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代翰林图画院职衔与录用方式考

2014-04-10罗新华

韶关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画学翰林画院

罗新华

(韶关学院美术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宋代翰林图画院职衔与录用方式考

罗新华

(韶关学院美术学院,广东韶关512005)

宋代翰林图画院的职衔包括待诏、艺学、祗候、学生、工匠五种,但没有“画学正”,也没有“供奉”;宋代翰林图画院的录用方式主要有“接收”、“荐入”、“诏入”、“考入”和“学补”,但也有“保引”、“承袭”和“荫补”的可能。

翰林图画院;职衔;录用方式;画学正;供奉;学补;荫补;保引

宋代的绘画成就与翰林图画院的存在无疑有着深刻的关联,然而宋代关于翰林图画院的历史记载寥若星辰,后人对这一机构的认识并不十分清楚,甚至存在许多误解,我们试就翰林图画院职衔与录用方式略作考证。

一、宋代翰林图画院的职衔

关于宋代翰林图画院的职衔问题,《宋会要辑稿·职官三十六》有一条记载:“待诏等旧无定员,今待诏三人,艺学六人,祗候四人,学生四十人为额。旧工匠十四人,今六人。”[1]3124据此可知,至迟在从“今”以后,翰林画院的职衔有以下五种:待诏、艺学、祗候、学生和工匠。“今”是何时?确切时间无从查考,但据同书另一则记载:“熙宁二年十一月三日,翰林图画院祗候杜用德等言:‘待诏等本不递迁。欲乞将本院学生四十人,立定第一等、第二等,各十人为额,第三等二十人。遇有阙,即从上名下次,挨排填阙。所有祗侯,亦乞将今来四人为额,候有阙,于学生内拨填。其艺学,元额六人,今后有阙,亦于祗侯内拨填’……从之。”[1]3125这里记载的翰林图画院职衔与名额同前一记载完全吻合,说明至迟在神宗熙宁二年(1069),翰林画院人员的上述职衔已然确定。

当代有些史论家认为除以上几种外,翰林图画院职衔还包括画学正和供奉,如王伯敏《中国绘画史》:“画院画家的职衔,分画学正、艺学、祗候、待诏等级。未得职衔者称画学生。”[2]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根据其水平授予待诏、画学正、艺学、祗候、画学生等职衔。”[3]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按职衔设画学正、艺学、待诏、祗候、供奉及画学生等名目。”[4]如此等等。

画院中是否有“画学正”一职,蔡罕在《北宋翰林图画院若干问题考述》中已作出令人信服的考订:“其实,‘画学正’是北宋徽宗崇宁年间创立的培养绘画人才的学校——‘画学’中的学官。当时‘画学’依仿太学,设立‘博士’教育和考试学生的艺能。同时,在博士之下还设有‘画学正’、‘画学谕’等学官参与‘画学’的教学管理,对画学生进行考校、升迁等,可见,‘画学正’不是翰林图画院中院画家的职名。”[5]因为将画院与画学混为一谈,也就自然地将画学中的“画学正”误为画院职衔了。事实上,宋代所有的画史论著关于画院画家的记载都没有“画学正”一职。

至于“供奉”,如前所述,至迟在神宗熙宁二年以后是没有的,那么熙宁二年之前有没有?史书并无明确记载,只能根据零散的史料作出如下分析。宋初的中央机构设置很多沿袭唐制,而唐代翰林院中那些技术工巧人就有被称为“翰林供奉”的,因此,宋初在翰林图画院中设置“供奉”一职不是没有可能的。画史记载太宗朝有一位善于传写的画僧元霭确被称为“供奉”[6]138,且是“禁中供奉”[7],当时的翰林图画院也确实置在“禁中”。但我们却不能依此就断定元霭所“供奉”的部门一定是翰林图画院,因为“禁中”有许多部门,翰林院也有天文、书艺、图画、医官四局。事实上,宋代的宫廷画家有一些并不是被安置在翰林图画院的,如宋初的蔡润曾是八作司的彩画匠人[6]172,神宗时的大画家郭熙乃“御书院艺学”[6]148,徽宗时的韩拙则供职于“翰林书艺局”[8]。因此,元霭虽以画艺见召,却不一定被安置于图画院。以我们所见,作为一位僧人(《图画见闻志》称元霭为“供奉僧”),元霭的供职单位更应该是设于宫中滋福殿等处的“内道场”,“内道场”是东晋以来宫中设置的佛道场所,其修行佛事的僧侣就被称为“内供奉”或“供奉”。除此以外,画史所载宋代翰林图画院画家中无一人被称为“供奉”。既然找不到任何“供奉”职衔的确切证据,那么其存在就只是“可能”而已,而且这种可能性极小。

