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大发展情势下资深大报的文化质量要保证
——用事例谈资深大报应关注、保持其品质与品牌

2014-04-1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质量文化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 200032)

文化大发展情势下资深大报的文化质量要保证
——用事例谈资深大报应关注、保持其品质与品牌

曾铁

(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上海200032)

资深大报是大家生活、工作的指南,其文化质量理应被关注,大报科普、文史方面常有瑕疵具有普遍性,重视、保证大报整体水平乃现实问题。大报是重要的文化因子与文化的具体符号;大报是文化的一种“物化”,其文化品质是当代文化及水平的标的物;推进、实现文化大发展我们必须办好大报,文化建设、繁荣需要优质的资深大报长期地助力与支撑。文化大发展和科学发展情势下,报业及发展的大事是:提高大报编辑、记者与校对的科学文化素质,进而做好细节,力保大报文化质量。

报纸;文化品质;文化发展;国民素质

一、近期上海《文汇报》文化品质问题简析

(一)2014年第一季度《文汇报》“问题文章”点评(32则)

2014年1月1日8版《宇宙粒子加速器被验明正身》,其中“可望经加速而形成巨大能量——比粒子加速器所达到的高几百倍”,应为“可望经加速而获得巨大能量……”;形成能量,此话不通。

1月8日4版《勇于创“芯”的“搭桥”人》,有两处问题:

1.“1997年作为国务院归国定居专家回国工作”,此话让人不解;“国务院归国定居专家”是何意?

2.“1973年,……作为一名电信局的话务员考入南京工学院……”。1973年属“文革”时期,那时上“大学”只有单位推荐,没有入学考试(高考);“文革”后恢复高考,时在1977年末。

1月10日1版《承受30倍压力挑战 300米深度》,其中“需要潜水员生活在压力为31个绝对大气压的生活舱内,相当于身体每立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重量”;改为“……生活在压强为31个绝对大气压的生活舱内,相当于身体表面每平方厘米要承受30公斤的重量”则确切、准确。

1月13日1版《300米深海底生活有何不同》,其中“常人呼吸的空气是由氮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体,潜水员呼吸的是由氦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体,声音像鸭子叫”,应是“常人呼吸的空气是由以氮气、氧气为主要成分的混合体,潜水员呼吸的是由氦气和氧气组成的混合体,潜水员工作时说话像鸭子叫”等。

1月17日11版《“铁锈时代”的午夜太阳》,此文翻译得不好,至少有15处问题:

1.“要将光伏电池的动力转变为氢”,应为“利用光伏电池转换的太阳能生产氢气”;将动力转变为氢,此话不对。

2.“藉以让水(H2O)裂变为氢和氧”,改成“藉以让水(H2O)分解为氢和氧”为宜,此处用“裂变”一词不妥。

3.“铁锈‘库存量’丰富经电解获取水中动力”,应为“……经电解获取水中能量”,获取水中动力,此话不通。

4.“它们会残留下称之为洞孔的缺口”,应是“它们会留下称之为空穴的缺口”,“空穴”是一规范的科学术语。

5.“电子和洞孔就会通过相互配合而使水得以氧化并转变为氢和氧”,应是“……分解为氢和氧”。

6.“硅原子只需要1.11eV(电子伏特)即可松开一个电子,但是促成水裂变则要求电子至少达到1.23eV的能量”,应是“……即可释放一个电子,但是促成水分解则要求电子至少达到1.23eV的能量”。

7.“二氧化铁具有高达2.1eV的能源‘命中率’”,此话不知何意。

8.“铁锈不是世界上最擅长将太阳能转变成氢的‘高手’”,应是“铁锈不是世界上最擅长利用太阳能生产氢的‘高手’”。

9.“无法靠自身力量将足够的电子往外发送到更能发挥作用的边缘上”,应是“无法靠自身力量释放足够的电子,使之能到达更能发挥作用的边缘上”。

10.“利用为强化对光子吸收而用染料经过处理的薄层二氧化钛研制成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这句话也让人不解。

