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2014-03-23朱长喜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华法林抗凝溶栓

朱长喜

迁安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河北 迁安 064499

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

朱长喜

迁安市人民医院创伤骨科 河北 迁安 064499

目的:分析研究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机理、预防措施以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6例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临床特点以及治疗情况。结果: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与静脉血流滞缓、血液高凝状态、静脉壁损伤等多种因素有关。结论:溶栓和抗凝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下肢深静脉血栓

静脉血栓是指在静脉血流迟缓,血液高凝状态及血管内膜损伤的条件下,静脉发生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并继发血栓形成的疾病。绝大多数静脉血栓形成发生在盆腔及下肢的深静脉。静脉血栓可分为1、浅表静脉血栓(浅表血栓性静脉炎):在浅表静脉(即接近皮肤表面和肉眼可见的静脉)中有血栓形成。2、深静脉血栓:在肌肉组织深部行走的静脉中有血栓形成。所谓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英文名为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是指静脉管腔内由于各种原因形成血凝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典型临床表现往往是单侧下肢(左下肢多见)出现肿胀、疼痛。但是血栓形成早期可以没有明显症状,这是静脉血栓容易被忽略的原因之一。静脉血栓不仅影响身体健康,形成严重的心理障碍,如出现大块血栓脱落,随下肢深静脉回流心脏,再经由心脏流回肺部会导致肺栓塞,造成猝死。

1.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组16例均为因此病来我院行手术治疗的患者,年龄最小的35岁,最大的70岁,平均年龄50.5岁。体重44-80kg,平均56.8kg。

1.2 诊断方法

1.2.1 多见于孕妇产后子宫内胎盘剥离在短期内迅速之血,盆腔术后、外伤、昏迷或长期卧床的病人。

1.2.2 起病急,患肢肿胀,组织张力增高,有压痛。常伴发热或者脉快。

1.2.3 按压血栓部位,会有疼痛的感觉,沿血管可扪及索状物,同时存在血栓远侧肢体或者全肢体肿胀现象。患者的皮肤一般为青紫色,皮肤温度较低。患者的胫后以及足背的动脉搏动存在明显减弱现象,甚至是消失。当血栓伸延,到达下腔静脉的时候,患者的臀部、下肢、外生殖器以及下腹会出现明显的水肿现象。患者的小腿形成深静脉血栓时,经过Homans征即直腿伸踝实验得到结果为阳性。这主要是因为比目鱼肌以及腓肠肌被动伸长,对小腿血全静脉产生一定的刺激造成的。

1.2.4 深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指的是,因为后期血栓吸收机化,一般会遗留静脉机能不全问题,出现浅静脉曲张、色素沉着、溃疡、肿胀等现象。一般会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周围型,周围型一般以血液倒灌为主;

2)中央型,中央型一般以血液回流障碍为主;

3)混合型,混合型既存在血液倒灌,又存在回流障碍。

1.2.5 患者血栓发生严重脱落会引发肺栓塞

1.2.6 如果通过放射性纤维蛋白原试验,或者是通过多普勒超声及以及静脉血流图进行检查,可以实现诊断的准确性,其中通过静脉造影检查可以基本确诊。

1.3 治疗方法

1.3.1 溶栓

在医学界关于溶栓是存在很大争议的。目前在我国,大部分人接触到"溶栓"这个词的理解不是很透彻。从根本上来说,溶栓指的是药物的机理并不是治疗的最终结果。在全新的国际ACCP血栓治疗指南里并不推荐溶栓作为主要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方法,主要是因为如下几点原因:

1)首先,静脉血栓的临床表现较为特殊,其表现较为落后,所以,对机化的血栓使用溶栓药物是无法取得显著效果的;

2)其次,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而言,使用溶栓药物会存在很大的出血风险,特别是高龄患者群体,严重会引发致命性脑溢血;

3)最后,经过大量的研究结果显示,抗凝治疗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溶栓的治疗效果。

目前随着介入技术的快速发展,置管溶栓的开展是否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升下肢深静脉血栓治疗的效果已经得到了进一步的研究。

1.3.2 抗凝

如果患者不存在出血倾向或者凝血功能方面的问题,在治疗上一般会选择抗凝治疗。通过抗凝治疗可以有效避免患者新血栓的形成以及已有血栓的蔓延,为侧枝循环的开放缓解症状创造一定的前提条件。

2.手术治疗

2.1 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再通之后能否进行手术治疗

患者如果通过相应检查,下肢深静脉完全再通,就需要通过CT进一步检查髂静脉通畅情况。如果患者的髂静脉也不存在闭塞狭窄,但是患者却有小腿溃疡的情况下就需要接受下肢浅静脉以及交通支离断手术。如果患者有下肢水肿或者小腿色素沉着现象就需要接受相应的保守治疗。

2.2 下肢深静脉血栓没有发生再通能否进行手术治疗

如果患者经过B超或者髂静脉CT检查,结果显示还存在阻塞情况。首要选择是进行保守治疗,详细方法如下:药物治疗、压力治疗。经过调查结果得知,压力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治疗。

3.压力治疗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治疗意义

下肢深静脉压力梯度变化趋势一般是自上而下逐步增加,患者接受压力治疗就是指通过消除存在的压力,最后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一般使用的压力治疗方法主要包括带压力梯度的弹力袜治疗以及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两种。经过调查结果得知,间歇性充气泵压迫治疗明显优于带压力梯度的弹力袜治疗。

4.下肢深静脉血栓后遗症的药物治疗

在临床治疗上,在配合压力治疗的基础上,会选择迈之灵、消脱止、爱脉朗等药物进行治疗。价格实惠,使用方便,是国际临床指南推荐用药。

5.深静脉血栓的规范性治疗

5.1 患者的抗凝治疗时间最短持续3个月,最长6个月。

5.2 因为不同商家产品的药效是不一样的,所以,患者不要随意改变华法林的品牌,避免出现不必要的麻烦。

5.3 如果华法林起到了显著的鲜果,并且呈现一个稳定的状态,就需要及时停用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

5.4 存在很多影响因素会影响华法林的效用,因为个体差异大,需要对其进行详细的检查,检查INR,坚持1次/2周。

5.5 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华法林的剂量,要严格按照INR指标的规定,使TNR保持在2.0~3.0最佳。

5.6 华法林起效较慢,在其用药早期,会引发形成血栓。所以,需要将低分子肝素作为主要的启动抗凝方案。

5.7 如果对华法林剂量进行相应的调整之后,第三天进行INR复查。调整华法林剂量一般为每次1/4片,杜绝大增大减形式调整。

如果患者在近期有手术史、脑血管意外或者有凝血功能不良,就不可以使用抗凝治疗或者是根据实际情况慎重的使用抗凝治疗。如果上述患者存在一定的肺栓塞风险,就需要植入腔静脉滤器辅助治疗。

R543.6

B

1009-6019(2014)11-0130-01

猜你喜欢

华法林抗凝溶栓
药师带您揭开华法林的面纱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抗凝治疗
抗凝治疗对心房颤动相关轻度认知障碍的影响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Mutually Beneficial
华法林出血并发症相关药物基因组学研究进展
中药影响华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进展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