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紫色》的双重象征意蕴

2014-02-17邱国红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象征紫色

邱国红

内容摘要:美国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的长篇小说《紫色》以西丽从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到改变自己、实现自我的成长历程,反映了美国黑人女性在“双重意识”的文化境遇中所遭遇的精神困惑和对理想的不懈追求。作者通过对蓝色、红色、紫色等颜色的巧妙运用,以独到的象征手法表达了作者的“妇女主义”思想主张:反种族主义、反性别主义、非洲中心主义、人道主义。

关键词:紫色 象征 妇女主义

美国当代黑人女作家爱丽丝·沃克(Alice Walker,1944—)的长篇小说《紫色》(The Color Purple,1982)是一部非同凡响的力作。它貌似冰山的一角,实则博大精深,无论在思想主题方面,还是在创作手法方面,都可谓匠心独具,力求创新,在当代美国黑人文学中独树一帜,成为经典之作。小说出版的翌年,就荣获了代表美国文学最高荣誉的三大奖项:普利策奖、美国国家图书奖、全国书评家协会奖。此后,它又被改编为电影和音乐剧。直到今日,《紫色》一直是美国高校黑人文学与妇女文学课程的必读作品之一。

《紫色》由92封书信构成了一个既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又颇具现代主义特点的书信体长篇小说。沃克紧紧抓住非裔美国妇女的“双重意识”,展现了令读者振聋发聩的心灵剖析。小说充分展现了黑人女性深受种族歧视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政治状况、社会地位和生活境遇,及其对这种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善自我的渴望与追求,从而深刻地反映了作者的“妇女主义”(womanism)思想的深刻内涵。

一.颜色的象征意蕴

美国历史上的早期黑人不是正常的移民,而是蓄奴制的产物。残忍的奴隶贩子将黑人从非洲绑架到北美洲大陆,黑奴没有人权,遭受了种族歧视的残酷迫害。1897年,美国著名民权运动领袖杜波依斯(Du Bois)在《大西洋月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首次提出了“双重意识”概念。他在《黑人的灵魂》一书中,再次重申了这一思想。(参见:郭晓洋、马艳红,2007)在杜波依斯看来,从处于被殖民的境地到奴隶制废除以来,美国黑人始终难以解决“双重文化身份”的精神困惑。一方面,他们应当继承自己的民族文化,寻找自我的文化认同;另一方面,他们在白人主流社会的价值观下依然受到歧视,并且不得不按照白人的标准来看待自己的生活世界。

不同颜色能够影响人的心理感受,所以颜色可以用来表达人的喜好和心境,也可以用来塑造不同的人物性格。在笔者看来,沃克在《紫色》中运用得最为炉火纯青的创作手法,就是颜色的象征意义。沃克通过巧妙的构思,使蓝色、红色表征了美国黑人的“双重意识”,用紫色代表了“妇女主义”的双重象征意蕴。通过对色彩象征手法的分析,我们能够进一步揭示其思想主题的深刻内涵。

二.蓝色的象征意蕴

小说的主线,描述了深受旧思想束缚的西丽在思想和人格上的转变和成长。西丽是美国南方佐治亚州乡下的一个黑人女孩儿。幼年时,其生父被滥用私刑的白人给残忍地杀害了。母亲为了生计只得再婚。继父逼迫西丽辍学,白天让她干活儿,把她当牲口使唤,晚上则经常强奸她,把她当成泄欲的工具,致使她多次怀孕。西丽生出来的两个孩子,也被继父给卖掉了。后来,继父又想强奸西丽的妹妹娜蒂,由于未能得手,便恼羞成怒地将娜蒂送给别的家庭抚养。

小西丽从来没有感受到人间的温暖,而乱伦的关系也使她感到非常耻辱。她既害怕男人,又仇恨男人。于是,她开始给上帝写信,但心中的苦闷无法得到排遣。

继父把西丽玩腻了,就用一头牛作为陪嫁,把她甩给了有钱的黑人“XX先生”。但是,“XX先生”并不拿西丽当人看。西丽的命运仍然是白天的牲口和晚上的泄欲工具。可以说,她是社会最底层的一分子,既是白人种族歧视的受害者,又是黑人男权社会的牺牲品。面对苦难的命运,她只能逆来顺受,麻木不仁,失去自我,放弃抗争。

“XX先生”在西丽刚过门时,允许她去购买一块衣料,但告诫她不可以选择她所喜欢的红色。在沃克的笔下,颜色被赋予了明显的象征意蕴。蓝色象征着忧郁、悲伤和安静。美国黑人的一种重要音乐形式“布鲁斯”通常以忧郁、悲伤为主要的内容。在布店里,西丽只好买了一块蓝色的布料。蓝色表征了她的不幸遭遇和悲伤无望的心情。在笔者看来,蓝色也象征着美国黑人妇女在双重压迫下的沮丧苦闷和悲伤不幸的生活境遇和心理状态。

