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校企合作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2014-04-1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校园文化校企院校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 学工处,江苏 南京 210019)

校企合作中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杨丹

(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学工处,江苏南京210019)

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形象、精神、特色和品牌的综合体现,是高职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是全面育人工程的重要方面,理应得到高职院校的充分重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坚持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举的方针,体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形成富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校企合作;企业文化

高职院校是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摇篮,是为社会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殿堂,其职业性是高职院校的特殊属性。因此,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有别于其他各类教育,突出其“就业为导向,服务为宗旨”的特点,适应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要求,以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培养为目标,依托企业,融合企业,形成富有职业特色的高职校园文化。

一、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中存在问题分析

高职院校自上世纪80年代起,走过了一段“短频快”的发展历程,急速扩张、迅猛发展造成了根基不稳固,历史沉淀不厚重,文化底蕴不丰富等问题。因此,很多高职院校的校园环境优美、物质硬件先进,但是校园文化建设却没有与发展步伐一致,是高职院校发展中的“短板”,主要表现在:

(一)校园文化建设重视程度不高

虽然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已经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随着生源数量日趋萎缩,高职院校之间的竞争也更加激烈,如何促进内涵发展成为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的首要任务。然而内涵发展并非是口号,它涉及到教育教学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专业建设、质量提升等方方面面,其中校园文化建设对促进高职院校内涵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长久以来,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并未被充分重视,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缺乏总体规划与设计,有些高职院校对校园文化建设认识片面化,单纯追求实验实训室、校园建筑等校园物质文化建设,忽视了校园文化中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方面的建设,还有一些高职院校由于本身发展历史不长,文化积淀不够,生源质量不高,造成了高职院校园文化建设无法同步内涵发展的实际需要。

(二)校园文化建设定位不准

长期以来,高职院校“姓职”还是“姓高”的问题在理论界一直有争论,也严重困扰了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准确定位。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上沿袭了中职教育的习惯,不是没有校园文化建设的概念,就是简单把车间标语搬进学校作为建设内容,有些高职院校一味与普通本科靠拢,简单地照抄照搬或者“学习”普通本科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模式,有些高职院校模糊了校园文化的定义,单纯把校园建设理解为校园文化建设,因此没有形成与高职院校职业性相符的校园文化。

(三)校园文化建设缺乏高职特色

高职院校培养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除了必备的职业能力外,更需要良好的职业素养,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服务于人才培养,适应培养目标,体现职业教育特色。当前,有些高职院校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趋向“重能力,轻素质”,忽略职业素养的理念,有些高职院校已经意识到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但是对于如何培养缺乏统一的认识,没有明确的思路,没有实际的措施。长此以往,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将无法和人才培养要求相统一,无法真正服务于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必然无法形成高职院校自己的鲜明特色。

二、校企合作背景下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一)促进校企深度融合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保障

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长期作用于学校而逐步形成的产物,而企业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一种,必然会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影响校园文化的形成,两者之间必须求同去异,寻求文化建设中的共同点,才能紧密联结,相互促进,取长补短,相得益彰,成为共同发展的内在动力。

事实也如此,2006年教育部第16号文《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通过“校企合作,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2010年公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再次强调“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基于此,高职院校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与建设,在实践中将校园文化建设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中,以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目标,以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坚持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并举的方针,体现“服务为宗旨,就业为导向”的特点,促进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的融合。如通过与企业进行人才培养、资源共享、师资培训、科技服务等方式,聘请行业、企业专家建立学院理事会、专业(群)建设指导委员会、专业(群)建设评估委员会,为学院建设和发展出谋划策外;让企业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课程体系的设计、教学环节的实施、校企合作教材开发、等育人环节;深化企业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无缝对接,在推动校园物质文化发展的同时,促进校园文化建设与企业先进理念相融合。

(二)融合企业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需求

高职教育的职业性特点决定了其必须发挥企业作用。将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融合,借助企业文化之力,才能提升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才能真正彰显高职优势及特色服务。当前随着校企合作模式向纵深发展,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成为必然,而要真正做到校企文化的融合,就必须将企业文化中的有利于学校文化发展的重要内容,逐步渗透到校园文化的建设过程中。这一融合除了物质文化建设层面外,还应涵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课程文化、活动文化等各个层面的建设。具体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校园物质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一草一木、一物一景都是学校的名片。高职院校可以通过校企共建的方式,以企业冠名实训基地投入教学设备,改善学校实训条件,将企业的生产、技术、管理等环节融入到学院人才培养;可以通过组建由企业冠名的特色订单培养班[1]10-12,定向为企业培养急需人才。这种冠名实训基地、冠名班的形式更容易实现与企业的融合,在校园内营造出浓厚的企业文化氛围,迅速推动校园物质文化的建设。

