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肉鸡源致病性大肠埃希菌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基因的检测

2013-08-14伍成奇邱渊皓刘万华王晶钰

动物医学进展 2013年4期
关键词: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酶

金 彪,伍成奇,唐 攀,邱渊皓,刘万华,武 宁,王晶钰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青霉素及其衍生物、头孢菌素、单酰胺环类、碳青霉烯类和青霉烯类酶抑制剂等。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从头孢菌素的母核7-氨基头孢烷酸连接不同侧链而制成的半合成抗生素。药物首先发现于1945年[1],经过一段时间的实验室研究,于1963年被正式应用于临床当中,并且根据临床的应用情况不断改进。由于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广泛应用,其耐药性问题日趋严重,给临床治疗带来了困难。大肠埃希菌(E.coli)产β-内酰胺酶是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由质粒介导的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是新一代β-内酰胺酶类抗生素耐药的主要原因,使包括第三代头孢菌素在内的多种β-内酰胺类抗生素失活,还能水解第四代头孢菌素以及单环类抗生素的质粒介导的β-内酰胺酶(β-lactamases,BLA)[2-3]。ESBLs是由质粒介导的,它可以通过接合、转化、转导等形式获得或转移耐药基因。根据ESBLs基因和蛋白质的同源性将其分为四类,即TEM型、SHV型、CTX-M型、OXA型酶[4],本次研究采用了前三类酶。目前,产β-内酰胺酶是E.coli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主要机制,医学研究较多,但国内兽医临床鲜有报道。因此,本研究目的是了解鸡源致病性E.coli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耐药情况及耐药基因与耐药性的相关性,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以及E.coli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1.1 菌株来源及其培养 108株鸡源致病性E.coli,2012年8月~10月先后分离自陕西省几个主要规模化养鸡场的鸡群。无菌操作采集上述规模化养鸡场的鸡群疑似感染E.coli的病、死鸡肺脏、肝脏样本,接种麦康凯琼脂平板培养基初步分离,通过培养特性观察、生化试验、动物致病性试验共分离鉴定出108株致病性E.coli,由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医学院动物性食品卫生检验实验室保存。

1.1.2 培养基及药敏纸片 麦康凯琼脂和营养琼脂,购自北京奥博星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细菌微量生化反应管,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有限公司;7种β-内酰胺类药敏纸片(头孢派酮、头孢他啶、头孢噻肟、头孢唑啉、头孢曲松、头孢呋肟、头孢噻吩),购自杭州天和微生物试剂公司。

1.1.3 主要试剂 PCR Master Mix(含Taq DNA聚合 酶、dNTP、PCR buffer)、DNA Marker DL 2 000,购自宝生物工程(大连)有限公司;NaCl,购自四川西陇化工有限公司;酵母提取物和胰蛋白胨,购自英国Oxoid公司;溴化乙锭(100mg),购自广州宝泰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琼脂糖,西班牙Biowest公司产品;胶回收试剂盒,购自天根生化科技有限公司。

1.1.4 耐药基因引物设计 根据GenBank中已发表的β-内酰胺酶的耐药基因序列,用Primer5.0软件分别设计针对β-内酰胺酶tem、ctx-m和shv的3种特异性引物,设计的引物序列见表1。引物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合成。

表1 PCR扩增引物Table 1 The primers for PCR amplification

1.2 方法

1.2.1 细菌的药物敏感性试验 参照CLSI(clinical and laboratory standards institute)推荐的K-B药敏纸片法对108株鸡源致病性E.coli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判定结果参照CLSI手册中药物敏感性标准[5]。

1.2.2 耐药基因的PCR扩增 将待检菌株划线接种麦康凯琼脂培养基平板,37℃培养24h,挑取菌落溶于500μL无菌纯水的离心管中制成浓菌悬液,100℃煮沸10min,12 000r/min离心5min,取上清作为模板,并保存于-20℃备用。PCR反应体系:2×PCR Master Mix(含有2×TaqDNA 聚合酶,2×PCR buffer 和 2×dNTP)10μL,10 pmol/μL上、下游引物各0.5μL,ddH2O 10μL,模板为4μL。PCR反应条件:95℃预变性5min;94℃50s,50s,72 ℃ 60s,共35个循环;72 ℃ 10 min;4℃结束反应。取10μL产物用10g/L琼脂糖凝胶电泳,并用凝胶成像仪成像观察拍照。