11.“它们就能推出适合对水电解的正确电子”,应是“它们就能释放有利于水电解的电子”。

12.“铁锈就会将电子往回抽吸到结晶阵列中,趁它们尚未变纯净之前重新予以吸收”,应为“铁锈中的电子就会被吸引到结晶阵列附近,进而被吸收”。

13.“20纳米的电解层只会把可吸收的光子总量吸收18%”,改为“20纳米的电解层只会吸收18%的可吸收的光子总量”为宜。

14.“镜面在那里将它们来回地折射到被吸收为止”,应是“镜面在那里将它们来回地反射到被吸收为止”。

15.“最终形成了4.9%的理论效率”,应为“最终达到了4.9%的理论效率”。

1月18日3版《“嫦娥”观星探到23颗》,其中“……等离子体层产生的辐射……”,用“……等离子体层产生的电磁辐射……”则准确,不会让人误读、误解。

1月21日4版广告“临安湍口众安氡温泉……”,此文涉及放射性元素氡、镭,业内都知道,氡、镭的核辐射对人体有害,氡是肺癌的主要诱发因素,氡温泉不是好温泉。笔者的小文《氡温泉里泡澡 福兮祸兮》(2011年第2期《自然与科技》),介绍、分析了氡的危害性之事。笔者认为,关于氡温泉的宣传不能再进行。

1月22日5版《中国将研制万米级“蛟龙”》,其中“蛟龙号载人潜水器继2012年成功下潜7000多米,创新世界记录之后”,应为“……下潜7000多米,创新中国记录之后”。2012年前,他国、外人已有载人潜水器下潜到海面1万米以下的记录。

1月22日7版《天才与“智障”也许就在一线间》,其中“它使用高强度线圈,产生快速变化的磁场脉冲”,应是“它借助载有高频电流的线圈,产生快速变化的脉冲磁场”。

1月24日12版《重建听力,遐想很可能成为现实》,其中“电流之间有磁场,导致电流干扰”,应为“电流产生的磁场,会干扰其他的电流”。

1月31日7版《举箸闲思》,其中“……氢分子(H2)”,应是“……氢分子(H2)”。

1月31日2版《边刷屏边看晚会》,其中“一袭红裙……”,应是“一身红裙……”,“一袭”非一件,而是上、下一套。

1月31日3版《爆竹销售燃放能否更特殊化》,其中“鞭炮的喜庆传统背后……PM2.5也受此影响”,应为“……空气里PM2.5浓度也将增大”。

2月10日9版“我们正在见证一个全新方式的经济改革”,有两处小恙:

1.“中国已经成为一个服务型的经济”,应为“中国正在发展服务型经济”。

2.“总结他的领导风格是不会对社会上爆发的愤怒有所退让的”,应是“基于他的领导风格,高层情报官员认为他不会对社会上爆发的愤怒有所退让”。

2月10日12版《互联网金融的逻辑》,其人物简介里“1979年9月进入江西财经大学……学习”,应是“1979年9月进入江西财经学院……学习”,尊重历史乃大报及信息的根本。

2月11日7版《科艺融合,学生爱上数理化》,其中“……以1.082千克净重承受320千克质量的重压”,应是“……以1.082千克净重承受了320千克重物的重压”。

2月11日7版《可穿戴医疗器柔似创可贴》,其中“……将可加速柔性电子的大规模应用”“柔性电子特有的弯曲性和可延展性”等,应为“……将可加速柔性电子产品的大规模应用”“柔性电子产品特有的弯曲性和可延展性”等。

2月12日4版广告《杭州临安湍口千年温泉焕新颜》,文中“1993年由国家地矿部地质环境管理司出具了湍口天然矿泉的技术鉴定书,湍口温泉被认证为‘混合型氡泉’和无色、无臭、微涩、透明的低矿化度重碳酸型温泉。”在该广告第二自然段结尾处,重复出现了。至于“氡泉”有害之事,这里不赘述。

2月21日9版《细数儿童教育APP“四宗罪”》,其中的“APP”,文章一开始应用中文注释,即“应用程序或应用软件”。否则,有些老年读者等会不知所云;使用外文缩写词,应用中文予以解释乃我国《通用语言文字法》的基本要求。

2月23日5版《反邵氏经典》,其中“内地专家没有第一身经历过邵氏雄霸影坛的时代”,应为“内地专家没有经历过邵氏雄霸影坛的时代”;“第一身经历”,是何意?

