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网络新词

2014-02-17张丽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规范化分类特征

张丽

内容摘要: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在不断地更新换代,表现在词汇上,就是新词新语的不断产生以及旧词语的逐渐消亡。本文主要讨论了近来产生的网络新词的一些情况,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何为新词新语;讨论新词新语的意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分类及其特征;网络新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

关键词:新词新语 网络新词 分类 特征 规范化

一.引言

如果把语言比作一栋大厦,那么词汇就是这栋大厦的基石,研究语言不能不讨论词汇。词汇既是稳定的又是发展的,语言中的基本词汇和语法构成了一种语言的基础,具有极强的稳固性。相形之下,一般词汇的变化就快得多,特别是新词新语的产生和旧词旧语的消亡,纵观汉语几千年的发展历史,无论是在哪个时期,总是伴随着和时代相适应的新词新语,以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际需要。同时我们应该注意到新词新语的时效性问题,意思就是说“新“有一个时效性的问题,过了特定的历史时期,它就相形而旧了,例如五四时期产生的新词语如“民主”与“科学”相对于建国以后来说就是旧词语了,而改革开放时期产生的新词新语如“经济特区”、“个体户”等对于今天的我们而言也早已见怪不怪了,因为它们已经进入一般词汇的行列。所以,我们今天所讨论的新词新语专指二十一世纪以后特别是近几年来产生的影响比较大的新语汇。

二.何为新词新语?研究新词新语有什么价值?

顾名思义,新词新语就是语言中新产生的语汇。但在谈到新词新语时,一般人总会把它看做是与古语词、文言词、方言词、社区词、行业语、外来词等并列为从属于一般词汇的东西,这种观点存在合理性但又不完全正确。说它合理,是因为如果单从来源角度说,确实可以把一般词汇划分成如上几类。但是如同我们在引言里所说的那样,新词新语的“新“存在一个时效性的问题,如果就最初它们的产生来说,古语词、方言词等也应该是属于新词新语,所以它们和新词新语之间存在着交叉性,有一个从新向旧转化的临界点。如粤方言中的“炒鱿鱼”、“埋单”以及东北方言中的“埋汰”、“老鼻子”等,它们在最初产生的时候也是属于新词新语的行列,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以及人们使用频率的增加,现在我们可以很有把握地说它们已经脱离新词新语的行列进入到方言词的行列中了。既然新词新语和一般词汇之间存在着如此紧密的联系,而一般词汇又是语言规范的重点,那么新词新语就理应成为我们重要的研究对象。作为新词新语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新词是本文讨论的重点。

三.现阶段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构成方法及其特征

(一)网络新词产生的背景及分类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俨然已成为一股席卷世界各地的潮流,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日益频繁,谋发展、促发展(尤其是经济发展)成为各国人民的共同追求,同时科学技术特别是计算机的长足发展也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这些势必会对作为人类最重要交际工具的语言产生重要影响,集中表现为新词新语的不断出现。而随着互联网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影响日益攀升并逐渐成为社会的主流媒体,网络成为新词新语传播的主要媒介,网络新词成为新词新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据教育部发布的调查报告,仅2009年一年就诞生了396条网络新词,且仅限于在主流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及网络新闻)中出现的,不包括只出现在口头或网络BBS、博客中的,可见实际产生的新词数量要远比这多得多。这些新词主要分布在以下领域:

生活领域:117条,占近30%。如蚁族、裸婚、孩奴、乙男、经适男、杠杆女等;

时政领域:86条,占22%。如钓鱼执法、基础四国、中美国、民生博客、E两会;

经济领域:65条,占16%。如秒杀、保八、竞彩、种票、微付;

文化领域:48条,占12%。如:围脖、脖主、写二代、星二代、蜜糖体;

科技领域:35条,约占9%。如院仕、e云、航天母舰;

教育领域:28条,占7%。如占坑班、牛孩、刷刷族、考奴、学租族;

环保领域:15条,约占4%。如气候门、绿碳、气候债、碳强度;

体育领域:2条,听奥会、养狼计划。

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这些新词语的一些独特现象:一是新词中可以看到词语群,但这些词语群不是以事件为中心,而是以反映社会问题为内容以词语格式为标志。如“被某某”词语群、“楼某某”词语群、“某某门”词语群等。二是体现“以人为本”理念,反映多元人群的词语增多,如“某族”、“某客”、“某二代”,表现在价值取向多元的社会中,人群划分多样化。三是网络词语与生活词语的迅速融合,如“躲猫猫”、“被死亡”、“钓鱼执法”等都是先在网络出现,而后迅速被各种传统媒体应用、传播。

(二)网络新词的构成方法

作为一种新兴的交往工具,人们在互联网中是使用视觉符号而不是听觉符号进行交际的,网络用语中存在着一些独特的造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借音造词。如:什么不叫什么,叫神马或虾米;论坛板块的管理人员不叫版主,叫斑竹或斑猪;很不叫很,叫粉;喜欢不叫喜欢,叫稀饭;是不叫是,叫素;幽默不叫幽默,叫油墨;非常不叫非常,叫灰常。

二是借用英文缩写或汉语拼音缩写。如:人品问题—rpwt;变态—bt;白痴—BC;弟弟—DD;哥哥—GG;by the way(顺便提一下)—btw;be right back(马上回来)—BRB;girl friend(女朋友)—GF。

