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哲学视野下的教师职业幸福

2014-04-10宋彩琴

史志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幸福观教师职业价值

宋彩琴

教育哲学视野下的教师职业幸福

宋彩琴

作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业人员,教师的职业幸福直接关系着教师的身心健康、教学质量的高低甚至整个教育事业的成败。从中国的先秦时代、欧洲的古希腊时代开始,许多哲学家就对幸福进行了不同的界说。从教师的职业特性来考察,教师职业幸福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教师职业幸福是对教育价值的实现;教师职业幸福是对社会价值的实现。

教育哲学 教育 教师职业幸福

古往今来,人们追求幸福的步伐未曾停留过,各学界对幸福的理解也是异彩纷呈,但始终有一点是不变的,那就是幸福与人们的身心愉悦、自由和谐不无关系。只有准确地把握幸福的涵义,才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师职业幸福。

一、哲学界关于幸福的观点界说

1.中国哲学中的幸福观。

儒家的幸福观蕴涵在其人生哲学中。春秋时代的孔丘提出了以“仁”为核心的人生哲学思想,他把“仁”作为人所以为人之理,作为人生及其幸福的最高准则。孔子提倡向外要齐家、治国、平天下,向内要修身养性,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认为这种积极进取的人生才是幸福的人生。孟子继承孔子的学说,把“仁”“义”结合起来作为其人生哲学的核心。他认为人生来就具有“恻隐、羞恶、辞让、是非”四种善端,这四种善端“扩而充之”,就会发展成为“仁、义、礼、智”四种品德。这种学说指出了人的幸福虽有先天遗传的基础,但需要后天的学习与道德修养。

道家的理想幸福人生与儒家的理想幸福人生有很大的区别,在老子的理想人生中,“无为”是首要内容。老子认为,要达到无为的人生幸福境界,首先要守弱。他说,柔弱与生相连,坚强与死相类,坚强会带来害处,柔弱则有益无害。老子常常以水和婴儿为柔软的典范,认为柔弱到极点就与婴儿、水相似,也就越合于道,越接近无为,越能达到人生幸福的最高境界。

佛教思想认为,人生本无幸福可言,只有生老病死和各种各样的苦痛,而人生痛苦的缘由是“爱”与“痴”。也就是说,人的痛苦是由人的贪求和欲望以及对佛理、佛性的无知造成的。只有消除贪求和欲望,修行念佛,认识佛性,才能摆脱痛苦,达到幸福的彼岸。由此可见,佛家的幸福是一种摆脱欲望、积德行善、无忧无虑的宁静境界。

2.西方哲学中的幸福观。

理性主义是西方思想史上的一大传统,以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斯宾诺莎、康德等人为代表。苏格拉底将美德和知识视为获得幸福或追求至善的条件。柏拉图认为没有理性认知的参与,人们不可能有真正的快乐,更谈不上过完备的生活。亚多里士德的幸福观不同于柏拉图的幸福观,他试图给幸福下一个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的定义,那就是“幸福是合于德性的现实活动”[1]。康德将幸福笼统地定义为:“幸福”乃是尘世上一个有理性的存在者一生中所遇事情都称心如意的那种状况[2]。

与理性主义的幸福观相反,感性主义的幸福观强调幸福的主要源泉是感性而不是理性。赫拉克利特最早提出了感性主义的基本思想,认为人的一切行动都是受快乐和痛苦的感觉支配。苏格拉底的弟子亚里斯提卜创立的居勒尼学派也宣扬快乐论。他们将追求快乐作为最大的幸福。

基督教思想认为,人的幸福境界,不是在对财富、名誉、权力和肉欲的获取和享受中达到,而是在宗教德行中、在对上帝的热爱和追求中达到。总之,基督教神学的幸福观主张放弃现世的幸福生活而苦修苦行,以追求虚无缥缈的来世幸福[3]。

马克思主义产生之后,我们逐渐对幸福有了全面的认识和深刻的理解。对于幸福的内涵,马克思认为幸福是主体通过创造性劳动在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中由于感受到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和目标而引起的精神的满足,其基本条件是人的体力和智力的发展,表现为人能够完全自由地发展和发挥其全部才能和力量。恩格斯也曾指出:“人类社会不断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应当是越来越多的人获得越来越多的幸福。故此,对于个体的幸福,我们同样不可忽视。”[4]

二、教师职业幸福

从社会分工和教师职业的特点来看,教师职业幸福关涉到学生的幸福与教育的发展,同时教师职业幸福具有社会价值,它与社会的和谐、文明与进步及其整体幸福密切相连。所以教师应该追求职业幸福,教师的职业生活也理应是幸福的。

教师职业幸福是什么,不同的专家学者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对幸福进行不同的诠释。陈艳华认为:“教师的幸福就是教师在自己的教育工作中,基于对幸福的正确认识,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实现自身和谐发展而产生的一种自我满足、自我愉悦的生存状态。”[5]刘次林认为,教师职业幸福就是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需要获得满足,自由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发挥自己潜能并伴随着力量增长所获得的持续快乐体验,同时从教师交往对象的特殊性——人,这一角度,提出教师幸福的可能性。指出教师要获得幸福的条件是首先要转变职业意识,把教育从崇高的职业看成是幸福的职业[6]。

