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应用——以上海培佳双语学校为案例

2014-03-30郭玉亭龚诗勇

武术研究 2014年6期
关键词:武术校本体育

郭玉亭 龚诗勇

(上海培佳双语学校,上海 200065)

1 前言

武术运动起源于中国,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结晶和文化瑰宝。它承继了中华五千年的文明历史,具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东方文化内涵,对中华民族的生存与繁衍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武术作为中小学体育课教学的核心健身项目,是学校体育教学的特色内容,在学期体育课程中占有一定量的课时比重。研究中小学武术课程,对武术的文化传承与教育功能的开发具有现实意义。然而当前的学校武术课程教学,已经不能满足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课程改革以适应教学需要,武术校本课程就是适应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2001年6月,《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指出,要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国家制定中学课程发展总体规划,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定国家课程标准,宏观指导中学课程实施。在保证实施国家课程的基础上,鼓励地方开发适应本地区的地方课程,学校可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特点的课程。这就要求学校和一线体育教师由课程的被动执行者和实施者向课程的设计者和建设者的角色转变,要根据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开发出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上海培佳双语学校是普陀区武术传统项目特色学校,武术项目是区体育局在学校重点布局的项目。本文就以上海培佳双语学校武术校本课程研制应用为案例,以培养学生终身习武习惯、全面健身健心为目标,探索适合学校中学武术教育的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创编本校武术教学校本教材,制定出不同年龄段武术校本课程教学的评价指标,为学校体育教师的武术教学提供依据,同时,从武术教学、武术群体活动、武术业余体育训练队、武术运动的宣传为途径,展示学校特色,为上海市和其他省市武术校本课程开发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2 研究内容与方法

2.1 概念界定

根据文献分析与比较,本文使用王斌华《校本课程论》(2001)定义:校本课程亦称“学校本位课程”或“学校自编课程”。简言之,就是由学生所在学校的教师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具体而言,是指某一类学校或某一级学校的个别教师、部分教师或全体教师,根据国家制定的教育目的,在分析本校外部环境和本校内部环境的基础上,针对本校、本年级或本班级特定的学生群体,编制、实施和评价的课程。

2.2 研究内容

本文以校本课程理论为基础,选择上海培佳双语学校武术校本课程,研究武术教学过程。根据不同年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特点,对武术基本功的教学侧重不同,同时,结合武术项目特点,在不同年段加强不同的身体素质侧重练习,并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武术教学的有效性。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武术和自主学习武术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强健体魄和以武养德的意识。具体研究内容:(1)上海培佳双语学校各年级校本教材开发研究:包括六、七、八、九、高一、高二各年级;(2)各年级的武术校本课程教学考评方法实施研究:针对各年级学生的身体和心理情况,结合各个年龄段学生的特点以及结合学生的速度、力量、灵敏、柔韧、协调等项目进行综合评定。

2.3 研究方法

2.3.1 文献资料法

从中国知网和校本课程论著中获取直接文献,收集有关校本课程研究方面的资料,为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建设提供支持。

2.3.2 案例研究法

以上海培佳双语学校六、七、八、九年级和高一、高二年级作为武术校本课程研究的案例进行分析及实证,并针对武术校本课程实施推广进行实践探索。

2.3.3 行动研究法

把研制的武术校本课程进行实际应用,及时解决武术校本课程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在实施过程中围绕研究目标,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探索,边实践、边总结,形成有益经验,发现研制规律。

