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边地传奇

2014-02-17石华鹏

文学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供销社日落蒲公英

所谓传奇,传奇就是一朵蒲公英,它美丽,妖冶,吸引人,被一张嘴一吹,它四处飘散,飘散到哪里,落地孕育新的蒲公英,又遇到一张嘴,又四处飘散……周而往复,美丽、妖冶依旧,只是这朵蒲公英不是当初那朵蒲公英了。这就是传奇的本质,传播离奇、稀奇之事。

但要成为真正的传奇,需跨越两道“坎”:一道是时间之“坎”,有些人、事在当时只是一则新闻,算不上传奇,但经时间之河淘洗,好事者没完没了地口耳相传,逻辑背景一变,便成为传奇了;另一道是稀缺之“坎”,内容或者观念上的稀缺,一个时代越是少什么缺什么,缺少的东西越是容易成为传奇,比如一个时代腐败泛滥,那黑脸包青天就成为传奇;一个时代缺少善意,那雷锋就成为传奇,诸如此类。由此看来,传奇是由个体事件向“群”“类”事件过渡的过程,也是由猎奇的“看他者”向严肃的“自问者”转变的过程。

诗人雷平阳被称为所谓“田野调查式”的散文《日落渡》,是一篇出色的描述云南边地故事的传奇。“日落渡传奇”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地理传奇——日落渡的来历;一个是人物传奇——供销社售货员李海明的故事。

在现代文明如针尖一样几乎扎满整个地球村的今天,当你告诉我有一个村庄至今没通上公路、那个村庄有名字的历史也不过几十年时,我一定会用惊异的眼光打量你,并表达我的怀疑:是真的吗?我想这惊异就是一则传奇诞生时人们脸上最丰富的表情。这则地理传奇发生在西南边陲被崇山沧江阻隔的一个叫日落渡的村庄。文明发生的两大标志是命名和建筑。这个村庄封闭存在了几百上千年,几十年前才有外来的知识分子“闯入”,歌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帝力于我何有哉!”“日入”即“日落”的意思,因而有了“日落渡”的名字。命名是开放、交往的需要,而建筑则是聚会、交换的需要。孤岛一样安宁的日落渡,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有了“一幢砖混结构的大房子”——日落渡供销社。人们排队来参观,见识人生中第一次见到的电筒、刮须刀和香皂牙刷。这里成为日落渡物质文明的前沿阵地,也成为人们聚集狂欢的“广场”。至此,一个原始村落被文明的光芒照耀,日落渡的地理传奇得以诞生。

舞台有了,人物可以登场,供销社售货员李海明来了。李海明从头到脚都是一个传奇。

首先,他的身份是个传奇——他本是个山水间长成的无羁无绊的猎人,因射杀一只老虎成“打虎英雄”,摇身一变,成为吃“国家粮”的供销社保卫。其次,他的性格是个传奇——过惯了自在、不受约束的自然生活,值班室简直就是他的牢笼,当他选择来到山高皇帝远的日落渡,他豪放自由的性格与日落渡的淳朴野性融为一体。最终,前两者成就了他的命运传奇——有规则有秩序的商品交换与买卖在李海明这里失效了,货款无法返回,他和日落渡的居民成为经济秩序的“破坏者”,责任由李海明承担,“李海明把县上来的人逼出来,突然把枪一丢,对着大江跪了下去”……

所有的传奇最好有一个谜一样的结局,没有结局的结局是让传奇继续讲述下去的动力。等到县供销社和公安局的人都来到日落渡时,李海明和步枪下落不明。“多年后,有人说在哀牢山上看见过这个人,狩猎为生;也有人说这人去了缅甸;最可靠的说法,那晚的后半夜,澜沧江边上传来了一声枪响,李海明肯定是自杀了,被江水冲到大海去了。”

我喜欢这个传奇。这个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故事,经过近五十年的时间的淘洗,它不折不扣地成为了一个传奇——今天看来李海明是多么稀奇的一个人干了多么离奇的一桩事啊。我为什么喜欢它呢?因为当我以今天的所谓的文明的法制的秩序的眼光来打量这个人这桩事时,我看到的是一个乏味的没有激情的戴着面具的物欲横流的前怕狼后怕虎的时代和人群——这是我们今天的现实,而五十年前那个遥远的日落渡却是另一个世界:物质虽然简单,但人们与世无争,自在而真实,不伪饰,善良淳朴,敢作敢为……我们需要文明需要秩序需要物质发达,但我们拥有这些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失掉这些与生命本性紧紧相连的品质啊。

一个好的传奇仅存于一个好的讲述者口中。所谓好的讲述者,就是他的讲述真假难辨、有历史荒谬感、有自己的态度,雷平阳是“日落渡传奇”的一个好的讲述者,他的讲述可以让人猎奇,可以让人看到历史前行的步伐,也可以让人反观一下自己麻木而混沌的生活。一篇小文字做到这一点,便够了。

石华鹏,文学评论家,现居福建福州。endprint

猜你喜欢

供销社日落蒲公英
小镇供销社
蒲公英
日落的时候
一个乡镇供销社的兴衰
日出日落
希腊:日落最美的弧度
中国乡村之声
蒲公英
不是或是
可以吃的蒲公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