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设计专业中装饰画教学的艺术性

2014-04-08周晓梅

关键词:装饰画绘画艺术

周晓梅

(淮北职业技术学院 工艺美术系,安徽 淮北 235000)

装饰画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艺术种类,它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实用性、工艺性、装饰性的基本角色。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对艺术需求的提高,装饰画获得了迅猛的发展,近年来,在设计专业中装饰画教学所占的比重中也越来越大。如何科学地使学生掌握更多更实用的装饰画绘画技能,是设计类教学工作者应认真思考的问题。

一、以创新为目标,以临摹求变新

学好装饰画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在教师教学和学生的学习中都不可急功近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多临摹一些优秀的装饰画作品。临摹是一个古老的概念,从古至今,艺术工作者都离不开这个概念。临摹最早源于艺术起源说中“模仿说”。亚里士多德曾说过这样一段话:“人从孩提时候起就有模仿的本能,人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就在于人最善于模仿,他们最初的见识就是从模仿得来的。”这段话中所说的模仿有着宽泛的应用环境,它不仅适用于人类自身和广袤的大自然,还包括整个物质的世界,这里的模仿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临摹的过程也可以称作是“师古”的过程,通常也被看作是对前人优秀作品的摹写,以此来向前人学习绘画技法和艺术经验,也是任何一个装饰画学习者入门的重要途径之一。中国古代书画理论家谢赫在《六法》中就曾写过“传移摹写是也”的句子,指的就是对前人优秀作品的临摹。中国当代国画大师齐白石在绘画艺术上吸取了吴昌硕绘画艺术的养分,在此基础上另辟蹊径。他在年轻的时候反复临摹前人的书画作品,如八大、郑板桥、徐青藤等人的书画作品,以此来学习吸收他人的笔墨技法特点,加上自己的反复观察,在临摹中积累了前人的艺术精髓和自己的艺术实践。

可见,在装饰绘画的学习过程中临摹占据何等重要的地位,只有认真学习前人的优秀作品,深入理解前人作品的精髓,才能借古开今,推陈出新。临摹的越多,积累的也越多,创新才越有生机。

但是,如果一味地临摹就会使学生思维程式化,这样就会使学生的手脚被严重束缚,其最终所作作品仅仅是依照葫芦画瓢,对前人作品的含义只能是一知半解。在借鉴过程中,不要迷失自我,在博取众长的基础上独树一帜,学习古人但不要泥古,要推陈出新。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提醒和引导学生,在装饰画临摹过程中要始终牢记情感、吸取、提升借鉴意识,以临促变。对装饰画而言,仅是学习传统是不够的,临摹最终是为了变化,临摹是变化素材的来源之一。对装饰画的学习和创作者来说,思变才是永恒的,只有变化才能避免单调,才能推陈出新。变化是在临摹的基础上创新发挥的体现。

创作出一幅好的装饰画作品,就要在创作中对其进行艺术加工,以求变化。好的灵感往往来自于在寻求变化过程中的一瞬间,在表现中要抓住实质,从而创作出一件好的作品。在对作品的临摹过程中,我们要用心体会作品的内涵,在临摹中对其加以感悟后再进行创造,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还可以增长他们对文化的积累。

二、以提高技能为目的创新临摹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要掌握临摹的基本方法。临摹的方法通常比较多,常用的方法有两种,即对临和意临。对临就是对照临摹对象现场进行面对面地临摹,这样临摹的好处不仅可以对临摹对象进行全方位的观察,深入细节,同时还可以对材料的材质特征进行更好地了解,以便更好地把握其艺术特征和处理技巧。所谓意临即揉和自己的个人思想感悟,带有改作性的临摹。在临摹过程中开始要面对面的临摹,即以对临为主。当然对临在学习过程中带有复制的味道,但作为学习者我们不能像机器一样只是机械地、不加任何思考地临摹。要临摹作品的精神,学习其精髓、技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学会比较,让学生在临摹的过程中将自然形态,表现方法与形式美法则三者结合起来,形成完美的画面效果。

其次掌握变化练习的基本方法。临摹练习后,变化练习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在日常学习中,变化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种是重新构置练习,也就是重构练习;另外一种是对原有的作品进行改动练习,也就是改作练习。所谓重构练习就是在保留原有作品风格面貌的基础上,去除其原来所具有的表现手法,运用各种手法对画面进行重新组织与安排构成新的装饰画面。改作练习就是改变原有作品的内容,保留其原有的形式,并在原有的形式上融入自己现有的思想内容,使画面具有新的内涵。改作练习运用的手法多种多样,具体的有置换手法、变体手法等。

