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郑州航空港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2014-04-10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年6期
关键词:航空港郑州机场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 郑州 450044)

郑州航空港体系建设问题研究

张滢

(河南牧业经济学院,河南郑州450044)

由国家层面编制规划的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是继中原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河南省发展中的又一重要里程碑。建设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不仅有利于促进河南省产业结构优化,扩大对外开放程度,更有利于提高郑州乃至河南区域的整体竞争力。本文结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精神,在分析研究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建设与发展的优势与瓶颈的基础上,提出了打破发展瓶颈的可行性建议,旨在为推进郑州航空港经济实验区的建设提供参考。

郑州航空港;内陆沿边;产业培育

一、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航空港区建设有利于郑州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部崛起中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21世纪90年代研究表明,如果以年度划分,每100万航空旅客的运输量能够产生约1.3亿美元的经济收益,并增加约2 500个就业岗位[1]18-20。由于航空运输的带动,机场成了全球生产和商业活动的重要场所,不断吸引着物流业、服务业、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等向其聚集,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临空经济,这种临空经济区正逐渐演化为区域经济增长极[2]288。

郑州航空港区的建设,必将使郑州凭借航空运输的便捷,弥补河南不沿边、不沿海的区位制约,使郑州快速融入全球化的产业链中,高效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在更高的层次、更广的领域中创新商业贸易模式,从而增强郑州及周边地区的综合实力,有力地推动内陆产业集群的发展。形成真正的内陆开放高地,在中原经济区建设和中部崛起中发挥重要的战略作用。

(二)航空港区产业体系建设有利于促进郑州乃至河南的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

航空港产业体系是以机场为中心,通过聚集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等资源开创的商业活动体系。如爱尔兰香农国际航空港自由贸易区利用外资和原料发展出口加工工业,并逐渐向航空产业升级,成为医疗设备、软件开发等高技术产业工业中心区;美国达拉斯在空港区域以德州仪器为核心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等高科技产业,其区域生产总值相当于全美国的2%左右;印度班加罗尔临空产业基地依托当地优质高校资源和印度英语语言优势,积极发展软件设计外包业务,现已建成美国硅谷在海外的第一大软件开发外包基地;德国法兰克福机场利用其周围的物流城,结合高效的配送系统建立了以法兰克福机场为中心的触角遍及全球的空中运输网络[3]98-100。

郑州与全国其他地区一样面临着经济总量迅速增长下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挑战。而航空港区却可通过发展与航空有关的服务、科技、生产、电子信息等产业吸引高端研发、商业总部、仓储、物流、金融、会展等现代经济产业,从而形成高端高效的经济产业体系,有效应对这种重大挑战[4]70-72。

(三)航空港区产业体系建设有利于郑州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实现低碳生态经济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提出将生态文明的理念和原则融入城镇化建设当中。而作为首例示范性经济实验区,国务院对郑州航空港区提出了明确目标: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航空都市。而实际上,由于航空港区的发展,郑州乃至河南将不断拉长、拓宽其产业链,将周边丰富的资源进行优化配置。紧密围绕大枢纽、大产业、大都市和建设中心城市“三大一中”战略规划,实行合理规划、统一建设,强调建设信息化引领、科技化管理的产城融合的国际化综合性区域,必然会使现有的城乡二元结构得到改变,逐步形成现代化的城市集群。

二、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优势

(一)区位优势卓越

郑州航空港区是以新郑国际机场附近的新郑综合保税区为核心的航空经济体和航空都市区,其空域条件较好,便于接入四面八方的航路航线,绕航率低,经停、中转率高。按现有航线设计,我国有1 000多条航线可以从郑州经过。以新郑国际机场为中心,2个小时的航程时间足以覆盖全国90%以上的土地,并可以直接通达国际市场。在此开展联程联运有利于辐射全国主要的经济区,包括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

在陆路交通上,郑州是中国铁路上唯一形成“双十字”的汇聚点,同时也是全国七个公路主枢纽之一。发达的陆路交通有利于陆空对接,多式联运的现代化交通体系的形成和完善。

(二)机场客货源市场潜力巨大

作为国家民航总局定位的全国八大航空枢纽港之一,新郑国际机场是中国国内干线运输机场和国家一类航空口岸,同时,也是欧洲最大的全货运航空公司卢森堡货运航空的亚太总部所在地,UPS、TNT等大型物流公司也都要求飞入郑州。

2012年郑州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共完成11 673 612人次,同比增长15.01%,排名升至全国第18位;航班起降108 771架次,同比增长18.01%;货邮吞吐量完成151 193.5吨,同比增长47.07%,排名升至全国第15位;出入境人数突破40万大关,增长34.2%。2013年完成旅客吞吐量已达1 313.99万人次,同比增长12.56%;累计货邮运输量255 712.8吨,同比增长69.13%;累计运输起降架次127 269架次,同比增长17.01%。规划中的机场面积48平方千米、跑道5条、航站楼4个、一个综合交通中心和专用货运跑道等。而目前具备5条航道的机场仅有芝加哥、亚特兰大和法兰克福等为数不多的几个。如果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拥有5条跑道,其地位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3]98-100。加上良好的投资环境,和丰富的劳动力资源,郑州航空港区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总部经济、物流经济的条件。

