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椎骨折应用放射平片与C T的临床诊断价值对照

2014-01-19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18期
关键词:平片椎管符合率

李 岩

阜新市第二人民医院(妇产医院)放射线科,辽宁阜新 123000

脊椎骨折主要由外界直接或间接暴力引起,轻中度损伤因神经受压迫,可出现神经功能障碍与强迫体位,重度损伤因脊髓损伤严重,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与病死率[1]。为探究临床常用检查手段在脊椎骨折中诊断中的有效性与准确性,相应改善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本文对本院诊治的70例脊椎骨折患者应用X线与CT检查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8月—2014年2月本院诊治的脊椎骨折患者70例,男性 42 例,女性 28 例;年龄 21~70 岁,平均(39.83±8.54)岁;致伤原因为重物砸伤10例,高处坠落7例,摔伤23例,交通事故28例,塌方事件2例;损伤部位为腰椎32例,颈椎21例,胸椎12例,骶尾椎5例;70例患者患处均出现疼痛与压痛,其中19例患者出现站立与翻身困难,10例患者出现腹胀与腹痛,13例患者出现双下肢麻木,6例患者出现双下肢瘫痪,2例患者出现大小便失禁。70例患者术前均同时给予X线平片与CT两项影像学检查,将行X线平片检查作对照组,行CT检查作研究组。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术前均行X线与CT两项检查;均签署手术治疗方案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无手术与应用相关麻醉药物的禁忌症[2]。排除标准:摄片前接受过手术治疗者;不配合检查方案实施者;资料不完整者。

1.3 仪器与方法

对照组检查仪器选用德国西门子500mAX线机(管旋转速度:0.4s/r,管电压:120kV,管电流:自动毫安控制),对损伤部位取正、侧位摄片,酌情加摄双侧斜位片。

研究组检查仪器德国西门子4排螺旋CT机 (管电压:130 kV,管电流:100 mA,层厚与层距:5 mm),以对照组的成像确定扫描范围,对扫描区行横断面扫描(扫描线与胸腰椎体平行),酌情行矢状位及冠状位图像重建。

1.4 观察指标

影像学征象观察指标:骨折片移位、骨折片突入椎管、椎管容积改变、椎管狭窄与脊柱曲度改变;脊柱骨折观察指标:前柱、中柱与后柱;损伤程度观察指标:轻度、中度与重度。

1.5 评价标准

采用骨折分级评分法评价两种检查方法在诊断不同损伤程度脊椎骨折的价值,评分内容包括是否显示骨折线、有无椎体压缩以及骨折片是否突入椎管;每项内容分3级:清晰显示计3分,模糊可见计2分,无显示计1分,总分9分;7~9分表示确诊,3~6分表示可参考,1~3分表示无诊断价值[3]。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用标准差(±s)表示计量资料,用χ2检验计数资料,用t检验组间比较,以P<0.05时表示差异具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方法影像学体征与手术结果比较的诊断符合情况情况

研究组检查方法的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与骨折片突入椎管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脊柱曲度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1。

表1 两种方法影像学体征与手术结果比较的诊断符合情况情况(n=70)

2.2 两种方法脊椎骨折部位与手术结果比较的诊断符合情况

研究组检查方法的中柱、后柱骨折诊断符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前柱骨折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2。

表2 两种方法脊椎骨折部位与手术结果比较的诊断符合情况(n=70)

2.3 两种方法检测不同程度脊椎骨折的评分情况

研究组检查方法的中度、重度骨折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的轻度骨折评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如表 3。

表3 两种方法检测不同程度脊椎骨折的评分情况[n=70]

3 讨论

脊柱作为椎骨的受力主体,是由形态各异的骨架与关节组成的椎体,其结构复杂且重叠结构较多,导致脊柱损伤的影像学征象也较为复杂[4-6]。在确定具体治疗方案前,均需行影像学检查确定骨折损伤部位与程度,由此可见,影像学检查的准确性直接影像脊椎损伤患者的治疗与预后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两种方法的脊柱曲度改变诊断符合率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说明X线与CT在显示脊椎损伤患者的脊柱改变情况与椎间隙上均具有一定的较高的应用价值。且研究组检查方法的椎管狭窄、骨折片移位、椎管容积改变与骨折片突入椎管诊断符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行CT检查可清晰显示脊椎骨折患者的骨折损伤程度、扫描区的软组织肿胀以及椎管受累情况。

在本研究中,通过对两种方法检测不同脊椎骨折部位的检出情况进行分析,得出研究组检查方法的中柱诊断符合率92.86%、后柱骨折诊断符合率81.25%均显著高于对照组47.62%、12.5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CT检查在诊断脊椎骨折的三柱损伤情况上也具有较理想的诊断价值。分析原因是CT通过多平面重建成像,能够有效改善由椎体结构重叠与肠胃道气体干扰引发的X线图像显示不佳情况,提高中柱与后柱骨折征象的显示清晰度。此结果与张林海等人的文献研究成果类似,进一步有效证实CT检查可以有效避免中柱与后柱骨折中的漏诊与误诊现象,提高脊椎骨折患者的早期确诊率[7-8]。同时,通过对比分析两种方法检测不同程度脊椎骨折的评分情况,得出研究组检测方法的中度、重度骨折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说明CT检查可以提高脊椎损伤的术前分级,更有利于临床医师确定脊椎损伤患者的治疗方案。关于CT影像学检查在诊断脊椎骨折中的深入应用价值,需要临床进一步研究验证与证实。

综上所述,放射平片与CT检查在脊椎骨折诊断中均具有一定的诊断学价值,两者联合可以提高脊椎骨折患者的确诊率与治疗预后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1]王爱英.CT和X线在脊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国医学创新,2013,10(30):85-86.

[2]俞丽.CT和X线在脊椎损伤中的诊断价值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2012,10(20):52-53.

[3]范宏伟.X线平片、CT与MRI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8):304-305.

[4]王以军,乌开西.脊椎骨折的X线平片与CT诊断分析[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4):233-234.

[5]莫永峰.放射平片与CT对脊椎骨折诊断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2,33(6):1283.

[6]张卓.X线平片、CT与MRI对脊柱骨折诊断的对比研究[J].宁夏医学杂志,2013,35(1):89-91.

[7]张林海.X线、CT及MRI对脊椎骨折的诊断价值[J].中国现代医生,2010,(12):150-155.

[8]王永才.周围型肺癌的CT及X光片检查结果分析[J].中外医疗,2013,32(27):132-133.

猜你喜欢

平片椎管符合率
X线平片和CT对颈椎病诊断的临床效果
椎管内阻滞分娩镇痛发展现状
Beta-blocker therapy in elderly patients with renal dysfunction and heart failure
颈椎病患者使用X线平片和CT影像诊断的临床准确率比照观察
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椎管内阻滞用于分娩镇痛的研究进展
椎管内外节细胞神经瘤CT与MRI诊断
椎管内大范围囊虫病1例
CT、MRI在眼眶海绵状血管瘤与眼眶神经鞘瘤影像学鉴别诊断中的研究
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在腹股沟疝治疗中的价值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