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陈云的学校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2014-04-10夏俊

史志学刊 2014年6期
关键词:陈云思想学校

夏俊

论陈云的学校教育思想及当代启示

夏俊

作为我国的重要领导人,陈云“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其思想和贡献不仅表现在经济建设方面,而且还表现在学校教育方面。陈云的学校教育思想内容既有对宏观教育的把握,也有对微观教育的涉及。重视学校教育,关注教师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关心儿童成长等思想,对于我们当前组织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启示意义。

陈云 学校教育 启示

作为我国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陈云“对党、对人民的贡献是巨大的、多方面的”[1]。他不仅开创了社会主义中国经济建设的新局面,而且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也作出了特殊贡献。当前学界对陈云教育思想的探讨,主要集中在陈云关于党员政治教育思想的研究,而对他关于学校教育的思想,则涉足甚少。本文主要从学校教育方面对陈云的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作以简要梳理和分析。

一、陈云学校教育思想的主要内容

陈云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时期,对我国教育事业发展都十分关注,尤其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他对教育的重要性,如何促进教育发展等方面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和宝贵的意见。陈云的学校教育思想是十分丰富的,主要表现在:

1.“一定要把教育抓好,今后社会发展要靠教育。”

对教育重要性的强调,贯穿了陈云的一生。早在民主革命时期,陈云便提出了加强普通学校和党校的建设,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大批革命干部,教育要为革命服务的思想。陈云曾指出:“中国的事情只要有了一批真正懂得马列主义的干部就好办了。”[2]延安时期,陈云作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和中组部部长,十分重视党校教育工作,特别是对新党员和党员干部的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和组织纪律教育是陈云在对党员教育中看得最重的两个方面。陈云撰写的《怎样做一个革命者》和《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成为了党员教育的经典文献。在加大对党员教育的同时,陈云还重视对知识分子的改造和教育,陈云指出:“知识分子是革命的力量,并且是重要的力量”,“没有知识分子,革命就不能胜利”[3],必须加大对知识分子的教育和改造,使之为无产阶级服务。

建国以后,陈云同样密切关注中国教育的发展。鉴于建国初期,各方面建设人才紧张的现实,陈云认为,高校应扩大招生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人才,但要重视质量。“文革”及以后一段时期内,由于多方面原因,陈云提出的应重视教育建设的建议,并未得到重视。1993年5月,陈云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五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稿时,再次强调:今后二十年教育要加强[4]。当月,88岁高龄的陈云在上海会见家乡负责人时,再一次叮嘱:“一定要把教育抓好,今后社会发展要靠教育。”[5]总之,无论是在革命、建设,还是改革开放新时期,对教育重要性的强调,贯穿了陈云的一生。

2.“解决实际问题,促进教育发展。”

对于如何促进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陈云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

第一,办好义务教育,加强教育改革。

陈云认为,教育是一种智力投资,义务教育的实施刻不容缓。早在1981年,陈云就曾指出:“在科学和教育部分,应增加加强常规教育,提高整个国民教育水平……的内容。”[6]1983年1月,陈云收到政协委员千家驹的一篇文章《把智力投资放在第一位》的文章,并建议将全国民办小学改为公办小学,民办教师改为公办教师,以便保证一九九○年前基本实现普及初等教育的目标……如不迅速采取措施实现义务教育,将会像五十年代处理人口问题一样,追悔莫及。我们知道,到20世纪80年代初,全球已有近60个国家实施义务教育法,而我国直到1986年4月才通过《中华人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并规定我国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陈云看完文章后,十分同意千家驹的意见和建议,当即把信件批给胡耀邦、赵紫阳,并指出:提出的这个问题是十分重要的问题,是很有远见的。希望指令计委,教育部等有关单位加以研究,提出方案,以后书记处会议上专门讨论一次[7]。在此以后,陈云又多次指出:办好中小学教育是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素质的一项根本大计,是与祖国繁荣富强联系在一起的[8]。

陈云认为,在办好义务教育的同时,应不断改革那些存在于教育当中不合时宜的观念和做法,以促进教育的发展。首先要改革的就是教学方法。方法很重要,良好的教学方法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陈云认为:“教学改革,要朝着有利于学生向德智体三方面发展的方向去改革”,“教书应该像扭秧歌”,“秧歌舞向前走两步,然后退一步。扭起来很好看。教书要形象生动,你在大量时间向学生讲课,也要给时间让学生消化所学的知识,还退一步,就是让学生自己复习,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千万不能像开汽车,一溜烟地跑呦”[9]。其次要重视好的教材的编写。陈云认为,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要依靠党的领导,要有好的教师,还要有好的教材,“教材是大问题”,教材的编写要依照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状况,万不可脱离学校和学生的实际水平。

