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2014-03-13朱永刚

课外语文·下 2014年2期
关键词:阅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朱永刚

【摘要】阅读教学在高中语文中有着重要作用,它对增加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探究能力,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因此,高中语文教学的一大重点就是强化阅读教学,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本文简单探讨了强化阅读教育的策略,首先,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有兴趣学习;其次,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自行体会作者的用意与情感;然后,文章的选择要符合认知规律;最后,教师要督促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能力;情感;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语文是一种重要的交流工具,是我国五千年文化的结晶,它是一门基础学科,对于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促进民族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中语文教学的目的是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交流能力,使学生具有优良的文学鉴赏水平,培养学生正确理解文言文的能力。这就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大阅读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与兴趣,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研究表明,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兴趣有很大关联,兴趣越浓厚,学生的成绩就越好。结合新旧教学理念,可从以下三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一)创设轻松活跃的课堂气氛

良好的课堂气氛是培养学生兴趣的首要条件。教师要关心、尊重学生,要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要改善课堂气氛。传统教学中教师以长者姿态对学生耳提面命,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教学活动不能很好的开展。因此,新课程的改革提倡民主教学,要求教师努力改善沉闷的课堂气氛。

(二)用小游戏或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

虽然高中生已逐渐成熟,但教师如果能在课堂中与学生做一些小游戏或者讲一些故事,可以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找些有乐趣和哲理的小短文,让学生在看故事的过程中体会文章的深层含义,从而提高学生的阅读水平和思维能力。

(三)教师要激励学生

高中阅读内容一般不易理解,很多学生无法说出标准答案,经常思路跑偏,这个时候,教师不能一味批评学生的错误,而是要帮助学生。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说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要看到学生进步的地方,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找到正确思路,从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新课程的改革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任何教学活动的展开都必须以学生为中心,教师是旁观者,只起引导帮助的作用。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学会放手,为学生提供独立完成阅读的机会,给学生一定的空间,教师要尊重学生选择阅读内容的权利。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要时刻遵循民主这一观点,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给学生提供自由发挥的平台。

在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的同时,教师要牢记自己的职责,要适当引导学生选择合适的读物,要帮助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由于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经验的限制,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肯定会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读物选择不当、不能理解作者的用意等。这时候,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帮助学生选择适合高中生的读物,指导学生积极思考文章的内在意思,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教师可以每个星期空出两节课,让学生自主阅读,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写一篇心得或者写明不理解的地方,教师可在课后审阅,从而了解学生的阅读水平。

三、与学生达到情感共鸣

语文教学的最大作用就是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从而逐渐了解和认识人生的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发挥自身的想象力,感受作品表达的情感,了解文章的艺术手法,使学生能与作者进行情感“交流”。比如,在柳永的《雨霖铃》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想象自己与初中同学分离时的伤感情绪,想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的离别场景,从而感受作者的离愁别绪。

要想让学生与作者达到“情感共鸣”,就需要教师仔细挑选文章,无论是情感丰富的爱情、亲情文章,还是有优美情操和高尚情趣的爱国主义文章,或者是纪实的现实主义作品,都可以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情感教育。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让学生体会优美情操,对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

四、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师开展阅读教学时,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要根据所教学生的认知水平而定。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年级划分文章,高一文章简单,侧重现代散文;高中难度加深,侧重文言文; 高三则更难,侧重科学论文。教师的教学内容不能完全按照教材进行,要有选择,有层次,有重点,对学生的阅读教学要全面而整体。教师要激励学生学习的内在机制,指导学生运用自身能动性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提供阅读方法,让学生参考,然后自行探究,找到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比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参照下面的方法:①浏览全文,了解作者、背景、注释等。②通读,对文章的思路有较为清晰的了解,大概知道文章要讲的东西。③精读,分析重要词句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④鉴赏,在了解文章大意的基础上学会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和特点。⑤思考,体会作者的用意,了解文章的主旨,并与同学交流自己的感受和见解。

五、增加学生的阅读量

要想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就要增加学生的阅读量。高中语文教材的文章内容是学生必须要学的,教学大纲要求学生自行阅读课外名著、期刊等,不少于300万字,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增加阅读量。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能力水平,给学生推荐适合的课外读物,并定期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阅读进度,督促学生进行阅读。

高中语文的阅读教学有利于增加学生的语感,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增加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在阅读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有运用新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合适的教学方式,制定有效的课堂阅读方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为目的,才能真正地提高阅读的教学质量。

(编辑:龙贤东)endprint

猜你喜欢

阅读高中语文教学策略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关于高中语文修辞教学的一些看法
对高中语文教学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