三.红色的象征意蕴

西丽的丈夫“XX先生”本人也是黑人,但他实际上已经成了白人社会旧的主流伦理观念的受害者。他的父亲老XX先生是白人奴隶主奸污女黑奴的产物,因此肤色比一般的黑人要浅一些。老XX先生获得了遗产,也接受了白人的种族歧视观念,那就是——他认为黑色是肮脏的,而他的儿子“XX先生”恰恰是个肤色纯黑的“黑鬼”。所以,他对儿子的肤色深恶痛绝,并且破坏了儿子与女黑人艺术家莎格的恋情。“XX先生”被迫娶了自己不爱的一个女黑人为妻,生下了儿子哈珀。但是,他与莎格依然保持着藕断丝连的关系,致使妻子感到自己失宠而寻求外遇,最终死于非命。

莎格是一个布鲁斯歌手,是一个具有独立人格、敢爱敢恨的黑人女子。她见过世面,有自己的思想主张。不仅如此,她还是一个女同性恋者。西丽曾看到过莎格的照片,对于莎格所穿的红色毛衣和嘴上涂的红色唇膏非常迷恋。

后来,“XX先生”把生病的莎格接到家中调养,西丽不仅没有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情敌产生拒斥心理,反而被她深深地吸引了。莎格教给西丽最基本的性知识,并给了她发自内心的关爱。在莎格的帮助下,西丽萌生了自我意识,逐渐摆脱了对自己身体和生活状态的无知和麻木,终于变成了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并实现了她的生存价值。

首先,西丽通过自己的努力,在经济上赢得了独立的地位。她先是给自己和莎格缝制了紫色的裤子,后来又成立了“大众裤子有限公司”,并雇佣了十几个员工。裤子是传统社会中的重要符号,只有男人才有权穿裤子。所以,西丽穿上自己亲手做的裤子,就标志着她已经敢于向男权进行挑战。她过去称丈夫为“XX先生”,是源自自己内心对男人的惧怕和仇恨。但到后来,丈夫的名字阿尔伯特出现在西丽写给妹妹娜蒂的信中,说明她的行为已经对丈夫产生了积极的影响。阿尔伯特终于认识到他对妻子造成的伤害。这标志着黑人女性反对性别歧视的斗争取得了初步的胜利。endprint

用女同性恋主义诗人艾尔莎·吉德娄(Elsa Gidlow)的话来说,“女同性恋主义人格表现为精神的独立,乐意自己为自己负责,自己替自己思考,不屈服于权威,也不盲从权威的格言。具有女同性恋主义人格的妇女通常会被其他妇女的性魅力所吸引,尽管我们知道许多具有女同性恋主义人格的妇女之间并没有性关系……女同性恋主义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其他妇女的忠诚与爱。”(转引自:薛小惠,2007)西丽自己也是一个具有女同性恋主义人格的女黑人。由于她生命中遭遇的两个男人——继父和丈夫——都给她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幸,所以致使她对男人深恶痛绝。可以说,黑人妇女深受苦难的悲惨境遇,是导致她们形成女同性恋主义心理的重要原因。

在这里,红色象征着爱、欲望、抗争,也象征着黑人妇女之间的姐妹情谊。红色是黑人妇女反抗来自白人社会的歧视和黑人男权的压迫的精神火种。

四.紫色的双重象征意蕴

紫色表达了沃克提出的“妇女主义”的重要内涵意蕴。

弗雷泽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研究过众多民族的原始仪式,对原型批评理论的形成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荣格从分析心理学的角度提出了“集体无意识”和“原型”理论。在这个基础上,弗莱从文学批评理论的角度,提出原型是一种长期以来形成的、并保持不变的普遍象征。在笔者看来,颜色的象征意义可以说是一个民族的集体无意识与其长期的文化积淀所形成的文化产物。因此说,沃克之所以将这部小说命名为《紫色》,是有着深刻原因的。

师卓(2009)认为,沃克是“以弗莱原型批评理论为理论基础,把小说中的‘紫色的象征意义与《圣经》和《希腊罗马神话》中的‘紫色的象征意义作对比,探讨小说中‘紫色的象征意义和其妇女主义思想。”在《圣经》中,紫色是地位、财富和男权的象征,也是上帝的会幕的主色调之一。再者,那时只有富人才可以穿紫色的衣服。在《希腊罗马神话》中,只有男性众神才可以穿紫色的衣服。另一方面,对于女性来说,紫色则是淫荡的代称,是一种极具贬义的色彩。因此说,紫色的“原型意义”就是“男尊女卑”。

紫色在小说中的第一次出现,是“XX先生”的妹妹凯特带西丽去买衣服时,西丽首先想到的就是紫色。第二次是西丽看到一些玉米的叶子是紫色的,她意识到紫色可以象征大自然中的美好事物。紫色在小说中第三次出现,是西丽缝制的紫色女裤。至此,紫色既代表着黑人妇女争取精神独立的意志,也传递了大家的姐妹之情。

