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洛阳市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致驾驶员死亡法医学分析43例

2014-04-03刚,李凡,史阳,张

食管疾病 2014年4期
关键词:青紫法医学大腿

付 刚,李 凡,史 阳,张 伟

·法医学·

洛阳市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致驾驶员死亡法医学分析43例

付 刚1,李 凡1,史 阳2,张 伟3

目的探讨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易发因素及驾驶员死亡的损伤特点,为预防摩托车交通事故发生及驾驶员推断提供法医学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洛阳市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43例摩托车发生交通事故致摩托车驾驶员死亡案例。结果洛阳市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案例发生时间以晚20时至凌晨2时发生率最高(51.1%),在路口发生率最高(53.4%),男性占(97.7%),青壮年占60.5%,初中以下文化程度占97.6%,酒后、醉酒驾车为44.1%。损伤以头面部损伤最多,占92.85%,下颌下至颈部损伤占61.9%,胸部损伤为57.1%,前臂至腕部掌面(或拇指掌指关节)损伤为47.6%、大腿内侧损伤为35.7%,四肢远端损伤为69.04%。颅脑损伤死亡占81.39%,复合伤死亡占16.28%,其他原因死亡占2.33%。结论摩托车驾驶员死亡者以文化程度较低的男性青壮年晚上饮酒后在路口发生交通事故死亡多见;下颌下至颈部损伤、胸部损伤、前臂至腕部掌面(或拇指掌指关节)损伤、大腿内侧损伤对综合判断驾驶员死亡原因有法医学意义。

道路交通事故;摩托车驾驶员;损伤;死亡原因

摩托车在道路交通事故中无法为驾驶者及乘客提供足够的保护,容易导致驾驶员及乘员伤亡[1],尤其是在法医鉴定工作中常遇到需要对驾驶员身份认定的案件,并常成为摩托车驾乘者交通事故鉴定和处理的关键性技术问题之一[2-3]。本文回顾性分析洛阳市区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43例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以下简称为摩托车事故)致驾驶员死亡案例,为预防摩托车发生道路事故和推断摩托车驾驶员提供参考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作者收集本中心受理的洛阳市2013年10月至2014年9月摩托车事故致摩托车驾驶员死亡案例43例。收集摩托车事故发生时间、现场照片、事故现场图、驾驶员基本情况(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死者损伤情况及死亡原因等,并抽取38例尸体心血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验。

2 结果

2.1摩托车事故案情进过(发生事故时间、位置) 0~2时 8例(18.6%),2~4时3例(7.0%),4~6时1例(2.3%),6~8时1例(2.3%),8~10时2例(4.7%),10~12时1例(2.3%),12~14时 5例(11.6%),14~16时4例(9.3%),16~18时1例(2.3%),18~20时3例(7.0%),20~22时7例(16.3%),22~24时7例(16.3%)。事故多发生在晚上20时到次日凌晨6时,并以20时到次日凌晨2时最多,占51.1%。摩托车事故发生在路口23 例(53.4%),非路口20例(46.6%)。本组摩托车死亡事故发生在夜晚的路口机率较大。

2.2摩托车驾驶员基本情况本组中男性42例(97.7%),女性1例(2.3%)。年龄分布:17~20岁5例(11.6%),21~30岁20例(46.5%),31~40岁6例(14.0%),41~50岁4例(9.3%),51~60岁5例(11.6%),61岁以上3例(7.0%)。文化程度:文盲或者半文盲3例(7.0%),小学毕业16例(37.2%),初中毕业22例(51.2%),高中毕业1例(2.3%),初中以下文化程度42例(97.6%)。摩托车驾驶员死亡大部分为20~40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的男性青壮年。

2.3驾驶员是否涉酒驾驶员无饮酒19例(44.2%),酒后驾车2例(4.7%),醉酒驾车17例(39.5%),未能检测血液酒精含量5例。驾驶员酒后和醉酒驾车行为较突出,共19例(44.2%)。

2.4体表损伤分布及形态特征驾驶员下颌下至颈部损伤26例(1.9%),胸部损伤24例(57.1%),前臂至腕部掌面(或拇指掌指关节)损伤20例(47.6%),大腿内侧损伤15例(35.7%),小腿胫前损伤27例(64.3%)。下颌下至颈部损伤呈片状擦挫伤或刷状擦伤,胸部损伤呈大面积条片状挫伤、刷状擦伤或条状擦伤伴皮下青紫,前臂至腕部掌面(或拇指掌指关节)损伤呈条片状皮下青紫、擦伤或点状挫伤,大腿内侧损伤呈片状皮下青紫或擦伤,小腿胫前损伤条片状挫伤、挫裂创或骨折。

