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加强血站质量管理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

2014-01-24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34期
关键词:医源性血站血液

张 华

(长春市中心血站,吉林 长春 130033)

全面加强血站质量管理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

张 华

(长春市中心血站,吉林 长春 130033)

血站是血液采集、供应的医疗卫生机构,在当今社会生活质量逐步提高的大环境下,全面加强血站的质量管理水平意义重大,其不仅提高血站的工作效率,也能有效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因医源性医院感染在严格的控制管理下是可基本上甚至完全避免的。所以,提高血站管理质量是如今迫在眉睫需要践行的黄金信条。本文着重论述如何全面加强血站质量管理,用以预防源性医院感染,保证献血者、受血者、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血站;质量管理;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

血站是采集、储存血液,继而向血液制品生产单位或临床医院供血的采供血机构,其质量管理一直以来都是血站正常高效运行的必要保证。《血站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4号施行)、《血站质量管理规范》(卫医发〔2006〕167号)等文件的下发充分体现了各部门对血站管理的重视程度。由于血站采集的血液大部分供给临床,所以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是血站各方面管理问题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是保证受血者安全、提高服务质量的迫切需求[1]。先进高效的血站质量管理方法能够显著改善血站管理模式,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本文就加强血站质量管理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的全面论述总结如下。

1 建立完善的血站质量管理体系[2]

血站要根据相关规定、法律建立具有针对性的质量管理体系,使全站实现系统化的运营模式。同时,通过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将全血站内各部门相联接,使献血者信息更明确,便于问题查找,将信息透明化,避免繁琐的人为记录、资料查找,提高管理监督部门审查效率。领导小组还要严格规定各部门职责,定期检查,加大监管力度,对存在的问题要及时提出改进方案、强化措施,使站内各人员有章可循、有规可依,不放过任何工作细节。为预防医源性感染,要成立血站感染管理小组,用以全面监控血站血液采集、储存、供应等环节,提高血站卫生环境质量,加强灭菌消毒水平,使血站内血液质量达到相关标准,确保所有血液制品均符合受控制条件,建立一个统一化的血站预防感染监督管理体系。

2 增强血站相关人员职业素质

为确保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实施,各部门人员素质及职责都要严格规定。血站负责人及管理人员必须是符合相关要求的高等人才,接受过专业培训,能够高效管理各部门协调运营;卫生技术人员要有一定资质,熟练掌握工作技巧以及各项无菌操作规范,保证献血及血液处理过程中的卫生条件;新入职人员要严格检查其身体状况,对于存在经血传播病症、携带病原体的人员,不予录用,还要对其专业技能及理论知识做到充分考察,采用考察期评分制,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建立全血站工作人员健康档案,对在职人员身体状况充分记录,定期对员工进行血常规检查,监测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感染状况,以便保证站内无潜在感染源。血站还要定期给各人员进行必要培训,召开全员大会,传授控制医源性医院感染的相关知识,使各部门、各人员充分认识到防范感染、提高卫生条件对血站运营的重要作用,让全体人员发挥其最大工作效能,全面加强血站质量管理,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

3 提高血站内血液质量检测技术

血液检测要在获得资格的实验室内进行,并购置国际先进的血型分析仪、酶标仪、生化分析仪等,用以检测献血者血型,病原体、病毒携带情况,自动进样、自动检测、及时显示结果报告,能使工作人员及时检查献血者血液状况,避免人工排查不彻底的缺点。检测项目一般包括卫生部要求的RhD血型系统、HIV抗体、梅毒螺旋体抗体、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丙氨酸氨基转移酶、丙型肝炎病毒抗体6项,并保证由同一实验室不同人员于不同时间进行两次检测,使用试剂要求同种但产于不同厂家。同时,要对检测过程进行严密监控,提高检测结果质量,不放过任何操作盲点,严格遵照无菌操作标准,避免检测过程中造成的二次感染。检测合格的血液还要定期对其进行抽检,确保血液供应时质量达到相关标准。

4 保证血站各部门环境卫生条件[3-4]

为全面预防医源性感染,必须要全方位的提高血站环境卫生质量。要对周围环境包括地面、空气以及设备等进行严密消毒,每日多次,总计时间不少于2 h,并定期检测空气含菌量,使其达到规定标准。要严格分配采血、验血、储血、报废血液处理区域,规定污染区、半污染区以及洁净区范围,控制相关人员进入各区域权限,并对不同区域要有不同的卫生条件要求。同时,保证各种防护措施完备,安装自动洗手水池、免提电话机,对实验人员每月行一次手部无菌检测试验,一旦出现异常情况要及时补救。值得重视的是,流动采血车是血站血液另一重要采集方式,这就对流动采血的环境卫生要求更加严格,除要采取与站内同水平的消毒标准,也要注意各卫生器械及医疗废品的存放,采血人员在血液采集过程涂抹消毒剂,佩戴乳胶手套。严格控制车内卫生,建立从流动站到血站运输血液的安全卫生体系。