紫色第四次出现,是西丽把自己的房间漆成了紫色。这一情节,可以看作是小说的一个高潮和转折点。在这里,紫色不仅具有高贵、华美的蕴意,也表明了西丽在思想和人格上的解放。师卓(2009)认为,“在《紫色》中,艾丽丝·沃克赋予‘紫色一种反原型的象征意义……它代表着西莉对自由、尊严、幸福的追求权利,象征着姐妹情谊,还象征着男人和女人的和谐关系。”

从物理学的角度讲,紫色是一种混合色,由蓝色与红色融合而成。王成宇(2006)指出:“白人种族主义者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限制黑人男性的发展,还严重扭曲了黑人男性的心理,使他们面对黑人女性时下意识地模仿白人男性的做法,以伤害黑人女性来找回他们在白人面前失去的男性尊严。妇女主义者相信黑人男性有自我改变的能力,《紫色》中哈泼和X先生就是例子。”西丽的丈夫阿尔伯特后来用紫色的纸张亲手为她制作了一只纸青蛙。这里的紫色,反映了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的另一个重要内涵——紫色成为女性与男性和谐共处的象征,因此具有一种更加超越的视界。

五.百衲被的颜色象征

非洲的黑人妇女有用各色各样的碎布片缝制百衲被的传统。这种活动不单是生产活动,而且更是友爱、团结、互助的象征。在小说中,西丽的继子哈珀娶了年轻的女黑人索菲亚。他对媳妇动辄颐指气使,但索菲亚并不愿意逆来顺受。深受旧思想影响的西丽劝哈珀狠狠地毒打索菲亚。索菲亚得知这个情况后,主动去找西丽阐明自己的想法。两人冰释前嫌,并开始一起缝制百衲被。还有一个场景,是莎格和西丽一起缝那个百衲被。莎格把自己的一件黄色衣服送给西丽。于是,那些明快而耀眼的黄色布条就缝到了百衲被上。

黄色是紫色的补色。这个百衲被放在紫色的背景下,显然能够营造一种非常和谐的气氛。西丽后来将这个百衲被送给了儿媳索菲亚。这个五彩斑斓的百衲被的颜色,象征着黑人妇女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这种追求的深刻内涵,就是由沃克首次提出的一个重要范畴——妇女主义。

六.沃克的“妇女主义”思想

沃克的“妇女主义”来源于弗吉尼亚·沃尔夫等女权主义先驱的影响。但是,沃克看到的实际情况是,黑人女性面临着白人女性未曾涉及的很多方面的问题。王成宇(2006)认为,“正像紫色由红色合成但又不同于红色一样,妇女主义虽然受白人女权主义的影响但又和白人女权主义有质的不同……紫色融合了红色和蓝色的深沉、含蓄、靓丽、柔和、高雅等特性,但比它们更具有多元化和包容性。”实际上,沃克在文集《寻找我们母亲的花园》(In Search of Our Mothers Gardens)中已经清晰地界定了其妇女主义的内涵:(1)反性别主义(anti-sexism);(2)反种族主义(anti-racism);(3)非洲中心主义(Afrocentrism);(4)人道主义(humanism)。在这里,我们不仅能够听到非洲中心主义的创始人阿桑蒂的声音,而且还能体会到德里达的解构主义意蕴。

在笔者看来,沃克在女权主义的基础上提出妇女主义,并不是为了要标新立异,而是要从美国黑人女性的实际出发,强调黑人男性和黑人女性要团结一致,一起献身于黑人民族文化的发展事业,从而避免了女权主义的狭隘性。不仅如此,妇女主义还是一种多元文化和谐相处的思想,北美洲的黑人既应当保持自己民族文化的本色,又应该与主流社会文化、其他族裔文化进行对话,共同促进社会文化的发展和进步。

爱丽丝·沃克在《紫色》中以女主人公西丽从麻木到觉醒、从抗争到独立的成长过程为主要线索,突出地体现了美国黑人女性对身处社会底层所遭受的双重压迫的反抗和对完整自我和美好生活的渴望与追求。为了体现这种富含哲理性的“妇女主义”主题,沃克在小说中大量运用了意蕴深远、极具创新性的象征意象,使小说既展现了丰富的文学色彩,又表达了深刻的思想内涵。

参考资料

(1)郭晓洋、马艳红. 论杜波依斯的“双重意识”及其对美国黑人文学的影响 [J].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3期. p.p. 279至282.

(2)薛小惠. 《紫色》中的黑人女同性恋主义剖析. [J]. 外语教学. 2007年第5期.

(3)师卓. 论《紫色》中“紫色”的反原型象征意义——解读艾丽丝·沃克的妇女主义[J]. 山花. 2009年第20期.

(4)王成宇. 紫色与妇女主义 [J]. 当代外国文学. 2006年第2期.

(作者单位:北京工商大学外国语学院)endprint

猜你喜欢

象征紫色
紫色风铃
海韵迷情
搜索十种奇特紫色动物
安托瓦内特的悲壮宿命:《茫茫藻海》中红色的象征意义
《愤怒的葡萄》:主题与人物形象的探析
电视广告中象征的运用
《黄色墙纸》的女性主义解读
紫色派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