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

2014-03-23黄丹霞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溶栓资料脑梗死

黄丹霞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

黄丹霞

福建省泉州市第一医院 福建 泉州 362000

目的: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为临床医学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我院在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例,依照Rainkin量评分分为良好组12例和不良组18例,整理患者的一般资料,分析影响治疗预后的因素。结果:影响患者预后的因素包括溶栓前NISS低、溶栓前血糖低以及发病急等因素。结论:针对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患者存在溶栓前血糖低以及NIHSS低的患者需要重点对待,提高治疗效果。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预后

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约占据脑梗死的60%~80%,主要病因包括大动脉粥样硬化、小动脉闭塞等,在目前的治疗中,溶栓治疗是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现整理我院患者的一般资料,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在2011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的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患者30例,男18例,女12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脑血管学会修订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4.5h内入院治疗,NIHSS大于6分,患者在开始溶栓后治疗后的30min内存在脑功能障碍,排除掉颅内出血情况,患者及其家属签订了知情协议书。

排除掉发病时间不明、溶栓药物治疗能够短时间得到效果、并发癫痫发作患者、颅外伤患者以及三个月内存在外科大手术史患者等。患者包括14例合并高血压患者、4例糖尿病患者,13例存在吸烟史,5例患者存在冠心病。6例患者是血源性脑栓塞,溶栓前NIHSS评分(20±5)高于非心源性脑栓塞患者(15±6),溶栓前患者头颅CT检查发现有6例患者存在早期缺血性改变。

1.2 方法

针对80岁以下的患者采取阿替普酶0.9mg/kg治疗,80岁以上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0.6mg/kg治疗。记录患者溶栓症状脑出血情况以及治疗三个月后的病死率,若是在治疗1天后,患者病情恶化,急性头颅CT检查,患者出现颅内出血判断为溶栓后出血。治疗后3个月,通过电话或者是门诊检测观察患者治疗效果,采用Rankin量表预后良好为0~1分,预后不良评分为2~6分,依照mRS评分,将治疗3月后患者分为良好组12例和不良组18例。

1.3 统计学分析

患者所有资料均采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患者溶栓结果

溶栓后3例患者出现症状性脑出血,2例患者死亡,依照mRS评分,患者分为良好组12例,不良组18例。

2.2 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良好组患者(12例)男6例,女6例,4例患者存在高血压史,2例患者存在糖尿病史,3例患者存在脑梗死病史,6例患者存在吸烟史,1例患者存在CT早期缺血改变,收缩压为(140.7±16.8)mmHg,舒张压为(85.7±9.6)mmHg,溶栓前血糖为(6.1±1.2)mmol/L,甘油三脂为(1.84±1.42)mmol/L,总胆固醇为(5.18±0.96)mmol/L,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为(184.2±33.6)min。

不良组患者(18例)男12例,女6例,11例患者存在高血压史,2例患者存在糖尿病史,5例患者存在脑梗死病史,4例患者存在冠心病史,7例患者存在吸烟史,5例患者存在CT早期缺血改变,收缩压为(140.7± 16.9)mmHg,舒张压为(85.7±9.6)mmHg,溶栓前血糖为(8.4±2.1) mmol/L,甘油三脂为(1.32±1.03)mmol/L,总胆固醇为(5.21±1.26) mmol/L,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为(234.1±31.4)min。两组患者在溶栓前血糖、CT早期缺血改变、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的资料存在显著差异,P<0.05.

2.3 影响因素分析

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溶栓前NISS评分(OR值0.75,P= 0.007)、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OR值0.83,P=0.012)、溶栓前血糖(OR值0.97,P=0.026)是独立影像因素。

3.讨论

静脉溶栓治疗方法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有效方法之一,在本研究中患者预后良好率为40.4%,略低于ECASSIII研究成果,这可能与本研究中的病例脑梗死患者病情严重存在关系。目前我国在有关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方面的研究还比较少,各方面的研究都需要完善。在本研究中主要分析影响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预后的因素,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包括溶栓前NISS评分(OR值0.75,P=0.007)、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时间(OR值0.83,P=0.012)、溶栓前血糖(OR值0.97,P=0.026),在治疗中需要重点对待。本研究所采用的样本量较少,其他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还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1]陈华英.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及预后相关因素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4,11(04):71-72.

[2]芦鹏飞,尹立勇,董晓娇等.阿替普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J].临床荟萃,2013,28(02):214-216.

[3]王佼佼.急性脑梗死rt-PA静脉溶栓治疗临床效果分析[D].大连医科大学,2012.

R743.33

B

1009-6019(2014)11-0111-02

猜你喜欢

溶栓资料脑梗死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