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心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2013-10-25杨丹李蕊谭岩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根治术乳腺癌心理

杨丹 李蕊 谭岩

心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

杨丹 李蕊 谭岩

目的 研究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心理创伤的治疗效果, 以指导临床心理干预的实施, 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生活质量, 达到临床治疗目的。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50例(心理干预+手术), 对照组50例(单纯手术)。两组患者运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实验组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10项评价指标中有8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心理干预对提高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生活质量有重要作用。

乳腺癌根治术;心理干预;生活质量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一种癌症, 在我国女性癌症发病率中居首位, 发病率在女性为23/10万人口, 在男性则仅为0.49/10万人口。男子乳腺癌大约占整个乳腺癌的1%左右。乳腺癌大多发生在40~60岁, 或绝经期前后的妇女, 尤其以45~49岁和60~64岁间发病率最高。且每年以3%~4%的速度递增, 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乳腺癌患者一旦确诊, 对患者来说是严重的应激事件[1]。患者会出现比较强烈的心理和生理应激反应[2], 这种反应会极大影响手术效果及患者的身心健康。轻者会影响治疗效果, 重者将导致患者术后生活质量下降, 影响其家庭和社会生活[3]。本研究通过对乳腺癌根治术患者实施针对性心理干预, 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取得满意效果,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4月在吉林省人民医院确诊并行根治性手术的100例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患者98例为女性, 2例男性。年龄25~72岁, 平均(45.3±7.7)岁, 病程1周至1年半。文化程度:大专以上30例, 初高中43例, 小学24例, 文盲3例;职业:干部38例, 工人35例, 农民14例, 个体经营者7例, 其他6例。

1.2 方法

1.2.1 分组方法 将100例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0例(心理干预+手术), 对照组50例(单纯手术)。两组患者文化程度、职业、年龄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2 心理干预措施 具体措施有以下4个方面:①要取得患者的信任感:患者入院后, 医护人员以热情、真诚的态度去关心体贴患者, 主动与其沟通, 使患者感到被关心和重视,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并取得患者的高度信任。②要给予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应以饱满的情绪感染患者, 鼓励患者倾诉、宣泄自己的情感并深表理解和同情, 用心理评估的方法诊断其心理问题, 以便及早给予心理干预, 减轻焦虑、恐惧和抑郁情绪, 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③要给患者有针对性的健康指导, 耐心给患者讲解手术方式和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及后续治疗的重要性, 尤其讲明手术的安全性和治愈的可能性, 以消除患者焦虑、恐惧心理, 同时向患者阐明保持积极乐观心态会促进疾病的康复, 鼓励患者提出有关治疗的问题, 并耐心解答。④要争取使患者得到亲人们的支持:调查表明, 家庭具有影响和调节力, 支持型的家庭环境可以增强癌症患者的抗癌信心和后续治疗能力。因此, 家庭要给患者创造倾诉发泄的机会, 在平时工作中, 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家属给予安慰和关怀, 给予患者家属适当的心理干预, 让他们了解患者的心理特点, 为患者创造更和谐的生活气氛, 尽可能让患者与家人团聚, 与社会接触, 使患者充分感受到亲人的理解和支持, 共同与病魔作斗争。⑤向患者及家属普及乳腺癌的普查方法、诊疗措施及术后的后续治疗, 给予一个乐观的预后, 使其对长期存活具有信心, 提高术后化疗、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生物治疗等的机率, 达到治疗目的。

1.2.3 生活质量评分标准 将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分4个等级:生活质量好, 总分>80分;生活质量中等, 总分60~80分;生活质量差, 总分30~59分;生活质量极差, 总分<30分。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周后至1个月进行问卷调查。

1.2.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 (表1)

表1 两组患者术后20 d生活质量评分结果(分, x-±s)

3 讨论

3.1 乳腺癌根治术患者的心理状况 患者主要的心理状况有:①焦虑和恐惧:癌症患者常表现为心率较快, 血压上升, 面色苍白或潮红、肌肉紧张等, 有人对40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调查, 发现92.5%的患者出现恐惧[4]。不同年龄患者有不同的焦虑, 年轻患者担心癌症转移, 担心术后影响自我形象, 影响性生活和生育能力[5]。恐惧影响以后的事业发展等。年长患者对死亡的恐惧, 害怕丧失丈夫的温存, 子女的亲近, 担心术后因功能障碍导致生活不能自理。此外家庭经济负担, 子女、父母无人照顾等问题, 均是主要的心理问题。②抑郁:绝大部分患者会出现明显的抑郁症状[6]。有人用Hamd抑郁量表对31例乳腺癌患者测试, 发现61.3%的患者存在明显或严重的抑郁, 并且与恐惧、疲劳、厌食、生活自理能力差、健康自我评价差、经济压力大、态度消极、失眠、体质量下降等等因素有关。恶性肿瘤的发病与心态变化之间存在着相互诱发、促进的关系, 是一个恶性循环, 抑郁情绪可以提高病死率和加速癌症的发展。③怀疑与否认:患者在最初获得诊断时, 先是恐惧, 之后是对疾病的否认, 患者希望了解诊断, 但又怕知道, 知道后又希望诊断是错误的, 不愿面对现实。大多数家属因为患者恐惧, 任凭其存有怀疑及侥幸心理, 甚至是欺瞒, 这反而会加重患者的怀疑心理, 同时进行自我否认。④悲观与孤独:相当部分患者有悲观孤独的感觉。有人对123例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调查, 结果显示, 具有悲观孤独心理者占58.8%。患者由于生病住院脱离正常生活, 失去了应有的社会地位和作用, 从而感到人生路上受到很大的挫折, 悲观和孤独感油然而生。性格外向者坐卧不宁, 易激惹, 食欲改变,痛哭流涕;性格内向者则沉默寡言, 表情呆滞, 夜不能寐,心事重重, 甚至有自杀倾向。⑤知识缺乏:患者及家属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及治疗预后的关注要比患病前多很多,甚至是迫切, 关注治疗方面的信息比对心理方面的信息多。这反映了她们意识到活着的重要, 而忽略了患病后应当把治疗交给医生, 而要从心理上接受, 进而调整心态, 配合治疗才是最佳的选择。有对108例乳腺癌患者健康需求调查显示, 83.3%的患者对乳腺癌的易患因素、定期普查、自查既乳腺癌的诊疗缺乏了解。对乳腺癌的自我防护没有充分的认识。⑥依赖:确诊以后, 患者希望从家人那里得到更多的同情, 希望从医护人员那里得到更多的帮助, 有时即使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事也希望他人帮助, 而且这种依赖心理会伴随患者很长时间, 甚至一生。这种依赖会时刻提醒他人她是患者, 间接的导致心理压力增大, 产生负面影响。

