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作物合理布局原则
——以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为例分析

2014-04-10高晓宝

史志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晋中布局优势

高晓宝

论作物合理布局原则
——以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为例分析

高晓宝

文章针对晋中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实施进展,从纵横向发展角度,引深探讨优势化理论及优化布局原则。具体分析区位优势、资源基础及生产条件,创新提出优势作物规划布局必须遵循五大核心原则,并进行了针对性阐述:即生态适宜是前提,社会需求作依据,效益优先为要求,创新发展优势化,合理布局一盘棋;最后,以余论形式为作物优化布局提出五点建议。文章穿插进行了优势农产品复选调整、增补完善,优势产业升级提质、创新拓展及优势区域完整优化、布局确认。通过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扩大生产规模。为形成又一阶段性农业区域整体优化布局大格局,迅速推进晋中经济大发展,打下基础,提供依据。

优势作物 区域优化 效益优先 合理布局

一、现状背景

作物本身是农业活动的产物,其随着发展和社会需求而赋有不同内涵,形成不同的格局。建国以来,晋中农业结构与作物布局几经调整与改变。改革开放前是计划经济体制下低消费水平的计划性格局,农业生产以粮为纲,以至农业结构单一,作物布局趋同,导致食品短缺,供应紧张;改革开放后,农民种地有了自主权,在相关政策的引导下,农业种植业内部进行调整,经济作物比重相对增加,由于生产力解放,一度时期出现了卖粮难问题。紧接着提出了大农业概念,农林牧副全面发展,但整体衡量仍属传统性农业格局;进入21世纪,市场化农业初步形成,随之农业结构与布局进入了一个新的调整时期,进而发展到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布局,形成晋中特有的二区三带区域布局框架。目前,可谓示范园区作用突现,产品质量优势增强,产业区产业带初具雏形。为了进一步培育主导产业,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深化农业农村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统筹城乡经济发展,持续加快农民收入,必须继续引深推进,实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充分发挥其规划布局的导向、带动作用,创新开发、重组布局,调整区域功能定位,明确主攻方向,全力促进农业专业化生产、区域化和可持续性发展,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步伐。

二、优势分析

1.区位优势。晋中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傍汾河,紧邻省城太原。地理坐标为东经111°25′—114°05′,北纬36°39′—38°06′。境内交通便利,道路四通八达,高速公路和铁路呈战略性铺设,行政村基本实现公路村村通。太原机场距晋中市仅十余千米,形成了交叉型立体交通网络。500千米半径范围内的北京、天津、石家庄、西安、济南、郑州、呼市、包头、太原等城市居民均可食用到晋中当天采摘的新鲜农产品。优越的地理位置、发达的陆空交通和便捷的信息网络,缩短了晋中与国内外市场时空距离,使晋中农产品具备广阔的市场潜力。

2.资源基础。晋中属季风影响下的大陆性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425—601mm,降水量多集中在6—9月份。年均气温6.3—10.7℃,无霜期120—180天。全年日照时数 1765—2045小时,有效积温 2400—3800℃。境内地貌类型齐全,地形走势东高西低,依势分为东部山地,中部丘陵,西部盆地三大区域。

3.生产条件。晋中市辖12县(区、市)、118乡镇、2749个行政村。全市312万人、183万乡村人口。现有耕地34万公顷,人均0.11公顷,森林覆盖率29.2%。现建有九座中型水库,总库容2.94亿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2192平方千米。全市有机电井1.2万眼,可浇灌面积14.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3.1%。全市各类拖拉机保有量3.73万台,配套各类机具4.29万台,农机作业率56.7%。

