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分析

2014-03-23赵红艳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赵红艳

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第二卫生院 江苏 东海 222300

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及应对策略分析

赵红艳

江苏省东海县温泉镇第二卫生院 江苏 东海 222300

目的:对头孢菌素类药物和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所造成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方法:选取最近3年内我院发生不良反应和未使用国头孢菌类药物的患者二百例进行分组对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未使用过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结果:引起不良反应的头孢菌素类药物涉及到不同品种,对神经系统、消化系统、过敏反应、肾功能等方面都有一定的影响。结论:虽然头孢菌素类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以取得较好效果,但由于其引起的不良反应种类也过于繁多,因此在临床使用过程中需要采取一定措施进行预防,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头孢菌素;药物联合;不良反应;策略分析

近几年来,抗生素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所以对抗生素的研究也达到了新的高度。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由于抗菌谱广,抗菌作用强的特点引起了许多专家学者的注意,并迅速地使用在临床治疗之中。然而,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在带来良好治疗效果的同时也引发了不少的不良反应。其中过敏反应为最常见的不良反应,根据患者体质和用量的不同还有可能出现神经系统、消化系统和肾功能等方面的不良反应。目前,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所引发的不良反应逐渐受到医方的重视,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进行探索和研究。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最近3年内我院发生不良反应和未使用国头孢菌类药物的患者二百例进行分组对比,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100例作为观察组,未使用过头孢菌素类药物的患者100例为对照组。其中观察组中,男性患者52例,女性患者48例,年龄最大为61岁,最小为23岁,平均38.5±1.5岁。观察组严重的不良反应比例约为5%,多表现为皮肤过敏、恶心和头晕等。对照组的100例中,男性患者56例,女性患者44例,年龄最大为70岁,最小为23岁,平均年龄为40±2.2岁,作为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后不良反应的对照。对于所有患者的诊断标准都符合《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管理办法》。两组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此次研究获得医院伦理委员的批准。

1.2 观察方法对观察组患者的所有临床资料都进行详细的记录和保存。主要的记录内容有患者的姓名、性别、病史、过敏史、用药时间、药物用量、用药名称、反应情况等。并对各个患者用药之后的反应情况和不良反应进行区别记录与详细分析。在进行系统的资料记录之后,对资料的数据加以整理,将不良反应患者的资料进行单独分析,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出明确科学的结论。

1.3 判定标准通过对患者各项资料的记录以及对患者临床症状的观察得出不良反应与药物使用的关系,共分为四个等级。当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两个小时以内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情况减轻则说明不良反应与头孢菌素类药物一定有关。当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两个小时以内出现比较严重的不良反应,且停止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时情况也没有减轻的情况则说明不良反应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有关。当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五个小时以上出现严重不良反应,且停止药物使用后不良反应减轻说明不良反应与头孢菌素类药物可能无关。当患者在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五个小时以上出现不良反应,且停止使用后不良反应也没有减轻则无法判断是否有关。

1.4 数据处理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数据都采用SPSS14.0软件进行统计学数据处理。当P<0.05时,认为数据间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结果

通过本次研究可以发现,在100例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当中,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使用前后不良反应的情况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神经系统的不良反应,对照组13例,观察组20例,临床表现为失眠、头晕、神志不清。消化系统的不良反应,对照组9例,观察组18例,临床表现为腹泻、呕吐、恶心和食欲不振。过敏反应中,对照组10例,观察组16例,临床表现为皮肤红斑、皮疹、呼吸困难等。肾功能的不良反应,对照组7例,观察组14例,临床表现为肾功能异常、血尿、蛋白尿等。其他不良反应,对照组5例,观察组12例,临床表现为浮肿、白细胞减少等。对于观察组来说,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后的不良反应明显高于用药前的反映,因此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主要杀菌机制是破坏细菌的细胞壁,在细菌繁殖期时将细菌杀死,对细菌具有较强的抗生作用。理论上来说,头孢菌素类抗生素对人体是几乎没有毒性的,是一种高效的抗生素,所以在临床使用中也十分广泛。由上述实验可知,头孢菌素类药物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所受的影响因素较多,产生的不良情况种类也较多,所以如何合理的利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目前医护人员需要着重分析与探索的主要目标。

对于上文中观察组的100例患者的不良反应进行具体分析发现,有15例患者因为治疗方法不合理造成,需要改变抗生素的使用药物。有40例是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使用不当造成,需要对抗生素的用量以及使用方法进一步研究。还有一5例是由于药物自身原因,因为药物制造过程中的头孢菌素代谢产物与患者自身蛋白发生不可逆反应造成患者的不良反应。根据不同的反应确定其产生不良反应的具体原因是必要的研究过程。医护人员应该对患者使用头孢菌素类药物产生不良反应的情况加以重视,尽力避免,在维持抗生素效果的同时,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概率。

[1]刘秋莲.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内蒙古中医药,2013,32(18):97-98.

[2]费国文.探讨头孢菌素类药物联合其他药物所致不良反应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4,(2):370-371.

R976

B

1009-6019(2014)11-0176-02

猜你喜欢

类抗生素头孢菌素类药物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这类药物值得警惕
头孢菌素使用的三大误区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氟喹诺酮类药物临床常见不良反应观察
土家族“七”类药物考辩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
依替米星联合三代头孢菌素治疗老年重症社区获得性肺炎的效果观察
他汀类药物治疗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