三是数字谐音。如:0837—你别生气;065—原谅我; 098—你走吧;1711—一心一意;246—饿死了;3399—长长久久;4456—速速回来;6120—懒得理你;70345—请你相信我;940194—告诉你一件事。

四是连读造词。如:不要不叫不要,叫表;这样子不叫这样子,叫酱紫;那样子不叫那样子,叫酿紫。

五是启用古语词。如大哥不叫大哥,叫兄台;看法不叫看法,叫愚见。endprint

六是借用方言或外来语词。如:不理你—不睬你(新加坡语);土气粗俗—台妹(台语);没问题—大丈夫(日语);可惜/死亡—残念(日语);没有—母代(南京发音);不是—唔系(广东话)。

七是拆字造词。如:强—弓虽;超强—走召弓虽;球鞋—王求革圭。

(三)网络新词的特点

一是时效性短。互联网的发展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大众传播方式,大众不再仅仅是网络资源与信息的接受者,更成为其创造者。由于大部分网络新词新语都是网络用户在使用互联网的过程中随时随地创造出来的,带有极大的主观性与任意性,且大部分网络词汇所反映的现象和事物或只是短暂地存在于我们现实生活中,或单纯是为了求新求异而临时创造出来的,它们都不具备成为基本词汇的资格,因而在流行一段时间后就消亡了。如前几年由于物价上涨而催生的新词新语“米你屋”、“蒜你狠”、“豆你玩”、“油它去”、“苹什么”、“姜你军”、“棉花掌”、“糖高宗”现在已经很少有人使用了。

二是追求戏谑或可爱。网络使用主体绝大部分是年轻人,年轻人求新求异的心态决定了网络词汇有可能偏离常规的轨道产生或发展,同时网络这个特殊的媒介也为新词新语的产生提供了较为宽松的环境。有的新词新语单纯是为了追求戏谑性,如:“隐身”不叫“隐身”,叫“潜水”;“版主”不叫“版主”,叫“斑竹”或“斑猪”;把那些喜欢看别人灌水自己不灌水的家伙叫做“潜水员”。有的是为了追求可爱,如:“吃饭”不叫“吃饭”,叫“饭饭”;“照片”不叫“照片”,叫“片片”;“东西”不叫“东西”,叫“东东”。

三是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互联网具有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同时互联网用户数量庞大,网络主体年轻化的趋势使他们更容易接受新鲜的东西。以上种种条件决定了网络新词新语较传统新词新语有更多的优势,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的特点。

四是与社会生活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关于这一点,上文已经有所涉及,这里想补充讨论一下新词新语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正面效应。新词新语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才产生的,很多新词新语反映了社会生活中丰富多彩的一面,一些看似简单的词语背后都反映了当下一些备受关注的新闻事件,比如我们上面所说的“蒜你狠”、“糖高宗”就反映了物价上涨这个最紧要的民生问题,“李刚门”、“艳照门”反映了社会道德的滑坡,“蜗居”、“裸婚”、“蚁族”反映了当下年轻人的窘迫与无奈。这些新词新语促使我们更多地关注社会生活,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有利于社会进步。

四.网络新词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规范化

网络新词新语虽然有如上种种优点,但是其中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首先,网络新词新语存在着较大的任意性与主观性,它们是互联网用户在使用中随时随地创造出来的,没有多少理据性可言,有些单纯是为了追求戏谑和可爱,如我们上文所举的“斑竹”和“东东”。而这些词所表示的概念语言中早已有相应的词来表示,这样就造成了一意多词,不符合语言使用的经济原则。其次,汉语是由表意文字发展起来的语言系统,通常情况下,一个汉字对应一个音节并表示相应的意义。而在新词新语中,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谐音或是借用英文字母缩略而成的,这些文字或字母只表音不表意,不能融入汉语原有的语言体系,因而也就不能长久地存在。与此同此,新词新语中一些不规范的造词方式也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谐音词、字母词或数字词数量过多会破坏汉语已有的语言体系,有损于语言的纯洁,不利于语言的健康发展,也给语言规范带来了困难。

那么,我们该如何解决这类问题呢?首先,我们要承认网络这个环境的特殊性,允许一些偏离常规的新词新语存在。但是为了保证语言的纯洁,应尽量使用汉语规范的造词方式,减少音译词、数字词和字母词的数量。其次,还应加强对网络的监督与引导,促进网络用语的健康发展。对已产生的新词新语定期进行调查,做好规范化的工作:将那些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新成分和新用法通过行政或立法的手段使其固定下来成为典范,而对于一些不符合语言发展规律的成分应及时剔除,以确保语言的纯洁性。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新词新语沿着正确的轨道向前发展。

主要参考书目

[1]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修订版)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2]岑运强.语言学基础理论[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4]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作者介绍: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文字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现代汉语)endprint

猜你喜欢

规范化分类特征
重症疾病患者抢救中应用规范化急救护理的价值
规范化产科超声检查对胎儿先天畸形的诊断价值
规范化护理告知在产科新生儿护理中的应用
抓特征解方程组
按需分类
教你一招:数的分类
说说分类那些事
给塑料分分类吧
陕西优质猕猴桃周年规范化管理历
春天来啦(2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