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

2014-04-10马前锋滕跃民

史志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职业规划维度职业

马前锋 李 江 滕跃民

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

马前锋 李 江 滕跃民

职业规划是人的职业生涯发展的切实动力和加速器,它的本质作用在于帮助树立明确的目标规划与职业过程,运用科学合理性的技术方法,设置职业定位与岗位兴趣,助推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解读专业承诺的内涵和本质特征,全面分析与探究当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困境、问题以及重要意义,充分探析专业承诺的特点与特殊性,从情感承诺、继续承诺、规范承诺、理想承诺四个维度剖析专业承诺视角下的职业规划面临的问题与对策分析。

专业承诺 职业生涯规划 困境

一、引言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通过对职业生涯的主客观因素分析、总结和测定,确定一个人的奋斗目标,而预先进行生涯系统安排的过程[1]。高等教育阶段是大学生专业求精与细化的阶段,对于大学生的系统学习与职业选取发挥基础性作用。精英教育模式到大众化教育体系的转变影射着专业定位的前沿性与必要性,基础性教育和内涵化教育的相结合更要求大学生专业把握的准确度。大学生就业能力的提升和职业发展趋向的良好定位是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重要环节和具体工作,如何更好地提高大学生就业与求职的综合素养成为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重要事务工作。基于专业承诺的视角,探讨大学生对于专业选择和专业发展的思路想法,对于促进大学生的专业定位和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指导意义与参鉴价值。

二、专业承诺的价值体现与特征分析

大学生的专业承诺是指大学生认同所学专业并愿意付出相应努力的积极态度和行为。大学生专业承诺水平反映了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同、喜爱和努力程度,是衡量其专业学习心理状况的综合指标。

大学生专业的课程学习经历和探讨过程其实就是大学生早期职业的常态化反应,对于专业学习的承诺折射出对于其认同感、趋向性、兴趣度以及归属感,对于所学专业的努力程度与积极程度折射出大学生对于自身所处环境的良好心态和处事方式,反之,则难于适应专业的配置度和相关性。积极的参与态度和适应行为是专业承诺的重要特征,主要包含四个维度,维度一:情感承诺。主要反映大学生对于所学专业的愿景和期望,对于本专业的情感寄托与未来期望,具有依恋和主观兴趣特质。维度二:继续承诺。继续承诺主要是大学生根据自身的综合素质、业务能力、社会环境、发展前景分析,依据所处专业的薪金待遇与就业机遇而主观认同所学专业,继续学习的过程。维度三:规范承诺。具体是指大学生对于本专业的规范约束和相关要求认可与赞同,处于职责和义务的角度继续学习,没有强制性的约定和刚性化的束缚。维度四:理想承诺。大学生所学专业的课程设置和基本要求,能够为自身的理想和抱负提供良好的平台和基干,对于未来职业梦想提供切实的机遇选择。

根据专家学者对于专业承诺的调查和统计分析,专业承诺的四个维度是相互依托、相互支持的关系,我国大学生专业承诺无论是投入深度还是延伸广度方面整体化效能较低,综合化水平不高。规范化承诺与情感承诺较理想承诺与继续承诺维度值较高,这源于专业短期调配与推进式信任。高校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设置内容与培养目标在前期处于探索与认知阶段,随着自身兴趣、性格、家庭、社会环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继续承诺与理想承诺这两个决定未来职业选项的维度值处于不断波动状态。假设大学生对于专业的否定性与排斥度加深,理想承诺与继续承诺的比值将迅速降低,这同时也表明他们对于专业的兴趣与认同不复存在,“荒废学业”的现象随即发生,情感承诺与规范承诺亦流于形式。大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价值判断与情感寄托稳定性与聚集性较低,如果缺乏正确的专业引导与职业教育,专业承诺的维度值始终处于低谷徘徊的境地,提高专业认同感与支持度,全面提升专业承诺的维度值,激发学生对于专业的兴趣度与情感度是高校专业化教育与职业指导的迫切性需求。

