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教学应处理好的四个问题

2014-03-13何玮屏

语文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文本阅读教学文章

何玮屏

在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分数成了检测学习成绩的重要标准,而现代文阅读在高考中占有重要地位,要想取得优秀成绩就必须最大限度减少失分。因此,阅读教学更关注功利性结果,注重对知识点的掌握,忽视了应承载的对学生人生态度和思维方法的锤炼和铸造,违背了语文教学的规律。

语文阅读教学方式亦呈现简单机械化的特点。阅读课上,朗朗书声不再、激辩之声更难有,教师往往以高考为模板,抛给学生几道题目,学生做题,教师讲解,总结做题经验成了阅读课的基本模式。但仅由这几道题目就能使学生领略作品的精髓所在吗?没有兴趣的引导,没有视野的拓展,没有研读的快乐,没有探究的发现,这样投机取巧的行为,也许确实能使学生的分数有所提高,但当学生淹没在各种五花八门、良莠不齐的现代文题海中时,又将阅读置于何处?对此,笔者认为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问题设计的层次性和有效性

问题设计的目的是把课文中的知识点串在一起,形成一个“知识链”,通过教师的引领与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形成一个知识网络。而不应不加思考地随意提问一些学生无需思考就能够回答的浅层次问题,这些问题虽然能使师生较快进入互动过程,但只是表面的热闹,对学生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是毫无价值的。

因此,教师所设计的问题首先应该具有启发性,能够引领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其次,教学设计的问题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再次,教师所设计的问题要能切中要害,便于学生准确把握文本、深入理解文本,使学生在若干问题的引领下逐渐领悟文章的深层含义,调动学生思维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能力。如在教授汪曾祺的著名篇目《葡萄月令》时,为使学生理解其蕴含的三个境界:由对葡萄的生长过程的字面理解,到文中的从事农事的“我”,再到体会蕴含在文中的“我”的情感、人格。我们可以设计以下教学步骤,首先由对文章语言的品读总结本文的语言特色,然后组织学生讨论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文章,解读作者的精神人格,最后设计一个言语活动,请学生结合文本用一个比喻说明葡萄在作者心中的地位,由此水到渠成地完成教学目标,理解作者“葡萄一样的心,葡萄一样的人”的特点。

二、依据文章体式,确定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就是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在课堂中,对作品的解读应该依据其特定的文章体式,运用符合这种体式的阅读方法。以符合小说的方法解读小说,以符合散文的方法解读散文。以《落日》为例,这篇文章讲述日本受降的过程,一些教师将教学重点放在受降仪式是如何安排的,如此解读背离了这篇文章的特定体式,使课堂更像一节历史课、军事课,丧失了语文课应有的语文味。对于这样一篇优秀的通讯,教师应抓住通讯这种文体的真实性,带领学生深入文本,了解作者是如何艺术而真实地再现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

阅读教学应该以语言活动为核心,其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阅读,在阅读中形成丰厚的知识积淀,在阅读中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改革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开始更多关注教学内容的选择,强调言语形式的教学。真正的语文课应该带领学生沉浸文本、深入品读、动态品味,而不是将时间花在语文活动之外,对文本进行无限拓展,使语文课变为地理、政治、艺术等课程。由高考阅卷中反映出的情况可以看出,对于考查“言语形式”的题目,学生的得分率并不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这说明我们的教学还未对“言语形式”教学引起足够重视,要求教师在常态阅读教学中,能在关注言语内容时对言语形式的教学有所侧重。

三、把握文本与拓展的关系

语文教学首先应当尊重文本、立足文本。要做到三点:一是教师引导学生阅读文本、倾听文本,既关注文本的内容、语言,又关注文本的形式、文体特点;二是遵循文本自身语境和结构特点来解读文本,整体感知与局部研读相结合;三是尊重文本的真正意义和价值取向,根据文本设计教学环节,开展教学活动。在充分挖掘文本的基础上,还要重视有效拓展。拓展就是对文本内容的迁移,以文本为“点”,向生活这个“面”拓展,扩大教学容量,拓宽学生阅读视野,并经由对文本的情感体验调动学生个人的生活体验,带领学生更好地深入文本,认识文本的价值。在拓展的方式上可以借鉴探究题的考查形式,读写结合,对文章进行赏析评价,也可对文章进行仿写,或就文本联系生活写一篇小短文。但是无论如何拓展都应立足文本,找到与文本相契合的点,不能对文本盲目拓展,舍本逐末。

如讲授《老王》,其重点应该在理解老王身上所体现的“底层的光辉”,通过对老王言行的记叙,理解老王身上善良、知恩图报外所体现出的对自己和他人的人格尊严的坚守。应该带领学生理解文章中“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挖掘“愧怍”的深意,“愧怍”什么,为何“愧怍”,谁应“愧怍”,由作者的“愧怍”烛照出自己的“愧怍”,并反思社会的“愧怍”。由此才能真正体现出文本的价值。有些教师在处理时带领学生回顾文革,联系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关注《平凡的世界》,力图将学生引导到对底层人民的关爱,唤醒学生的情感上,这样的处理虽然拓宽了课堂的宽度,但游离于文本,虽有宽度,但缺乏深度和厚度,对文本的解读流于肤浅。

四、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探究的能力

在独立思考与小组合作讨论这两种学习方式中,教师应更加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因为语文学习活动主要表现为思维活动、情感活动,这是一种内隐的活动形式,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更多地与学生个人的人生经验、语文素养有关。而合作学习只有在个人无法完成任务时方有使用的必要,且不谈问题讨论的有效性,在这一参与过程中,如果教师控制不当,很容易使一些学生丧失独立思考的兴趣,而随意附和他人观点。

以探究能力为例,探究能力强调的就是学生深入解读文本,在作者观点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人生体验得出自己的观点,这样的思维活动,更注重个人的独特性。探究题以能力立意,在阅读教学中也应以此为准则,在提高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同时,重点关注学生思考问题时思维的深度与广度,在探究过程中教师要让学生保持个性独立,不依附、盲从他人的观点,敢于怀疑和批判,提高学生质疑的水平。总之,语文教师应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探究思路。

猜你喜欢

文本阅读教学文章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细致入微的描写让文章熠熠生辉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放屁文章
小处着眼,写大文章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做好深化国企改革大文章
谈高中研究性阅读教学
如何进行初中英语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