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110例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文献分析

2013-11-09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车宁封宇飞

首都食品与医药 2013年20期
关键词:双硫仑乙醛头孢哌酮

卫生部北京医院(100730)车宁 封宇飞

有关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的报道近几年越来越多,甚至有导致死亡的报道。本文对110例药物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中文文献进行统计分析,旨在引起临床足够重视,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检索2007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以“双硫仑样反应”等作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共检索到195篇文献。纳入标准:原始报道的个案,其中患者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与剂量、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资料完整。排除标准:资料完整性及详实性较差;综述;同一病例重复报道;不符合我国ADR诊断标准的安全性病例报道。通过筛选得到有效病例110例,以此资料作为分析数据,建立数据库,设定编号、年龄、性别、原患疾病、给药途径、ADR累及器官或系统及临床表现,不良反应发生时间、治疗措施及转归等进行分类统计。

2 结果

2.1 患者性别与年龄分布 药物引起双硫仑样反应110例,其中男95例,女15例。最小7个月,最大78岁,以18~60岁者居多。

2.2 原发疾病 呼吸系统感染72例,消化系统感染8例,泌尿系统感染7例,胆道感染6例,口腔感染6例,阑尾炎5例,外伤感染2例,皮肤感染2例,糖尿病1例,眼部感染1例。所有病例均未记录药物过敏史。

2.3 致双硫仑样反应所涉及的药物 110例双硫仑样反应所涉及药物17种,其中头孢哌酮的例数最多。前6位分别为头孢哌酮(41例)、头孢哌酮/舒巴坦(22例)、头孢曲松(16例)、头孢噻肟(6例)、头孢呋辛(4例),左氧氟沙星、替硝唑、头孢拉定(均为3例),结果见附表。

2.4 使用含醇制品种类与剂量 110例病例中,除因同时使用含醇药物和氢化可的松(100mg)2例、酒精擦浴4例、藿香正气水(10~20ml)2例、血塞通(400mg)2例外,其余病例均有饮酒史。其中,患者饮用白酒(5~300ml)66例,啤酒(20~2000ml)12例,红葡萄酒(20~500ml)7例,酒心巧克力2例,三鞭酒(50ml)1例,酒类不详12例。说明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可发生于使用各种含醇制品的患者,但其中以饮用白酒的患者发生率最高达60%。

2.5 使用含醇制品时间 用药前15~20min使用含醇制品的患者7例(6.36%);用药期间使用者79例(71.82%);停药1~8d使用者24例(21.82%)。

2.6 致双硫仑样反应时间 双硫仑样反应大多出现在饮酒后5~60min。发生反应最快者不足5min,最长可在24h后出现。

2.7 临床主要表现 110例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双硫仑样反应。轻者有颜面潮红(73例)、心悸(64例)、胸闷(61例)、头痛(48例)、恶心呕吐(48例)、头晕(41例)、荨麻疹(7例)、腹痛(4例)、发热(2例)。重者有呼吸困难(44例)、窦性心动过速(33例)、血压下降(15例)、气促(20例)、烦躁不安(16例)、胸痛(9例)、频死感(8例)、视物模糊(7例)、手脚发麻(7例)、嗜睡(4例)、心电图检查示ST-T段改变(4例)、运动失调(4例)、四肢乏力(4例)、精神错乱(4例)、意识障碍(4例)、休克(2例)、抽搐(14例)、口唇紫绀(1例)及死亡(2例)。

附表 涉及药物与例数

2.8 给药途径与预后情况 在110例双硫仑样反应所涉及药物的给药途径中,静脉滴注103例(93.64%),口服用药7例(6.36%)。结果除3例自愈、2例死亡外,105例均通过治疗痊愈。一旦发生双硫仑样反应,首先应停用药物或停用含醇制品,立即平卧、保暖,必要时吸氧,迅速建立静脉通道,促进药物排泄,保持体内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根据病情给予对症治疗,大多可很快缓解并痊愈。否则可因确诊或抢救不及时导致休克,甚至死亡。

3 讨论

双硫仑又称双硫醛,是酒精增敏剂,用于戒酒治疗[1]。通常乙醇进入体内后,先在肝脏内经乙醇脱氢酶作用转化为乙醛,乙醛在肝细胞线粒体内经乙醛脱氢酶氧化为乙酸和乙酰辅酶A,乙酸进入三羧酸循环,最后转变为水和二氧化碳排出。头孢哌酮结构中母核7-ACA环的3位上有甲硫四氮唑取代基,其与辅酶I竞争乙醛脱氢酶的活性,可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蓄积。乙醛是毒性物质,当体内乙醛浓度升高时,可与体内一些蛋白质、磷脂、核酸等呈共价键结合,破坏这些物质活性,从而引起机体的多种不适,表现出双硫仑样反应。呋喃唑酮、甲硝唑、替硝唑均通过抑制乙醛脱氢酶阻止乙醛继续氧化,导致乙醛堆积,也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但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统计中,有一些药物如左氧氟沙星[2]、头孢曲松[3]、头孢噻肟钠[1]等并无甲硫四氮唑取代基,却同样可致双硫仑样反应,其作用机制尚不清楚,希望能够引起医护人员的重视。

另有文献报道[4],某些食物与乙醇代谢途径相同,若同时使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也可出现双硫仑样反应。在本次调查中未发现病例中详述患者使用的食物,故未就食物引起的双硫仑样反应进行分析。

双硫仑样反应的临床表现轻者颜面潮红、头痛、恶心、心悸、眩晕、多汗等,重者可出现呼吸抑制、休克、意识丧失、惊厥甚至死亡。反应症状的轻重与饮酒的多少呈正相关。110例中有2例死亡[5][6],因2例除均有长期饮酒史外,静脉滴注头孢哌酮后大量饮酒是最终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因此在用药或做皮试前应认真询问患者饮酒史、乙醇接触史以及已食用的食物,告知患者及家属在用药前3d、用药期间及停药后7d内,患者均不能饮酒、食用含醇类饮料以及食物,勿用乙醇进行皮肤消毒或擦洗降温。双硫仑样反应大多出现在饮酒后5~60min内,因此医务人员在较短的时间内,除详细询问饮酒史外,还应准确判断双硫仑样反应,以防因误诊为药物过敏反应、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错过治疗的最佳阶段。这就需要医务人员对相关药物的药理作用、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有较为丰富的知识,对药物致双硫仑样反应有足够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在本次调查中,笔者发现110例双硫仑样反应,有108例(98%)是使用抗菌药物导致的。而108份病例中无一例在使用抗菌药物前进行常规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因此为杜绝抗菌药物滥用,避免不良反应,减少双硫仑样反应的发生,临床应严格遵守抗菌药物的分级管理制度,依据药物敏感试验结果选用适宜的抗菌药物,同时加强对广大民众进行用药知识宣传。

猜你喜欢

双硫仑乙醛头孢哌酮
注射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报告分析及使用注意事项探讨
酒后多久应用头孢菌素可避免双硫仑样反应?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不良反应分析与预测模型构建
双硫仑对结肠癌细胞SW480生长和侵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老年社区获得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住院患者发生双硫仑样反应的原因分析及对策
纸质包装材料中甲醛、乙醛向食品模拟物改性聚苯醚的迁移行为
静脉滴注头孢美唑钠后饮酒致精神异常的双硫仑样反应1例
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老年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33例疗效观察
对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实验的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