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三重门》主人公理想与性格分析

2014-02-17黄梅余高峰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性格理想

黄梅 余高峰

内容摘要:美国当代作家塞林格的小说《麦田里的守望者》与中国80后作家韩寒的《三重门》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如主人公霍尔顿和林雨翔的理想追求和性格,对时代的影响等。本文主要分析这两部小说主人公的理想和性格特征,阐述理想和性格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旨在通过揭示主人公的困惑和迷茫,探讨理想、性格对人生发展的影响力,提醒读者注意发展良好性格和树立合理的人生目标。

关键词:霍尔顿 林雨翔 性格 理想 人生发展

霍尔顿·考尔菲德是《麦田里的守望者》里的主人公。一个不学无术、满口脏话的孩子,在第四次被学校开除后因怕父母责怪,带着自己不小的一笔钱前往纽约挥霍、厮混了两天两夜。最后打算收拾行李离家出走,去一个没人打扰的地方,当一个麦田的守望者。最终因为妹妹的恳求与挽留留了下来。五十年之后, 韩寒的《三重门》就像是一部中国版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该作品主要通过少年林雨翔向读者揭示了一个真实的高中生的生活,把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少年的青涩和叛逆等种种矛盾展现开来,批驳了有关学校教育的若干问题,体现了中国青少年的思考和困惑。林雨翔就像是中国的霍尔顿,内心有很多想法却和当时的社会背道而驰, 螳臂当车想与当时社会的很多不良现象如拜金主义和腐朽的教育制度抗争,想要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和追求。他们都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挣扎,饱受着精神的痛苦,他们的性格和理想追求与此有着直接关系。

一.霍尔顿和林雨翔的理想追求分析

真诚是霍尔顿最大的追求。孩子在他看来是最真诚的。虽然弟弟已不在人世,可是霍尔顿在困惑之时常常呼唤弟弟的灵魂,寻求心灵的支撑。妹妹菲芘是他唯一能交心的人。他向她述说着他的理想“我只想当个麦田里的守望者”。(2010,p.212) 为了守护和琴的一份纯真的感情不惜和无赖斯特拉德莱塔打架。相对应的,虚伪也必是他所厌恶的。作为律师的父亲,只是为自己得点私利,图慕虚荣,“打高尔夫球,打桥牌,买汽车,喝马提尼酒,摆臭架子。”(2010,p.167);谈起在好莱坞当编剧的哥哥,他充满嘲讽意味地说:“他刚买了辆‘美洲豹,那是种英国小轿车,一个小时可以驶两百英里左右,买这辆车花了他将近四千块钱。”(2010,p.2)对自己所就读的名校潘西中学充满鄙视,“他们差不多在一千份杂志上登了广告,总是一个了不起的小伙子骑着马在跳篱笆。好象在潘西除了比赛马球就没有事可做似的。”(2010,p.3)他对校长的虚伪势利非常厌恶。他认为成人社会里没有一个人可信,全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他看不惯现实社会中的那种世态人情,他渴望的是朴实和真诚,但遇到的全是虚伪和欺骗。在当时的社会大环境中,他的这个理想注定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镜中花,水中月。与此相似的是《三重门》里的林雨翔。林雨翔最大的心愿就是能随心所欲做自己喜欢的事并获得别人的认可和赞赏。他不时卖弄自己的才华,希望罗天诚拜服自己的才华。升了中学后成绩渐渐力不从心,前任语文教师又不欣赏他的孤傲,当得到新老师马德保的认可后,尽管心里鄙视他但表面却表现得对马德保十分忠心。林雨翔信口把书名文名乱扯一通,就是希望心仪的女孩Susan能对自己刮目相看。当获得作文大奖,自觉高人一等。坐上了文学社社长的位子之后就等不及到处炫耀。但是,高中之后因为偏科成绩下降,不再是老师眼中的好学生,还要遭受老师的责难,就顿觉郁郁不得志,沮丧而郁闷。虽然霍尔顿和林雨翔的追求并不一样,但他们都因为一个少年判断和理解力的局限性,社会不良风气等选择了不现实的理想追求,而偏激,怯弱等性格特点更加深了他们内心的苦闷和彷徨。

