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乌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及其经贸互补性分析

2013-10-16徐林实法米乔娃

关键词:中乌战略伙伴合作伙伴

徐林实,法米乔娃 Н.В.

(1.哈尔滨商业大学,哈尔滨150028;2.乌克兰顿涅茨克国立大学,顿涅茨克83055)

一、中乌两国对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解释及共同认知

在当前研究现状下,国内外的研究文献中对有关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本质的科学处理方法阐述的还不够透彻。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确立本身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越来越常被用于描述国际舞台上带有优先性质的双边关系。为了全面地理解战略和伙伴关系这个概念,本文首先对这个词汇的定义作一明确的解释:区分解读战略和伙伴关系两词的含义。

首先,战略一词代表想要达到既定目标的主要方法。战略与其他预测或方案评估的区别在于:战略是通过具体的实际措施达到某个目的,这对力量、资源分配、相互理解以及相互尊重方面意义十分重大。

而伙伴关系则是合作双方为长久未来发展,在困难时刻结成的相互支持与责任的关系。伙伴关系分几个级别,取决于以下因素:共享伙伴可合作的目标、资源、风险和处境范围;伙伴关系不仅在于双方通过协商和讨论决定有争议的问题,还应该制定利益竞争的方法、规则和标准。

战略伙伴关系是国家外交政治的一种特殊工具,用在国际舞台上协调本国行为。这种伙伴关系有利于达到长久目标,通常具有战略性。通常的战略伙伴关系表现为以下四种合作模式:(1)代表性战略伙伴关系;(2)抵抗整体危险的战略伙伴关系;(3)以战略结果为目的的战略伙伴关系;(4)不均衡战略伙伴关系。每种具体模式的构成都有其具体的成因和特性。

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实施于经济、能源、政治和军事领域,从利益一致性的角度非常重要,同时具有多向性。如果合作双方不尊重形成原则,不通过相关行为支撑伙伴关系,将会导致本概念产生很大的等级减值,因而失去其特有的意义。战略伙伴关系的形成原则需要满足以下单一的或综合的要素条件:

1.结成战略伙伴关系的双方对合作均有利害关系。要素条件是双方搁置分歧,首先在分领域和分行业中局部开展合作,以消除双方关系中负面影响因素为宗旨。

2.合作伙伴在国际舞台上均有相互支持的意愿。在国际舞台上伙伴的相互支持不仅表现为合作意向,而且也实施了合约原则。只有在战略伙伴之间每一方都像维护自己的利益一样去维护同盟者的利益,才能达到有效的双方合作关系。

3.合作伙伴之间为了实现共同的目标产生相互妥协的意愿。在保障各自国家利益根本化的同时,伙伴能否相互妥协对合作有非常大的意义。如两国忽视对方利益,拒绝妥协,那么这种伙伴关系则很难形成,即便是勉强形成了但也不可能持续长久。

4.合作伙伴关系的均衡性要一致,双方之间的关系应该平等。比如,现今的美国与日本、俄罗斯与中国这些大国强国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都是十分微妙的,如果合作关系中出现霸权主义将会导致其中一方的伙伴受到歧视,引起不解以及互相失去信任。

5.合作伙伴需要有书面文件巩固长久性关系。战略伙伴关系应书面巩固签署协议,并且具有长久的性质,期限根据战略实施的时间而定。

6.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实施要有足够的保证。保证伙伴之间的高效合作工作非常重要,需要有两国领导层次以及外交和决策部门经常性进行政治对话,来解决两国利益问题。

7.伙伴的行为符合其合作地位。战略合作不仅应在书面实施,而且要体现在具体的两国行动中。合作不仅只限于经济领域的合作,还关系到政治、人文、安全、环保、社会、文化等等各个领域。

二、中乌两国的利益关系及经贸合作中的实证与互补

目前中乌贸易经济中双方商品流转额在不断增长,中国对乌克兰来说是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合作伙伴之一。在启动双方经济合作的过程中有利因素是两国在历史上和政治上观点并无实质性的争议,双方均有意在国际舞台上得到相互支持,保持平等关系。

(一)中国与乌克兰两国的利益关系分析

中国对乌克兰来说是吸引投资的重要伙伴;是在国际舞台上支持乌克兰民族利益的可靠伙伴(在近阶段乌克兰加入国际旅游组织、联合国和平调解机构等,中方都给予了极大的支持);是创新发展中提供新设备和新技术的首选伙伴,可以协助乌克兰提高产品的竞争力;是石油、天然气、煤矿业、新能源、民用建筑业、农业、日用必需品等开采、生产、加工领域以及财务、金融等商业活动和项目投资开发的重要合作伙伴;是出口制度优化以及产品质量提高的合作伙伴。