第三,在临变的过程要掌握以下三个基本要素:一是题材主题要素。临变题材主题的选择,其因素来源于艺术主体,装饰画的题材广泛,具有较强的抒情性和纯美性,以写意手法为主。它在作品内容上常常以人物、风景、动物、静物等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用来表现或反映人生中美丽的一面。二是形式美要素。形式美是人们最直观感受的一种美,是艺术最基本的特征之一,装饰画相比较其它画种来说更加注重形式美。三是造型、构图、色彩要素。在装饰画学习过程中,装饰画和其他画种一样,同样讲究构图,但它又与写实绘画的显著区别,装饰画在构图上讲究的是画面的平面性、随意性、明确性和节奏性的特点,并且要求主题鲜明,具有丰富的层次,画面饱满完整。其中色彩是视觉冲击力强烈的美感因素之一。作为装饰画较之其它绘画种类其本身有着独特的色彩表现方法,它完全可以不受任何条件色的制约,还完全可以不以自然色彩为参照,表现手法可以大胆,但不能超越一般绘画的用色原理。

三、在传统临摹的基础上加强写生练习

对于学生来说,任何画种的学习都要经过写生练习,装饰画也不例外。写生是对任何绘画艺术进行认识的一个重要过程。写生练习其实就是对现实世界的真实反映,同时也是对自然界的重构以及创新的过程。写生不仅表现客观世界的存在,同时又保留绘画者对现实世界的直观感受和个人情感的体现。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了解到写生是训练自己完全造型能力的重要的方法。之所以需要写生,是为了训练学生对生活的细致观察以及迅速捕捉观察对象的美感和独立的造型与构图能力。在写生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求变、善思,同时还要融入个人感受。不仅如此,还要在写生中准确捕捉到写生对象的特征,并把其精神面貌展示出来。将复杂的自然物象提炼为美的艺术形象,并阐释出对象的生动部分。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在大自然中寻求美,发现美,并从内心去感受美,从而将这种美自然地融入到艺术创造中去。当然,写生看似简单,但对于初学的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较为难以掌握的过程,此时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不仅如此,教师还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鼓励,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生兴趣,从而达到熟练运用艺术语言来表达对象的目的。

在写生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要走进大自然,观察大自然,亲近大自然,从大自然中来寻找创作美感。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除让学生进行必要的作品临摹,带领学生把目光转向大自然是教学的重中之重。要想使学生在学习中更好地掌握装饰画的学习方法和创作出好的作品,就必须让学生深入到大自然中去,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田园风光都是装饰画创作的题材来源。只有让学生亲身体验,仔细观察,精心提炼,才能激发出创作的灵感。当然,在大自然中写生,不能只机械地照抄自然中的一草一木,而是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提炼有用的部分,去除不需要的东西,有意识地取舍,这样才能达到在大自然中写生的目的。

其次要踏足社会,走向人群,了解和发现身边美好的人和事,这同样是学生写生练习的一个基础。社会的构成是由人和物的有机结合,生活中的各种物质都是由人类的勤劳和智慧创造出来的。例如建筑、交通、美食以及身边可歌可涕的美好故事,这些都是装饰画创作素材的来源,能将身边观察到的人类美好事物运用艺术的手段展现出来,这无疑将是写生练习的一个重要体现。

四、创新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提高学生的材料运用能力

在当前的教学形式下,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当中,并破除课堂固定的教学模式,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创启发性的教学、学习环境,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探求最基本的艺术造型语言和形式美的法则。鼓励学生用各种方法、手段去尝试表现不同的艺术表现形式。在信息化社会发展的今天,意识创新、观念创新、思维创新可谓是层出不穷,各种创新观念交叉融合,艺术必然呈现出一种多文化发展趋势,这也使得学生不仅仅要具备较强的造型能力,同时还要兼具创新能力。当今社会中学生好学心较强,他们有独立的思想意识和较为活跃的思维。在网络的高速发展的今天,使得他们获得信息的渠道较为广泛,对问题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在这样的环境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想法,不能打击学生的积极性,要鼓励学生对新事物不断地探索和发现。在教学过程中,老师最重要的不是教学生多少新知识,而是培养学生养成独特的思维能力。只有学生具备了个性化的艺术思考力,他们才会依据情感需要,借鉴和融合其它造型艺术的长处,使装饰画更具有生命力。

装饰绘画教学中要注重引导学生对身边各种应用材料的关注,让他们用心去领悟和感知各种不同材料的形、色、质等特性。更好地挖掘出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使他们的艺术创作更具艺术感染力和表现力,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其个性思维和原创能力得到强化,以便更好地为市场服务,为消费者服务。

在不断提高装饰画教学艺术性的同时,还要让学生不断加深对装饰画的认识,了解装饰画的发展与演变,了解装饰画在生活中的应用。教学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装饰画的多种表现技法,还可以通过欣赏的形式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将装饰画与其他绘画做不同的比较,让学生在直观中感受装饰艺术的美。

猜你喜欢

装饰画绘画艺术
装饰画
与克里姆特一起画装饰画
创意十足的装饰画
玩转装饰画
纸的艺术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欢乐绘画秀
欢乐绘画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