第二,提高教师地位,重视教师质量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有好的教师,才有好的教育。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理应受到全社会的尊重。然而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人民教师的地位一落千丈,知识分子被排在地、富、反、坏、右、叛徒、特务、“走资派”之后,被贬为“臭老九”,全社会尊师重教的风尚被破坏殆尽。加快教育发展,当务之急是提高教师地位。陈云在江西蹲点时期,就曾批评过那些“批判臭老九”的人。他指出:“我看了《毛泽东选集》,在所有四卷中没有哪篇文章说老师是臭老九啊。”[10]改革开放初期,针对老师的地位仍不被重视的现状。陈云多次批示: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比如住房问题;不断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逐步使教师工作真正成为社会上最受人尊敬、最值得羡慕的职业之一[11]。

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健康成长。陈云在重视提高教师地位的同时,还十分重视教师的质量。陈云指出:“中小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将来能否担负起历史的重任,同中小学教育有着密切联系。就是说,全国中小学校和幼教老师们今后工作如何,在一定程度上,将决定二十一世纪中国的面貌。”[12]为此,陈云认为应着手从两个方面提高教师的水平和质量:一是“保证师范院校学生的质量”;二是“希望教师同志们都能看重自己的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并且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13]。

3.“全党和整个社会都要关心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

儿童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希望。关注儿童教育,关心下一代的健康成长,一直是陈云学校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民主革命时期,陈云提出“育我后代也是党的责任”的重要论断,重视对儿童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改革开放新时期,陈云更加关注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1981年1月26日,《人民日报》刊登了茅盾、夏衍、阳翰笙、曹禺等写的文章《想想孩子们吧!》,文章提出儿童剧演出缺乏场地的问题。第二天,陈云即致信胡耀邦,指出:可否由中央书记处指定有关部门专门议一下?开放单位内部礼堂……这样就解决了教育儿童的一件大事。三月份,陈云的这一意见在中央书记处召开的儿童和少年工作座谈会上得到了传达和落实。4月13日,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在中南海怀仁堂成功上演了话剧《岳云》。1982年5月,陈云因儿童看戏难问题专门致信中央:在今年六月一日儿童节时,全国城镇的所有影剧院和机关企业的所有礼堂,均应负责向孩子们开放一天。5月28日,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向全国下发《关于全国的影剧院和礼堂、俱乐部“六一”向少年儿童开放的紧急通知》,全国的少年儿童度过了一个充满笑声的节日。1983年8月4日,78岁高龄的陈云在共青团中央书记处书记胡锦涛的陪同下,参加了中央少年报社组织的全国“快乐的小队活动”夏令营开营式,会见优秀少年队代表和辅导员代表,勉励大家好好学习,为长大后做一个合格的接班人做好准备。当天,他还应《中国教育报》邀请,为全国的少年作了“为祖国好好学习”[14]的题词。对儿童事业的关怀,体现了陈云对祖国未来的美好憧憬和对下一代的殷切期望。

二、陈云学校教育思想形成的原因思考

实践是思想形成的基础和前提,离开实践的思想是空洞的思想。任何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陈云的学校教育思想形成也不例外。

1.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是陈云学校教育思想形成的根本原因。

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5]陈云的学校教育思想同样也是应现实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共和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迅速改变落后的面貌是党和政府工作的重心。旧中国教育事业落后的现实,迫切要求对现存教育的改造和发展。由于教育是一种智力投资,投资大、见效慢。因此,教育系统中出现一种矛盾局面:要么对教育采取消极态度;要么对教育采取急躁冒进的态度。很长一段时间内,教师的地位没有得到实际落实,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教育发展的难度。虽然周恩来在1956年就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然而现实中的一些做法对教师事实上是不公正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十年,教师更是被斥为“臭老九”,成为批判的对象。改革开放后,直到八十年代中期,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仍不是很高,教师的社会地位仍没有明显的改变,突出反映是,师范院校招生困难、中小学教育发展缓慢。以上种种问题的出现为陈云学校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现实基础。

2.遵循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是陈云学校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基础。

马克思主义告诉我们,规律具有普遍性、客观性。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可能达到预期效果。推动教育发展同样也不例外,任何违背教育发展规律的做法必然会遭到失败。教育事业与社会发展的本质联系、教育与教育对象之间的本质联系是教育领域普遍存在的规律。正是因为陈云充分认识并遵循了普遍存在于教育领域中的必然联系,才形成了“社会发展要靠教育”“重视教师的地位和质量”,以及“学校教育要适应儿童的身心发展”等思想。