三、高校职业规划教育的内涵、特征与意义

(一)内涵与特征分析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个人和组织相结合,在对一个人职业生涯的主客观条件进行测定、分析、总结研究的基础上,对自己的兴趣、爱好、能力、特长、经历及不足等各方面进行综合分析与权衡,结合时代特点,根据自己的职业倾向,确定其最佳的职业奋斗目标,并为实现这一目标做出行之有效的安排。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一般职业规划有着本质的不同:

1.设置目标不同。一般职业规划的总体性要求和宏观目标是获取职业地位和岗位成绩,其阶段目标和具体定位不是十分明晰,根据相关情况而适时改变。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最原始的状态就是初次就业的成功性与对口率,根据自己兴趣、目标、能力而寻觅匹配的岗位是设置目标阶段考虑最重要的一环,职业的地位和岗位成绩流于奋斗阶段和理想化状态。而且大学生职业规划从大一入学就开始进行运转,阶段性定位与目标设置较为明朗与清晰。

2.规划年限不同。职业生涯规划按时间类型可以分为短期规划、中期规划、长期规划和人生规划四种。一般的职业者可以按照自身的条件、目标要求和客观环境的特点,制订期限可长可短的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活是职业生涯规划的一部分,学习会直接影响大学生职业规划的期限,所以大学生职业规划有一个非常固定的时期和限定内容,大学生制定长期规划或者人生规划过程中会受到1—4年大学专业化学习的制约和控制,专业化的学习与大学生活的融通是其职业规划的重要特点。

3.实施策略和方法不同。一般职业生涯规划可以随着自身职业发展目标和业务需求的转变而变化,制定和设置诸如理论学习培训、素质拓展提升、专业技能提高、职场人际关系沟通、礼仪系统培训、企业文化融合、继续化教育等行动计划,实施策略和方法多样化与差异化。大学生职业规划一般是为职业选择做好准备和预备工作,实施策略和方法多为了解职业特点、把握形势与政策、学习职业技能、提升理论水平等基本素养和能力,行动计划和实施方法多与校园文化活动相结合。

(二)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意义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就业压力大以及就业规划错位等现实问题亟需高校职业规划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如何让大学新生就业意识进一步提高、如何指导学生明确职业定位与明晰岗位价值、如何进一步激发学生专业的学习动力和职业融合度、如何更好地调整职业教育计划与学生理想需求之间的关系、如何更好地提升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和职业竞争力是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重要课题。

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加速大学生自我价值实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指出,人的需求是从低级到高级逐层推进与变化的,自我实现的需求是人生最高层次的需求。不同的职业规划与宏观计划决定了不同的人生方向和社会地位,个人的成功和提升只能在有限职业范围和时间内完成,所以,大学生及时有效地进行职业规划是自我价值实现的最佳路径。高校是大学生学业和生活的重要中转站,必将走入社会的天之骄子只有找到最匹配自己综合能力的职业,他们才能获取“比较优势”和“竞争潜能”,实现人生目标,体现自我价值。

2.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高等学校承接着专业理论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应用技术教育、科技创新教育的重任,以专业学科教育为中心,专业知识和专业能力培养为两翼的教育体系还是高等教育模式的主流现象。大学生职业规划是面向社会需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职业生涯规划、个人发展为中心的教育体系。这种教育模式促使学生了解社会与市场,把专业理论和就业能力有机结合,把实践应用水平和社会需求相融通,提升竞争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

3.高校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提升大学生的主体意识与积极性。大学生职业规划促使学生达成六个认知:“社会认知”“学校认知”“专业认知”“市场认知”“自我认知”“兴趣认知”,通过六个认知的学习和思考,可以解答学生未来就业的困惑与迷茫,大学生普遍关注的诸如:“我是什么性格的人”“我想未来做什么”“我适合什么性质的工作”“我的兴趣爱好点确定是什么”“我的专业与市场的融合度”“我打算在哪个领域发展”“专业真的适合我吗”“我的人生奋斗目标是什么”等等职业方面的问题,大学生职业规划有利于学生明确职业目标和人生方向,正确的评价自己和认识自我,降低盲目就业和被动就业的风险,提升大学生的主题意识和就业积极性、主动性。