3 研究结果与讨论

3.1 校本课程发展的历史沿革

校本课程开发的思想源于20世纪60-70年代的西方发达国家,1973年菲吕马克和麦克莱伦在一次国际课程研讨会上对校本课程开发的内涵及意义作了明确界定。自从校本课程被提出以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普遍关注,许多学者纷纷对校本课程开发提出个人观点与见解,这一议题成为1974年日本东京和1975年澳大利亚国际课程研讨会的重要议题。20世纪70至80年代,随着世界性课程改革热潮的掀起,校本课程开发在许多国家引起重视,并开始进行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与实验,其中澳大利亚、英国、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进行了理论和实践的探索。20世纪80年代末,校本课程开始首先在香港和台湾受到重视。1988年,香港“课程发展委员会”推行了“学校本位课程发展规划”,台湾从80年代中期开始关注校本课程开发,在1998年颁布了《国民教育阶段九年一贯课程总纲》,明确提出要求各校组建“课程委员会”,鼓励进行学校本位的课程开发。在我国大陆,校本课程开发是近些年来才被提起的概念,1999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后,校本课程才逐步受到人们的关注。20世纪90年代末,国家开始试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制度,以此标志着我国校本课程开发走上了正轨,并逐渐成为基础教育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我国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总体上处于起步阶段,在众多研究中,我国学者钟启泉的《现代课程论》(1989)、崔允漷的《校本课程开发:理论与实践》(2000),王斌华的《校本课程论》,吴刚平的《校本课程开发》(2002)等著作,在我国校本课程研究方面具有较大影响。

3.2 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研究

我国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主要是对整个学校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的理念与实践的探讨,大多体现在宏观理论层面,对具体操作层面的研究相对较少。对校本课程开发的认识关注较多,而对校本课程开发过程中的策略及措施关注不够。总体来说,较多地注重表面现象的调查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对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细节的实证研究。研究的度过于单一,很少涉及到具体体育项目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

由于对具体体育项目的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很少,对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的研究更是凤毛麟角。至今,关于武术校本课程的研究和开发,还没有引起体育界和武术界学者的关注。湖南师范大学熊东进硕士论文《新课程标准下湖南省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2009),提出应转变教育思想,重视武术教学;加大武术专业教师的引进,加强在职教师的培训;改善教学条件,创造良好的武术教学环境;体育教师要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武术素养;改进教学方法,优化武术课程结构,充实教学内容;加强学校武术俱乐部或武术协会的建设,增加学校间的武术交流活动等,还属于描述性研究,也有江苏关于城郊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以太极拳为例的尝试性研究,不具备普遍意义。

在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需要全面审视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现状,对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深入探究,提出合理的策略和可行的措施,为当前中学武术校本课程开发提供参考。开展中学武术校本课程研究,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对推进学校体育课程改革,完善校本课程管理政策,都具有现实意义。

3.3 武术校本课程的研制应用

根据美国北卡罗来纳大学格林斯伯勒分校教学实验室(Catherine Ennis,A ng Chen.2014)研究结果,终身体育的养成需要在课堂中进行,要写实到教案中。在前期文献研究的基础,选择武术传统项目学校——上海培佳双语学校进行实践探索。从现状来看,武术作为该校的传统体育项目,要得到进一步的普及与提高,单纯依靠运动队来推动武术开展难以实现。因此,要面向全体学生,必须要通过开展一系列具体的武术活动来夯实学校武术的群众基础,营造武术文化氛围。对此,需要完成各年级教材中武术内容的学习,针对各年级学生的武术基础,增加适合学生发展的校本教材的武术内容,并通过以年级为单位的武术比赛或校级比赛以及运动会各年级的武术表演、课间武术操等加强武术运动开展,形成校园武术文化氛围。

3.3.1 武术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研制

表1 各年级体育课武术校本课程内容

根据校本课程的理论,结合上海培佳双语学校的实际情况,组织体育组,共同研究制定体育课的武术教学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年龄和特点,有侧重地加强武术基本功的学习。在文献研究、专家咨询、会议研讨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了各年级武术校本课程内容(见表1)。

3.3.2 武术校本课程教学方法的研制

根据校本课程论的要求,在进行课程设计的同时,征求武术专家意见,组织体育组教师,结合各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武术内容的预先学习与研讨,由武术特长、体育特长的教师共同学习和探究武术技术,使教学组均能教授研制的武术教学内容。为了达到要求,进行集体研讨、集体备课、集体练习武术技术,确保校本课程教学内容的全校一致性,最大可能地减少差异,确保技术、内容、方法、组织全校统一。

