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新型服务模式刍议

2014-04-08孟兆云

关键词:馆员个性化学科

孟兆云

(淮北师范大学 图书馆,安徽 淮北 235000)

图书馆的服务宗旨是“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为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各项工作的最终目的。当前,现代电子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新形势下服务的模式、手段、内容不再是传统的、单一的、封闭的,图书馆馆员从事的不再是守门看库、上书排架这种简单的机械的手工操作,而要扮演教育者、管理者、传播者等多重角色。新形势下高校图书馆服务质量要提升到新的水平高度,就要注意研究现代科技条件下形成的新型的服务模式,高校图书馆馆员只有与时俱进,了解、熟悉和掌握这些新型服务模式才能将图书馆的服务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一、主动的信息推送服务

高校图书馆的主要功能,是为各院系师生提供教学、科研等方面的信息服务。当前,网络化、电子化、数字化技术广泛应用于高校图书馆的工作系统中,大多数高校除采编纸质的图书、报刊外,还购买了大量的电子版、数字版的信息资源,建立了丰富的电子馆藏资源库,花费了很大精力,也投入了较多的资金。为了使这些馆藏资源及时地传播出去,得到有效的充分的利用,图书馆信息服务部门应利用现代化信息推送技术把用户所需要的信息,用电子邮件、文件传送等形式,直接发送到用户的信箱中,以方便用户使用。

1.高校图书馆自建特色服务

各高校图书馆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自建特色服务。在自己的网站上设立最新消息或图书馆动态栏目,分专题,定期更新。例如,在本人所供职的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网站上设有热门推荐、分类浏览、新书通报、期刊导航、读者荐购、学科参考、信息发布、我的图书馆等栏目,以通报该馆最新消息、研究成果、科研动态等。

2.开展导航服务

图书馆馆员兼有导航员的作用,可利用图书馆网络导航系统,包括网上资源导航、馆藏资源导航、数据库导航、网站导航、电子资源导航、出版信息导航、学科导航等,根据用户的特定需求,有针对性、有重点、有选择,快捷、方便、有效地指引用户检索并获取所需要的有价值的信息,以满足用户个性化、专业化信息检索的需要。

3.主动上门服务

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高校图书馆要做大量的工作,应经常组织人员到各学院举办宣传讲座,或者在图书馆内开展用户培训服务等,重视建立图书馆与用户的直接联系,深化读者服务。

二、满足读者需要的个性化信息服务

“个性化信息服务指的是一种能够满足用户个体信息需求的服务,即根据用户提出的明确要求,或通过对用户个性、习惯的分析而主动向用户提供其可能需要的信息和服务。随着信息在社会中的作用增强,人们对信息需求的增加,信息需求趋于个性化。”[1]在数字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的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可在自己的网站上为读者构建不同的个性化信息界面,根据用户个人专业领域、兴趣爱好等需求,进行资料采集、课题查新、组织存储,在数字图书馆提供的一套工具和机制下创建个人馆藏,成为有组织的知识信息集合。与此同时,建立网上跟踪服务,定期向用户提供最新消息,来满足特定用户的需求。

网络信息时代,涌现出海量的信息,形式多样,繁杂无序。在此环境下,人们更期盼“学科馆员”的出现。“学科馆员指从单纯的知识提供转变为信息资源的建设者,个性化和学科化服务提供者以及学科特色知识库建设者和推动者。”[2]“学科馆员”具备某一学科的一定知识,能够提供更加专业的检索服务。他以学科为基础,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和方法,对大量信息进行分析鉴别,归类整理,使无序信息有序化,分散信息集中化,分门别类地形成有组织的知识体系,以适应不同层面的服务要求,引导用户通过网络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取专业化、个性化、深层次的中外文集成资料。