1.2.3 PCR产物的测序分析 将耐药基因的PCR阳性产物用胶回收试剂盒回收,送由南京金斯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行序列测定,用DNA Star软件对测序获得的耐药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的相关序列进行比对分析。

2 结果

2.1 致病性E.coli分离株的耐药性

108株鸡源致病E.coli分离株的药敏试验结果见表2。

从表2可以看出,7种β-内酰胺类药物中,致病性E.coli对头孢噻吩的耐药率最高(95.7%),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最低(18.5%),其余的耐药率均超过70%。总的来看,致病性E.coli对头孢菌素类药物的耐药率均较高。

表2 分离的致病性E.coli的耐药情况Table 2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of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from chickens

2.2 致病性E.coli分离株耐药基因的PCR检测

采用PCR技术,对108株鸡源致病性E.coli分离株进行了3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扩增检测,tem和ctx-m2种耐药基因被检出,获得与预期目的片段大小相符的扩增条带(图1,图2),检出率分别为98.1%和74.1%,未检测到shv基因

2.3 致病性E.coli耐药表型与耐药基因检出情况比较

耐药基因在鸡源致病性E.coli耐药菌株中的检出情况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耐药基因tem在头孢他啶和头孢呋肟耐药菌株中检出率最高,达100%,除了在头孢曲松耐药菌株中为79.6%外,其余的检出率都超过了95%,与菌株耐药性有显著相关性(P<0.05);耐药基因ctx-m在头孢噻吩耐药菌株中检出率最高达86.3%,最低的是在头孢他啶耐药菌株也达到了50%,与菌株耐药性有显著相关性(P<0.05);tem+ctx-m两种耐药基因的检出率除了在头孢他啶耐药菌株中与ctx-m的一样外,其余的都比ctx-m的检出率略低。耐药基因shv的检出率为0。

图1 tem阳性菌株PCR产物扩增图Fig.1 PCR products of tem positive isolates

图2 ctx-m阳性菌株PCR产物扩增图Fig.2 PCR products of ctx-m positive isolates

表3 致病性E.coli耐药株耐药基因的检出率Table 3 Detection rates of resistance genes in resistant isolates of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

2.4 耐药基因测序分析

检出的2种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的特异性目的条带,经回收测序后,分别与GenBank中的相应序列进行比对,结果显示,阳性菌株携带的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与GenBank中提供的相应基因序列相似性均高达98%以上,其中tem基因为99.3%,ctx-m为98.6%。

3 讨 论

β-内酰胺类药物是医学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抗菌药物之一,在兽医临床上也发挥着及其重要的作用,随着该类药物的大量使用,耐药性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严重影响了该药物的临床疗效,已成为国内外耐压性研究关注的焦点。目前在许多国家和地区有大量关于E.coli耐药性的研究[6-7],E.coli的耐药性已经成为全球性问题。目前,在已发现的ESBLs基因型中,tem有168种,shv有114种,ctx-m有89种[8]。tem已是ESBLs中最常见的基因型广谱抗生素,特别是第三代头孢菌素在临床上的广泛使用以来,使得质粒介导的产ESBLs细菌在中国不同地区广泛传播[9]。本文PCR结果显示陕西部分地区tem基因检出率最高。

张利勃等[10]研究发现,辽宁省ESBLs鸡源E.coli基因亚型以tem为主,其次为ctx-m型,未发现shv型基因,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国内外对E.coli中质粒介导的耐药基因已有报道,但是种类单一,对于鸡源致病性E.coli耐药基因的全面研究和报道相对较少。Meunier D等[11]对法国E.coli分离株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发现blaTEM和blaCTX-M的检出率分别为62.5%和100%。