三、原则论述

1.原则总述。

作物合理布局原则思路是:打破传统思维定势,引入循环低碳理念,立足全社会经济大格局。根据需要和各种条件,瞻前顾后,充分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深入探讨作物生产与相关资源关系,作物结构与空间配置以及优化布局及优势化理论,提高优化布局档次。按照突出重点,整体布局思路,继承和发展、创新确立五大核心原则,通过积极开发优势产区,大力拓展优势产业,加快发展优势产品,发挥带动导向作用,从而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竞争力,拓展增收领域,整体推进,实现农业区域优化布局。作物布局五大原则是生态适应原则,社会需求原则,效益优先原则,优势化原则,一盘棋原则。前三个原则既是作物布局的前提条件,也是布局的依据基础,更是生产发展始终性原则基础。随着社会发展,作物布局在经历自然资源合理利用,主导产业规模扩展,从而趋向优势化布局。进而突破传统,突出重点,趋向特色产品积聚,优势产品整合,实现区域总体布局一盘棋运作。五大原则互为条件,互相促进,相辅相成,综合作用。遵循原则基础,挖掘资源潜力,统筹考虑、合理布局,促进农业农村经济的整体和快速发展。

2.原则分论。

(1)生态适应是前提。

农作物生存发展主要受控于光、热、水等自然气候因素。为此,作物布局必须遵循自然规律,根据作物与环境统一性原理,相适应原则,选择最适生存要求,最佳区域条件,进行合理组合布局。如:晋中地处世界三大黄金玉米中心地带,符合《玉米生态学》划定最适宜区域,晋中自然成为专用性玉米最适发展区域;而具体到低山区域、沟埧地方,其气候状况又十分有利谷子等小杂粮生存发展;至于土层深厚、土壤质地良好的边山丘陵区域又最适宜优质高档水果生产。可见,作物布局生产理应适应环境条件,必须符合生态发展方向。

(2)社会需求作依据。

满足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是农业生产的主要目的和动力,也是作物布局的主要依据。当前人们生活质量提高。自给性需求已从初级农产品进展变成商品,且随着市场化进程,生产方式改变,人们的生存需求逐步趋向营养需求。为满足需求,必须根据人们的收入水平、城市化水平、市场发育程度等,根据社会综合需求,实施农业结构调整,按排布局,发展生产。具体要按照市场规律,根据消费水平,确定商品类型、数量,调整种养生产以及搞好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同时还可以根据条件,采取订单,实行预约式生产。通过市场,加强企业和农户联系,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扩大名优程度、优势农产品种植,实施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以满足市场运转,协调社会发展需求。

(3)效益优先为要求。

注重效益是作物合理布局的主要目标。在种植结构调整和作物布局中其经济效益往往起着决定性作用。当前,农业生产布局必须优先考虑经济价值大,效益好的产品,这就需要从作物选择、生产条件、技术投入、商品价值、社会经济适应性等多方因素进行考虑。其与农业生产、商业交通信息化以及商品经济发展等均有关联,且效益途经也不能只局限在本地市场,应面向国内外贸易发展大途径。不仅要瞄准农产品现实需求,而且还要着眼于潜在需求,预期市场。同时一定要遵循经济规律,在农业结构调整和布局中,尊重资本的平均利润率规律。农业投入,农产品价格是同生产成本利润相联系的。要根据这一规律,立足效益优先,对农业结构进行优化排序,调整布局。有效地显现成本优势、价格优势和市场优势,体现效益,从而实现优势作物规划布局。这是突破传统生产格局,实现作物优化和合理布局的基本基础。

