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临床研究

2013-10-10徐长辉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中脘功能性黄芪

徐长辉 田 谧 原 宁

功能性消化不良(Functional dyspepsia,FD)是临床中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是指在1个月内或1年内起源于胃、十二指肠区域的消化不良症状反复发作12周,同时缺少任何能够合理解释胃肠道症状的系统性、器质性及代谢性疾病的证据[1]。据报道,我国 FD的发病率为 18%~45%,约占消化科门诊量的20%~40%[2]。中医药方法治疗FD的手段较多,且疗效较好。现将笔者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本病的临床体会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研究对象均为吉林省中医药科学院于2012年11月~2013年6月收治的FD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30例患者中,男14例,女16例,年龄22~56岁,平均34.6岁,病程5个月~11年,平均3.8年;对照组30例患者中,男13例,女17例,年龄23~58岁,平均35.2岁,病程6个月~12年,平均 3.6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1.2.1 西医诊断标准出现上腹部疼痛或不适感、腹胀、暖气、早饱、恶心、呕吐、反酸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症状至少6个月,且近3个月出现餐后饱胀不适、早饱感、上腹痛、上腹烧灼感等四大症状中的1项或多项。经过实验室、超声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后,排除可以解释上述症状的器质性疾病,如内镜未发现胃、十二指肠溃疡、糜烂及肿瘤等,排除肝、胆、胰等器官发生器质性病变的可能[3]。

1.2.2 中医辨证分型标准脾胃气虚证:脘腹痞满隐痛,劳累后加重或饥饿时疼痛,纳差而饱,头晕乏力,口淡不渴,泛吐清水,嗳气不爽,大便溏软,舌质淡,舌体胖有齿痕,舌苔薄白或白腻,脉细弱[4]。

1.3 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多潘立酮片 10mg,每日3次,餐前20min口服。治疗组给予穴位注射:选取中脘、双侧天枢、双侧足三里等为主穴,脾俞、胃俞、关元、气海等为配穴,治疗时每次选三个穴位,诸穴交替使用;药用黄芪注射液:嘱患者取俯卧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皮肤,用2ml注射器套6号针头吸取药液10ml,根据不同穴位选择斜刺或直刺,深度为0.5~1.5寸,略提插,得气后,回抽针管,无回血,即注药,每穴 2ml,注射后退针,用消毒棉签压迫片刻,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②温和灸:取中脘穴,取普通艾条1支点燃后,于中脘穴上实施悬灸,距离皮肤2~3cm,用补法,使患者局部有温热感但无灼痛感为宜,每次治疗 10~15min,至皮肤红晕为度,每日治疗 1次。两组均以4周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观察。治疗期间,医生应注意向患者解释病情,增强患者的信心;注意低脂肪饮食和少食多餐,禁食辛辣、刺激、肥腻、冷硬食物,避免浓茶、咖啡、烟酒和非甾体抗炎药物。

1.4 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临床症状程度的不同分为4级记分,其中无症状为0分,症状轻微为1分,症状明显但可以耐受、不影响工作为2分,症状明显、频繁出现、难以坚持工作为3分。临床治愈:症状、体征消失或改善在3级以上,异常指标基本恢复正常、且维持2个月以上不复发;显效:症状、体征减少或改善在2级以上,异常指标明显改善;好转:症状、体征减轻或改善在 l级以上,异常指标好转;无效:症状、体征及异常指标均无好转[4]。

1.5 统计方法据采用SPSS 14.0统计软件,计数资料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t检验,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3.33%。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n(%)]

3 讨论

功能性消化不良(FD)属中医学中“痞满”、“反胃”、“胃痛”等范畴,多因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遂等导致脾胃气虚,运化失常所致。中脘、天枢、足三里、脾俞、胃俞、关元、气海等均为脾经、胃经之穴位,在上述穴位中进行黄芪注射液注射,可发挥黄芪健脾补气的作用,而药理研究表明,黄芪具有促进胃肠血液循环,增加胃肠血液供给,修复组织,调节胃肠运动,保护胃黏膜等作用。此外,于中脘穴施以温和灸补法治疗,既可温阳益气,又可健脾养胃,使脾胃功能得以恢复,改善症状。总之,采用穴位注射配合温和灸治疗 FD疗效较好,症状改善明显,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罗金波,琚坚.功能性消化不良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综述,2011,17(22):3431-3434.

[2]冯敏晓,顾勤.中医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认识[J].中医药信息,2010,27(2):97-99.

[3]杨金梅,张唐法,黄国付.热敏灸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 23例[J].江西中医药,2011,42(1):44.

[4]张万岱,危北海,陈治水,等.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4,12(6):382.

猜你喜欢

中脘功能性黄芪
“补气之王”黄芪,你吃对了吗?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要想肠胃功能好 按摩中脘不可少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穴位贴敷良附丸对消化性溃疡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黄芪是个宝
一种功能性散热板的产品开发及注射模设计
带鱼黄芪汤缓解胃下垂
针刺治疗中风后顽固性呃逆验案一则
黄芪对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