Li L等[12]研究发现,我国鸡源E.coli中β-内酰胺酶基因blaTEM和blaSHV在1970年-2003年检出率有所下降,2004年-2007年又逐渐上升。Tang X等[13]对我国2004年-2007年猪源致病性E.coli耐药基因检测时发现,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以blaTEM为主,检出率为87%;杨澍等[14]对人源E.coliβ-内酰胺酶耐药基因进行检测发现,耐药基因以blaTEM为主,本研究结果与其基本一致,这可能与耐药基因在细菌间转移有关。Jacob S等[15]报道,ESBLs菌可通过接合、转化和转导等方式使耐药菌基因在细菌间快速传播扩散,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进一步说明加强β-内酰胺酶监测的迫切性和必要性。本研究结果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合理使用和耐药机制的研究提供了数据支持。

[1] Gravante G,Venditti D,Filingeri V,et al.The role of singleshot antibiotic prophylax is in inguinal hemia rapair a meta-analysis approach of 4336patients[J].Annals of Surgery,2008,248(3):496-497.

[2] 熊剑辉.Etest用于革兰阴性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测定[J].临床检验杂志,1998,16(3):138-140.

[3] 李家泰,李 耘.我国医院和社区获得性感染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研究[J].中华检验医学杂志,2003(12):1035-1046.

[4] Decousser J W,Poirel L,Nordamann P.Characterization of achromosomal encoded extended spectrum class Aβ-lactamase fromKluyvera cryocrecens[J].Antimicrob Agent Chemoth,2001,45(12):3595.

[5] Committee for Clinical Laboratory Standard.Performance standards for antimicrobial susceptibility testing;nineteenth informational supplement[S].Wayne,PA:CLSI,2009,M100-S19.

[6] Morris A K,Masterton R G.Antibiotic resistance surveillance:action for international studies[J].J Antimicrob Chemother,2002,49(1):7-10.

[7] Smith D L,Harris A D,Johnson J A,et al.Animal antibiotic use has an early but important impact on the emergence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human commensal bacteria[J].Pro Nat Aca Sci USA,2002,99(9):6434-6439.

[8] 苑 丽,刘建华,胡功政,等.鸡大肠杆菌TEM和CTX-M型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分型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20):1-7.

[9] Carattoli A,Garcfa-Fernandez A,Varesi P,et al.Molecular epidemiology of Escherichia coli producing extended-spectrumβlactamases isolated in Rome,Italy[J].J Clin Microbiol,2008,46(1):103-108.

[10] 张利勃,刘延庆,乔长涛,等.鸡源性大肠杆菌产超光谱β-内酰胺酶基因型分布[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0):76-78.

[11] Meunier D,Jouy E,Lazizzera C,et al.CTX-M-1-and CTXM-15-type beta-lactamases in clinical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s recovered from food-producing animals in France[J].Int J Antimicrob Age,2006,28(5):402-407.

[12] Li L,Jiang Z G,Xia L N,et al.Characterization of antimicrobial resistance and molecular determinants of beta-lactamase in Escherichia coli isolated from chickens in China during 1970-2007[J].Vet Microbiol,2010,144(3-4):505-510.

[13] Tang X,Tan C,Zhang X,et al.Antimicrobial resistances of extraintestinal pathogenic Escherichia coliisolates from swine in China[J].Microbial Pathogenesis,2011,50(5):207-212.

[14] 杨 澍,徐强胜,王雪刚,等.990株大肠埃希菌的耐药性及β-内酰胺酶基因的检测[J].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11,11(12):1113-1115.

[15] Jacob S,Shiri N V,Inna C,et al.Extended-spectrum beta-lacta-mases among enterobacter isolates obtained in Tel Aviv,Israel[J].Antimicrob Agent Chemother,2005,49:1150-1156.

猜你喜欢

内酰胺类抗生素内酰胺酶
产β-内酰胺酶大肠杆菌研究现状
UPLC-MS/MS同时测定鱼腥草中3个马兜铃内酰胺类成分的含量△
新型铁碳微电解材料去除喹诺酮类抗生素研究
水产品中三种糖肽类抗生素检测方法的优化
婴幼儿下呼吸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感染临床分析
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高效检测动物源性食品中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
β-内酰胺酶抑制剂合剂的最新研究进展
注射用头孢菌素类抗生素与常用注射液的配伍稳定性
《β-内酰胺类抗生素残留分析的新型荧光检测物》图版
头孢菌素类抗生素的不良反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