二.霍尔顿和林雨翔的性格分析

霍尔顿首先有着少年敏感 、焦躁和不自信的青春期心理。 比如他在斯宾塞老师家的种种表现,“房间里到处是丸药和药水,鼻子里只闻到一股维克斯滴鼻药水的味道。这实在叫人泄气。我对生病的人反正没多大好感”,(2010,p.15)“‘再好没有,我打心眼里讨厌这个词儿。完全是假模假式。我每次听见这个词儿,心里就作呕”(2010,p.18);三番五次想打电话给琴,却总是以各种各样的理由掩饰自己不敢给她打电话的胆怯和不自信。“时间太晚了” “我当时情绪不对头”“不过我当时没那心情。干这种事,你真得心情对头才成”。因为尊敬的安东里尼先生抚摸了他的额头,就怀疑他是个同性恋者,落荒而逃。但事后又有点后悔,不敢肯定自己的判断是正确的。“我心里想着这一切,越想越泄气。我是说我开始想到我或许应该回到他家去。或许他只是随便拍拍我的头。反正我越想这件事,心里就越泄气,精神也越沮丧。”(2010,p.230)其次他也畏惧进入到他所憎恶的成年人社会中去。如他热衷于去看一成不变的木乃伊;即便他想做“麦田里的守望者”也只是想让孩子们永远生活在真空中,免受成人世界的污浊影响。霍尔顿还惯用绝对的眼光看问题,听不进别人对他的教导,这正是使他陷入盲目境地而无法自拔的主要原因。比如,他厌恶成人社会,认为周围的人全是伪君子,连那位自己曾经尊敬的安多里尼先生也被他怀疑是个同性恋,觉得他“无比好笑”。其实安多里尼先生在评论他的奢望时已经点出了问题和解决的办法“我想象你这样骑马瞎跑。将来要是摔下来,可不是玩儿的——那是很特殊、很可怕的一跤。摔下来的人,都感觉不到也听不见自己着地。只是一个劲儿往下摔。这整个安排是为哪种人作出的呢?只是为某一类人,他们在一生中这一时期或那一时期,想要寻找某种他们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或者寻找只是他们认为自己的环境无法提供的东西。于是他们停止寻找。他们甚至在还未真正开始寻找之前就已停止寻找。”(2010,p.223)并指出“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2010),但他并不以为然。

林雨翔和霍尔顿一样都选择了消极反抗,行为表现在不肯用功读书,不求上进。林雨翔也有着自己的性格特征。首先林雨翔是虚荣的。当大家称赞自己为“天才儿童”时自己也觉得高人一等;当罗天诚说听过他的名字,文中是这样描述的“一切追求名利的人最喜欢听到这句话。林雨翔心里回答‘正是老子”(2000,p.20);同时他是懦弱的。即使设计好表白的台词,想象过无数次向Susan表白的场景,但每次话到嘴边又吞了回去;听到Susan有男朋友的传言,不敢去证实,反而偷跑出学校,在昏暗的灯光下默默哭泣。表面故作镇定赞成去鬼屋真到了那里又被吓得呱呱大叫;明明不喜欢学习,迫于父母施加的压力,还是乖乖选择了最好的高中······

通过以上分析,不难看出,霍尔顿和林雨翔的理想均来自于对现实的不满,他们在现实生活的种种不如意滋生了他们美好的愿望。而他们的性格则直接导致了他们在理想和现实不可调和的悲剧。不成熟的心智,不完整的社会认识,本就无力与社会现实抗争,偏激厌世的性格更让他们无法与周围的人相处,加上又不肯用功读书,听取别人的指导,最终因缺乏正确的指导思想而越来越陷入自我隔绝状态, 致使代沟不断加深,注定要在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中困惑和纠结。霍尔顿和林雨翔是众多青少年的典型代表,对青少年在经历人生困惑时期如何把握自己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塞林格著.宋璐璐,杜刚编译. 麦田里的守望者.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1-1

[2]韩寒.三重门[M].北京:作家出版社, 2000.

[3]潘丽&张碧竹.(1996). 战后美国青少年的心理历程——浅析《麦田里的守望者》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国际关系学院学报,2, 38-40.

(作者单位:上海理工大学外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性格理想
2021款理想ONE
理想
你是我的理想型
网络晒照突显性格
龙龙的理想
理想
性格描绘词
性格描绘词
12星座“吃”出性格
喜欢独处与性格孤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