5 完善站内血库、仪器及物料质量管理机制

在血站血液采集后,要及时冷藏运回中心进行血液成分的制备,然后存储。除要保证血液库存室的卫生条件,也要设置合适的血库温度,并严格控制人员进出,详细登记血液存放及供给情况,定期盘点库存,记录血液过期时间。对于期满的血液标本,要按照技术规范进行消毒处理,保证其质量安全。血站内的各类检测仪器管理也要遵照规定,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练掌握仪器操作步骤,也要定期维护清洗仪器,不用时要注意其卫生,用布套遮盖防灰。同时,成立专门的仪器责任小组,记录检测仪器使用及维护情况,调试保养仪器,保证仪器检验水平的精密度及准确性。血站内的医疗器械及物料要严把无菌卫生关,从货源到使用到后处理都要保证其质量,注意存放条件及消毒处理,确保来源安全、使用消毒、处理彻底。全面提高血站质量管理水平,避免硬件条件及人为因素造成医源性医院感染。

6 实行严格的废物管理标准

遵照《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对血液采集、检验、存储过程中的废物进行严格处理,分类管理化学性、感染性、破坏性等废物。同时,将使用过的医疗器械、报废的血液标本等放入指定的容器内密封,并贴上相关标识,警示各人员注意避让。为避免医源性医院感染,对于废料也要进行高温灭菌处理,做到无用即处理、处理即彻底,废物远离操作区、废物也无菌,不污染其他器械。最后,定期将收集的废料由专人运输到指定地点处理焚烧,切记不要随意丢弃,造成次生污染。

7 制定高效的紧急处理措施[5]

血站内除要保证在采集、检验、储存中的血液质量,也要保证各类突发问题的应急处理,尤其是工作人员及献血人员在操作过程中出现的锐器损伤,因其会加大各人员的医源性医院感染的概率。如若出现损伤,要立即用酒精、碘酒消毒,同时将伤口处的血液用力挤出,并对血液进行病原学检查,确保损伤不造成感染。一旦发现感染情况,要立即注射治疗药物及疫苗,并定期观察感染救治情况,将危害降到最低。

8 结 语

血站是在规定范围内承担着招募无偿献血者,采集血液,供应血液以及医疗用血等工作的医疗卫生机构,其任务是将安全、有效、充足的血液供给临床或相关单位,用以保障患者及时用血,维护身体健康。尽管随着科技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血站的运营及管理已日益趋向系统化,但是也存在着一些必须重视的问题,这就包括献血、制血以及输血过程中发生占有一定比例的医源性感染。医源性感染为医院内感染的一部分,静脉内插管、注射针剂、输血等过程均可引起导致。国家一直在倡导无偿献血,献血者中肝炎病毒携带者,艾滋病、梅毒感染者的数量尽管不多,但少量即可造成严重危害,所以对血站做好全方位的质量管理对于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意义重大。全面加强血站质量管理需要的并不仅仅是在日常操作中多加注意,而是需要完整的系统化的管理理念。建立血站质量管理体系为血站工作提供了科学的管理模式,以及各部门的工作职责;增强血站人员职业素质是践行系统管理的必要保证,各级人员的自觉维护是预防医源性感染的最有利措施;提高血液质量检测技术有利于及时筛查、发现问题血液,为提供安全的血液打好坚实基础;良好的环境卫生条件是确保血站工作条件符合标准,全面预防交叉感染的重要前提;全面预防医源性感染,不放过任何可导致感染风险的细节,血库、仪器、物料以及医疗废物的管理是必备的;紧急处理措施的制定为预防一切突发情况提供高效的处理方案。因此,以上质量管理方案是提高血站质量管理预防医源性医院感染必不可少的措施,是增加血站服务质量的重要保证,能保证各人员身体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1] 毕承恩.血站实验室预防医源性感染的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33):696.

[2] 程玲.血站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在血液采集质量控制中的作用[J].当代医学,2012,18(28):27.

[3] 马洪亮,刘红建.加强血站感染管理[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1,21(4):758.

[4]吕霞,王芳,梅静.血站采供血过程中医源性感染的预防与控制[J].中国当代医药,2013,20(6):166.

[5] 胡晓静.浅淡血站站内感染的管理与控制[J].中国实用医药,2012, 7(25):274.

R197.3

C

1671-8194(2014)34-0398-02

猜你喜欢

医源性血站血液
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银屑病疗效观察
比较高通量血液透析与血液透析滤过在尿毒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NICU患儿医源性皮肤损伤及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新生儿医源性皮肤损伤的原因分析以及防范措施
信息化下血站消防安保建议
经气管切口误吸医源性呼吸道异物3例护理缺陷分析
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研究
当前血站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信息技术在血站工作中的应用
肘关节术后医源性骨折伴僵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