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T、ERCP在胆管微小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比较

2013-10-25候新民

中国实用医药 2013年22期
关键词:胆管炎胆总管胆汁

候新民

CT、ERCP在胆管微小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比较

候新民

目的 探讨CT、ERCP在胆管微小结石中的应用价值与比较。方法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完成CT检查和ERCP检查的13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 随机分为CT组和ERCP组各65例, 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胆管微小结石的检出率。结果 CT组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为63.1%,ERCP组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为90.8%, ERCP组胆管微小结石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检查和ERCP检查对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 但ERCP的检出率更高,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胆管微小结石;CT;ERCP;MRCP

胆管结石是发生在肝内外胆管的结石, 是胆胰疾病中最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生胆管结石的主要原因有胆汁淤积、细菌感染及脂类代谢异常等[1]。患者临床表现为腹痛、黄疸、寒颤高热, 多数病人有恶心呕吐、厌食油腻食物等症状。临床上诊断胆管微小结石的方法主要有B超、CT、ERCP(经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及MRCP(磁共振胆胰管成像)等检查[2]。本研究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完成CT检查和ERCP检查的13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 分析比较两种检查方法对胆管微小结石的检出率,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0年5月至2012年5月本院完成CT检查和ERCP检查的130例急性胆管炎患者, 随机分为CT组和ERCP组各65例。CT组男34例, 女31例, 年龄20~76岁, 平均年龄(47.5±10.6)岁;ERCP组男33例, 女32例, 年龄22~78岁, 平均年龄(48.4±9.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急性胆管炎诊断标准:右上腹阵发性疼痛, 向右肩部放射, 伴有发热、呕吐、寒战、黄疸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碱性磷酸酶、总胆红素升高。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情程度等其他一般资料相比差异(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1.2.1 检查前准备 在试验前应向患者详细介绍试验的步骤和扫描时间, 签署知情同意书后进行碘过敏试验、肝功能、血尿淀粉酶检查, 结果均正常。

1.2.2 螺旋CT扫描 患者均采取仰卧位, 双手平放于体侧,采用GE公司的Hispeed螺旋CT机, 行腹部平扫加强扫描,设定扫描参数:扫描角度从22°~178°, 旋转速度3°/s, 重建层厚选取10 mm, 电压120 KV, 电流200 mA, 间距3 mm, 扫描时屏气10~20 s, 扫描范围包括整个肝胆系统, 十二指肠壶腹部及胰头部;图像采集速度为6.0 frame/s, 总曝光剂量为37.2 mAs, 每位患者扫描时间约为2 min, 结石很小且高度怀疑时,采用加强扫描2~5 mm薄层。

1.2.3 ERCP检查 患者采取左侧卧位, 肌肉注射10 mg安定,将电子十二指肠镜、造影导管送至十二指肠降段, 在透视监视下, 向胆管内注入25%泛影葡胺40 ml, 由两名诊断医生在透视下仔细观察注药的全过程, 多角度观察后摄片, 随即阅片。

1.3 图像分析 由一位资深住院医师和一位影像主治医师共同对本组患者的螺旋 CT 扫描及ERCP所得的图像进行分析、处理和对比, 再与手术病理进行对照。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 对各组数据的统计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组间比较使用配对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CT检查结果 65例患者行CT检查, 结果提示单纯胆总管结石伴扩张22例, 胆总管结石不伴扩张6例, 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8例, 不明原因胆总管扩张5例, 阳性检出率为63.1%。

2.2 ERCP检查结果 65例患者行ERCP检查, 结果提示:单纯胆总管结石伴扩张25例, 胆总管结石不伴扩张10例,胆总管结石伴胆囊结石12例, 胆总管结石伴胆管肿瘤4例,胆总管炎性狭窄8例, 阳性检出率为90.8%。

2.3 CT与ERCP对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比较 CT组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为63.1%, ERCP组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为90.8%, ERCP组胆管微小结石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CT与ERCP对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比较(n,%)

3 讨论

胆管微小结石又称胆泥、微结晶病、假性结石等, 是一种沉淀于胆汁中颗粒状固体的混合物这种混合物是由胆固醇结晶、胆红素钙颗粒和其他钙盐组成[3]。胆道微结石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 但在一定条件下, 胆道微结石可导致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 如胆管炎、胆绞痛、甚至急性胰腺炎, 但由于微小结石体积小, 常规检查难以发现, 故检出率较低。