研制武术内容的过程中,重点进行了教学方法的研究。采用各自提出方案,集体探讨,逐项解决的措施进行。充分发挥武术专长教师的特长,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针对每个动作的教学,细致入微研究教法,形成共识。为了使研究成果能够更好地推广,外请曹杨二中武术教法特长教师进行评价,进一步完善教法,突出教法中循循善诱和变换教学方法;以本校武术特长教师的《新编长拳》课程为案例,研究以“技击”为切入,以问题启发为贯穿,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兴趣的教学方法。体育与武术的有效结合,让学生在学习技术、健身健心的基础上,用身心感受、体悟武术的中国传统文化知识、思维方式、健身思想。

3.3.3 武术校本课程的实践应用

在武术课程的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确定后,开始着手在学校实践、推广。在此过程中,从培养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出发,让学生想学、愿学。在此过程中,针对六、七年级的学生,重视兴趣培养,首先是让他们对武术有好奇、有兴趣。教学中的具体措施示例:武术抱拳礼,讲解其中的攻防含义和招式;并步抱拳,模仿被人从后面抱住时,两手迅速握拳,屈肘后震放到腰间,同时向左摆头,也可以吼一声“谁”或者“干什么”等,在拆解了被人抱住的招式方面,引起学生的好奇,实践证明,当教师演示介绍后,学生的学习兴趣马上进入高涨,学习效果提高明显;武术拳操教学中,采用了先教学生开头和结尾动作,这两小段动作很漂亮,配合发声,动作能给人振奋,然后再学习中间段,这样,抓住学生的心理,从学习兴趣与成就感着手,效果很好。

针对八年级学生而言,动作力度和理解能力都达到了一定程度,着重强调武术动作内涵的表达,从武术的健身价值和动作的实用价值出发,效果更好;对于高一、二学生,在教学中不但要着力于培养学生对武术学习兴趣,重视武术攻防技击的学练,还要加强学生对武术内涵的理解,积极挖掘武术教材内容的特性,有机渗透民族精神和生命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弘扬民族精神。这种递进教学法,结合年级不同,身体素质不同,进行不同的教学侧重,取得了预期效果。

3.3.4 武术校本课程的课外推广

为了更好地推广研制的武术校本课程内容,课题组进行了课外活动的多渠道强化。

首先是利用运动会等形式积极进行武术课程内容的宣传。把体育课武术教学的内容以及拓展内容通过运动会武术表演等形式,积极进行校园宣传,努力在学校营造武术运动的文化氛围,提高了学生学习武术的积极性。如2011年11月,在学校第九届运动会开幕式上表演:七年级百人武术少年连环拳表演;初中武术队表演上海市初中武术拳操;高中武术队表演上海市高中武术拳操等校本课程内容,获得了学生的积极反响。

其次是通过武术拳操的推广、比赛与课间操演练。对此,选择了上海市中小学生武术拳操作为学校课间操练习的内容,在全校进行全面推广,并通过全校性武术拳操比赛,普及和规范了学生武术拳操的动作质量,形成了空前的武术拳操学练热潮,学生的武术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形成学校课间操练习上海市中学生武术拳操的惯例。在音乐伴奏中,高中和初中以不同的武术拳操中间段内容、相同的开头和结尾动作,成为学校武术健身锻炼的特色。

最后是进行校本课程的比赛奖励。学校举办武术拳操比赛中,在推出班级集体评奖以外,还专门进行各班武术领操员的比赛,设立“一等奖”获得者为“蛟龙”称号;“二等奖”获得者为“猛虎”称号;“三等奖”获得者为“捷豹”称号,与武术的象形拳龙、虎、豹等结合起来的荣誉称号,在推广武术文化的同时,也给优秀学生以积极鼓励。比赛获得优异成绩的学生,组织参加区级、市级比赛,通过比赛成绩,进一步扩大了武术校本课程在学校的影响力。

