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2014-03-23郭红梅顾燕茹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冠脉螺旋斑块

郭红梅 顾燕茹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心脑病科 宁夏 吴忠 75110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在冠心病中的临床应用

郭红梅 顾燕茹

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回医中医医院心脑病科 宁夏 吴忠 751100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冠心病诊疗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多层螺旋CT MSCT(Multi-slice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以其无创性、经济、低危、快速的优点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重要检查手段,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也以其高敏感性越来越广泛地成为判断冠心病严重程度及斑块稳定性的有效指标。本文重在阐述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检测对于提高冠心病诊断及判断预后敏感性方面的临床意义。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超敏C-反应蛋白;冠心病诊断及预后评估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中最常见的类型,近年来临床上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及慢性冠脉病(CAD),其中CAD又可分为稳定型心绞痛(SAP)、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缺血性心力衰竭(缺血性心肌病)及冠脉正常的心绞痛(如X综合征)。该病的发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逐步上升。一般在40岁以上开始发病,50岁以后明显,男性患病较女性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工作压力的增大,冠心病已成为多种住院心脏病患者的首位,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冠心病发病时间上男性早于女性,症状多不典型,且多数在40岁以后才出现症状,40岁以后出现致残致死的后果也大大增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住院心脏病患者中本病所占比例,也随年代不断增加[1]。因此早期诊断、规范治疗冠心病对于提高心脑血管病患者早期出院率及生活质量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由于冠心病约半数以上发生在无症状人群,单纯的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检查及心脏超声检查对其诊断并不十分可靠,冠脉造影虽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和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金标准,但在明确血管壁而非血管腔的病变方面还存在一定局限性;在现有的冠心病诊疗技术中,血管内超声检查对于血管壁病变的诊断较之冠脉造影有更大的优势,而且在临床诊疗中,血管内超声以其空间分辨率(<200μm)及较高的组织学分辨率(根据声学特点的不同将斑块分为软斑块、硬斑块和钙化斑块)被认为是诊断冠心病新的金标准[2]。但两者费用均较高,且为有创检查,存在一定的风险性,而且许多基层医疗单位也没有作冠脉造影的设备。所以对于基层医务工作者来讲发现价格低廉且无创的诊疗方法不仅可以减少患者的经济负担而且充分利用了医疗资源,进而有效地减少医疗隐患。

1.多层螺旋CT MSCT(Multi-slice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MSCT冠状动脉成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做为一种新型的诊疗技术,具有无创性、扫描速度快、空间分辨率及时间分辨率高的特点[3,4],越来越多地被基层医院所接受,成为冠心病及其他冠状动脉疾患的首选检查手段。Achenbach等[5]通过实验证实MSCT检测狭窄≥50%的敏感性为85%,特异性为76%。检测冠脉狭窄≥70%的敏感性为91%,特异性为84%。MSCT对冠脉血管直径、斑块的软硬度(不稳定)、狭窄的程度及钙化方面均有很大的优势。MSCT冠状动脉成像及其三维重建技术在冠状动脉中、重度狭窄和完全闭塞的阴性预测值较高,当MSCT结果为阴性时基本上可以排除冠状动脉疾病的诊断。

2.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对冠心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价值

大量的研究表明,在冠心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过程中局部或全身的炎症反应起了很重要的作用[6]。在动脉损伤的早期炎症反应起保护作用,当损伤持续存在时,由多种细胞产生的炎症细胞因子与相应的细胞表面受体相结合机体产生了复杂的生物学效应[7],此时的机体免疫应答反应则表现为过度的炎症反应,此种过度炎症反应促进了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发展。C反应蛋白(CRP)主要由肝脏产生,,是一种非特异性炎症标志,为保护人体蛋白的急性时相蛋白中的一种。超敏C反应蛋白(hs_ CRP)即为用新的敏感方法检测出的低浓度的CRP(CRP含量<10mg/ L)。hs_CRP正常情况下仅以微量形式存在于正常人的血清中,,当机体发生急性创伤、炎症或梗死时,hs_CRP可以在6h~8h内迅速升高,24h~48h达高峰,因此它作为一种反应低水平组织炎症急性期的物质广泛地应用于临床检验中[8]。hs-CRP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Visser M等证实hs-CRP较其他检测指标如同型半胱氨酸、LDL、CHOL、白介素-6等对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发展有更好的预测作用,当hs-CRP浓度≥3.6mg/L时,可以高度提示冠心病病情不稳定[9]。因此,hs_CRP的检测在冠心病的诊断、鉴别诊断、预测及预后评估等方面被越来越多的医务工作者所认可。