胆管微小结石的形成是由于胆囊粘膜功能和胆囊动力异常所致, 微结石的进一步聚集、沉淀可以形成胆结石, 胆结石溶解后可再次形成微结石。胆道微结石由于体积微小, 一般不引起临床症状, 但在一定条件下, 胆管微小结石沉积于胆总管下段, 尤其当合并十二指肠乳头炎性狭窄和乳头旁憩室时, 均可导致胆总管阻塞, 胆汁排泄不畅, 若同时继发感染, 可导致相应的症状和并发症, 如急性胆管炎、胆绞痛、甚至急性胰腺炎等[4]。

临床上诊断胆管微小结石的方法主要有B超、CT、ERCP及MRCP等检查。腹部B超检查胆管微小结石主要表现为胆道系统无声影的低回声区, 且随体位改变而缓慢移动, 主要由直径0.5~1 mm的微结石、胆汁及黏液组成,但B超检查不能确定微小结石的化学成分, 会出现假阴性。CT检查能很好的显示胆管和邻近的软组织, 具有较高的密度分辨率, 能显示整个胆道系统中的气体、脂肪、液体、软组织、钙化等不同密度, 但由于微小结石含钙离子少, 与胆汁之间缺乏密度对比, 容易造成漏诊。MRCP扫描的冠状面层方向平行于胆总管长轴, 得出的原始图像上某些层面含胆汁, 而另一些层面含泥沙样结石, 二者缺乏直观对比,难以诊断胆总管泥沙样结石。ERCP是将纤维十二指肠镜送至十二指肠降段, 在透视监视下, 经十二指肠乳头导入导管并注入造影剂, 使胆管显影的方法。ERCP除了可以查找胆管微小结石外, 还可鉴别结石的化学成分, 明确微小结石的类型, 是临床上诊断胆管微小结石的首选方法[5]。本研究结果显示, CT组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为63.1%, ERCP组胆管微小结石检出率为90.8%, ERCP组胆管微小结石的检出率显著高于CT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 CT检查和ERCP检查对胆管微小结石的诊断均有一定价值, 但ERCP的检出率更高, 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1] 贺克俭, 江捍平, 张厚德, 等.胆道微结石在急性期不明原因胰腺炎的诊断价值.中国内镜杂志, 2004, 10(1):89.

[2] 杜红, 张勇, 赵天平等.32 例胆总管泥沙样结石患者 MRI 和MRCP的检查结果分析.山东医药, 2006, 46(35):35-36.

[3] 田素伟, 韩铭.螺旋 CT 多平面和曲面重建在低位胆道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中国实用医药, 2009, 4(15):44-46.

[4] 黄立春, 黄永辉, 姚炜, 等.ERCP 与 MRCP 对胆道梗阻病变诊断的比较研究.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10, 8(5):1-4.

[5] 梁松宝, 葛英辉, 程天明等.梗阻性黄疸 ERCP 后多层螺旋 CT扫描观察.临床放射学杂志, 2003, 38(4):535-537.

CT, ERCP in biliary microlithiasis in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

Hou Xin-min,
184 Hospital of Yingtan City, Yingtan 335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CT, ERCP in biliary microlithiasis in application and comparison.Methods From May 2010 to May 2012 my courtyard completed CT examination and ERCP examination of 130 case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cholangitis, all th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CT group and ERCP group with 65 cases in each group, analysis and comparison of two screening Methods for bile duct microlithiasis detection rate.Results In CT group, bile duct microlithiasis detection rate was 63.1% for ERCP group, bile duct microlithiasis detection rate was 90.8% in group ERCP, bile duct microlithiasis rat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group CT,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 P<0.05 ).Conclusion CT examination and ERCP on bile duct microlithiasis diagnosis has certain value, but the detection rate of ERCP higher, and has important application prospects.

Bile duct microlithiasis; CT; ERCP; MRCP

335000 江西省鹰潭市一八四医院影像科

猜你喜欢

胆管炎胆总管胆汁
自拟和胃镇逆汤对寒热错杂证胆汁反流性胃炎胆汁反流和胃肠激素的影响分析
胆道闭锁Kasai术后胆管炎的诊治及预后研究
胆汁瘤的介入治疗
胆总管一期缝合应用于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患者中的效果观察
程良斌教授治疗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的临床经验
胆囊结石合并胆总管结石患者行ERCP+LC和LC+LCBDE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胎儿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产前超声诊断及预后评估
胆道闭锁患儿术后胆管炎的预防性护理
胆总管囊肿切除术治疗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术式比较
中西医护理干预在重症急性胆管炎术后的应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