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实施氯胺酮小儿麻醉的临床体会

2014-03-23吉同祥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氯胺酮小儿麻醉

吉同祥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 盐城 224335

实施氯胺酮小儿麻醉的临床体会

吉同祥

江苏省盐城市射阳县洋马镇中心卫生院 江苏 盐城 224335

目的:分析实施氯胺酮小儿麻醉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的诱发原因,探寻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对我院2011年2月至2013年2月实施氯胺酮小儿麻醉140例相关资料进行回顾,针对其中发生麻醉不良反应的8例进行分析讨论。结果:通过积极分析诱因,采取有效对策,手术麻醉效果满意。8例患儿不良反应症状得以消除。结论:针对不良反应,积极有效进行防护,尝试联合用药,可保证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小儿麻醉;氯胺酮;不良反应;原因;对策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儿140例,男75例,女65例;年龄3~12岁,平均年龄4.9岁,体重11~42kg,手术时间最短35min,最长3h。手术种类:腹股沟斜疝64例,隐睾13例、唇裂修补18例、睾丸鞘膜积液17例、腭裂修补术15例、脑脊膜膨出13例。

1.2 麻醉方法

术前30min肌注笨巴比妥钠2mg/kg,阿托品0.02mg/kg。患儿入室后均肌注氯氨酮6mg/kg,观察3~5min待患儿安静入睡后送入手术间给O2,麻醉维持每隔10~30min静脉追加氯胺酮1~2mg/kg。术中保持患儿安静及四肢无明显活动,术中仔细观察血压、呼吸、心率、脉搏、脉搏血氧饱和度等。

2.结果

1例小儿麻醉后3~6min出现面、颈、胸部潮红伴广泛红色点状丘疹,伴有咳呼吸不平顺,心动过速,呼吸道分泌物增多;1例舌后坠;2例出现体温升高、血压上升现象;4例术后伴有躁动、梦幻、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针对以上症状,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和护理,无一例发生意外。全部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在观察期间辅助呼吸条件下SPO2均>97%。

3.讨论

3.1 不良反应诱因分析

实施氯胺酮小儿麻醉手术中出现以上不良反应其具体诱因表现为: (1)受小儿不良情绪影响。面对陌生环境与陌生医生,加之对手术的恐惧,必然会让患儿精神紧张,引起哭闹、烦躁,引发呼吸道分泌物增多等危险因素;(2)受氯胺酮等药物属性的影响。作为一种麻醉剂,氯胺酮具有拟交感神经和兴奋血管的作用,加之有时静脉给药剂量过大或注药速度过快,有时会引发患儿唾液、胃液分泌增多,引起呼吸抑制、抽搐甚至呼吸暂停,咽喉反射不消失吞进大量气体和液体,促成急性胃扩张、引起呕吐、误吸。个别患儿皮肤对氯胺酮的药性还会形成过敏反应。麻醉恢复期还会产生谵妄、躁动和幻觉、抽搐等症状。此外,全身麻醉患儿术前应用抗胆碱能药物减少汗腺分泌影响散热,氯胺酮使肌肉张力增高,手术无菌单的覆盖及湿度增大等系列因素还会促发体温升高。

3.2 相关护理措施

3.2.1 重视心理疏导

为了避免患儿因心理紧张增加术时的不良反应,应着力营造一个温馨的备术环境,与患儿接触时应语言亲切、态度和蔼,可给予适当的玩具转移患儿注意力。

麻醉诱导期间可在做好清洁卫生工作的基础上,邀患儿父母陪伴。

3.2.2 准确静脉给药

静脉给予氯胺酮的剂量应严格按照患儿的体重准确计量,季节不同还应将衣物重量纳入计算范围。推注时要将氯胺酮药液稀释,并把控给药速度。为了达到最佳的麻醉效果,相关文献提出氯胺酮联合用药,通过临床疗效对比发现[1]:在小儿短小手术中将氯胺酮和丙泊酚联合使用,可较好抵消后者对心血管系统的兴奋作用,又可有效地预防氯胺酮所导致的术后精神症状,血流动力学平稳,麻醉效果令人满意。用法:氯胺酮5mg/kg肌注作为基础麻醉,小儿入睡后入室,静注丙泊酚2-3mg/kg。

3.2.3 密切术中监测[2]

术中应持续心电监护、血压、血氧饱和度及患儿体温监测,可每5~15min记录1次,直到患儿清醒平稳。对于血氧饱和度的值,一般认为SPO2正常应不低于94%,在94%以下为供氧不足。同时,还应注意观察皮肤的颜色是否红润、苍白或发紫,及时发现,结合手术情况正确处理。

3.2.4 合理手术体位

摆手术体位时,应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可取平卧位,在患儿肩下垫一软枕,使患儿头部轻度后仰,防止舌根后坠。可让头偏向一侧,以便于及时吸出分泌物。

3.2.5 强化应急处置

术中如有患儿发生舌后坠,应及时将下颌托起,舌头拉出,头偏向一侧,并注意呼吸频率及节律;如有呼吸抑制或暂停,应立即吸氧,重者给予气管切开并辅以人工呼吸,清醒病人鼓励及时咳嗽以清除口腔积液。

3.2.6完善术后护理[3]

在患儿回房前,应准备好血压表、听诊器、输液架、减压装置等术后所需的各种用品,必要时还要准备气管切开包和急救用品。在麻醉苏醒期内要保持室内环境安静,要专人看护对患儿行约束带固定患儿四肢,在患儿未彻底清醒前避免拍打或呼喊患儿,从而防止因刺激诱发谵妄、躁动和幻觉,避免坠床。

3.2.7 其它护理注意

由于氯胺酮麻醉后喉反射有抑制,饱胃患儿易致呕吐误吸,故术前禁食禁饮显得十分得重要。一般而言,6个月以下小儿术前禁食4h,禁饮2h;6个月以上小儿术前禁食6h,禁饮4h。为避免或减少患儿哭闹的发生,防止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术前可用抗胆碱药,如术前应用阿托品或东莨菪碱。

4.小结

氯胺酮是一种苯环哌啶类衍生物,对中枢神经神经系统有特殊的抑制和兴奋双重选择性作用,是唯一的具有镇静作用的静脉麻醉药,特别适合于儿童短小手术的麻醉。但在具体应用过程中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影响着手术的安全性,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消除或减少不良因素对小儿的影响,采取有效的护理方法减少并发症,如采用氯胺酮联合用药就是一种苏醒快,副作用少,可控性好,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值得推广使用的方法。

[1] 施小彤,谢玉波,赵丽妮,等.小儿麻醉中氯胺酮联合用药的临床观察[J].广东医学,2007,28(4):571-572.

[2] 夏瑞莲,李莉,杨艳,等.小儿骨科手术氯胺酮麻醉的护理配合[J].内蒙古医学杂志,2010,(8):991-992.

[3] 曾春香.小儿疝手术采用氯胺酮复合麻醉的护理配合[J].当代护士,2012,(7):99-100.

R971+.2

B

1009-6019(2014)11-0156-01

猜你喜欢

氯胺酮小儿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氯胺酮及其异构体和代谢物抗抑郁研究进展☆
小儿涵之三事
氯胺酮对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氯胺酮联合丙泊酚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骶管麻醉复合丙泊酚全身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