2.5死亡原因颅脑损伤死亡35例(81.39%),复合伤死亡7例(16.28%),其他损伤死亡1例(2.23%)。

2.6典型案例2014年8月4日23时左右,杨某、邢某二人驾驶(或乘坐)二轮摩托车沿快速通道由南向北行驶至某十字路口,与由北向南左转弯宋某驾驶的小型货车发生碰撞,造成杨某当场死亡,邢某受伤的道路交通事故,后因其他原因要求进行驾驶员推断。法医学检验伤者邢某颏部至下颌下擦挫伤,左胸部擦挫伤,左腕部掌面桡侧皮肤擦挫伤,右大腿内侧片状皮肤擦挫伤,左胫腓骨多发性骨折,且胫骨中段呈楔形骨折,方向从前到后。而死者杨某枕部骨折,可触及头皮血肿,体表损伤分布在左胸外侧腋前线第7~10肋、左右肩胛部、背部至左臀部,左肘部、左手背、左小鱼际,左膝部、左小腿上段外侧、左足背等多处皮肤擦挫伤。该案发生在深夜的路口处,两车为对向碰撞,伤者有颏部至下颌下擦挫伤,胸部擦挫伤等仪表盘损伤特征,左腕部掌面桡侧皮下青紫符合驾驶摩托车握把伤特征,右大腿内侧皮下青紫符合骑跨伤特征。死者均无以上损伤特征,虽然伤者与死者左小腿均有损伤,但死者损伤主要为擦挫伤,伤者为楔形骨折,且方向从前往后。结合两车是对向碰撞,认为位置在前的人小腿损伤应更为严重;因此推断伤者为驾驶员,后经委托单位反馈肇事者均认可鉴定意见。

3 讨论

路口是微交通枢纽,在路口各种机动车辆、非机动车辆、行人交织在一起,行驶方向大部分不相同。摩托车又具有开放、缺少保护设施和稳定性差等特点[4],摩托车体积相对汽车而言较小,常在人丛中或车丛中穿插行进,在路口容易与车辆发生刮擦或者碰撞行人而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夜间视线比较差,而摩托车灯光较暗,摩托车驾驶员的视野范围大大缩小,而且夜间开车驾驶员也易疲劳,注意力不集中,发生事故的概率较白天明显增加。

本组中摩托车事故死亡案例中,以男性为主,与詹萌等[5]报道一致。这可能与女性性格细腻、胆小,大部分女性不太喜欢驾驶摩托车和饮酒,即使驾驶摩托车也谨小慎微等行为有关。有研究显示酒后驾驶肇事导致的人员伤亡比未饮酒驾车交通事故严重[6],驾驶员以20~39岁男性居多,酒后交通事故以长头小车及摩托车最多。青壮年饮酒后自控能力变差,易冲动、爱逞强。有研究表明,摩托车道路伤害有关的因素有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平均每天驾驶时间、累计驾驶时间等因素[7]。本组中摩托车驾驶员死亡大部分为20~40岁初中以下文化程度为主的男性青壮年为主,占97.6%,可能与文化程度低的驾驶员,知法、守法意识淡薄有关。

摩托车车把宽于车身,把套表面粗糙,末端呈圆形。驾驶员握把时掌心向下,腕关节掌面与车把接触,车把与前臂掌面发生摩擦形成彗星状皮下青紫、擦伤;或者以虎口为支点,前臂上抬外旋,拇指掌指关节与车把接触摩擦,形成点状擦伤;或者车把突然剧烈旋转,车把末端与驾驶员胸部接触,可形成类圆形皮下青紫。摩托车前部受到阻力,驾驶员由于惯性身体前冲,颈部、胸部与仪表盘、风挡摩擦形成刷状擦伤[8],以及大腿内侧与油箱上面及两侧摩擦形成两大腿内侧及会阴部的擦伤及皮下青紫。小腿若有护板或护杠损伤,形成挫伤或挫裂创;若无护杠,直接与对方车辆接触,易形成楔形骨折。有研究认为两轮摩托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时,在驾驶员腹部、会阴部、大腿内侧、胸部、面颈部、小腿胫前会形成能反映摩托车特定致伤部件的特征性损伤,而乘员在这些部位的损伤多为摔跌形成,难以反映摩托车特定部件的特征[9]。本文典型案例中,伤者颏部至下颌下擦挫伤及胸部擦挫伤仪表盘损伤特征,左腕部掌面桡侧皮下青紫符合握把伤特征,右大腿内侧皮下青紫符合骑跨伤特征。两车是对向碰撞,伤者为楔形骨折,且方向从前往后。结合摩托车特定致伤,部件的特征性损伤,认为位置在前的人小腿损伤严重,因而推断伤者为驾驶员。摩托车交通事故所致死亡的死亡原因以颅脑损伤居多,且大部分在现场死亡。损伤部位主要分布在头颈部和四肢[10],颅脑损伤是院前死亡的最常见原因,合并口腔颌面部损伤是窒息的重要原因之一[11]。因此,结合本研究结果应针对安全头盔使用和酒后驾驶开展干预[12]。

摩托车发生道路交通事故后虽然无法模拟试验,但是事故发生存在一定的规律性。因此应进一步加强对文化程度较低的青壮年驾驶员进行道路安全宣传教育,开展摩托车专项治理行动,对安全头盔使用和酒后驾车者加大查处力度,预防摩托车交通死亡事故的发生;其次可借助摩托车事故的特征性损伤来综合分析推断驾驶员,为摩托车交通事故的处理提供技术支持。

[1]叶军义,李建坤.98例交通事故尸检分析[J].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0(4):274.