乌克兰对中国来说是连接大容量的有支付能力的欧洲销售市场的桥梁;是低档质美价廉商品的销售市场;是供应冶金类产品、化工、农牧等产品的伙伴;是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合作伙伴;是通往高科技、经济资本过剩的欧盟的窗口;是拥有大量购买潜力以及消费需求的大市场;是创建工业园区和发展高科技的地区;是与西欧连接的中间纽带。

(二)中乌两国经贸合作发展现状

1.中国对乌克兰投资产业布局

中国大量资金进入乌克兰创办企业,已经证明了中乌经贸伙伴关系的良好发展和中国企业对乌克兰投资环境的信心。2010年初中国对乌克兰经济合作中的投资总额达到1 140万美元,占乌克兰国家吸引外资总额的0.028%。乌克兰吸引中国投资商的主要领域在工业和农牧业产业上,另外在第三产业中的商品批发贸易以及酒店餐饮业上面也有少量的比例。截至2011年1月1日中资企业投资乌克兰产业分布情况大致为:工业产业59.5%;农、林、牧业36.1%;酒店和餐饮业2.1%;贸易1.7;不动产业0.1%。

乌克兰中资企业投资的主要地区大多是在工业区和矿产开采业比较发达的地区。比较突出的投资项目有:中国五矿集团投资3 000万美元,在乌克兰亚速海边城市的马里乌波尔市与“伊里奇”钢铁厂合作的钢铁冶炼中煤灰混合物吹入器项目;国丰公司投资600~1 000万美元在乌克兰基辅州建立一次性注射器厂;海新集团投资3 000万美元,在顿涅茨克州阿尔乔莫夫斯克市创办的人造毛皮和服装厂项目;上华集团投资300万美元在扎波罗日州农场建设项目等。

2.乌克兰对中国进出口贸易

乌克兰对中国的出口贸易在各个州的分布极不均衡。2009年乌克兰对中国出口量最大的地区是顿涅茨克州的老工业地区,超过乌克兰全国出口中国商品总量的44%,紧随其后的是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27%强。乌克兰顿涅茨克州属于矿区和重工业区,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属于装备制造工业和加工工业比较发达的地区。2009年乌克兰各州出口中国的商品占全国的比率为:顿涅茨克州44.2%;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27.37%;扎巴尔干州8.16%;扎巴罗日州8.16%;卢甘斯克州2.95%;切尔卡斯州2.95%;哈尔科夫州2.46%;剩余其他州合计共占3.75%。

乌克兰从中国进口商品最多的地区是敖德萨州,进口中国商品量将近占到了全国进口中国商品总量的50%。进口量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该地区内有乌克兰最大的海港-敖德萨港口和列尼经济特区。各州由中国进口商品量(2009年)占乌克兰全国从中国进口商品总量的比率为:敖德萨州48.98%;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州14.6%;顿涅茨克州5.54%;基辅州5.53%;哈尔科夫州4.82%;扎巴尔干州3.71%;利沃夫州2.58%;另外其他州合计14.24%①上述数字均来自:乌克兰各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统计专辑,乌克兰国家统计局2010年,第805页。。

(三)中乌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的经贸互补性分析

中乌之间的商品流转动态见图1和图2,图1中表示出乌克兰出口到中国的大宗商品类别较少,主要是以出口原材料为主,包括矿产资源和化工类相关产品,而黑色金属的出口则表现出循环性。这与中国与乌克兰两国之间的遥远距离造成的交易成本过高,以及乌克兰出口商品竞争力下降有直接关系。

图1、图2资料来源:乌克兰经济发展与贸易部历年统计数据。

表1是乌克兰对中国出口商品贸易互补性指数。

表1 乌中贸易互补性指数

从表1中可以看出:在乌克兰对中国出口商品贸易互补性指数中,很多产品对中国的出口贸易指数都很高,这其中表现尤为突出的贸易商品集中在矿产资源产品(33.24);黑色金属(14.88);铁路或有轨机车(11.59);动物和植物油(10.16)等主要类别品种上(2009年数据)。

下图3标示了世界上一些主要国家对乌克兰的商品出口指数。可以看出,中国对乌克兰的贸易流转额主要体现在以进口为主,而出口指数却平平,站在较后的位置。

图3 乌克兰进口贸易与其战略伙伴国家的产品互补性关系

通过图3和表1比较分析,可以看出,中国对乌克兰经贸互补性指数的组成部分是进口特性指数,中国经济对乌克兰主要出口产品体现出依赖性。

对测试战略伙伴关系指数方法的进一步研究显示,除了进出口贸易的不平衡之外,阻碍中乌关系深度发展的主要因素还有:社会文明程度不一致;语言交流障碍;国家体制构成存在差异;两国之间遥远的距离等等,这些都对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建立和深入发展产生了不利影响。

三、构建中乌两国战略合作经贸关系的策略建议

深化中乌双方战略合作有效性方法的关键是加深企业间的了解和激活市场营销。为了更好地吸引外资,乌方需要向中方提供更多的有竞争力的技术、提高地区经济发展的活跃性、吸纳更多的中方潜在客户参加融资企业的技术检验和了解乌克兰产业投资市场。