3.多层螺旋CT MSCT(Multi-slice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联合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检测的优势

冠心病的危险程度、并发症的多少及预后很大程度地取决于冠脉斑块的稳定与否。明显的炎症反应及斑块的成分均可影响斑块的稳定性,且斑块破裂还可造成微小心肌损害。MSCT冠状动脉成像能显示不稳定的软斑块,但不能反应冠脉局部炎症程度,从而无法及时的预测斑块的破裂。hs_CRP在反应组织低水平炎症急性期方面有很高的敏感性。陈娟等[10]通过对患者入院时hs-CRP的检测结果与64层冠状动脉CT所判断的斑块性质结果进行比较发现,当冠状动脉CT检测到罪犯血管存在钙化斑块,但hs_CRP检测值正常或较低时,患者被判断为稳定性心绞痛(stable angina pectories,SAP)的准确率大大增加;当检测到患者冠脉中存在纤维斑块或软斑块时,如果患者hs-CRP检测结果同时明显高于正常水平,则患者可以初步判定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coronary syndrome,ACS),两者联合检测敏感性更高。将hs-CRP检测结果与64层冠状动脉CT对冠脉血管斑块的判断联合起来判断,可大大提高对冠心病患者分层的准确性。在临床工作中MSCT冠状动脉成像联合hs_CRP可更好的预测斑块的稳定性,对不同类型冠心病的诊断、危险因素评估及判断预后具有指导性的意义。

因此笔者建议,将多层螺旋CT MSCT(Multi-slice 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及超敏C反应蛋白(hs_CRP)检测结合起来应用,可以为基层单位的冠心病患者早期发现、规范治疗冠心病提供更可靠的依据,从而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提高冠心病患者早期出院率及生活质量,节省医疗资源,更好地为广大患者服务。

[1]陆再英,钟南山.《内科学》第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Leber AW,Knez A,Von Ziegler F,et al.Quantification of obstructive and nonobst ructive coronary lesions by 64-slice com- puted tomography[J].J Am Coll Cardiol,2005,46(1):147-154.

[3]Schaller S,Folhr T,Klingenbeck K,et al.Spiral interpolation algorithm for multislice spiral.CT-part I:Theory[J].IEEE Trans Med Imaging,2000,19(9):822-834.

[4]Ohnesorge B,Folhr T,Schaller S,et al.The technical bases and uses of multi-slice CT[J].Radiology,1999,39(11):930-931.

[5]Achenbach S,Giesler T,Ropers D,et al.Detection of coronary artery stenoses by contrast enhanced,retrospectively electrocardiographically gated,multislice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J].Circulation,2001,103(21):2535-2538.

[6]Inoue N.Vascular C-reactive protein in the pathogenesis of coronary artery disease:role of vascular inflammation and oxidative stress[J].Cardiovasc Hematol Disord Drug Targets,2006,6(4):227-231.

[7]Corrado E,Novo S.Role of inflammation and infection in vascular disease[J].Acta Chir Belg,2005,5(6):567-579.

[8]Nader Rifai,Panl M.Ridrer,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A novel and promising marker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J].Clin Chem,2001,47(6):403-411.

[9]Visser M,Bouter LM,McQuillen GM,et al.Elevated C-reactive protein levels in overweight and obese adults.JAMA,1998,282:2131-2135.

[10]陈娟,郭俊,杨锴,黎莉,陈曼华.64层螺旋CT结合超敏C-反应蛋白对冠状动脉斑块性质的诊断价值[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204(8):42-45.

R445.3

B

1009-6019(2014)11-0082-01

猜你喜欢

冠脉螺旋斑块
心肌缺血预适应在紫杉醇释放冠脉球囊导管扩张术中的应用
颈动脉的斑块逆转看“软硬”
一篇文章了解颈动脉斑块
冠脉CTA在肥胖患者中的应用:APSCM与100kVp管电压的比较
256排螺旋CT冠脉成像对冠心病诊断的应用价值
microRNA-146a与冠心病患者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
冠脉CT和冠脉造影 该怎样选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有颈动脉斑块未必要吃降脂药
旋风“螺旋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