3.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是陈云学校教育思想形成的重要条件。

众所周知,陈云是我们党内杰出的实事求是大师。“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这十五字箴言是陈云一生工作作风的生动总结。没有对现实问题的正确认识和深刻总结,没有敢讲话、讲真话的革命勇气,没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任何先进思想都是不能产生的。陈云的学校教育思想同其他方面的思想一样,均来源于对实践经验的不断总结。实践,包括现实的,也包括历史的。经验,包括成功的,也包括不太成功以至失误的。敢于面对失误,勤于改正错误是陈云工作作风的一大写照。正是这种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和工作方法,为陈云学校教育思想的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三、陈云学校教育思想的当代启示

陈云学校教育思想的内容是十分丰富的,既有对宏观教育的把握,也有对微观教育的涉及。重视学校教育,关注教师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关心儿童成长等内容,无疑会对我们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1.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是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基础。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强国必先强教。优先发展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决定性意义[16]。作为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社会内部包含着诸多子系统,而作为子系统之一的教育系统,与社会大系统中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又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的来说,教育发展对社会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然而这种推动作用必须置于广大民众之中方能实现。没有全社会的关注和巨大支持,教育是无法进行的,教育的作用也就无法实现。因此,引起全社会对教育的重视是推进教育发展的基础。

2.高度重视师范教育的重要性。

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对国民教育的质量、国民素质的提高和国家的发展直接有着影响力的是教师自身素质的高低,而作为我国培养教师尤其是培养中小学教师主要阵地的师范院校的教育质量的高低则直接影响着未来准教师们的质量。提高教师的质量,首先是要提高师范教育的质量。因此,也就需要国家和地方各级政府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形成共识,给予特殊照顾。加大教育经费投入,继续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实行师范院校提前招生等政策,以确保师范院校生源的质量。此外,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还需重视加大对各师范院校教育质量的评估力度和建立合适的评价体系,以此提高师范院校的办学质量[17]。总之,“重视师范教育,就是重视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因为师范教育造就的是教师,是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紧密相连的”[18]。

3.积极推进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发展。

推进教育发展,就要改革那些不适宜的教学方法和管理办法,加大对教材的开发与使用。灵活的教学方法,优秀的教材是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条件。首先,教材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之一,是教师传授知识的主要载体,在教育活动中占有关键地位,正如陈云所说:“教材是大问题。”因此,必须重视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材,特别是校本教材的开发与编写。其次,教育资源转化为教育效益必须依赖于好的教学方法。好的方法在教育过程中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推进教育改革,首先应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状,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培养学生交流合作的能力。同时,还要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4.全社会都要关注儿童教育,特别是“留守儿童”教育。

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必须要给予极大关注。正如陈云所言:“关心下一代、关心少年儿童,就是关心我们祖国的伟大前程,就是关心全世界的伟大前程。”[19]当前儿童教育中的最突出问题,就是生活在广大农村的数以千万的“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随着进城务工的“农民工”数量的增多,留守在广大农村的儿童的教育情况也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因此,实现社会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必须要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关注和投入,促进“留守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的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1]朱佳木.陈云和他的事业.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 3.

[2][3][5][6][8][13]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陈云传.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252,273,1765,1761,1763,1767.

[4][7][11][12]陈云文集(第三卷).中央文献出版社, 2005.494,527,527,545-546.

[9][10]中共江西省委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江西锅炉化工石油机械联合公司党委.陈云在江西.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145,165.

[14]陈云年谱.中央文献出版社,2000.344.

[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60. 544.

[16]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人民出版社,2010.9.

[17]严昊.新时期陈云的教育思想及其现实启示.衡水学院学报,2013,(6):112—114.

[18]国务院办公厅.温家宝与师范生座谈:教师是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中央政府网,2007-9-9.http://w ww.gov.cn/ldhd/2007-09/09/content_743759.htm.

[19]胡耀邦主持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座谈会.人民日报,1986-2-6.

夏 俊 扬州市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 硕士

(责编 高生记)

猜你喜欢

陈云思想学校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My plan for new term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向陈云学习锤炼“笔力”
学校推介
TransitivityandCharacterization:AnalysisonDickinTenderisTheNight
Gait analysis of patients with resurfacing hip arthroplasty compared with metal-on-metal bigfemo-ral-head tot ip psy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