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2014-03-23孙育峰

大家健康(学术版) 2014年21期
关键词:针灸疗法天枢电针

孙育峰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孙育峰

甘肃中医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从现代医学及传统医学两方面探讨肠易激综合征(irritbatle bowel syndrome,IBS)的病因病机;针灸疗法在临床上治疗IBS的应用;针灸疗法干预IBS的实验研究。针灸疗法以其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而在防治肠易激综合症方面有明确疗效,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异常,使机体恢复稳态。通过对中外医家有关IBS的文献整理得出,针灸治疗IBS疗效确切,应大力推广,以达到充分发挥针灸治疗IBS的目的。

肠易激综合征/针灸疗法;临床;实验;综述

肠易激综合征(irritbatle bowel syndrome,IBS)中医称之为"腹泻",属肠胃功能紊乱性疾病,其特征是肠道功能的易激性[1-2]。此病临床上十分常见,虽然呈良性表现,但由于发病率高,且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工作,故对该病的治疗已在世界范围内日益受到广泛重视。近些年来,针灸疗法在治疗肠易激综合征中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因其具有简便、安全、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已被患者认可并接受。现将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病因病机

1.1 现代医学IBS的发病机制和病因目前仍未研究不清楚,其发病相关的因素主要有:饮食、肠道感染、精神心理等因素有关,是综合多种病因素的导致的结果,其中心理状态、情绪、生存环境在起病过程中有重要的作用[1]。IBS患者的心理因素,与IBS的发生、发展和预后密切相关,研究发现[2]情绪的变化或应激可以改变结肠和小肠运动,并且可以提高胃肠道内脏感觉的敏感性,在功能性胃肠疾病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1.2 传统医学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紊乱性消化道疾病,根据其症状当属中医学"腹痛""泄泻"范畴。《脾胃论》记载:"形体劳役则脾病,病脾则怠惰嗜卧,四肢不收,大便泄泻。"及"胆者,少阳春升之气……胆气不升,则飨泄。"泄泻的病机关系到脾、胃、大小肠、肝、肾等脏。《素问·脉要精微论》指出:"胃脉虚则泄"。《素问·宝命全形论》曰:"土得木而达。"《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说:"肾脉小甚为洞泄。"综合可知导致泄泻的原因主要有长期饮食不节、饥饱失调、或劳倦内伤、或久病体虚,或素体脾胃虚弱,不能受纳水谷、运化精微,则水反为湿,谷反为滞清浊相混,水走肠间而为泄泻。肝气郁实,横逆于脾胃亦可导致泄泻。

2.针灸治疗IBS的临床研究

有学者认为肠易激综合征实质是肝郁脾虚,因而在治疗该病着重从肝脾辩证。韩炜[3]报道,对65例符合肠易激综合征诊断标准和中医"腹泻"(肝脾不调型)标准的门诊患者,34例治疗组患者采用针灸治疗,选中脘、神阙、天枢、气海、大肠俞、上巨虚、内关、太冲穴。在神阙穴隔姜灸3壮(蚕豆大,其他腧穴用针刺法,直刺1~1.5寸,行平补平泻手法,留针30min,每日治疗1次,治疗14d。31例对照组患者采用中药协定处方:柴胡15g,白芍15g,枳壳10g,甘草3g,陈皮10g,白术15g,防风10g,山药10g,木香6g。每日1剂,水煎服,治疗14d。结果显示:针灸治疗组治愈20例,显效9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4.12%。中药对照组治愈11例,显效5例,有效6例,无效9例,70.97%。治疗组和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认为针灸治疗该病主要以疏肝理气、健脾助运为主。

3.针灸治疗IBS的实验研究

肠易激综合征发病伴有胃肠激素的异常,而针灸能够调节胃肠激素的分泌异常,使机体恢复稳态。杨磊[4]等观察电针足三里穴、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浆中降钙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内皮素(ET)含量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制。选用VISTAR幼鼠为研究对象制备肠易激大鼠模型,实验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天枢组、足三里组。天枢组和足三里组从第6周采用自制布袋束缚及电针处理,隔日1次,共7次。正常组不做任何处理。结果显示①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浆中VIP、ET含量升高,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电针足三里组大鼠血浆中CGRP、VI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②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天枢组大鼠血浆中CGRP、VI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足三里穴大鼠血浆中CGRP含量升高,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认为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浆中CGRP、VIP、ET水平异常,并且三者之间的比值失调,可能是导致肠易激综合征发生的机制之一,针刺可以通过调节三者之间的紊乱状态而达到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作用。

3.小结

针灸对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和西医治疗比较,具有简便易行、副作用小、廉价安全、患者易于接受等优势,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们应当在积极开展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同时,总结前人经验,同时开展规范的随机对照临床观察试验,并且开展肠易激综合征的基础实验研究,更好的服务临床。

[1]王景辉,吴焕淦,陈汉平.隔药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28例[J].上海针灸杂志,1995(01):6-7.

[2]刘鼎清,蔡连红.艾灸治疗肠道易激综合征30例[J].中国针灸,1992(06):22.

[3]韩炜,李延青,卢雪峰,等.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变化的意义[J].胃肠病学,2002(06):342-344+3.

[4]杨磊,赵雅芳,李滢,等.电针不同穴位对肠易激综合征模型大鼠血浆CGRP、VIP、ET含量的影响[J].吉林中医药,2011,31(12):1235-1237.

R246

B

1009-6019(2014)11-0048-01

猜你喜欢

针灸疗法天枢电针
8种针灸疗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网状Meta分析
尊敬
便秘不想吃药?试试针灸疗法
尊 敬
针灸疗法
长寿名穴保健康
蒋天枢:无偿完成老师的托付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及高频热疗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8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