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5例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影像表现

2014-01-19姚春慧月热卡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肠壁空肠肠管

李 波 姚春慧 张 沁 月热卡 谭 娟

新疆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影像中心,新疆喀什 844000

在临床上最常见结外淋巴瘤就是胃肠道淋巴瘤,大部分都是非霍奇金淋巴瘤,其中发病率最高的就是胃部,大约占半数以上,其次就是小肠,一般结肠受累比较少。在我国的小肠恶性肿瘤发生率中,小肠淋巴瘤大约占有20%~50%,并且近几年来一直表现出上升趋势。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在小肠肿瘤的检测方面,多层螺旋CT已经成为一种主要手段,在临床上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1]。本文选择我院16排多层螺旋CT行小肠CT造影诊断明确,收治并被手术证实的15例小肠淋巴瘤患者,对其影像学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曾在我院进行治疗并且经手术证实的15例小肠淋巴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6例,女性患者有9例,患者年龄在20~80岁之间,患者的平均年龄为(52.5±6.5)岁,患者的临床表现有以下几种情况:有7例患者表现为腹痛,有3例患者表现为腹部肿块,3例患者表现为恶心、呕吐,有4例患者表现为便血。

1.2 方法

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或者气钡灌肠检查。患者若行上消化道气钡双重造影检查,都要首先服用产气粉,从而使患者胃部得到充分扩张,然后使患者口服115 mL、220%钡剂混悬液,对患者黏膜充分涂钡后对其行多方位点片;对气钡灌肠患者利用400~600 mL、70%混悬钡液,钡头过横结肠脾曲之后充气,从而使大肠呈现出双对比像。患者体位转动后行分段点片。观察患者是否存在病变以及病变位置、病变累及范围以及其性质等[2-4]。

CT检查:利用16排多层螺旋CT来对患者进行小肠造影检查。利用螺旋扫描方式对患者行CT平扫以及增强。患者的扫描范围一般从肝脏下缘至耻骨联合水平,扫描厚度为5~10 mm,扫描间隔为5~10 mm,螺距设定为1.375,120kV,220 mAs。对所选择的15例患者同时行三期CT增强检查,将80~100 mL碘海醇以3~4 mL/s流速对患者行肘前静脉注射,分别将对比剂注射后的25s、60s与120s作为其延迟时间。在完成扫描之后,15例均以2.5 mm层厚、1.25 mm间隔对原始数据行图像重组,动脉期做冠状面、斜矢状面及肠系膜动脉血管重建;门脉期做冠状面、斜矢状面及肠系膜静脉脉血管重建。对患者病变及其周围组织之间的关系进行观察,影像观察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病变的起源位置,病变密度、大小以及边缘,还有病变与其周围位置之间所存在关系等,从而对病灶性质进行判断[5-6]。

2 结果

2.1 患者的病变部位

在所选择的这15例患者中,有2例患者为十二指肠淋巴瘤,有3例患者为空肠淋巴瘤,有9例患者为回肠淋巴瘤,1例为胃窦部淋巴瘤。

2.2 影像学表现

根据这些患者主要影像学表现,主要将其分为以下3种类型。第一,肠壁增厚类型,有3例患者。其中2例患者的回肠近端淋巴瘤能够显示不规则管壁增厚以及龛影,近段显示管腔扩张;另外1例患者只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回肠肠管局部狭窄,并且其盆腔段的轮廓被破坏。第二,软组织肿块,有8例患者,在本组中十二指肠淋巴瘤有1例患者,其主要表现是十二指肠降部,并且水平部管壁出现局部增厚,有不规则软组织肿块存在,增强之后,病灶表现出不均匀强化,有2例患者为空肠淋巴瘤,患者表现为存在清楚肿块,肿块边缘较清楚,其大小大约为6.5cm×5.0cm,连通外界肠管;另外5例患者为回肠淋巴瘤,淋巴瘤最大患者,对其行CT检查,其表现为存在分叶状软组织肿块,肿块边缘比较清楚,其大小大约为12.0cm×9.0cm,能够看到低密度残渣以及气体影;对患者行消化道钡餐检查,显示其末端回肠的局限性存在明显扩张,管壁比较僵硬,无法顺畅通过造影剂,在这5例患者中有3例患者病变累及到回盲部,其表现为中度强化最大直径约为3.5 cm软组织肿块影存在于回盲部腔内,管腔比较狭窄;于其上端可见小肠扩张;第三,肠管扩张型,有4例患者。其中1例患者为空肠淋巴瘤,对患者行CT检查,可见到患者中上腹部肠管存在明显积气扩张,对患者行消化道钡餐检查,可见到患者的空肠上段狭窄,近端的空肠肠管扩张,有2例患者为回肠肠病相关性T细胞淋巴瘤穿孔,对患者行CT检查,显示其腹部肠管积气扩张明显,另外1例患者表现为回肠肠套的叠伴部分肠管扩张比较明显。

