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谈语文课后练习的处理策略

2014-03-13范鸿虎

语文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课后练习利用语文

范鸿虎

课后练习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教材编者针对课文内容设置的能力训练系统,体现了教材编者的意图。但在教学中不少教师对课后练习的处理比较主观随意,甚至忽视课后练习与教材的有机联系。显然,这种处理方式有悖编者意图,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那么,如何处理课后练习才能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呢?

一、课后练习,有效课堂的立足点

把课后练习作为有效课堂的立足点。如利用课后练习布置学生课前预习,有利于了解和研究学情,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备课时认真研究课后练习,有助于深入文本,设计新的教学思路,提高教学设计水平。

1.利用课后练习,进行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高效课堂的重要前提。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进行课前预习,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例如讲授现代散文《窗》和《门》,布置学生预习课后练习一:“阅读这两篇散文,从每段中找出能反映行文线索、集中表现作者感悟的语句,并说说作者对生活有什么独特感悟。”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预习具有针对性和导向性,通过独立阅读、圈点勾画,可以快速理清文章的行文线索和结构层次。同时,将两篇文章进行对比研究,也可体会其语言特色和写作风格。因此,根据练习进行课前预习,既可以达成教学目标,又可以实现不同的阅读层次,有助于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潜能。

2.利用课后练习,设计教学思路

所谓教学思路,是指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所要实施的教学流程。课后练习是教材内容的归纳与总结。备课时必须认真研究课后练习,并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身心特点设计教学思路。例如《赤壁赋》练习二:“文章描绘了作者的感情轨迹,说说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据此教师在钻研文本的基础上可梳理出本文的写作思路:景(乐,山水之乐)——情(悲,人生之悲)——理(乐,达观之乐)。然后再根据本文教学目标和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出教学思路:①朗读文本,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②品读文本,体会作者的复杂情感;③熟读文本,理解文章景、情、理交融的特点。教师的思维品质决定着课堂教学质量。充分利用课后练习,能有效提高教学设计水平,提升课堂教学质量。

二、课后练习,有效课堂的生长点

把课后练习作为有效课堂的生长点。利用课后练习生成教学资源、鼓励合作探究、加强基础训练,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课堂作为舞台不是用来展示教师的魅力,而是要给学生创设各种表现机会,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利用课后练习,生成教学资源

新课改强调语文教师要增强课程资源意识,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利用课后练习,可以生成新的教学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探究意识。例如《孔雀东南飞》课后练习三:“阅读陆游的《钗头凤》词,与《孔雀东南飞》作比较,对古代妇女的爱情悲剧应怎样理解?”面对此题,学生提出了若干子问题:两篇诗作的写作背景如何?陆游的爱情悲剧怎样?《钗头凤》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古代妇女爱情悲剧的根源为何?问题就是最好的教学资源。笔者据此指导学生:网上收集相关资料,了解这两篇诗词的写作背景;鉴赏《钗头凤》,把握词作所表达的思想情感;通过对比阅读,分析古代妇女爱情悲剧产生的主要原因;最后还印发李元洛的《钗头凤》(选自《宋词之旅》)供学生参考,加深对问题的认识。这样不仅有效地开发了课程资源,也深化了学生对问题的思考。

2.利用课后练习,鼓励合作探究

利用课后练习组织学生合作探究,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合作意识与团队精神。例如《鸿门宴》课后练习一,旨在训练学生把握主要人物思想性格的能力。课堂上可组织学生围绕练习中的三个小问题分别进行探究。对问题的探讨,笔者从语言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揣摩语言、梳理故事情节,逐步把握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如项羽的重情重义、优柔寡断,刘邦的狡诈多端、能谋善断,项伯的知恩必报、卖主求荣。为了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笔者针对课后练习还向学生补充了一些相关材料,如《史记》中的《项羽之死》、杜牧的《题乌江亭》、王安石的《乌江亭》和李清照的《夏日绝句》。要求学生结合文本,重点探讨和评价项羽,收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3.利用课后练习,加强课堂训练

课堂上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解往往会剥夺学生阅读、感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传统的课堂教学之所以效益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教师讲解过多,没有把促进学生的发展落到实处。重视课后练习,加强课堂训练,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例如文言文教学中,充分利用课后基础练习,可引领学生牢固掌握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与用法。特别是做好翻译练习,有助于学生落实字词,品味语言,并深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再如《项脊轩志》课后练习二:“翻译第二自然段‘家有老妪’至第三自然段‘令人长号不自禁’。”这两个自然段表现了作者对母亲、祖母的深切怀念。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生动传神。指导学生翻译这两段文字,不仅可以揣摩重要的字词含义,还可以感受作者思念亡母的悲痛之情。

三、课后练习,有效课堂的拓展点

把课后练习作为有效课堂的拓展点。叶圣陶指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利用课后练习可促使学生广泛地阅读名著,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对提升学生的写作技能和人生境界也大有裨益。

1.利用课后练习,拓宽阅读视野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的智力发展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要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欣赏品位。充分利用课后练习,指导学生阅读经典,是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例如《阿Q正传》(节选)课后练习四:“请查阅相关评论及论著自主阅读,加深对《阿Q正传》的理解和认识。然后再读《阿Q正传》,说说你有什么新的看法。”根据学生的阅读兴趣和爱好,利用此题鼓励他们通读《阿Q正传》,分享阅读乐趣,有助于提高阅读教学效果。又如《哈姆雷特》(节选)课后练习三:“比较阅读《哈姆雷特》和《雷雨》这两篇课文,你认为是什么原因酿成了哈姆雷特和侍萍的悲剧?”利用此题引导学生阅读名著《哈姆雷特》和《雷雨》,可让他们在阅读中感受人间的悲欢离合,在品鉴中领略中西悲剧之美,在体验中升华精神境界。德国哲学家马丁·布伯说过:“教育的目的并非是告知后人存在什么或必会存在什么,而是晓喻他们如何让精神充盈人生,如何与‘你’相遇。”重视此类练习,指导课外阅读,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感受、理解、欣赏与评价文学作品的能力,而且还可以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最终提升人格境界。

2.利用课后练习,密切作文和社会的关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学生比较喜欢写体验性作文,这种作文重在抒发个人情怀、理想和抱负,可利用课后练习加强这方面指导。例如《呼唤生命教育》课后练习三:“了解当今社会上某些人对生命的认识、重视、保护和敬畏的状况。假如有人流露出轻生的念头,你如何说服他?”据此可指导学生以“珍爱生命”为话题写一篇书信或随笔,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当然,还可以鼓励学生写功能性作文,引导他们关注社会生活,增强社会使命感与责任感。例如《拿来主义》课后练习四:“21世纪的中国人应该怎样拿来?谈谈你对新拿来主义的看法。”据此要求学生结合我国改革开放的社会现实,以“新拿来主义”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密切作文与社会的关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上所述,课后练习是教材内容的归纳总结与拓展延伸,是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语文学习的重要手段。“运用之妙,存乎一心。”为了更好地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应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重视课后练习的艺术处理,把它作为课前、课堂和课后认真思考和研究的课题。

猜你喜欢

课后练习利用语文
利用min{a,b}的积分表示解决一类绝对值不等式
课后练习中语文要素落实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利用一半进行移多补少
部编语文教材课后练习特点及教学建议——以部编本语文七年级上册为例
利用数的分解来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初中语文教材课后练习设计与使用问题的研究
小学音乐教材课后练习使用方法之管见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