3.3.5 武术校本课程的竞赛推广

通过课间、课外武术教学与活动,上海培佳双语学校的武术校本课程得到了快速普及推广。尤其是校内外的比赛,使学生的技术得到了强化和提高,校本武术逐渐成为了学校的校园文化。在此基础上,成立了武术社团,进一步推广武术校本课程。体育教研组组织了系列校本课程内容为主的武术拳操的比赛,评选出有武术特长的学生,利用社团和业余时间进行较为系统的武术训练,积极参加市、区组织的武术比赛,取得了优异的比赛成绩,在普及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水平。

上海培佳双语学校在研制推广武术校本课程的基础上,积极参加校外比赛,以提高带动普及,在进一步激发了学生武术兴趣的同时,使学校“特色更特”。以校外成绩为例:获得普陀区学生阳光体育大联赛武术比赛暨普陀区少年儿童武术锦标赛初中团体“二等奖”;初中武术队代表区获上海市中小学生阳光体育武术拳操比赛获团体比赛“二等奖”;初、高中武术队获区阳光体育武术比赛初中组武术团体比赛“二等奖”、高中组武术团体比赛“一等奖”;初中学生获上海市武术拳操“英雄少年”初中组“三等奖”。这些成绩已成为校本武术课程实践的进一步延续和拓展。

4 结论与建议

(1)武术校本课程开发要根据学校的办学理念自主进行,在强化学校武术特色基础上,能够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学生全面发展,强化学校特色文化,使“特色更特”;武术校本课程在研制开发中,要基于学生、教师、学校发展需要;武术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典范,开发校本课程时,要重视其对传承民族文化、振兴民族体育的作用,并结合学校特色凝练、学生素质提升进行研发;武术校本课程的成功案例,要重视推广,扩大民族体育文化的价值应用。

(2)武术校本课程研制要在保持特色基础上,重视学生动机和兴趣教学,并与教学法研制结合起来,形成课程教学的完整体系;武术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打一套拳,还要通过武术教学、比赛、表演等,把其深层文化传授给学生;要进行武术校本特色课程建设,让学生认识到武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化载体,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要引领学生能够怀着崇敬心情探究、学习和领悟,避免当成“没有思想的比画”和“单纯的动作模仿”,引导学生把动作与思想、意志等结合起来,通过动作强化中华文化的信念,在一招一式上反映自身和中国面貌,在促进身心和谐的同时,传承民族精魂。

(3)武术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以武术学习内容为重点,让武术学练简单易行,具有趣味性,具有易教性;要改革武术教材动作名称,让武术名称与中国传统文化有益结合,助力文化传承;进一步设计适合不同年级学生的特色教材,丰富武术学习内容,让学生更加喜闻乐见;注重内在精气神锻炼,通过集体演练和比赛形式,规范学生行为,形成良好习惯;可评选有突出武术表现的学生作为学校武术之星,营造武术学习氛围;加强与武术团体、武术队交流,利用校武术比赛活动、校运动会等邀请高水平武术表演、展示,提高学生学习动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徐玉珍.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与案例[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刘旭东,张宁娟,马 丽.校本课程与课程资源开发[M].北京:中国人事出版社,2003.

[3]王斌华.校本课程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4]国家体委武术研究院.中国武术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6.

[5]邱丕相等.武术文化传承与教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6]康戈武.中国武术实用大全[M].北京:今日中国出版社,1995.

[7]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中国武术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8]全国体育院校教材委员会.武术理论基础[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7.

[9]徐才主编.武术学概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5.

[10]熊东进. 新课程标准下湖南省中学武术教学现状与对策[D].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11]D arla M.Castelli,A ng Chen,D ean K riellasrs an d M argaret Talb ot.P h y sical E d u cation,P h y sical A cti v it y,an d P h y sical Literac y—A G lo b al P ers p ecti v e,The AA H P E RD 2014 N ational Con v ention &E x p o,2014.

[12]Catherine Ennis,J err y Lo f lin,Tan z hang.Inno v ati v e A pp roaches to M i dd le School C u rric u l um:Science o f Health f u l Li v ing,The AA HP E RD 2014 N ational Con v ention &E x p o,2014.

猜你喜欢

武术校本体育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
2016体育年
我们的“体育梦”
武术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