2月26日9版“采访手记”,其中“幸好我没有生活在哥白尼时代,不然会被烧死。”此话改为“幸好我没有生活在布鲁诺时代……”,才妥帖、无歧异;哥白尼因病而亡,布鲁诺因反对主流宗教的思想而被烧死。

3月7日7版《这个冬天近5年来最暖》,其中“……正研级高工艾婉秀表示”,应是“……研究员级高工艾婉秀表示”; 职称中只有研究员、副研究员,无“正研究员”职称。

3月11日3版《知识解读+善意调侃》,其中“标注‘1000M’”,应是“标注‘1000m’”。

3月17日5版《茅台健康文化》,其中“茅台中含有1000多种微量元素”,此话不对!至今,科学家发现的元素(天然、人造的)只有110多种,属微量元素的更少。

大报刊发广告类信息,要认真审查,对其中不实之词、错误说法当删去,或不发表。否则,大报会自我矮化、因小失大。

3月19日2版《宇宙如何诞生,从此不靠假说》,有几处问题:

1.“引力的本质,是有质量的物体会造成时空弯曲”,应是“引力的本质,即有质量的物体造成的时空弯曲”;

2.“引力是物理学所有作用力中最微弱的一个”,改为“引力是物理学中四种基本相互作用力里最微弱的一个”为宜;

3.“引力却是宏观世界的规律”,应是“引力问题却服从宏观世界的规律”。

3月20日10版《X线科学:新发现之源》,有两处问题:

1.“该加速器达到了每秒1万个水滴的能力”,此话意思不明,让人不解;

2.“它可以在5~10分钟内产生数百万次的衍射光谱”,应是“……产生数百万衍射光谱”。

3月22日7版《它寄托我们无处安放的东西》,其中“一起从比萨斜塔上向下自由落体的时候”,应是“一起从比萨斜塔上做自由落体运动的时候”。

3月22日2版左下角的照片说明:“上海振华重工……300英尺自升式钻井平台……”,其中的“英尺”当用“米”;前者属非法定单位,国家已令废除。

3月22日2版《在上海坚持写作的都是真爱》,此话、此标题似乎没说完整,让读者疑惑。

3月25日14版《马志中印象》,其中“毕业于广州美院附中七年制及本科五年制”,此话没有说清楚;毕业于七年制等,这话不通。改成“毕业于广州美院附中七年制国画专业和广州美院本科五年制国画专业”,或“毕业于广州美院本科五年制国画专业”为宜。

3月27日8版《〈断章〉里的分形几何学》,其中“一块磁铁中的每一部分都像整体一样具有南北两极和相同的磁场”,应是“一块磁铁中的每一部分都像整体一样具有南北两极和类似的磁场”;一块磁铁的磁场和其中某一部分磁场,就磁感应强度大小而言,二者不同。

3月28日12版右上角照片说明“……北斗就可以照彻整个大地”,此话过了;北斗,可指引方向,但是,不能“照彻整个大地”。

(二)说明

以上述32篇瑕疵文章为例,非刻意为之,它只是笔者读报资料的一部分[1]10-17。本文的读报记录及点评,不周之处,请读者、报社批评。

二、文化大发展需要优质的资深大报助推与支撑

(一)资深大报的质量必须保证

建美丽中国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资深大报是不可或缺的元素。资深大报(下称大报)属强势主流纸媒,它是报业的极品与翘楚,其覆盖面宽、受众多、普及度大和影响力强;大报是重要、传统的平面媒体,是文化的重要代表和文化发展的根据地与制高点;大报是大学校、大课堂和大家的教师,是读者家中的图书馆与重要的信息源;她与个人、社会发展的关联度是文化发展、科学发展的引擎。“美丽中国”国民“美丽”是基础与要求;美丽城市、美丽中国,国民先要“美”起来;长期吸纳、应用大报信息可“美容”国民,使之思想和形象、行为“靓丽”。因此,促进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品位和建美丽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优质大报是不可或缺的元素。

大报是重量级媒体,其文章应通畅、清晰,要有“高度”;她也是“城市表情”、城市的名片和文化及发展的重要标识,大报当文字洗练、语言精彩,文章要“结实又有品位”(黄永玉),且是美文、范文。大报及水平是城市文化的映象,她从一角度反映了所在城市的品位。美国建筑师伊·沙里宁说:“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居民在文化上追求的是什么。”同理,阅读一城市的大报,也可看出、悟出该城市的文化品质与该城市之品位。所以,大报当用高品质与“优雅之态”传递城市文化、城市精神和推进文化大发展。