四、专业承诺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探析

(一)始终坚持情感承诺作为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基础性工作

兴趣与爱好对于大学生职业选择与岗位定位影响深远,兴趣与爱好也是职业规划教育中“自我认知”和“兴趣认知”的关键部分,对于大学生职业自我探索与未来岗位选择起到重要作用。专业承诺首先反映在大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喜好和情感方面,假如对于专业的兴趣点和依恋点较低,大学生对于学校的融合度和适应度就很低。要加强培养大学生对于专业的感情度和亲密度,通过专业讲座、学长交流以及行业解读等形式,增强大学生对于本专业的了解程度,加强对于专业的学习意义和价值趋向,从培养专业的兴趣到职业的爱好,从而推动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

(二)注重继续承诺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关键

大学生对于本专业面向行业的就业路径的熟知,决定了是否继续学习本专业的动力因素,这其中包括行业背景、行业需求、就业政策、社会文化环境等等,后续的岗位工资和福利待遇是其考虑的重要方面。这些因素启发我们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要重点辐射国家就业政策和社会形势、行业就业的相关需求和要求、学生就业权益的保障情况等方面,帮助学生尽早了解宏观形势政策,客观公正地介绍相关岗位情况,为学生做出课业的调整计划和安排提供相关素材,为学生尽早融入社会、学好技能提供有利支撑。保障大学生在本专业学习的后续动力和各项需求,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可以顺利进行的原始推动力。

(三)提高规范承诺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核心

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是大学生职业发展良好运行的重要价值尺度,规范承诺在很大程度上对学生的日常学业和校园生活进行约束和规制。高校需要建立比较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从自身专业的规范要求到职业精神的正常延续需要职业规划教育与规范承诺合成一体,通过职业道德、社会责任、岗位义务以及完备的择业观念等方面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社会规范承诺维度值。职业规划教育更要借助典型案例、成功经验、优秀校友、职业大讲堂等生动的形式,促进学生充分认识到职业道德和奉献意识的魅力之处,提高他们对专业的投入和认真程度,重视规范承诺在职业规划教育中的核心作用。

(四)理想承诺是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的最高境界

理想承诺把专业的学习与未来理想有机联系在一起,职业理想与岗位抱负是大学生职业前行的不竭动力,大学生职业规划教育要充分实现理想与岗位的对接、专业与就业的协调,为学生搭建就业岗位平台的同时,也为学生的理想信念和成才梦想提供优良的学习土壤,引导学生把职业目标与职业规划紧密结合起来。通过专业指导与解读,帮助学生设定求学深造、出国留学、继续教育的平台;通过建立社会实践、科研创新、应用技能、企业实习的平台,帮助学生提升实践应用水平;通过完善教育教学改革计划,让学生触及专业教育与职业规划、市场需求与技能提升的雨露,实现大学生理想抱负与职业定位的完美对接。

[1]夏云颖.大学应届毕业生如何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第一步.科技资讯,2010,8:15-16.

[2]韩锋.360度绩效考核法在高校辅导员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性探析.南方职业教育学刊,2011,11:45-48.

马前锋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副教授心理学博士

李 江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教授

滕跃民 上海出版印刷高等专科学校 教授

(责编 张佳琪)

※ 本文为2013年上海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心理疏导介入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体两翼”模式研究》(课题编号:B13051)。

猜你喜欢

职业规划维度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论社会适应能力视角下的大学生职业规划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问题研究
指导大学生做好职业规划的策略研究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光的维度
“五个维度”解有机化学推断题
如何在地理教学实践中引导学生进行职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