(三)政策环境优势明显

近些年来,河南省和郑州市的决策层十分重视郑州航空和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出了“民航优先发展”的战略,规划中的郑州航空港区总面积达138平方千米。国家对郑州航空港区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2010年国家为贯彻民用机场条例召开的第一次全国性会议在郑州举行;在紧随其后的全国航空会议上,国家民航总局郑重向全国推介以河南省为代表的一些省市发展航空的做法,为河南航空在全国赢得了良好的声誉;2011年9月国务院出台意见将中原经济区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明确郑州建设国内大型航空枢纽;中国民航总局把新郑国际机场确定为“十二五”期间中国综合交通枢纽建设试点;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中央提出要“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支持内陆城市增开国际客货运航线,发展多式联运,形成横贯东中西、联结南北方对外经济走廊”,“推动内陆同沿海沿边通关协作”,为郑州航空港建设创造了巨大的良机;2013年国务院批复郑州航空港区为国家首个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在国务院和相关部门的指导和协助下,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航空综合经济区发展规划,明确了港区建设的发展目标、战略与途径,为打造引领中原经济区发展、服务全国、连通世界的枢纽之港、时代之港、产业之港、生态之港、机遇之港“五位一体”的航空都市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周边产业背景完善

中国民航总局出具的相关材料表明全国2012年航空货运量整体增长水平下滑,而郑州新郑国际机场的货运量却逆势增长了47%,高于平均水平接近44%。2010年8月,随着富士康进驻郑州航空港区,以及新郑综合保税区的获准设立,一大批实力雄厚的世界知名企业纷纷抢滩郑州。目前,郑州航空港区已有230余家企业,规模以上的超过75家,初步形成了生物制药、现代物流、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和印刷包装五项支柱产业。同时,以中鼎锅炉、桑能达能源环保等为首的高科技产业公司也在筹建当中。产业和枢纽发展的良好局面已经初步形成。另外,跨境贸易电子商务试点的建立和周边高校优秀的教育资源也为郑州发展航空经济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三、郑州航空港区发展的瓶颈

(一)土地和资金制约

郑州机场二期工程计划投资120亿元人民币,征地万余亩。但是,在《中原经济区规划》中,国务院要求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如何解决耕地保护和项目用地开发之间的矛盾,如何合理优化利用土地、实现科学布局成为航空港区发展的关键问题。金融方面一直是河南的薄弱环节,如何招商引资,合理利用资金建立更加完善的航空网络等也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二)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

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需要有良好的配套产业、设施和交通。与国内外一流机场相比,郑州航空港区还存在着布局不尽合理,配套产业不够完善,交通衔接不畅且成本较高的问题。就陆空联运而言,存在着郑州市区到机场发车时间间隔过长,出租车监管缺乏,机场高速收费较高等问题。目前区域内没有良好的商务谈判环境。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法律等高附加值、高层次的服务性机构或企业相对缺乏,不能满足港区内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的发展需要。

(三)产业结构调整不协调

地处中原的河南是农业大省,粮食年产量超过500亿公斤,其传统支柱性产业是重化工业、装备制造业等航空指向性不强的产业,这就增加了货物运输的成本和综合性商务成本,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国际化企业集约群的发展和集散能力的发挥,也阻碍了中原地区经济发展和对进口产品的消费能力的增长。

近些年来河南的产业转型升级虽然已取得明显效果,但仍存在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比如服务业比重低、新兴产业规模小,适合航空运输的高端制造业和传统的航空货运产品比率低,而且多数产品处于产业链前端和价值链低端。因此,郑州亟须大力吸引和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高端制造业。同时,对于国际包裹物流货运来说,虽然不少国内外知名企业,包括UPS、空桥、顺丰等都在郑州开辟了航线,设立了基地,但航空服务保障和维修、飞机零部件制造和航空租赁等产业还需大力引进。

(四)创新能力不足

创新能力是一个企业、地区、甚至国家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人才是创新的根本。随着航空港区的建设与发展,越来越多的国际性企业入驻,就更需要包括空港管理、机务维修、出口保税、现代物流等高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员。目前,港区规划中还缺乏系统科学的人才引进、培育体制,以及与高校、科研机构、企业之间联动发展的科学系统。

另外,郑州航空发展还面临着巨大的市场竞争压力。高铁因其速度快,位置优越,票价低于机票对民航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枢纽机场的竞争也日趋白热化,长沙、武汉、西安等机场在基础建设的投入和发展速度上都给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带来了很大的冲击。

