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本国学谈片

2014-02-17吴婷庹丽珍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物哀国学日本

吴婷+庹丽珍

内容摘要:日本国学提倡反映人类的真心的东西,反对对人类本性的压抑。笔者从确立的背景,国学主要创立者,国学的精神,国学的主要论调以及国学的意义五方面给予了阐述。

关键词:日本 国学 真 物哀

日本国学是阐述日本固有的文化和精神的学问。从广义上来说,它包括日本的神道、文学、史学、思想、法制、艺术、歌学等方面。它是用实证的方法把它们阐明的学问。狭义上来说,就是通过《古事记》、《日本书记》、《万叶集》等古典名著的研究,来探求日本文化和精神的学问。国学的方法论是,否定佛教道德、儒教道德等压抑人类性情的东西,高度赞扬和表现人类自然的感情。

1.确立的背景

政治背景是幕府统治衰退了,日本政府在进行享保、宽政和天保的改革。经济背景是以幕府为中心的流通体制的崩塌和货币经济的萌芽。文化的背景是伴随近世学术的发达和国家意识的勃兴,日本人开始认识到传统的东西是和国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于是开始研究传统的东西。社会的背景是一般的民众对享乐有需求,花柳之地和剧场呈现盛况。

在那个时代,町人对人类本性产生自觉,反对压抑人类本性的朱子学和阳明学。以这些为背景,荷田春满、贺茂真渊、本居宣长、平田笃胤(国学四大人)和他们的门派创立了国学。

2.国学四大人

荷田春满(1669-1736),他的教义是以被称为“古道”的《古事记》、《日本书记》和《万叶集》等古典的回归为基础。他重视和歌的真实性。他既是国学的创立者,又为贺茂真渊及其弟子创立了国学研究的基础。他有一句名言叫做:古语不通则古义不明,古义不明则古学不复。

贺茂真渊(1697-1769),国学的确立者。通过和歌的研究回归神皇之道和大和魂。主张学习和歌就要学习和歌的“真”。贺茂真渊研究《万叶集》,也复兴了《万叶集》的和歌。而且,他通过研究《古事记》和《万叶集》以及祝词来说明古代精神(即古道),受到了荷田春满、荻生俎来及老庄思想的影响。贺茂真渊的主要著作有研究万叶集的《国意考》和研究枕词的《冠词考》,包括语言学、古典研究、歌学、歌文集、杂录等87部309卷。

本居宣长(1730-1801),国学的集大成者。他的学问分为三大类。一类是“物哀”的文学论。他认为文学的目的不是说明佛教和儒教的道德,而是养成一颗对景对物敏感感知的心,著有《紫文要领》、《石上私淑言》和《源氏物语玉的小节》等等。他主张男女的爱情不是令人羞耻的东西,文学的女性风格也体现了人的真心。一类是语言学的研究。研究古语的助词和助动词,考察日语的特性。一类是提倡《古事记传》中的古道论和古典精神—“真”,把儒教和佛教对人道义的强制看成是对人类的压抑行为,赞美古典中出现的天皇、祖先及神灵。因为这个原因,又被幕府末期,明治时期当成国粹主义的根据。

平田笃胤(1776-1843),他把古道论扩大到国粹、宗教和实践等方面。主张日本人是神的子孙,大和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他提倡尊皇论,成为明治政府支撑国家的思想支柱。他认为现世和黄泉中有一个“幽世”。善良的人死后可以进入“幽世”,恶人死后只能赴黄泉。发展了神道思想。

3.国学的精神

日本的土著信仰—神道是贯穿国学的精神。国学研究的基本精神—“真”是神道思想的核心。而且,日本人在文学做作品中体现的对自然的亲近感也是神道思想之一。

国学否定儒教。贺茂真渊曾说,中国的王朝是以谋反为基础建立的,而日本人忠实于万世一系的天皇统治。中国人的“仁义礼智信”是束缚人真心的东西。日本人的不伦也是尊重人的真心。日语是比汉语更加优秀的语言。宋朝的儒学是主观的东西不能揭示事物的真相。

4.国学的主要论调

国学的主要论调是天皇论、日本主义、言灵论,尊重男性阳刚之美和尊重女性阴柔之美,以及尊重“物哀”和提倡“真”。尤其重视“物哀”和“真”。物哀的“物”指的是事物,“哀”指的是悲剧的真实的文学世界。例如,《源氏物语》中的明石是光源氏遭难时没有办法的选择,最初光源氏并不爱她。明石为光源氏产下一女之后,光源氏才想起某个占卜师的话“儿子要成为皇帝,女儿要成为皇后”。这才觉得和明石的相会是命运的安排,开始疼惜明石。这是明石的“物哀”。而在《伊势物语》中在原业平与三千多女性的放浪形骸也被认为是体现了日本人的“真”。

5.国学的意义

国学是幕府末期倒幕运动的指导精神。而且,国学在文学史上有特别的意义。国学是日本式的学说。是体现日本民族精神和大和魂的学问。是在日本传统思想上开花的学问。其中关于“真”的主张是人格完成的重要部分。这个古代之光一直引导人们向新时代之光迈进。但是国学极端的国粹主义也被军国主义所利用,成为对外扩张的依据。

(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endprint

猜你喜欢

物哀国学日本
“垂”改成“掉”,好不好?
探寻日本
以悲为美
浅论日本文学中的“物哀”倾向
浅谈《雪国》中的物哀美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
日本神社
《伊豆的舞女》中的“物哀”
日本混乱中迎接希拉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