学科馆员的出现,使图书馆学科化知识服务提升到新的层次。

1.为学生提供个性化学习服务平台

帮助学生搜集教学参考资料、精品课程,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学科专业分类,还可以组织建立E-learning(数字化、电子化、网络化学习)平台,为学生自修、考研考博,进行自主学习提供方便。

2.为教学科研提供个性化服务平台

学科馆员可以走出图书馆,走访各院系和老师,加强图书馆与各学院及老师的联系,根据他们提出的服务要求,为他们提供最新教材、课题查新、前沿追踪等相应服务,以提高教学水平与科研能力。

3.为科研骨干提供专业化深层次的个性化服务

各高校都有专家教授和学科带头人,他们除了教书育人、传授知识外,还承担着重要课题研究、项目开发等任务,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查阅、实验、实地考查等。此时,高水平的学科馆员就显得特别重要,具有一定的学科专业水平的学科馆员可以帮助他们分析某一文献主题以及关于某一学科或课题的最新观点和发展趋势,了解国内外最新最前沿的科技动态,作为研究参考,发现学科生长点,促进这一学科或课题的深入研究。所以图书馆馆员应当努力使自己成为一专多能的“学科馆员”,满足个性化信息服务的需要。

三、社会公开化服务

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由过去的封闭式、单纯式转向公开开放式。读者群体不只局限于在校大学生和教师,也包括社会各界的信息用户。高校图书馆可联络地方政府、企事业单位,建立联合图书馆,一旦有社会用户需求,图书馆在确保系统的可访问性、明确性和通用性的情况下,通过超链接技术、远程登录等方式,建立馆际互借,开发网上“虚拟信息资源”,使访问不受地点,时间的影响,让社会用户获取他们的目标信息。这样,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可利用自身的条件,为社会各界人士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务,使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得到更广泛的利用,实现真正意义上的资源共享;另一方面,通过社会公开化服务,提高整个社会公民的文化素质。

四、移动图书馆服务

移动图书馆服务是近几年提出的一种全新的图书馆服务模式。移动图书馆服务是指“依托目前比较成熟的移动通信网络互联网以及多媒体技术,使人们不受时间、地点和空间的限制,通过使用手机,掌上电脑,e-book、笔记本等移动设备来方便灵活地获取图书馆的资源和服务”[3]。目前国内移动图书馆服务只在少数几个大的图书馆进行了尝试,如中国国家图书馆“掌上国图”,上海图书馆“手机图书馆”,清华大学移动图书馆等都取得了显著效果。

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逐步升级和数字图书馆的发展,移动图书馆将得到普遍应用,国内很多高校图书馆在不久的将来也将加入到此行列中。届时,广大师生随时随地享用学校图书馆馆藏资源不再是一个梦想。

总之,新的信息技术条件下高校图书馆的新型的服务模式,对馆员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但目前阶段,部分高校图书馆还是比较缺乏高素质的复合型人才的。就笔者所供职的淮北师范大学图书馆情况而言,年龄在40至50岁之间的女职工占有全部职工的较大的比例,她们大多学历不高,家务较重,学科背景相对较少。对此,馆领导已经重视并采取了一定措施,比如引进图书馆、情报专业的研究生进馆工作、聘请专家举办讲座、培训业务骨干、组织人员到兄弟院校图书馆参观学习、鼓励职工在职进修和自学等等,已经取得一定的成效。图书馆职工也应增强紧迫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加强学习,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了解、掌握新型服务模式的操作方法,使自己成为适应新形势要求的高素质的图书馆专业人才,为学校教学科研发挥应有的作用。

[1]张海政,王建涛,金雪梅.信息检索[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277.

[2]徐恺英,徐晓园.高校图书馆学科馆员服务模式优化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08(12):92-94.

[3]张会田.基于案列的数字图书馆泛在化服务模式分析[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1(3):77-81.

猜你喜欢

馆员个性化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坚持个性化的写作
新闻的个性化写作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超学科”来啦
上汽大通:C2B个性化定制未来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满足群众的个性化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