因此,宋代翰林图画院职衔应该只有《宋会要辑稿》所说的待诏、艺学、祗候、学生、工匠五种。

二、宋代翰林图画院画家的录用方式

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录用画家制度之考述》对北宋翰林画院录用画家的制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他总结为以下几种画家录用制度:“接收制”、“荐入制”(或“诏入制”)、“考入制”、“补入制”和“荫补制”,并认为“‘接收’制,代表着北宋画院创建阶段录用院画家的制度;‘荐入’或‘诏入’制,是画院发展期录用院画家的主要方式;与神宗时期社会改革风尚相表里的‘考入’制,可能一度在画院得以实施。‘补入’制,是徽宗时期画院在其发展的高峰期所形成的,与‘画学’考试制度相联系的录用院画家制度,这两种制度标志着宋代翰林图画院录用画家制度的成熟。‘荫补’制,则是上述三种制度的一种补充形式。”[5]对于前三者,我们以为是合乎史实的,但对于“补入制”和“荫补制”,则尚可商榷。

什么是“补入”?蔡先生从他“掌握的资料来看,文献记载中有关‘补入’北宋画院的都是徽宗朝的人与事,……这就说明,在北宋‘补’或‘补入’画院是徽宗一朝特有的录用院画家的现象”,“极有可能是‘画学’中一部分优等‘上舍生’在学成时‘升补’任职翰林图画院的制度。”[5]可见,蔡文所说的“补入”是特指由“画学”升补图画院这一特定的录用方式。从多方史料推测,这一录用方式应该是存在的,但以“补入”名之,似有不妥,因为它并不能准确地表述这一制度的独特之处。从字面上理解,所谓“补”,有缺即补,某个职衔由于人员的调动、升迁、贬谪、退休等原因而出现了空缺,便很自然地需要新的人员“补”上这一职衔,因此,在成熟的职官制度下,绝大多数的职官授受都是“补入”的。具体到翰林图画院而言,至迟在神宗熙宁二年,图画院职衔和人数已定,则此后画院人员无论是“荐入”、“诏入”、“考入”还是“荫补”,基本上均属“补入”性质。事实上,与蔡文所说“文献记载中有关‘补入’北宋画院的都是徽宗朝的人与事”相反,整个北宋似乎自始至终都有被称为“补”入画院的,仅从《图画见闻志》的记载来看,就有宋初的赵长元(“寻补图画院祗候”[6]121)和蔡润(“遂补画院之职”[6]172)、真宗朝的燕贵(“因奏补图画院祗候”[6]142)和神宗朝的崔白(“后恩补图画院艺学”[6]162)等人。既然“补入”并非一个恰当的词汇,我们以为为了体现“由画学升补”的独特性,换用“学补”较为合适。

关于“荫补”。按照宋朝选官制度,如果祖上合乎荫补子孙入官入吏的条件,自然可以将儿孙“补”入画院。但我们遍查《宋朝名画评》、《图画见闻志》、《宣和画谱》、《画继》甚至《宋史》,并未发现一位由荫而补的图画院画家。当然,画史无传不等于就没有,也许这些被荫补入院的画家水平一般,自然不入史家视野。但我们估计这种情况即便有也不会很多,首先,图画院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技艺供奉机构,画院画家要承担各类绘画事务,如果没有一定的艺术素质和绘画水准是无法胜任的。其次,但凡有资格荫补子孙为官吏者,通常都是高官显爵,而画院画家属于有职无品的胥吏阶层(关于这一问题另文说明),其地位在宋代社会中并不很高,我们以为除非逼不得已,高官们是不愿意将子孙荫补进入翰林图画院的。宋代历史上有几位画家确实是由荫补入官的,他们是梁揆(“以荫补入仕”[9]269)、武宗元(“以随荫补太庙斋郎”[9]99)、李时雍(“遂以祖荫补入仕”[9]260)、范坦(“以荫补入官”[9]257)、梁师闵(“以资荫补缀右曹”[9]410)、米芾(“后以旧恩,遂补校书郎”[6]291),但稍加考察即可发现,他们所“补”的职衔全部属于“文臣”、“武臣”或“内臣”,而并无一人供职于画院。

