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管理学原理》分类教学改革探究

2014-04-1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管理学原理经管类管理学

(焦作大学,河南 焦作 454003)

《管理学原理》分类教学改革探究

刘坤

(焦作大学,河南焦作454003)

《管理学原理》课程是高等学校经济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程,其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对本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依据当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改革的大背景,立足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教学实际,分析了《管理学原理》课程的教学现状,并着重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该课程分类教学改革有提高学习积极性,教材编写实现案例化,培养老师的创新性等主要措施。

管理学;分类教学;改革

《管理学原理》不仅是经管类专业的一门基础课程,也是经管类专业的必修课程,在其整个专业课程设置中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可以说,该课程掌握的好坏直接决定了学生专业能力的高低。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剧增,大学生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目前严峻的社会形势对该课程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面对新形势和新要求,如何能够使该课程的教学水平更进一步,做到与时俱进,就必须根据我校开设该课程不同专业的具体情况,实施分类教学改革,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水平达到一个全新的高度[1]56。

一、课程教学的现状

《管理学原理》是经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和必修课程,由于其在专业课程体系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该课程的教学一直受到教学院部师生的高度关注。其教学现状主要概括为五个方面:一是课程的开设情况。该课程开设的专业主要有经济管理、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会计电算化、行政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十余个,根据不同专业的相关要求,其开设时间也有所不同。二是课程的师资情况。该课程的教学主要由石德旺和刘坤等人共同完成,其中石德旺是该课程的主讲教师。整体来看,该课程的师资不仅力量雄厚,而且年龄结构中青搭配,较为合理。三是课程的教材情况。该课程使用的教材主要是由石德旺副教授编著的,该教材不仅整个知识体系科学完整,而且难易度相对我校学生来讲比较适中,非常适合我校该课程的教学。四是课程的考核情况。该课程的考核主要有两种形式:即考试和考察。考试课采用纸质试卷进行封闭式测验,要求较高;考查课采用随堂测试或者撰写课程论文测验的方式,要求较低。五是课程的学习情况。《管理学原理》课程的学习情况还是比较让人满意的。从考试课和考查课的角度来看:考试课的通过率在90%以上,优良率在40%以上;考查课的通过率在95%以上,优良率在50%以上。

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

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主要表现有:上课时靠后坐,甚至前几排都是空的;上课时玩手机、听耳机,心思全在课堂外;上课时昏昏欲睡甚至干脆趴在桌上睡觉,下课时却生龙活虎;上课时聊意正浓、窃窃私语,有的甚至说话声使得老师无法正常讲课;上课时吃东西、随意进出教室等等。总的来看,普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高,其次是职高的学生,最差的是3+2的学生。

(二)教材编写偏重理论化

教材中引用的案例较少,使得相关的理论与现实难以紧密的结合起来;教材中陈述和介绍的管理基本理论较多,很多学生难以掌握;教材课后练习较少,特别是缺乏典型的案例分析思考题等等。教材偏重理论化,较多地介绍基本理论知识,较少地引入社会典型管理案例,使得其很难吸引学生眼球,激发起自我学习的强烈愿望[2]64-66。

(三)教师教学缺乏创新性

教学的内容没有做到或者没有完全做到与时俱进,没有把握时代和社会的经济管理方面的热点和难点,使得教学的具体内容有些陈旧;教学过程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忽视了学生群体发生的深刻较大变化;教学的现代化工具使用较少,不能很好地吸引学生,激发学习的欲望和积极性;教学方法偏重于讲述和自我分析,缺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自我学习;教学中针对不同的班级,授课形式基本一致,较少考虑不同学生类型之间的巨大差别等等。

(四)教学思路僵化较严重

每年面对的学生不一样,而教学的路数还是照搬套用;不同类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力不同,而教学的内容却大致相同;同班学生的各自需求不同,而教师考虑学生的个性需求较少等等。这种教学思路的僵化,最终导致学生学习流于形式,只是为了追求及格或是高的分数,却很难学到真正有用的东西。

(五)教学内容针对性不强

《管理学原理》的基本内容主要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预测、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和创新等。这些内容不是都要给学生讲授的。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却针对性不强,其主要表现在:对于普高、职高和3+2三类学生没有做出严格的区分,哪类学生具体应该讲哪些内容,哪些内容应该讲到何种程度;对于同类学生没有根据其是否为考试课,而在具体的讲课中做出较大的区别;对于专升本考管理学和不考管理学的不同专业学生,没有对教学内容做出具体的划分等等。

(六)教学手段过度单一化

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学手段经历了口头语言、文字和书籍、印刷教材、电子视听设备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等五个使用阶段。传统教学手段主要指一部教科书、一支粉笔、一块黑板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指各种电化教育器材和教材,即把幻灯机、投影仪和计算机等搬入课堂,作为直观教具应用于各学科教学领域。然而,由于我校教学条件的限制,使得该课程的教学手段基本还停留在传统阶段,使得课程的教授效果有所减弱。