总之,从精神性层面来看,教师职业幸福指教师在教育工作中,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体味人生价值并获得自身发展的精神愉悦状态。是教师实现自我生命价值与教育价值的统一、是享受与发展的统一、是教师主观努力与客观存在的统一。

三、教育哲学视角下的教师职业幸福

1.教师职业幸福是对自我生命价值的实现。

抛开教师的职业道德讲,教师首先是一个自然人,一个有着自我生命价值追求的普通人。叶澜教授曾经指出:“教育不只是为学生成长所作的付出,不只是别人交付任务的完成,同时也是自己生命价值和自身发展的体现。”[7]

可以说,幸福是自我生命价值的充分体现,是人生的目的,是人生的终极价值。那么教师的职业人生理应是幸福的,追求职业幸福、获得职业幸福、享有职业的尊严与幸福是不可剥夺的教师权利,也是教师职业人生价值之所在。可以说,“大多数教师都有着真诚的教育情感,因而发自内心地热爱孩子、热爱自己的职业;但作为一项事业,教育仅仅有感情是不够的,至少是不完美的。我们不能仅仅向学生奉献心血、青春乃至毕生的年华,不能仅仅因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而喜悦,我们还应该在教育学生的同时,提升自己的事业境界和人生品位;在学生成长和成功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应该不断成长并走向成功,从中体验到人生的快乐,为自己的生命喝彩。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不应该只是一个奉献的岗位,也应该是一个获取的职业;教师不是一支默默流泪的蜡烛,而是一轮灿烂耀眼的太阳!”[8]

2.教师职业幸福是对教育价值的实现。

教育的基础是培养人,教育的价值最重要落实在人的培养上。我们应该让学生幸福地成长,而学生的幸福成长与教师职业幸福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幸福是学生幸福的前提条件之一。从这个角度来讲,教师职业幸福不仅仅是教师自身的问题,它关涉到学生的全面成长,具有教育价值。所以,我国学者刘次林说:“教育的幸福应该既包括学生的幸福,也包括教师的幸福,这两者是相互联系的。其中教师又要起主导作用,他要对教育的幸福负主要的责任。”[9]

只有幸福的教师才能带来幸福的教育,教师幸福是学生幸福学习、生活的前提,是实现教育价值的必然要求。

3.教师职业幸福是对社会价值的实现。

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一文中提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0]爱因斯坦也说:“我们应当承认,我们胜过野兽的主要优点在于我们生活在人类社会之中。一个人如果生下来就离群独居,那么他的思想和情感中所保留的原始性和兽性会达到我们难以想象的程度。”[11]人的幸福是在分享中升值、在给予中升华的,犹如细胞在人体中增殖一样,个人幸福不能没有它所必需的社会条件。假如自己的幸福不能与他人分享,那么这种生活会变得毫无乐趣,也算不上是幸福的。关于这一点,卢梭说得更透彻、更明白,他说:“排除他人而独享乐趣,反而会使乐趣化为乌有。只有同他人分享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快乐;要想一个人乐,是乐不起来的。如果我在花园周围修建的墙使它变成一块凄凉的禁地,那么花了很多的钱反而使自己失去了散步的乐趣,使我不得不到远处去散步。”[12]只有为增进社会整体的幸福而拓展自己的生命活动,个体才能趋向身心的完美和幸福。

教师职业幸福具有给予性,教师无私地给予学生知识,无私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幸福成长中发挥着无以替代的作用。同时,教育是传承文明的主要渠道,为社会发展提供人力保障,事关社会的文明、和谐与进步,而教师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核心力量,其职业幸福的社会价值不言而喻。

[1]苗力田.古希腊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9.424.

[2]王世朝.谁偷走了你的幸福[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2005.3.

[3]张兴贵.幸福与人格[M].广州:暨南大学出版社, 2005.2-4.

[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373.

[5]陈艳华.谈教师的幸福[J].济南大学学报,2003, (1):13.

[6]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27.

[7]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1997, (9).

[8]李镇西.与青春同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1.

[9]刘次林.幸福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3.200.

[1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56.

[11]纪念爱因斯坦译文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51.

[12](法)卢梭.李平沤译.爱弥尔(下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8.523.

宋彩琴 陇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育系讲师 教育学硕士

(责编 高生记)

猜你喜欢

幸福观教师职业价值
青年要树立正确的幸福观
——评《当代中国青年幸福观及其培育研究》
浅谈高职院校“奋斗幸福观”教育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当代大学生幸福观现状、问题及对策
关于中小学音乐教师职业素养的思考
领导干部正确幸福观的着力点
幼儿园新任教师职业适应问题研究
幼儿园教师职业幸福感的调查与分析
中等卫生学校教师职业认同现状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