大报必须保持“成色”,理应是质量优秀的公共文化产品。大报是文化建设、繁荣的重要载体,是城市文化及魅力的构成因子,文化繁荣与发展要体现、落实在大报及其质量上。大报报社理应是重质量、讲文化的企业,要对读者负责,有社会担当之心;大报必须保持“成色”、不能退化,她应是质量优秀的公共文化产品。大报是张文化名片,由其质量可窥视文化及发展的水平。所以,大报不能、不应频有“闪失”,必须努力地使报纸文章等“无一字不清真”(辛弃疾);大报的影响力、凝聚力和“征服力”、“魅力”均系于质量,报纸瑕疵不断,也是轻慢读者和对社会的不负责。全媒体时代,大报制胜之道和保持常青,要在内容、重在品质。“提高文化产品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好更多精神食粮”(中共“十八大”报告),此乃大报的使命与要务,她义不容辞,必须努力、有作为。

大报属精品级报纸,文字周密、简约,文章准确、科学性强应是大报的本色。大报是文化品牌,是文化及发展的窗口,她应注意保卫、保护此品牌,大报的报品要与品牌、声望相符。大报当努力营造“一方净土”,并以高品质善待读者;大报若瑕疵不断,也属视觉污染和视觉公害,这会败坏大报形象、有损主流媒体的品格及影响力。“下水道是一个城市的智慧与良心”(法国作家雨果),大报更是城市的智慧及写照,且是天天可见和显性的。因而,无论从哪个角度分析,保持大报质量都是正当、应该的。大报是“彰显文化及水平的平台,又是城市名片和品牌传播的路径”。坦率地说,以物理的眼光看大报、以教师的视野看大报,当下某些大报的质量堪忧,尤其是涉及科技知识等的文章之质量。

大报报人要“爱惜羽毛”、守护好品牌,不能降低大报的“含金量”。“字字珠玑”永远是大报及文章的追求,涉及科技知识等的文章不能常有“老鼠屎”。否则,此现象会慢慢地掏空大报的社会声誉!时下,一些大报当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必须按规范、要求生产,编审文章应眼到、心到、手到;守护报纸品质,其细枝末节须准确、完美。大报报社理应是“质量标杆企业”,要在提高报纸水平和读者的接受度、满意度上下功夫。全面、切实地保证大报品质,出版条件、体制机制建设、出版管理规范、人力资源、内容评价、编印质量和出版能力、经营能力等,都应是报纸出版质量综合评估的要素。

3.《文汇报》的质量不能滑坡[2]88-94

《文汇报》日发行量几十万份,是当代海派文化的“大分子”,也是当代海派文化的标识。《文汇报》是高级纸媒介,是上海文化及发展的主阵地,其话语主导权与引导力较强,她的文章、信息等必须“货真价实”,文字准确、优美,内容严谨、科学,应是其价值取向。大都市要有高品质“文化”和与之相配、相称的纸媒,优质大报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达成的基础、内容与保障。上海发展的目标包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打造质量高地,成为让国民和世人放心的质量之都。所以,《文汇报》有责任,且应身体力行、积极作为,在质量上做大众文化产品和主流文化之表率,应在文化大发展中做更多的贡献。质量是报纸的生命线,质量是做出来的,它涉及报纸生产的多方面。

现在,老牌名报《文汇报》要全面强化质量意识与行为、坚守品质,应将质量的理念、行为落实到每个生产环节,融入到整个生产过程中。大报的质量当有专人全程监控,编审涉及科技知识等的文章时当仔细、严谨,发表这类文章前应请业内专家审读、把关,以提高“准确系数”与品质度。《文汇报》文化及发展水平的平台、橱窗和样本,是城市文化高度和城市兴盛的一种标志。行人过马路乱闯“红灯”,有损城市形象与品质;频现纰漏的大报也有损城市形象及品位。《文汇报》是上海文化及品质的一种体现与展示,她是上海文化之光、是上海文化“大牌”,也是上海形象的有机组成部分。保证上海文化和上海的影响力,《文汇报》必须给力。基于历史、现况和文化发展的实力,上海仍应是大众文化、现代文化的繁荣、昌盛之地,应是文化大发展的标兵;《文汇报》是上海文化发展的主力,重视、保持其水平,是避免“大上海,小文化”之态、之势的要素。保证大报水平和发展大报,报社、报人要虚心接受读者的意见、建议,不能故步自封、维我独大,要有危机意识、应奋发图强。“上海制造”、“上海智造”需要优质文化滋润、培育,上海正在推进“四个率先”和建设“四个中心”,它需有优质科学文化等的呵护、支撑。为此,《文汇报》等大众媒体当出力、当给脸!

