能动的反映。甘惜分教授把新闻定义为“报道或评述最新的重要事实以影响舆论的特殊手段”。表明这种主观能动反映,不仅要陈述新闻事实,还要表达一定的新闻主题。因此,新闻必然是“实写”与“虚写”的辩证统一。

“实中有虚”——就新闻报道来说,报道不仅要称述新闻事实,还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赋予新闻思想主题。新闻报道要求我们要写真人真事,所以虚实结合的构思,决不能是背离现实生活的胡言乱语,肆意而为,而是从现实出发,紧扣报道的主旨。所谓生活的真实,是指社会生活中实际存在的人和事,指生活中的素材和原型,是以生活真实为基础,通过提炼、概括、集中,在此基础上,通过虚写,加入思想主题,反映新闻所表现出的社会生活某些方面的本质和规律。

以标题为例,恰当地运用虚题,能够抢夺读者的眼球。著名记者范敬宜在报道从美国考察回来的江苏农民企业家沈其南时,拟定的见报标题为《“老外”开始怕“老乡”》,老外为什么开始怕老乡?读者会带着这样的疑问,忍不住往下读。这个标题的设定就成功地完成了抢夺读者眼球的任务。而且,恰当地运用虚笔,不仅能吸引读者,还能够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在抗战时期,某地一个国民党县官天天叫嚷要老百姓“有人出人,有钱出钱,节衣缩食,支援抗战”。这年清明节,县官给他母亲扫墓,竟然利用职权动用车队浩荡示人,并在府上大摆宴席,还要当地报馆记者予以报道。老百姓怨声载道,又岂奈他何?报馆总编迫于压力,不得不编发扫墓消息,但巧妙地用“国骂”制作了个标题:某某县长扫他妈的墓。第二天见报,读者看了拍手叫好,连称解气,县官看罢直气得撅胡子,却又哭笑不得。这个虚笔可谓运用得相当巧妙,亦实亦虚,不仅满足了县长要求报道为其母扫墓的事实,而且也用国骂“扫他妈的”契合了读者的思想情感,起到了非常的效果。

“虚中有实”——就新闻来说,报道要发挥舆论引导的作用,如果传者在新闻中主观介入,是难以让人信服和接受的。如何让人信服和接受,关键是通过对事实的取舍,运用事实本身的逻辑力量,来表达隐藏在报道中的立场、观点、情感和态度。“虚中有实”的意义在于:在表达新闻主题的前提下陈述客观事实,增强新闻的公信力。2014年5月8日,《华西都市报》登载了一篇名为《雁过留声:环卫工手刨垃圾为老人找钱传递正能量》的新闻,此标题首先以虚笔“雁过留声”表达报道的立场,接着陈述了环卫工手刨垃圾为老人找钱传递正能量这一事件,此处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既表述了事实,又称赞了这位“最美”的环卫工人助人为乐的行为,可谓一箭双雕。

当然,“虚写”不是凭空捏造,它必须源于生活。新闻报道要求我们要写真人真事,所以虚实结合的构思,决不能是背离现实生活的胡言乱语,肆意而为,而是从现实出发,紧扣报道的主旨。因此,“虚”一定以“实”为基础,否则所写会变得虚无缥缈,不仅失去感染力,如果凭空捏造就更是会变成虚假新闻。纵观各大假新闻,不难发现,新闻写作者,为了吸引读者的眼球,主观臆断地表现新闻的主题,片面截取事实的片段或者干脆凭空捏造,有“虚”而无实,不仅会严重破坏损害媒体的形象,而且会削弱新闻的公信力。2013年春节期间,一段所谓“实拍老外花费一百万购买五吨鞭炮燃放”的视频在网络间开始传播并引起中国网民极大关注。对此情况,湖南省浏阳市16日上午通报,相关视频实为丹麦一小型烟花公司2012年夏天在浏阳做的一场小型鞭炮“燃放秀”,相关消息属于“移花接木”的假新闻。所以“虚”必须以“实”为基础,没有基础的虚假新闻,最终会被识破。

总而言之,新闻事实是既定的,但是新闻的表现形式则是多种多样的。虚写能给读者留下充分的想象空间,获得更多的艺术美的感受,也使文章更具含蓄之美。实写能为所报道的对象增添现实感和逼真感,使其意蕴更丰富。借鉴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不仅可以进一步丰富报道的表达样式、增强文字的表现力,同时,也能进一步丰富新闻的内涵,升华新闻的思想主题,从而提高新闻报道的传播效果。

[1]彭朝丞,王秀芬.标题的制作艺术.新华出版社, 2005.

[2]孙元涛.新闻写作艺术辩证.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12.

[3]宋敬华.浅谈中国文学理论中“虚与实”的关系问题.理论月刊,1993,(2).

[4]陈朝晖.“虚中有实”与“实中有虚”.城市党报研究,2010,(2).

王 霞 怀仁县广播电视新闻中心

(责编 樊 誉)

猜你喜欢

实境新闻报道
临床实境考核在眼科住院医师实践技能结业考核中的应用
“实境课堂”为青少年点亮前行之光——泰兴市少先队实施红色基因工程
论新闻报道中的流行语
浅析如何在新闻报道中彰显以人为本
实境学习:让学习在学习者的手中和脑中同时发生——访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教授扬·哈灵顿博士
深化“走转改”在新闻报道中践行群众路线
新闻报道隐性失实的四种表现
如何让新闻报道鲜活起来
新闻报道要求真实的细节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