另外,图画院人员的选录方式可能还包括“保引”和“承袭”[10]两种。“保引”是指官吏担保引荐亲属担任吏职,这与“荫补”有些类似,但“荫补”者的资格基本限于中高级官员,而“保引”人则低至高级吏人。图画院人员属于胥吏阶层,其中职位较高者(如待诏)就应该可以将自己有绘画才能的亲属担保引荐进入画院。“承袭”与“保引”类似,只不过要等到年老以后,才可以“听以子弟代”[11]。我们发现翰林图画院中确实有为数不少的绘画世家(如杜用和杜用德兄弟、高文进、高怀节、高怀宝两代三人、马贲、马兴祖、马公显、马世荣、马逵、马远、马麟一门五代),他们之所以能入居图画院,除了其较高的艺术才能,很可能也有保引或承袭的因素。

因此,我们以为,宋代翰林图画院录用画家的方式主要有“接收”、“荐入”、“诏入”、“考入”和“学补”,也不排除“保引”、“承袭”和“荫补”的可能。而作为胥吏的选录方式,可能除了“接收”和“诏入”外,还“都程度不同地和考试相结合,而且日益趋于以成绩为取舍的主要依据”[10]。

[1]徐松.宋会要辑稿[M].北京:中华书局,1957.

[2]王伯敏.中国绘画史[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1982:238.

[3]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室.中国美术简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1990:122.

[4]黄宗贤.中国美术史纲要[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70.

[5]蔡罕.北宋翰林图画院录用画家制度之考述[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1(3):52-55.

[6]潘运告.中国书画论丛书:图画见闻志·画继[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

[7]潘运告.中国书画论丛书:宋人画评[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44.

[8]潘运告.中国书画论丛书:宋人画论[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00:106.

[9]潘运告.中国书画论丛书:宣和画谱[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1999.

[10]穆朝庆.宋代中央官府吏制述论[J].历史研究,1990(6):51-67.

[11]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M].北京:中华书局,1979:126.

Research on the Position and Admission System of Song Dynasty Imperial Painting Academy

LUO Xin-hua
(School of Art,Shaoguan University,Shaoguan 512005,Guangdong,China)

The ranks of position in Imperial Painting Academy of Song Dynasty include Daizhao,artscholar, Zhihou,pupil and artisan.There are no Huaxuezheng and Gongfeng probably.Song Dynasty Hanlin Painting Court recruits members by admission,recommendation,recruitment by imperial Edict,imperial examination and promotion from Huaxue,but it does not rule out the possibilities of admission by guarantee and referral, hereditary system and succession to the ancestral position.

Imperial Painting Academy;position;the ways ofrecruitment;Huaxuezheng;Gongfeng;promotion from Huaxue;succession to the ancestral position;guarantee and referral

I207

A

1007-5348(2014)05-0062-03

(责任编辑:王焰安)

2014-03-18

罗新华(1972-),男,湖南湘潭人,韶关学院美术学院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中国美术史研究。

猜你喜欢

画学翰林画院
梁潮印风得意忘象篇
重拾画院的写意精神
主持人语
画学丛谈·花鸟画(下)
荣宝斋画院招生简章
从松年《颐园论画》看晚清画学之变
浙江画院建院35周年系列海报
陳繹爲翰林侍讀學士
[记得住乡愁]首届福建省画院油画提名展作品选登
A novel 4π Gd-loaded liquid scintillator detection syste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