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吲哚布芬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研究

2013-10-25曹三勇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脑栓塞吲哚心源性

曹三勇

吲哚布芬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研究

曹三勇

目的 观察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吲哚布芬与华法林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 脑栓塞患者二级预防治疗组采用吲哚布芬, 对照组采用华法林治疗。结果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脑栓塞复发率分别为15%和10%, P>0.05,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标准差分别为45.3和50.6,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INR标准差分别为0.5和0.03,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出血率分别为25%和1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吲哚布芬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与华法差异林无统计学意义, 对凝血功能和INR无明显影响, 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和INR, 皮肤、内脏和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从而在治疗的安全性、 依从性方面优于华法林。

吲哚布芬;脑栓塞;二级预防;华法林

心房颤动简称房颤, 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最为常见的原因。口服华法林是房颤患者预防心源性脑栓塞的经典措施,可以使房颤患者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率降低56%, 但需要监测凝血功能和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所以患者依从性差, 且有出血的风险。本文从治疗的依从性和安全性等方面比较了新型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吲哚布芬与华法林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所有患者为本院2006年至2012年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入选标准:所有患者符合脑栓塞的诊断标准, 所有患者均为有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证实为持续性房颤。分为2组:对照组:脑栓塞后服用华法林片, 2.5 mg/d起始, 每周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和INR, 根据INR值调整用量, 使INR控制在2.5~3.5;治疗组:脑栓塞后服用吲哚布芬200 mg, 2次/d, 监测血小板聚集功能和INR终点事件为出现严重皮肤、牙龈或内脏或脑出血, 或脑栓塞再发。住院观察及门诊随访, 观察时间为6月。有效性用脑栓塞复发率表示。疗效的稳定性和安全性用血小板聚集功能和INR的离散度来表示。离散度分别用血小板聚集功能和INR的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脑栓塞复发率分别为15%和10%,P>0.05, 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

2.1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血小板聚集功能标准差分别为45.3和50.6,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INR标准差分别为0.5和0.03(表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2.3 对照组和治疗组的出血率分别为25%和10%,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3)。

表1 脑栓塞复发率(P>0.05)

表2 血小板聚集功能和INR变异度(*代表 P<0.01)

表3 出血率(P<0.01)

3 讨论

房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最为常见的原因。瓣膜性房颤占20%, 非瓣膜性房颤占70%, 瓣膜性房颤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是无房颤者的14~16倍, 非瓣膜性房颤也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独立危险因素[1], 口服华法林是房颤患者预防心源性脑栓塞的经典措施, 可以使房颤患者心源性脑栓塞的发生率降低56%[2], 但需要监测凝血功能国际标准化比值(INR), 使其控制在2.0~3.0, 需要每周检查一次, 甚至3~5d查一次, 增加患者痛苦和不便, 在一些山区或边远农村, 更加不便。许多医生或患者因此没有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限制了这项措施的实际应用, 不能使患者受益[3]。

吲哚布芬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 可以抑制二磷酸腺苷(ADP)、肾上腺素和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胶原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可逆性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 使血栓素B2(血小板聚集的强效激活剂)生成减少。可以降低三磷酸腺苷、血清素、血小板因子3、血小板因子4和β-凝血球蛋白的水平, 降低血小板粘附性[4]。

本研究对比了吲哚布芬与华法林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 显示吲哚布芬在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中的作用与华法林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凝血功能和INR无明显影响, 不需要频繁监测凝血功能和INR, 皮肤、内脏和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华法林组。从而在治疗的安全性, 依从性方面优于华法林。可以作为心源性脑栓塞二级预防的首选治疗方案。对于激活剂诱发的血小板聚集, 单次口服吲哚布芬200 mg后2 h达最大抑制作用, 12 h后仍有显著抑制作用(90%), 24 h内恢复。对于需要手术的患者停药1 d后, 血小板聚集功能恢复, 更为方便和有实用价值。当然限于本研究病例数还不够大, 所以更有力的证据尚需扩大样本量以及设计更为严密的随机对照双盲研究。

[1] 罗刚, 惠杰.非风湿性心脏病引起的房颤患者并发脑栓塞相关因素分析.浙江临床医学, 2012,14(2):160-162.

[2] 黄从新, 马长生, 杨延宗, 等.心房颤动:目前的认识和治疗建议(二).中华心律失常杂志, 2006,10(3):167-197.

[3] 刘树红, 高顺元, 朱爱武.华法林与阿司匹林对低危非瓣膜病心房颤动患者抗栓疗效比较.吉林医学, 2012,33(8):1625-1626.

[4] 张栩, 孙兆林.新贝-吲哚布芬片抗血小板聚集作用的研究.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30(10):12-14.

455000 河南省安阳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

猜你喜欢

脑栓塞吲哚心源性
吲哚美辛肠溶Eudragit L 100-55聚合物纳米粒的制备
HPV16E6与吲哚胺2,3-二氧化酶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
金属催化下吲哚7位的修饰
心源性猝死的10个“魔鬼时刻”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与护理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栓塞临床研究
抗氧化剂2-吲哚啉酮衍生物对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作用
心源性呼吸困难的诊断新策略―肺部超声“彗尾征”
美皮康用于心源性水肿所致皮肤溃烂护理的疗效观察
肺超声在心源性肺水肿诊疗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