发展中乌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策略机制为:

1.加强两国高层的政治互信,建造牢固的政治相互信任基础,巩固相互的理解,协商共同的议事议案,决策和管理层的各个层次保持经常性的接触,积极实施已达成的共识。

2.本着互利共赢的宗旨增强合作,加快实施已拟定的合作方案。在扩展火力发电站建设、发展环保和新能源开发利用、通讯、汽车制造业等项目上,促进双方合作结构最佳化,利用两国特点进行经济和产业的互补。

3.参加多方会谈,在国际重大问题和双方利益关切问题上保持一致,携手走出全球经济危机的阴影,摆脱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维护共同利益。

4.扩展科学技术、人文领域的合作,发展多渠道的文化交流,鼓励两国教育科技机构之间的合作,扩展公民流动和劳动力资源共享。

中乌经济合作属于互补性而非对抗性,这在乌克兰出口商品类与中国进口产品类别的高比值中得到了印证。乌克兰大量向国外出口的商品类别主要集中在矿藏、矿渣、灰石、黑色金属、铁路和有轨机车、公路设施、动物及植物油等。在乌克兰国内此类产品近些年的出口趋势由剧增转为下降,其主要原因是伙伴国本土生产力增长。对中国进口特性的指数评估显示,中国进口依赖性较高的产品为矿藏、矿渣、灰石、仪表和仪器、铜和铜制品等,这些产品也正是乌克兰拥有竞争力的产品,这也再次证明了两国经济增长贸易体系具有紧密合作的迫切性。

除了以上有利因素外,也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中乌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一些制约和障碍因素,例如:文明程度、语言障碍、社会机制,另外还有两国之间遥远的距离也明显地体现了与商品贸易流转额的反比例。

近几年,乌克兰对中国进口商品开放趋势飞速增长,该现象对乌克兰主要产业领域的影响以及实施保护关税政策的合理性问题在乌克兰国内专家中也引起了激烈的争论。但是凭着以往的经验教训,多数专家还是能够公正地认为,世界经济一体化融合发展是必然的趋势,合法的而非“灰色”渠道的进口中国商品并不会“压制”乌克兰民族产业,而且还会促进乌克兰经济主要出口领域的开发;与此同时,也必须面对的是:有些产品尤其是纺织类产品大量进入乌克兰市场会导致国产产品被挤出本国,对此可以刺激企业加快提高产品竞争力以寻求其他的新的国际市场,尤其是寻求欧盟市场。

为了提高中乌两国的经贸合作和投资能力,中乌两国需要尽快达成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共识,尽快出台一些具体措施和完善各项机制。在两国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平台上,乌克兰吸引中资的策略方法是需要加大力度创造优异条件吸引中方大项目投资和长期资金的投入,制定一些具体的规划和策略刺激投资:在一定时段内给予外商投资企业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国家出面对外商投资进行担保;允许外资参与国企改制私有化;简化外资在乌克兰境内注册企业的手续;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和政策;为乌克兰企业技术更新引进高科技设备放宽数量上的限制;从国家层面规制扩建新的和完善原有的产业园区和保税区等。

拓宽合作创新领域。乌克兰东部地区资源和基础产业技术设施较为发达,在苏联时期的产业布局中属于重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地区。该地区老工业区复兴与中国的老工业基地振兴可以结合起来发展,共同建立老工业区企业技术改造与协同创新研究中心。

中乌双方经济合作在农业领域也可以有进一步的发展:如土地灌溉、畜牧养殖、谷类和大豆种植等。扩大中方机械设备、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投入。乌克兰的地理位置和适宜的气候不仅有利于促进中资、合资农场和合作农业、畜牧业的发展,而且作为过境国家的地位也有利于农产品的加工贸易,拓展中国产品输入欧洲市场的途径。中乌两国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双方都有迫切的需求。

[1]李春波.开创中乌经贸合作新局面的战略思考[J].俄罗斯中亚东欧市场,2012,(9):34-41.

[2]王庆平,侯铁建.中国与乌克兰经贸合作的前景展望[J].商业研究,2011,(4):167-172.

[3]夏 萌.智序对话推动中乌战略合作关系[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1-04-21.

[4]高 欣,路 平.中俄投资合作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4-38.

猜你喜欢

中乌战略伙伴合作伙伴
分不开的合作伙伴
聚焦IBIS全球合作伙伴——Carstar及Mitchell公司
美印合作伙伴
中哈发展永久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浅谈中乌两国钢琴教育发展与对策研究
索尔维成为Stratasys公司增材制造(AM)材料的战略伙伴
CHIP全球合作伙伴
富士施乐(中国)携手曼罗兰(中国)举行战略伙伴合作启动仪式
21世纪初印日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及其对中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