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文本细读法的理解及其操作

2014-03-13黄翠苹

语文天地 2014年1期
关键词:同类阿Q鲁迅

黄翠苹

当前语文教育中最大的问题是,在相当一部分的语文课堂上,我们的教学活动严重脱离文本,语文教材的使用效率偏低,不能够真正地深入到文本中去,我们把文本分解了,我们把文本杀死了,活生生的文本让我们肢解为毫无生气毫无吸引力的僵死的硬邦邦的知识。文学文本理应带给学生的文学本身所独有的“美”无法在课堂上呈现,使当下的语文课不光学生不爱听,不爱参与,作为教师的我们也感觉没有任何新意可言,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乐趣大减,或者说荡然无存,高效课堂更是无从谈起。

在这种情况下,重新思考我们的备课方法,提高我们的备课质量,文本细读法就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深入研读文本的方法,能够为高效课堂奠基。

一、文本细读法的操作

1.还原法

粗浅地说,还原就是根据艺术形象提供的线索,把未经作者加工的原生的形态想象出来,找出艺术形象和原生形态之间的差异,有了差异就找到了矛盾之所在。如孙绍振教授以贺知章《咏柳》为例分析第一、二句的矛盾:柳树本不是碧玉,但就要说它是玉,柳叶不是丝的,却偏偏要说它是。这里当然有柳树的特征,但更主要的是诗人的情感特征——用珍贵的物品来寄托珍贵的感情。后面两句,把春风和剪刀联系起来,剪裁在古代属于女红,和妇女相关。这样联想,前面的碧玉“妆”成,就有了着落了。

2.比较法

比较法有两种:同类比较,因为通常的解读是孤立地、单独地分析作品,作品深刻的内涵很难充分显示,为了解决这个矛盾,作品解读应该是成系列的,将同类题材风格不同的作品放在一处解读为上,这就叫做同类比较。

如《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和《荷塘月色》同样是没有直接抒发社会政治情绪,而是着重书写个人情怀,又都有一种对于异性的吸引力的拒斥,但又抑制不住潜在的“骚动”。

异类比较,同类比较要容易一些,异类比较难。因为,同类比较,相似点是现成的,比较就相当容易。要真正读懂作品,最起码要读出个性,读出它与众不同的地方来。如果作品之间缺乏可比性,要有相当高的抽象能力才能在更高的层次上找到可比性。

如《背影》和朱自清早期的一些作品,如《绿》之类,没有现实的可比角度,这就要提高抽象度,使其在更高的层次获得可比性。两篇作品都抒情,但《背影》的最佳处在叙述,而《绿》则妙在排比和直接抒情。

二、文本细读法的作用

1.提高了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从语言文字入手,“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叶圣陶语),“慢慢走,欣赏啊!”(朱光潜语)就表明了我们在阅读中所采取的的基本态度。学生语言感知能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必然提高。

如在讲解鲁迅的《拿来主义》时,学生经过细读就会发现,鲁迅在文中大量使用了独特的语言,如“发扬国光”、“一点进步”、“磕头贺喜”、“吝啬”,其字面意思和鲁迅在文中实际表达的意思产生了矛盾。教师应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反讽”的语言表达技巧,从而加深理解其对当时国民政府崇洋媚外、屈膝卖国行为的批判,并为“拿来主义”提出了客观依据。

2.培养了学生质疑与追问的精神

很多学生在读课文时不能够很深入,其重要原因就在于学生没有质疑的能力和追问的态度。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从日常文本中发现问题,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改变学生审视文本的态度,改变学生的阅读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效率。

如在讲解鲁迅的《阿Q正传》时,笔者向学生提了一个问题:“阿Q的真名实姓叫什么?为什么鲁迅先生叫他阿Q呢?”学生七嘴八舌讨论起来,由于粤教版教材是节选,所以很多学生没有读过全篇小说,不久有学生说小说的开篇曾经提过,然后笔者给学生出示了相关文字,学生讨论得出:对于阿Q的姓名,鲁迅先生无法确定。这“无法确定”的背后蕴含了阿Q的地位低下,被人漠视,无依无靠的社会处境,也透出了社会的冷漠,受欺侮的地位决定了阿Q的悲剧命运,他的“精神胜利法”是他生活下去唯一的理由,这是一个小人物命运的悲哀,也是对那个社会的极度讽刺。

3.培养了学生的比较研究能力

通过不同文本的对比阅读,比较出其中的异同点,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如在讲解莫泊桑的《项链》时,可以给学生提供另外一个文本《灰姑娘》,让学生比较归纳它们的相同点。通过比较研究,学生发现了这两个文本都有舞会,都有马车,都有舞会后逃跑,都有丢失物品,都有寻找丢失物品等情节,从而得出文本所共同的叙述模式。然后比较《项链》与《灰姑娘》不同的部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莫泊桑现实主义的写作风格,从《项链》中更加体味到了现实生活中的苦难。

总之,提高教师和学生的文本细读能力,能够极大改善语文教学脱离文本的局面,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多彩,使语文教学更加扎实而有效果,对于语文高效课堂的建设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猜你喜欢

同类阿Q鲁迅
鲁迅,好可爱一爹
阿Q和老A
同类色和邻近色
七种吃同类的动物
鲁迅《自嘲》句
沈鹏《读鲁迅〈阿Q正传〉(四首选二)》
阿Q故事新编
同类(共4则)
她曾经来到鲁迅身边
阿Q“国民劣根性”的误植与误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