3.2 负性心理因素将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后果 负性心理因素长期作用于机体, 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免疫系统的功能失调, 导致机体恢复缓慢, 由于长期免疫失调会使肿瘤复发或转移, 因为应激可使下丘脑-垂体-靶腺轴功能亢进, 分泌大量激素, 这些激素一方面作用于免疫细胞上的受体, 使淋巴细胞减少。另一方面使血管收缩, 血流量减少, 细胞毒性作用增强, 不利于机体恢复和抗肿瘤。另外,还可以抑制自然杀伤细胞, 使机体对肿瘤的监控作用减弱或丧失, 导致肿瘤复发转移, 因此对乳腺癌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非常必要的[7]。

3.3 及早心理干预的作用 乳腺癌是一种预后比较好的恶性肿瘤, ⅠⅡ期乳腺癌的20年存活率分别可达到87.6%和75.8%。随着医学的发展, 现今即使是Ⅲ期、Ⅳ期的患者, 在联合化放疗、靶向药物的应用及生物治疗对免疫的调节综合治疗下, 均可明显提高生存率。乳房对女性的一生来说都是一个特别重要的器官, 因为乳腺癌而失去乳房会产生一般恶性肿瘤所具有的心理负担外, 还会对患者的恋爱、婚姻、家庭等产生严重的后果, 因此乳腺癌心理负担特别严重, 更需要及早对其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对手术患者进行心理治疗,也就是通过语言或非语言交谈建立起良好的医患关系, 应用有关心理学和医学知识, 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和纠正情绪障碍和适应问题等, 具体措施包括:①术前与患者交谈, 根据不同患者的情况, 采取不同方式向其交代病情, 适时给与心理疏导, 以争取其配合手术[8]。②术后患者主要的心理问题是担心复发和自卑感以及疾病对婚姻生活的影响, 表现出心理波动大, 情绪不稳定。医护人员应主动积极地和患者进行深入交谈, 善于主动提问, 以真挚的情感、言行取得患者的信任, 更好地进行心理护理;同时给予合理建议, 进行后续治疗, 给予生存的希望。③进行患者联谊会, 联系术后存活时间较长者与患者见面,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减轻对复发问题的担忧。另外, 大多数患者存在对术后性生活问题的误解, 对此应对夫妻双方同时进行心理疏导, 提醒丈夫不仅要在躯体上关心妻子, 更应在心理上给妻子以最大的支持。④坚持术后随访, 进行长期的心理疏导。乳腺癌患者手术造成的乳房缺失和胸部残缺畸形是永恒的。由此引起的心理问题也不是短期内能够解决的, 因此必须坚持对患者进行长期的心理疏导, 方能取得满意疗效。本研究通过对50例乳腺癌根治术患者进行及早心理干预治疗, 解惑答疑, 使其正确认识所患疾病, 并给予积极地心理诱导和暗示, 使得实验组患者生活质量明显高于对照组, 10项评价指标中有8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实验组患者大部分可积极配合治疗方案, 建立术后定期随访, 并以积极乐观的精神与疾病抗争, 对手术和治疗所带来的并发症表示理解。并能积极进行下一步治疗, 对预后有显著的心理暗示作用体现明显。上述情况表明及早进行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有效减轻患者心理负担, 控制情绪, 减轻治疗副反应, 增强疗效, 改善预后和提高生活质量有明显疗效。

[1] 吴庆.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不舒适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南华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9, 37(4):486-487.

[2] 王长虹 .临床心理学 .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 2001.

[3] Van der pompe,Duivenvooden,Atoni MH,et al.Effectiveness of a short-term group psychotherapy program on endocrine and immune function in breast cancer patients:an exploratory study.J Psychosom Res,1997,42(5):453:466.

[4] 田凤贤.40例乳腺癌患者心理分析.四川肿瘤防治, 1998, 11(3):401.

[5] 诸蕊玉.乳腺癌术后康复干预对生存质量的影响.护士进修杂志, 2004,19(6):490-491.

[6] 刘晓伟, 刘娟.乳腺癌患者心理调查分析及护理对策.医药前沿, 2011,1(12): 19-20.

[7] 周文红.心理干预对乳腺癌患者心理创伤的疗效观察.现代护理, 2005, 11(23):1970-1973.

[8] 郭宛玉 , 张文丽.乳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齐鲁护理杂志, 2005, 11, (18):1284-1285.

130000 吉林省人民医院

猜你喜欢

根治术乳腺癌心理
绝经了,是否就离乳腺癌越来越远呢?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近端胃切除双通道重建及全胃切除术用于胃上部癌根治术的疗效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乳腺癌是吃出来的吗
胸大更容易得乳腺癌吗
别逗了,乳腺癌可不分男女老少!
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11例治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