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川芎茶调散合三虫汤加减治疗偏头痛疗效观察

2013-08-25陈永贵何万贵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3年7期
关键词:荆芥川芎偏头痛

陈永贵 何万贵

1.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红十字医院,四川 广元 628014;2.四川省广元市朝天区人民医院,四川 广元 628012

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共70例,为本院2008年至2012年就诊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40例,男16例,女24例,年龄21.62岁,平均41岁;病程最长20年,最短5个月。对照组30例,男12例,女18例;年龄20~60岁,平均39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3个月。2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2 诊断标准

参照《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1]拟订:①头痛呈周期性反复发作,主要表现为单侧、双侧或全头搏动性疼痛或胀痛。头痛发作持续时间数分钟或数小时,一般不超过24小时,也有持续长达一周,间歇期则如正常人,病程常迁延数年。②头痛多因环境变化,外界刺激、情绪因素、躯身或精神疲劳,饮食失节,月经来潮等因素诱发。③发作时常伴恶心、呕吐、失眠、多梦等症状。④神经系统理化检查无特殊,排除高血压、急性脑血管意外、颅内占位性病变,外伤、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疾病引起的头痛。

3 治疗方法

治疗组:川芎20g,白芷12g,防风10g,蔓荆子15g,荆芥10g,薄荷20g,蜈蚣2条,全虫6g,蝉退6g,天麻15g,勾滕15g,丹参20g,白芍15g,甘草6g,茶叶少许,风热偏重加菊花、僵蚕,风寒加细辛、羌活;肝阳上亢加石决明,代赭石;舌质紫暗或有斑点加桃仁、红花;肝气郁结加柴胡、川楝子;气虚加黄芪;血虚加当归,每日一剂,水煎服,14天为一疗程,顽固者服药2个疗程。

对照组:发作期间以阿司匹林片1~2片口服,缓解期予尼莫地平20mg,一日3次,西比灵10mg,每晚一次,疗程同治疗组。

4 疗效标准

治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随访半年后无复发,脑血流正常。有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消失,半年后有复发现象,脑血流图基本正常。无效:头痛及伴随症状无好转。

5 治疗结果 见下表。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效果统计 (例)

6 典型病例

杨某:女,41岁,2011年7月6日初诊,自诉反复发作性头痛6年余,每次发作持续1~3天,初期服止痛药能缓解疼痛,近1年服药后不能缓解,每次发作十分苦恼。做CT排除颅内占位性及其它疾病;刻诊:痛苦病容,急躁易怒,右侧头痛为主,口苦伴恶心、呕吐,舌质红苔黄,脉弦滑。处方:川芎20g,丹参20g,防风10g,蔓荆子15g,荆芥10g,蜈蚣2条,全虫8g,蝉退8g,天麻15g,勾滕15g,白芍15g,竹茹1团,代赭石15g,菊花15g,薄荷15g,僵蚕10g,甘草6g,茶叶少许。共5剂,一日一剂,服药5剂后病情明显减轻,一个疗程后病痊愈,随访至今未复发。

7 体会

偏头痛属祖国医学“头痛”范畴,有“义风病”、“偏头风”之称。中医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清阳之府,巅顶之上,惟风可至。”其主要病机始于风,“风为百病之长”。外感六淫之邪循经上犯巅顶,清阳之气受阻,气血不畅而头痛。内伤则气血逆乱,淤阻脉络,脑失所养皆可致头痛。临床表现主要以“风”、“瘀”为病理特点,故治疗上当以搜风通络,活血祛瘀为主。方中川芎行血中之气,祛血中之风,上行头目,活血化瘀,为止头痛要药;防风、白芷、蔓荆子、荆芥发表除湿,祛风理血,所谓“高巅之病、非风药不能到达”。薄荷清利头目,搜风散热;蜈蚣、全蝎搜逐血络之风,解痉镇痛;蝉衣善于疏散肝经风热;偏头痛时发时止,缠绵难愈,虽无淤血之外症,但循“久痛入络”、“久病必淤”之理,故用丹参配合川芎活血化瘀;天麻、钩藤平肝熄风;白芍养血和营,缓急止痛,又能防止风药升散太过,清茶苦寒上清头目,甘草调和诸药。诸药合用祛风通络,活血化瘀,解痉镇痛,药证相符,头痛自愈。

[1]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猜你喜欢

荆芥川芎偏头痛
川芎的研究进展及质量标志物(Q-marker)的预测分析
川芎茶调散治疗耳鼻喉科疾病举隅
荆芥
夏日不忘荆芥香
荆芥香里夏日爽
太胖太瘦都易患偏头痛
大川芎方多组分制剂释药特性的评价
藏荆芥化学成分的研究
胆囊炎多食川芎黑豆
偏头痛吃紫菜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