(二)大报的文字编辑、校对等的文化素养需提高[3]305-307

咬文嚼字与严谨是出版大报的要素与关键。大报是知识符号、文化符号,是重要的媒介空间和有效传播文化的管道。质量,大报不能丝毫放松,不频出纰漏、失范或出错是其底线。大报是投送主流文化之载体,她对城市文化、城市文明和发展文化的养成负有责任。保持公任力、竞争力、引导力,大报必须求精密、有文化,其文章的字、词、句应精准、典雅,不能粗糙!大报“天然的”是优品、“佳作”,她应在文字及应用和规范、科学、严谨上为所有媒体做模范。立足于媒体竞争与报纸发展,大报应实行、完善精细化管理,其文字编辑、校对等应有眼力、有双“神眼”,审读、编发文稿须苛刻、严密与小心翼翼,应力争无可挑剔,惟此方可保持报品。大报的质量影响其亲和力与社会影响力,涉及、关乎其美誉度、知名度与社会关注度。

报人当切记韬奋先生的思想与教诲:“我们对读者的服务,要尽力使得所服的‘务’能精益求精,要尽可能使读者觉得满意。”“我们做事,要做到使人感到少不了你——要尽我们的心力,把职务上应做的事,做得尽量的好”。当下,保证大报质量当细化、明确有关的制度性要求,全程加强报纸的生产管理和实施品牌管理;保证报纸质量,大报没理由做不到,其文字记者、文字编辑等的素养、判断力应提高。无深度、底蕴的“万金油”式报人,将拉升报纸品质不良率,会损毁大报的清誉。全媒体时代媒体竞争激烈,只有自强、保持品质,大报才能继续保持能见度、阅读度和被信任度,方可发展。

精细化是工业文明、现代文明的核心,大报是主力媒体,是报界的头牌、大腕和老大,它的编审及过程须精细、严格。文化大发展之势下,大报及报人要重视、保证报纸的“品质因数”,应牢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要始终对文化有崇敬感,并处处、天天“敬字惜纸”,以擦亮、保持品牌,为读者提供高品质报纸。文化及发展的基本元素是语言文字,大家都敬畏和规范地使用我们的语言文字,这是文化发展、繁荣的前提与诉求。文字精确、清新、优美,文章严密、科学是衡量报纸品质、品位的金标准。大报是成功的报纸,让报纸“更美味”和让读者永远喜爱,保证大报的质量是唯一!

保持大报水平当重视、全面提升报人科学文化素养。报人品质即大报品质,大报的水平和内涵取决于报人的素质与能力,取决于报社的管理及水准。如是,大报的文字记者、文字编辑需勤学、敬业,不断提高自身资质,应在学识、功力和文笔上下功夫,要做具有基本科学素养之人和学者型报人。当下,大报的首席记者、资深编辑要文理兼学、文理结合。报人是拥有广泛知识背景、具备全面知识的博雅之士,大报才不会“褪色”、质量不滑坡,其品质方有保障。大报是文化的重要代表,属主流强势媒体,其权威性、公信力和影响力都较强。编审科普或涉及科技知识等文章,须认真推敲[4]32-37,不可大笔一挥就完事,要经得起专业人士的拷问;文字编辑当有心、有力,能自如、科学地审读涉及科技知识等的文章、信息。