[2]黄伟,唐任宽,刘云志,等.145例摩托车交通事故死亡人员的特征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0,35(5): 741-743.

[3]周晓莉,王元平,徐静,等.交通事故中二轮摩托车驾乘人员损伤特征探究[J].中国伤残医学,2008,16(6): 125-126.

[4]高林,田丹平,黄渊秀,等.摩托车道路交通伤害流行特点及干预措施综述[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13,17(10): 875-878.

[5]詹萌,张冬先,李利华.昆明市365例摩托车交通事故流行病学特点分析[J].昆明医学院学报,2009,30(3B): 22-25.

[6]李乐,洪仕君,李树华,等.涉嫌酒后驾驶交通事故人体损伤与驾驶员血中乙醇质量浓度关系研究[J].中国司法鉴定,2013,14(5): 32-36.

[7]王剑,杨莉,梁冰,等.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伤害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生,2008,24(9): 1121-1122.

[8]邹冬华,陈忆九,陈建国,等.交通事故中摩托车司乘人员致伤方式分析[J].法医学杂志,2007,23(2): 134-136,139.

[9]来剑戈,梅冰松,张弢,等.两轮摩托车道路交通事故驾驶员损伤特点的观察[J].中国法医学杂志,2003,18(3): 139-141.

[10]张冬先,洪仕君,赵丽萍,等.摩托车交通事故所致死亡的法医学损伤特征分析[J].昆明医科大学学报,2012,33(11): 86-89.

[11]黄祖春,谭永胜,黄尚贵,等.城乡道路摩托车交通事故多发伤78例院前急救分析[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1,33(5): 638-639.

[12]赵鸣,俞敏,张新卫,等.2004-2008年浙江省15岁以上摩托车驾驶员道路交通伤害监测结果分析[J].中国健康教育,2012,28(4): 272-274.

ForensicAnalysisof43Drivers’DeathCausedbyMotorcyclesTrafficAccident

FU Gang,LI Fan,SHI Yang,et al

(Jinjian Judicial Expertise Center,Luoyang 471000,China)

ObjectiveTo provide forensic significance for motorcycle traffic accidents prevention and driver inferenc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inducing factors of motorcycle traffic accidents and the wound characteristics of drivers’ death.MethodsThe author collected 43 cases of motorcycle traffic accident cases of the driver’s death caused by motorcycles,accepted in our center from October 2013 to September 2014.ResultsThe highest rate (51.1%)of accident time occurred from late 20 pm.to 2 am.The accidents easily happened at intersections and the rate reached 53.4%.Males were more likely to have accidents,up to 97.7%.Among them,young adults took up 60.5%.The level of education below junior middle school occupied 97.6%,while drunk driving made up 44.1%;Facial injuries (69.04%) made up the most,the injured area from underjaw to neck 61.90%,chest(57.14%),from the forearm to the wrist palm side(47.6%),inner thigh(35.7%) and the distal limbs was 69.04%,while among the death causes,craniocerebral injury made up 81.39%,compound injury 16.28% and others 2.33%.ConclusionMale are young adults whose educational level below junior middle school drunk driving motorcycles at night are more likely to have traffic accidents to death at the intersection.It provides great forensic significance to judge whether they are drivers from the injuried area,such as from underjaw to neck,the chest,from the forearm to the wrist palm side,inner thigh and the lower leg.

traffic accidents;motorcycle drivers;injury;cause of death

2014-10-21

1.河南科技大学法医学院,河南洛阳 471000 2.河南金剑司法鉴定中心,河南洛阳 471000 3.洛阳市公安局刑事科学技术研究所,河南洛阳 471000

付刚(1982-),男,河南鹿邑人,在读硕士,从事法医病理、法医临床鉴定工作。

李凡,男,教授,E-mail:fanlfy@huast.edu.cn

D919.4

A

1672-688X(2014)04-0299-03

猜你喜欢

青紫法医学大腿
青紫舌的形成机制及其与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
54例鼻骨骨折诊断的法医学鉴定分析
听觉诱发电位在法医学上的应用价值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青紫蓝兔的特征特性及推广利用
我的朋友
吃肉长肉
腰椎外伤并椎体血管瘤法医学鉴定1例
个体年龄推断的法医学研究进展
男人的大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