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启蒙年级”的“习作启蒙”

2014-03-13杨永恩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呵护点燃启蒙

【摘要】针对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与年级特征,教师应从“情感、文本、插图、生活、乐趣”等方面启蒙、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习作启蒙——写话的志趣与能力。

【关键词】启蒙;点燃;挖掘;开发;拓展;呵护

【中图分类号】G622 【文献标识码】A

在2011版《语文新课标》中,针对小学语文第一学段(“启蒙年级”)的写话(“习作启蒙”)要求:“对写话有兴趣,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教师在教学中,应如何针对“启蒙年级”的学生心理特点与年级特征,进行“习作启蒙——写话”指导呢?

一、点燃热情“启蒙”

对“启蒙年级”的学生而言,生活经验缺乏,见识面窄,认知力差;“习作启蒙”对他们而言,是件陌生又苦累的事,常不知从何入手。教师要充分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利用其兴趣与爱好,想方设法地去营造宽松和谐的习作氛围,让学生快乐主动地进入“习作启蒙”活动,点燃其“习作启蒙”的热情,鼓励其写出自己爱说、想说的话。平时,利用课间,我多跟学生玩耍、聊天,观察了解他们的喜好与看法,引导其完整、有序地去说,再因势利导地启蒙他们把想说的话尝试着写下来。如在一次课间的教室里,看见一学生在玩“变形金刚”玩具,我用欣赏的口吻向他讨教:怎么玩?有几种玩法?他就津津乐道地为我热情示范与讲解,引来了同学的围观。我就势询问:“同学们也有自己喜欢的玩具吗?能向老师介绍一下你们玩具的样子与玩法吗?”在我的“启蒙”诱导下,学生产生了共鸣,个个燃起了热情,滔滔不绝地介绍起自己心爱的玩具……我就势引导他们把刚才说的和想要说的全写下来送给老师。点燃了学生“启蒙”的热情,“习作启蒙”就事半功倍了!

二、挖掘文本“启蒙”

从儿童心理发展角度看,模仿是儿童的天性。教师可利用这一特点,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文本”的示范作用,启蒙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进行“习作启蒙。如,教苏教版第一册《秋姑娘的信》一文时,教师可结合文本内容浅显,语言生动形象、朗朗上口的特点,挖掘文本,模仿文本“启蒙”习作:秋姑娘摘下片片枫叶,给她的好朋友们写信,除了写给南去的大雁、冬眠的青蛙、贪玩的松鼠、山村的孩子,还写给了谁呢?……在教师的“启蒙”下,学生模仿文本写的话可多了——“什么辛勤的农民伯伯,感谢你们为大家种了好多粮食、蔬菜、水果啦;什么贪玩的小朋友,要听老师的话,早点回家,好好学习啦;什么亲爱的爸爸、妈妈,要注意身体,早点休息啦!……”像这样对文本的挖掘——模仿、续编等,使学生在老师的启蒙下,读读说说写写,不仅内化了文本,而且体验到了启蒙后的习作乐趣,学到了“习作启蒙”的方法。

三、开发插图“启蒙”

图文并茂是启蒙年级教材的特点,不管是归类识字,还是课文阅读,都配有形象生动、趣味性强、贴近生活的插图。它除了辅助理解外,也是绝好的“习作启蒙”材料。教师可结合教学,有目的有计划地挑选、开发那些让学生有话可说的插图,进行“习作启蒙”训练。如苏教版第一册《家》:“蓝天是白云的家,树林是小鸟的家,小河是鱼儿的家,泥土是种子的家”教学时,可用文中插图引导学生进行“习作启蒙”:(大地)是(小草)的家,(田野)是(野花)的家,(花园)是(蝴蝶)的家,(天空)是(星星)的家等;既培养了学生说写的习作能力,又开发了其创作想象力。再如《看菊花》,可让学生看文中的“菊花”插图,仿写菊花的颜色、样子还有什么?不求生动具体,只要写明白写完整;既培养了习作兴趣,又提高了习作能力。

“启蒙年级”学生观察力弱,观察画面时抓不住要点,习作时打不开思路,无从下手。它既需教师交给一定的观察方法:从整体到局部,先主后次,由近及远等,让学生学会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去观察、分析画面各要素间的联系,分出主次,理清顺序;又要启蒙学生置身于画面的情境中,大胆自由地展开想象,培养“启蒙年级”的“习作启蒙”能力。

四、拓展生活“启蒙”

利用儿童玩的天性,让孩子在尽情地玩后尽情地学写。如,我常留心学生的课间活动与体、图、音课,发现孩子玩得无比欢快时,就引导他们把刚才玩过的内容、过程写下来;孩子们爱画画、爱看动画片,就引导他们为自己的画写几句话或写一段喜爱的动画片片断。不要求写得精彩,不强求怎么写,只要写得明白、快乐即可。这种“做写、画写、看写”结合的方式,从熟悉、了解的事物中启蒙习作,既拓展了习作生活,又获得了习作快乐。

借助字词的教学来启蒙习作。教师可借助启蒙年级的“归类识字”与“读读背背”的学习,在理解字词的基础上,启蒙学生拓展思维与想象,用词造句,连词成段,进行“习作启蒙”训练,既巩固深化了字词教学,又促进了“习作启蒙”。

五、呵护乐趣“启蒙”

“为了学生更好的发展”是新课标提出的评价新理念。它要求评价更注重于保护孩子的积极性、乐趣。比如,在每次习作练笔之后,我常让孩子读读自己的作品,夸夸自己的得意之笔,学会分享、认识自己的不足,学会欣赏、吸收别人的长处;通过开辟习作展示台,鼓励相互间交流、鉴赏,乐于表达,共享习作快乐;借助形象生动的人文化评语——“笑脸、大拇指、眼睛、翅膀、星星、奖杯”等图标,来鼓励、评价,启蒙、帮助学生养成“爱观察、乐表达,写实话、抒真情”的习作品质。

总之,小学生习作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特别对于小学的“启蒙年级”来说,“习作启蒙——写话”教学就更需要教师用心去激发呵护学生“习作启蒙”的美好情趣,精心去开发利用文本中“习作启蒙”的优秀资源,细心去引导培养孩子“习作启蒙”的良好能力,才能写出绚丽多彩的好篇章!

作者简介:杨永恩,1970年9月生,男,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在霞浦县沙江中心小学从事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教研工作。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呵护点燃启蒙
安静的教学,是一个不错的等待
再论中国近代史上的启蒙与救亡
言意共生,语文的“启蒙”之美
呵护心灵,引领走出阴霾
美术教学,让情感价值绽放异彩
呵护成长,艺术批评
基辅骚乱再次“点燃”乌克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