校园精神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高职院校需要借助企业文化的精髓,以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为切入点[2]34-35,加大校园精神文化建设力度,创新工作方式方法。在校园精神文化层面,高职院校应突破传统模式,在企业文化熏陶和职业素养养成上下功夫,如通过对企业的定期参观学习活动,各阶段顶岗实习教学活动等形式,逐步实现学生角色的转换。

校园课程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3]81-84,这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难点。高职院校课程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职业素养的养成,从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材选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实践教学环节、评价方式等体现企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校园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保障,高职院校在进一步完善各类规章制度的同时,更应实现制度层面与企业的对接,从管理理念、教学管理、学生规范管理、质量评价等方面引入企业元素,促使学校与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

(三)发挥两个“双主体”的作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关键环节

在校园文化建设的主体结构中,教师是核心,学生是关注点和落脚点,必须充分发挥好师生双方的作用,共同聚焦校园文化建设。教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其专业知识、职业素养、为人处事、人格魅力等都会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起到深远的影响,尤其在校企合作模式下的校园文化建设中更是作用显著。教师应该利用校企合作的平台,通过到企业挂职锻炼、参观学习、企业培训、科技服务等形式,主动参与到企业发展中,以此了解企业、感受企业、理解企业、认同企业,并将企业文化[4]70-72、企业精神及精髓融入到专业教育中,将企业文化教育贯穿于教育教学活动始终。学生是校园文化建设显性成果的集中体现,为完成从学生向“企业人”角色的顺利过渡,必须突出校外实训教学及社会实践活动内容,除原有教学任务外,要增加企业文化教育及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和要求,通过反复教育及强化,引导学生的职业素养螺旋上升,最终顺利融入企业。另外,可以通过优秀企业实习生、优秀企业奖学金等评选活动发挥学生榜样作用,形成积极向上的校园人文环境。

(四)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是校园文化建设的积极途径

校园文化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校园文化载体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活动必须结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结构、兴趣爱好、身心特长[5]37-39,通过多样化的活动内容和活动形式,寓教于乐。但是,校园文化活动不应由学校关起门来策划,必须创新活动形式,结合职业特点与岗位要求,引入企业元素,与企业文化融合,这样才能更有助于高职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养和道德规范。

实践中,学校可以定期举办企业专家的学术交流会或专业讲座、企业优秀员工的报告会,或通过举办校企文化交流活动、企业与学生的座谈会等主题活动,建立起学生与企业沟通的桥梁,让学生了解企业,走近企业,思考未来,规划自己的职业。此外,职业技能竞赛也是校园文化活动很好的载体,可以采用企业冠名的形式举办系列活动,将企业最先进的技术、创新的意识,文化的理念,都渗透到活动中,提高学生技能的同时,更使学生对企业有了感性认识,对专业有了理性把握。当然,学校还可以通过学生实习与就业环节,举办实习生与毕业生双向选择会,把企业请进学校,开展系列宣传活动,给学生创造机会的同时,让学生明了社会需求,潜移默化形成校企文化融合的良好氛围。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的校园文化建设的突破口。高职特色的校园文化是高职育人的环境和土壤,对高职院校转型时期的建设和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学院办学理念、办学思路、办学目标的集中体现,对于促进学校管理、师资队伍培养、教育质量提升有着不可忽视地影响作用。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突出其职业性的特点,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的体制机制,实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各个层面与企业文化深度融合,才能推进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与时俱进与长效发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受教育者和社会,实现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

[1] 钱宇伟,葛 洪,汤浅之.订单式培养模式下校企文化互动的实践与思考[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03).

[2] 胡恒庆.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的主要途径[J] .职业,2013(32).

[3] 易 毅.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J] .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0).

[4] 林 英,齐守泉.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中的工业文化对接方式实践研究[J] . 职教论坛,2013(03).

[5] 曹雪明,周东华.企业文化精神与高职院校校园文化建设[J].教育与职业,2011(23).

[责任编辑冰竹]

2014-09-24

杨 丹(1979- ),女,江苏启东人,江苏城市职业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职学生教育管理、心理学研究。

G711

:A

:1671-8127(2014)06-0084-02

猜你喜欢

校园文化校企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党建工作与校园文化创新探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校企联合对人才培养的作用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