保持报纸质量、达到读者期许,大报主编和管理层当是知识、文化的高配置者,应是优秀的文化工作者。保证报纸水平,文字编辑等须有眼界、眼力,审稿要气定神闲,须坚守审稿“三要素”,即准、细、净。文字面前人人平等,编审、校对名人或名头大的文稿(转发文稿)时,仍要以语文知识、科学知识等为据审核,发现问题必须修改,不能犹豫或手下留情。有效地保证报品和促进文化大发展,大报的资深记者、资深编辑当与时俱进、虚心学习,要扩大视野、加厚基础,不能吃老本,做文理双工的“立体人”、“现代人”是其职业需求和职业发展目标。文字编辑、校对等须对文字有特殊的敏感,审稿、改稿要精细、犀利,应咬文嚼字!事实说明,文字编辑、文字记者和校对要饱读“有字之书”,尤其应主动地吸收、增加科技知识,以弥补、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提升业务能力。

质量佳、品位高和“端庄”、清新是知名度大的报纸之特点,保证大报水平报人当有新闻以外的专业知识,应注重修炼、增强行业内功,并遵循、坚守基本规范。报人要有自尊和较高的科学文化素养,应有文人气和知识分子气。否则,会影响报格,将拉低读者对大报的认可度、满意度。调研表明,一些报人科学素质不佳是大报常出问题的“七寸”。现在,对报人而言,提高写作水平、提升文字编辑能力,文、理兼顾是必须的!主动跨界学习,了解、掌握更多领域的知识,以及用科学知识涵养自己,是报人发展、报社发展的基础与动力源。

三、结语

大报是大家生活、工作的指南,其质量问题理应关注,上述大报科普等瑕疵问题具有普遍性,重视和保证大报整体水平是一现实问题,不是忽悠或无病呻吟。大报是重要的文化因子,是当代文化的具体符号;大报是文化的一种“物化”,其样貌及质量是当代文化及水平的标的物;推进、实现文化大发展要求我们必须办好大报[5]32-37,发展文化与科学发展都需要优质的资深大报长期地助力与支撑。

全面提高国民科学文化素质和建设中等发达国家,保持大报水平是要件、内容与基石。2012年1月,国务院常务会议认为,我国质量水平的提高仍滞后于经济发展,会议指出:质量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是一个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做好质量工作,必须从强化法治、落实责任、加强教育、增强全社会质量意识入手;应综合施策,标本兼治,全面提高各行各业的质量管理水平。低质物质产品造成的损失可估量(商业部有关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因产品质量低劣造成的损失高达2000亿元人民币),大报属精神产品,若其纰漏不断客观上它是软性、隐形之阻力,危害性难以测度。总之,文化大发展情势下,报业及发展的大事与实务是:不断提高大报编辑、记者与校对的科学文化素质,致力于保证大报质量。

注释:

① 自2007年起,笔者长期、连续地研究沪上《文汇报》等大报的科普等质量问题,已收集、整理大量读报资料。笔者利用读报记录撰文,已在各种媒体和有关会议发表了一些小文,还完成了相关课题。

②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内容、文字都很讲究(副刊的学术含量很大),读者可从中了解德国文化的最新发展情况等;该报现有60万私人订户。

③ 非官方报纸《纽约时报》举世闻名、读者众多和影响力强,其品质是要素,是该报常春之本。

[1] 曾 铁.大报应当注重编校细节、确保先进文化品质——兼谈京沪三家综合性日报小恙 [J]. 齐齐哈尔工程学院学报,2014(1).

[2] 曾 铁.著名的综合性日报要关注细节完善细部——基于近期海上《文汇报》的瑕疵及分析 [J]. 毕节学院学报,2014(3).

[3] 曾 铁.综合性日报理应保证文化品质——以近期《文汇报》若干问题文章为例 [J]. 科技传播,2014(1,下).

[4] 曾 铁.知名的大报当完备细节以保报章文化品质 [J]. 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

[5] 曾 铁.保证大报文化水平要重视完善细节 [J]. 黄河科技大学学报,2013(4).

[责任编辑袁培尧]

2014-10-21

曾 铁(1958- ),男,安徽芜湖人,上海市徐汇区社区学院教授,曾宪梓教师奖获得者,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主要从事科技传播、文化发展和成人高教研究。

G216

:A

:1671-8127(2014)06-0115-04

猜你喜欢

质量文化
文化与人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国潮热”下的文化自信
“质量”知识巩固
质量守恒定律考什么
做梦导致睡眠质量差吗
谁远谁近?
关于质量的快速Q&A
质量投诉超六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