图1、2:回肠末端小肠壁增厚形成软组织肿块,明显均匀强化。图3:胃窦壁明显增厚,均匀强化,未见坏死区。图4、5、6:均为空肠淋巴瘤的矢状位、冠状位及肠系膜血管重建图像。

3 讨论

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大部分都会累及到回肠,其表现比较具有特异性,其中的主要表现就是肠壁增厚以及软组织肿块形成,但很少表现出肠梗阻。在本次研究中,只有4例患者表现出肠壁明显增厚,有软组织肿块形成。回肠淋巴瘤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就是病变肠段内局部积气以及动脉瘤样扩张。在本组研究中,有4例患者表现为肠管狭窄伴邻近肠管扩张明显或者是仅仅表现为肠管扩张明显。这即是表示对于小肠扩张比较明显,但是未发现明显肠梗阻患者,在进行诊断时要注意淋巴瘤的可能性。结肠与直肠的原发性淋巴瘤比较少见,往往在盲肠及直肠发生。大部分表现就是病变段的肠壁出现不规则增厚,会导致肠管环形不规则狭窄.在本次研究中的8例患者都有上述现象相符合的表现。

在临床上主要是要注意对该疾病与胃肠道间质瘤以及消化道疾病进行鉴别。若患者主要表现是肠壁增厚,要将其与小肠腺癌进行鉴别。小肠腺癌在小肠近端好发管壁形态比较僵硬,管腔容易呈现出向心性狭窄。淋巴瘤在小肠远端好发,病变肠壁一般能够保持一定程度柔软度以及扩张度,很少会造成肠腔狭窄以及梗阻,其常特性表现就是受累肠管会呈现出动脉瘤样扩张;小肠淋巴瘤的病灶一般比较光滑,肠腔周围的脂肪层经常存在,但是小肠腺癌的边缘大多都不规则,会向周围方向表现出侵润性生长[7-8]。

综合上所述,对于小肠淋巴瘤疾病,其主要影像学表现就是消化道管壁广泛或者局部出现增厚并且有软组织肿块形成,有少部分病例为肠管明显扩张表现,在对患者进行诊断时要加强注意。见图1~6。

[1]张雪凤,刘崎.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影像诊断及进展[J].癌症进展,2013,3(15):202-206.

[2]林文集,朱聪辉,柳燕.原发性小肠淋巴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J].中国医药指南,2013,22(25):203-204.

[3]佟铸,刘彤,张宝良,等.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0例诊治分析[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10,1(22):41-43.

[4]姚君良,倪醒之,沈艳莹,等.原发性小肠淋巴瘤34例临床病理分析[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0,5(23):574-577.

[5]王华,王伯胤.原发性小肠淋巴瘤影像学诊断研究进展[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0,10(28):1962-1964.

[6]黄小梅,高青.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临床病理特点及诊治进展[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28(30):2947-2952.

[7]韦璐,陈刚,许彪,等.多层螺旋CT在诊断原发性小肠淋巴瘤中的应用[J].广东医学,2012,1(40):112-114.

[8]何卉,徐光林.原发性小肠淋巴瘤21例临床分析[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4(33):280-282.

猜你喜欢

肠壁空肠肠管
首儿所普通(新生儿)外科首创高位空肠闭锁手术新方法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基于塞丁格技术的套管法在更换鼻肠管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肠壁增厚分层并定量分析对小肠坏死的诊断价值
16 排CT 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作用探讨
高频超声诊断小儿原发性小肠淋巴管扩张症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各级肠管回声增强的临床价值分析
64排CT诊断肠壁缺血性病变的诊断价值及临床意义分析
循证护理在经鼻胃镜放置鼻空肠营养管中的应用效果
空肠置管肠内营养对胃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