(4)创新发展优势化。

在优势农产品规划布局实施纵深进展过程中,生产发展势必遵循从数量到质量,由低效到高效的发展规律,势必有一个升级提质,趋向重新布局的过程。其随着条件改变,经验累积,针对存在问题和不足,进行弥补和完善,进一步细化分区,对优势区域再度确认。对农产品复选调整,创新发展合理布局,这是又一阶段性重要内容。实施作物布局优势化,微观上应着眼于极具竞争的产业、产品、品牌;宏观上就是要实施区域合理布局,形成优势产业区带。重要之处还在于加强坚持科技创新,加速农业优质化研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努力创造新优势。目前晋中规划布局优势农产品功能定位重点还在二区三带,通过农产品优势化布局实施,引导带动区域整体优化布局安排。具体过程不外乎积极完善优势产区,大力拓展优势产业,加快充实优势产品,做到在新的基础条件要求下,进一步提高生产集中度,扩大生产规模,强化生产优势,实现资源优化配置,释放和形成新的生产力,并以优势化为核心,创新布局,达到优化农业区域布局,向现代化农作制迈进。期间,要重点布局考虑附加值高的作物。同时,要坚持确保一线基础生产,重视二线生产转向,尤其注重低价植物产品向价高的动物性产品转化。鉴此情况,通过深入研究比较,市场需求分析,结合人们的生活习惯,将晋中优势农产品由十二种增加到十六种,将粮食作物中的谷子单列,荞莜合并,薯类分开,明确为马铃薯和红薯。肉牛、奶牛分设,相应变化产区、产业,拓展优势区域,创新优化区域布局。

(5)合理布局一盘棋。

当前农业区域优化整体布局,是农业阶段性发展的必然产物,显示农业发展方向,关系到农业总体和社会持续发展的大局,具有战略性影响作用。为此作物合理布局必须立足全局,遵循一盘棋原则布局运作。首先,全盘考虑。要树立一盘棋的整体观念,针对作物类别特性,根据资源基础,生产实际,因地制宜,合理布局。重点处理好资源环境、物物间关系。其次,综合协调。在整体布局中,要处理好局部与全面、当前与长远、数量与质量以及三产各业比例等方方面面的关系。既要考虑内部协调也要保持系统间的协调统一。第三,统筹兼顾。要分清主次,既要坚持非均衡型发展,又要做到一般性产品匹配布局。扬长避短,确保作物布局整体合理性。第四,超前意识。随着科技发展、技术进步,把区域建设和产业升级以及经济转型结合起来,着力打造新区域功能。超前眼光,加快发展形式的转变,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新型化和集聚化发展,以形成又一阶段性区域优化整体格局。第五,盘活棋局。实施一盘棋运作,以市场为导向、发挥市场作用。遵照价值规律、供求规律、竞争规律进行市场运作。其间还需研究分析潜在、未来市场需求,围绕优质化、层次化以及动态化要求,达到创新发展。通过市场机制整合优化,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以市场需求带动产业和促进整体经济的蓬勃发展,从而获取最大产出效益,进而强化科技,深化技术,促进和全面提高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作到三效合一,发挥整体效应。

四、余论

由于合理布局原则理论是发展变化的,其作物布局不可能一劳永逸,作物布局的阶段性和可调性将随生产发展存在着永远的调整与完善。就晋中当前实际,只有坚持作物布局阶段性发展理论,继承和发展,遵循又一阶段性原则运作,根据生产条件变化和社会经济发展,通过技术创新,去粗取精,升级提质,整合重组,以完成新一轮优势农产品规划布局。即进一步完善两区三带,发挥引领作用,从而抓住大太原经济区大发展的机遇,促进和形成区域优化布局大格局。真正体现作物合理布局的原则作用,促进晋中经济的大发展。

[1]程锡景.晋中市优势农产品区域规划.山西科技出版社,2008.

[2]栗锡令.晋中盆地物候气候与农业生产.北京气象出版,2009.

[3]曹颖.区域产业布局优化及理论依据分析.地理与信息科学,2005,(5).

[4]变应碧.农村发展与制度创新.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6.

高晓宝 晋中市果科所

(责编 高生记)

猜你喜欢

晋中布局优势
晋中国家农高区无花果采摘正当时
晋中市委统战部调研晋中国家农高区(山西农谷)
加快培育百亿企业 建好晋中国家农高区
矮的优势
晋中:率先出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25条”
BP的可再生能源布局
画与话
VR布局
2015 我们这样布局在探索中寻找突破
Face++:布局刷脸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