四、郑州航空港发展的可行性建议

(一)加强基础建设,整体规划生态经济

第一,秉持“量力而行、适度超前”的原则进行整体规划,充分考虑机场、港区、企业和整体经济的发展,保证机场发展预留用地,满足未来发展需要,完善民航和货运配套设施,做好联运、转运、货栈、仓储的扩建和改建项目。第二,合理设计空地换乘中心、运输管理中心,实现货物无缝对接,降低物流总体消耗。构筑一体化交通转乘中心,实现机场、港区、市区、中原城市群及其他辐射区域内的畅达交通系统。第三,遵循节约集约的原则,整体规划,合理配置资源,构建市政道路、公共绿化、电气管网等各个单位流畅的互动平台,以降低成本,提高土地使用率,避免重复建设。第四,依照产业进行区域建设,并和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将富余的农村建设用地投入到航空港产业和项目建设中。

(二)健全资本市场,加大招商引资力度

第一,优化整合国有资产,提升国有投资、融资平台。第二,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鼓励金融创新,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第三,在加强监管的前提下,“允许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设立金融机构”,扩大社会投资,积极推进“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交叉持股、相互融合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建立公益性和商业性基础设施开发相结合的长效机制,以商补公。第四,综合运用各种财税政策和综合保税区内的口岸通关、航线航权、服务外包等优惠政策吸引国内外投资[5]88-89。

(三)建立航空产业体系,完善服务配套设施

产业是航空港区建设的核心。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的规划应根据实际空间情况、构建以航空物流为基础、航空关联产业为支撑的立体产业体系:在机场周围搭建航空制造和维修保养产业区;机场外围打造电子信息、汽车零部件、生物科技、医疗器械、新能源等高附加值产业群;在港区辐射区内建设商贸服务、金融会展、专业咨询等第三产业带[6]244-246。

同时要注重服务管理体系建设,通过搭建专业化、市场化的服务平台,建立公平、公正、公开、高效、透明的市场环境,推行特许经营模式等措施,吸引更多国际航空公司和战略伙伴。

(四)创新人才管理机制,打造高效专业团队

第一,构建开放型创新平台,组建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制定人才互通计划,确保核心性、关键性信息和技术能在第一时间得到交流与突破。第二,根据产业布局设立高水平的技术研发中心和管理技术中心,提供优厚的物质待遇、公共设施、生活和教育资源等引进人才;将激励政策与市场经济挂钩,用市场留住人才。第三,注重高校、科研单位和企业之间产学研相结合,针对所需专业技术人员进行订单式培养和对口培养。对于专业人才还可设立专门的人才项目,联合国内外优秀高校和企业,定期进行人才交流。此外,还要建立及时准确的人才库,保障人才储备的数量和质量。

[1] 刘鹏志.政府对临空经济的政策支持研究[J].科技经济市场,2012(12).

[2] 董岩辉.论临空经济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J].现代经济信息, 2012(22).

[3] 管瑞洪,陈 舜.上海空港物流发展研究[J].中国储运,2007(05).

[4] 刘金荣.培育开发区产业集群的发展策略[J].中国高新区,2007(01).

[5] 杨银海.我国临空经济发展解读[J].中国城市经济,2010(01).

[6] 曹允春,席艳荣.临空经济发展的国际经验及对我国的借鉴[J].商场现代化,2009(03).

[责任编辑乐知]

Research on the development of Zhengzhou Airport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xperimental Zone

ZHANG Ying

(Henan University of Animal Husbandry and Economy, Zhengzhou 450044, China)

As the national strategy, Zhengzhou Airport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xperimental Zone is the first airport economic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tion area project planned by the state level. Undoubted, this is a visible and significant milestone for Henan after Central Plains Economic Region. To develop Zhengzhou airport economic comprehensive experimentation area systemically and feasibly is not only propitious to promoting the optimization of industrial structure, expanding the extent of opening up in Henan Province, but is also beneficial to improving the overall competitiveness of Zhengzhou and even the whole areas in Henan. Based upon the spirit of the Third Plenary Session of the eighteen, the paper focuses on the advantages and bottlenecks during the developing process of Zhengzhou Airport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xperimental Zone, and to provide the feasible advice accordingly.

Zhengzhou Airport Comprehensive Economic Experimental Zone;Interior border;cultivating industrial

2014-09-03

张 滢(1983- ),女,河南牧业经济学院经济贸易系助教,硕士,主要从事经济和国际商务研究。

F069.9

:A

:1671-8127(2014)06-0036-03

猜你喜欢

航空港郑州机场
机场罢工
第九届“博博会”将在郑州举办
哥哥从郑州来
哥哥从郑州来
如何避免GSM-R无线通信系统对机场电磁干扰
梦启郑州
郑州航空港区庙后唐墓地部分墓葬
航Sir带你逛机场——东京国际机场
面部识别使机场安检提速
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临空经济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