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膝关节镜下采用两种自体材料重建前交叉韧带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2014-03-26刘长亮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肌腱自体交叉

刘长亮

前交叉韧带(ACL)作为机械结构与本体感觉器官,具有丰富的血管、神经,有利于维稳膝关节稳定。经多年来的临床实践,其损伤后多采用1/3髌韧带和双股半腱肌半膜肌腱两种自体材料进行鞘内重建,以使关节稳定性提高,促使血管化移植物,恢复本体的关节感受[1]。选取中国石化集团胜利油田管理局胜北医院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其中35例给予1/3髌韧带自体材料重建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2年3月~2013年3月收治的70例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与对照组,各35例。研究组男19例、女16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29.3岁,损伤与手术时间距离3~21周,平均7.9周;对照组男20例、女15例,年龄17~48岁,平均年龄30.9岁,损伤与手术时间距离3~25周,平均7.1周。

1.2方法 手术方法:所有手术选择德国ARTHREX公司的导向设备,选择Paramax界面与Kurosaks界面螺钉将股骨骨道、胫骨骨道固定。手术过程中,给予常规关节镜检查,待定位后建立胫骨隧道、股骨隧道。将移植物进行植入、固定。膝关节呈25°角,手术时间为1~1.5 h,平均79 min[2]。

自体材料选择:研究组35例使用1/3髌韧带自体材料重建,对照组使用双股半腱肌半膜肌腱自体材料重建。

1.3疗效评价 在手术前,完成手术后的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末次进行随访,采用Lysholm评分、Lachman与轴移试验,选择KT-2000测量仪对膝关节的前向松弛度进行评价。

2 结果

手术结束后,两组患者均完成12个月以上的随访。KT-2000膝关节稳定评价:全部病例术后的患膝均稳定,术后3个月、6个月期间,全部病例膝关节有2 mm内的错动;术后9个月时,对照组3例出现3.3 mm的关节错动;术后12个月、末次随访中,患者平移程度未发生变化;患侧、健侧的差值大于3 mm,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患侧、健侧差值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的KT-2000膝关节稳定性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评分对比:术后两组患者的Lysholm评分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膝关节的Lysholm功能评分

3 讨论

针对膝关节的前交叉韧带断裂,临床上多采用重建手术治疗。现阶段,选择自体材料治疗,多采用1/3髌韧带、股薄肌肌腱和半腱肌腱,1/3髌韧带具有固定牢固、初张力大、恢复快、可早期康复训练的优点[3]。

对于韧带重建后,评价关节功能,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是基础要求,在临床上,多发术后膝关节迟滞伸直,可导致膑股关节疼痛与伸膝无力的症状,严重影响了关节功能。膝关节稳定性是评价重建手术是否成功的标准。在本组实验中,全部病理术后的患膝均稳定,术后3个月、6个月、9个月、12个月的膝关节稳定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说明两种自体材料影响膝关节功能较小。而对于膝关节功能评价,研究组的Lysholm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1/3髌韧带的自体材料有利于改善膝关节功能,效果比双股半腱肌半膜肌腱自体材料明显要好。总之,针对前交叉韧带断裂患者,给予1/3髌韧带自体材料重建,可确保膝关节处于稳定状态,有利于本体感觉重建、腱骨愈合,加快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王国基,向芳友.自体与异体移植重建膝关节前交叉韧带的关键技术.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07,11(47):9556-9560.

[2] 任振峰,刘後宾.膝关节镜下前交叉韧带损伤的解剖特点与临床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2013,8(22):13-15.

[3] 金松涛.自体与异体肌腱移植重建前交叉韧带疗效对比研究.中国医科大学,2013,8(22):13-15.

猜你喜欢

肌腱自体交叉
Wide-awake技术在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修复拇长伸肌腱术中的应用
掌长肌腱移植与示指固有伸肌腱转位治疗拇长伸肌腱自发性断裂的疗效对比
掌长肌腱移植修复陈旧性拇长伸肌腱断裂30例
改良的骨腱道成形穿引肌腱段重建伸肌腱止点治疗锤状指
菌类蔬菜交叉种植一地双收
自体血清在干眼症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六法”巧解分式方程
连数
连一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