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口腔正畸治疗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4-03-26杨瑾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4年2期
关键词:牙槽骨牙周病前牙

杨瑾

临床口腔疾病中因牙周病而引起前牙移位疾病属于是一种常见的多发病,临床表现主要为患者前牙唇出现扇形散开、前牙移位(或者出现间隙、脱落等等)。由于该病可能会导致患者咀嚼困难且影响牙齿的美观,给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严重影响[1]。对于因牙周病而引起前牙移位疾病,传统治疗方法可能会因牙周基础治疗不彻底而影响临床疗效。因此,为了提高临床疗效,作者将选取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尝试应用牙周基础治疗联合口腔正畸进行临床治疗,现将临床研究过程及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文临床研究病例均选自于作者所在医院2011年3月~2012年5月间收治的34例因牙周病引发的前牙移位的住院患者,其中男性22例,女性12例,患者年龄区间为27~58岁,平均(47.4±5.1)岁;本文选取病例入院后均接受X线检查,临床结果显示:牙槽嵴顶向根尖方向水平吸收;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前牙出现移位、伸长;松动度均为Ⅰ~Ⅱ度;牙间缝隙增宽,部分患者伴有深覆盖牙合症状,牙齿咀嚼功能减弱等。

1.2治疗方法

1.2.1牙周基础治疗 本文选取的34例患者均接受牙周病基础治疗。患者牙周病基础治疗内容包括:给予抗生素治疗,治疗牙周炎疾病;指导患者保持口腔卫生;全面清洁患者的牙周,清除患者之前修复牙齿产生的不良修复体,对牙齿根面进行平整处理;另外对患者牙周、牙髓存在的病症进行有效治疗。本文病例均接受3个月持续牙周病治疗。

1.2.2正畸治疗方法 当患者的牙周症状出现显著改善时,便可实施正畸治疗。本文所有病例均使用直丝弓矫正技术进行矫正治疗,在粘结托槽时尽量靠近切方,不使用带环;然后对尖牙连续向后进行结扎,应用钛镍圆丝对其进行初步排列整齐,再应用澳丝摇椅弓压低上、下牙尖,对身后方进行连续结扎,从而增强牙齿的支持;将滑动法轻力(60~120 g)下将前牙内收。最后根据患者牙周支持组织情况及患者的临床适应性来适量调整患者的正畸力大小。根据病情及治疗情况,本文患者正畸治疗时间一般为6~9个月,在治疗期间每3个月进行一次牙周洁治及复查,经X线片观察患者牙槽骨重建情况;在患者主动矫正结束之后可改用改良式的Hawley保持器并定期接受复查。

1.3疗效评估标准 临床治疗成功标准:患者牙齿基本功能恢复正常;牙周炎症状消失;牙齿松动现象减轻(三年内无牙齿松动或者脱落发生);未出现继发性咬合创伤;牙槽骨吸引力增强;牙齿的美观效果恢复至正常牙齿效果。若经过临床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标准则表示治疗失败。

2 结果

2.1临床疗效情况 本文选取的34例牙周病致前牙移位住院患者,经过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后均矫正成功。统计分析治疗前、后及治疗后1年的牙周袋深度(mm)、牙周出血指数(%)、前牙槽骨高度(mm)、前牙覆牙合(mm)、前牙覆盖(mm)等临床观察指标,三组数据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治疗前、后及治疗后一年各项临床观察指标统计比较

2.2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本文选取的34例患者经口腔正畸治疗后临床疗效良好,牙周膜间隙均完全恢复正常,牙齿咬合情况有明显改善,降低了牙齿的松动程度,移位前牙复位效果较佳,治疗后牙齿美观大方。

3 讨论

在牙科疾病中,牙周炎是由细菌感染而引起的一种临床疾病,临床表现为牙龈萎缩,前牙唇散开,牙槽骨吸收,严重者可能出现牙周组织损伤,若患者牙周病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与治疗,最终将导致出现牙齿松动(甚至移位现象),这就是本文所讲的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2]。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表现主要为牙龈炎症及出血、前牙明显移位、牙槽骨吸收、牙槽骨高度降低、咀嚼功能受伤等等,该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响,而且还可能导致患者牙周组织损伤、牙齿脱落等现象。

对于牙周炎致前牙移位疾病的临床治疗,传统疗法是在牙周炎基础治疗时配合局部(或者全身)用药进行控制炎症,以此来达到控制病变的作用,但是这些治疗方法仍然存在明显的咬合性创伤和前牙移位畸形等现象,从而导致牙周疾病反复发作。最近几年,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尤其是口腔正畸技术的临床推广应用,使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疾病有了新的治疗方法。采用口腔正畸技术治疗该病主要是通过正畸内收及压入散开的患牙,并矫正前牙区的咬合,促使其覆盖关系恢复正常,同时使用正畸舌侧固定技术保障前牙咬合能够长期保持正常,从而恢复前牙的正常位置,最终达到最佳的正畸治疗效果[3]。在本文研究中,作者尝试对34例因牙周病引发的前牙移位的住院患者给予牙周病基础治疗后行口腔正畸治疗,所有患者经过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后均矫正成功。统计分析牙周袋深度(mm)、牙周出血指数(%)、前牙槽骨高度(mm)、前牙覆牙合(mm)、前牙覆盖(mm)等临床观察指标,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著改善;病例经治疗后牙周膜间隙均完全恢复正常,牙齿咬合情况有明显改善,降低了牙齿的松动程度,移位前牙复位效果较佳,牙齿恢复正常的美观效果。

在长期临床实践中,作者总结出应用口腔正畸治疗因牙周病引发前牙移位的几点注意事项:①采取口腔正畸治疗前必须控制牙周炎症,如果牙周炎症未得到有效治疗而移动患牙,则可能加重牙周的损伤,且极易丧失牙槽骨吸收功能及破坏牙周组织等,严重时还可能导致患牙脱落;②注重口腔护理。护理人员需指导患者清洁口腔,在口腔正畸治疗期间必须给予患者专业的口腔护理及牙周检查,并根据患者牙周袋深度、牙龈外观状态以及牙龈出血量等来综合评估牙周的炎症程度[4];③若出现牙齿松动,必须检查引起松动的原因,若由于牙槽骨吸收严重且牙周组织减少而引起的牙齿松动,则临床行正畸治疗可能存在较大风险,若因为咬合创伤而引起的牙齿松动,则可行正畸治疗。

[1] 张秉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临床效果观察.中国实用医药,2012,07(13):70-71.

[2] 李红薇.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正畸治疗.医学信息(上旬刊),2010,23(12):4849.

[3] Bader HI.Adjunctive periodontal therapy:a review of current techniques.Dent Today,2010,29(7):94-96,98.

[4] 王爱平.口腔正畸治疗牙周病致前牙移位的效果分.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31(3).:389-390.

猜你喜欢

牙槽骨牙周病前牙
口腔正畸中牙槽骨高度的研究进展
牙周膜干细胞BMP-2-PSH复合膜修复新西兰兔牙槽骨缺损
牙齿松动,越拖越难治
磨牙根柱对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吸收的影响
喝生姜水预防牙周病
胃食管反流病与牙周病的相关性
浅议前牙死髓变色美容治疗的初步探讨
恒久性修复体在牙周病治疗中的应用
金属烤瓷桥在慢性牙周病治疗中的探讨
纤维桩与金属桩在前牙修复中的疗效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