三、分类教学改革的主要措施

(一)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对于大学生的学习,要想使其更全面、系统和充分地掌握所学知识,其学习的积极性是最为核心的因素。根据经济管理类专业的普高、职高、3+2和非经管类的学生,调动其学习积极性的方法分别如下:对于普高可以讲述现实案例、引入经典管理故事、坐前排平时成绩加分、加强课中师生互动和开展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对于职高可以引入经典管理故事、坐前排平时成绩加分、完成课后作业和开展案例式教学等方法;对于3+2可以引入经典管理故事、多做习题练习、开展启发式教学和完成课后作业等方法。

(二)教材编写实现案例化

首先,每章开头时引入案例,通过案例吸引学生;每章具体内容中适当穿插小的案例和小故事,让学生感受到趣味性;每章内容结束后,课后练习中也要适当加入案例分析,并精心设计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提高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操控能力。其次,要注意不能过分强调案例的重要性,使得教材变成了“案例”汇编,而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却支离破碎。再次,教材编写案例化过程中还要注意案例和理论联系的紧密型,两者之间一定要有较强的联系,不能牵强附会。最后,案例的选用和分析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类型而有所区别,如对经管类普高学生应采用大中型的案例,对经管类职高的学生应采用中小型的案例,对3+2和非经管类的学生应采用小型案例[3]202-203。

(三)培养教师更具创新性

一是教师应该高度关注社会和时代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结合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进行分析和思考,形成较新的且具有一定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二是重新认识现在学生的巨大变化,调查并评估其主要的学习动机和需求是什么,以学生为中心来重点讲述其感兴趣和最需要的理论知识;三是采用更多的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能动性;四是教学中针对不同类型的班级应采用不同的授课形式,如对经管类普高应采用“讲授为主、讨论为辅、自学调节、练习补充”的授课形式,经管类职高采用“讲授为主、讨论为辅、练习补充”,3+2和非经管类采用“讨论和讲授为主、练习为辅”。

(四)教学思路突破常规化

《管理学原理》是具有典型文科性质的课程,其教学思路不能像理工科那样形成非常固定的模式,而是要随着学生和环境的不断变化而有所变化的,也就是说该课程的教学思路应该突破常规化,形成一种相对比较灵活有效的教学模式。一是每年面对学生的不断变化,一定要积极地调整自身的教学思路。学生的每年变化是持续不断的,教师一定要克服自身惰性,根据学生的不断变化来具体调整教学思路。二是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有针对性地讲述课程内容。对于普高学生,可以适当增加课外管理知识的引入;对于职高学生,可以只讲授课本知识;对于3+2和非经管类的学生,只选择性地讲授课本内容。三是针对一个班内学生的不同需求,教师应该讲课时尽可能地考虑到大部分的需求就可以了。同时,对于要求较高的,可以推荐其他参考资料;对于要求较低的,可让其抓住学习的重点内容即可。

(五)推行教学内容区别化

教学内容的区别化,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的专业化,主要是结合学生自身的专业和综合素质,以达到学以致用目的而进行的选择性授课方法。具体来看,针对普高、职高和3+2三类学生应该讲授的内容分别是:第一,普高。其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预测、决策、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激励、沟通、控制和创新等十二章的内容。其中管理概述、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计划、组织、领导、激励和控制为重点内容,课时在4~6个学时;其他章节在2~3个学时。第二,职高。其教学内容与普高相同,其中管理概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为重点内容,课时数在3~5个学时;其他章节课时在2~3个学时之间,甚至有些章节可以不讲,如预测、沟通和创新等。第三,3+2。其教学内容应该包括管理概述、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激励和控制等八章的内容。其中管理概述、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为重点内容,课时在6~8个学时;其他章节课时在3~4个学时,甚至有些章节可以不讲,如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等。

(六)促进教学手段多元化

促进教学手段多元化是指在传统“教师+黑板”讲授的基础上,融入现代“教师+电脑+投影”讲授手段,使得课堂内容更加丰富,教学展示更加直观,教学气氛更加活跃,教学效果更加明显。一是精心准备教学课件,使用大量的图片资料和短小的视频资料,给学生传授更多更生动更直观的管理理论和实践知识。二是播放适当数量的管理名家讲座。通过名家讲座,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带给学生更多的实践管理学知识。三是播放一定数量的成功企业视频。通过这些视频的观看,让学生认识到管理学的巨大现实作用。这样,学生自然会对管理学的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和巨大的动力,让学生实现从“要我学”到“我要学”的角色转变。

[1] 陈娟娟.关于管理学教学改革的思考[J].考试周刊,2009(10).

[2] 史秀云,乔冠华.应用“任务驱动法”改革管理学教学的探索[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1(3).

[3] 黄慧婷.管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J].新西部(下旬.理论版),2011(5).

[责任编辑冰竹]

2014-02-17

刘 坤(1980- ),男,河南三门峡人,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讲师,经济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企业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

C93-4,G642

:A

:1671-8127(2014)06-0093-02

猜你喜欢

管理学原理经管类管理学
“天人合一”的管理学启示
基于SPOC的经管类专业混合式教学模式实践探索
张瑞敏金句背后的管理学知识
浅谈管理学
基于就业导向的高职《管理学原理》课程教学改革体系研究
公安院校“管理学原理”的教学现状与改革探索
创新能力培养:“管理学原理”教学改革的一条红线
联邦快递的管理学
2014年3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
2013年2月经管类畅销书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