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尿激酶联合肝素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疗效观察与护理

2013-07-01汪祝琴董世萍

中国药物经济学 2013年7期
关键词:血流量尿激酶动静脉

汪祝琴 董世萍

尿激酶联合肝素进行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疗效观察与护理

汪祝琴 董世萍

目的比较尿激酶联合肝素和肝素对中心静脉置管封管的疗效观察。方法将20例血透患者随机分成研究组(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和对照组(肝素封管),观察与比较两组导管堵塞次数、静脉压、血流量、出血、动静脉反接次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导管堵塞与动静脉端反接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研究组血流量(220±50)ml/min,对照组(170±50)ml/min;研究组静脉压(70±30)mmHg,对照组研究组静脉压(110±30)mmHg,两者差异(P<0.05)有显著性,两组的出血情况差异(P>0.05)无显著性。结论中心静脉置管患者规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可以保证导管的通畅度和足够的血流量,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透析的充分性。

尿激酶联合肝素;中心静脉置管;封管;护理

血管通路是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良好的血管通路是保证血液透析顺利进行和充分透析的关键。中心静脉置管作为血管通路的一种途径,现已经被广泛使用。就如何保持留置导管的通畅、防止导管堵塞、延长使用时间、保证足够的血流量、增加透析充分性,本文对20例中心静脉置管患者采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和肝素封管的疗效进行了对比观察,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间,在我院使用中心静脉置管、透析超过6个月的血液透析患者20例,其中中心静脉临时置管6例,颈内静脉半永久性置管14例;男11例,女9例;年龄在36~85岁;原发病高血压病3例;糖尿病11例;肾炎2例;痛风性肾病2例;多囊肾1例;IgA肾病1例。

1.2 方法每次透析结束后,用 0.9%生理盐水20ml分别快速注射到导管动静脉端。研究组给予临时性导管与永久性导管均用尿激酶1万U+肝素钠100mg+0.9%生理盐水3.5ml溶解,封管液量视导管长度而定;对照组给予临时性导管与永久性导管均用肝素钠100mg+0.9%生理盐水2ml,封管液量视导管长度而定。两组透析次数均为3次/周,时间为4h。

1.3 观察指标

1.3.1 血栓每次透析前抽出导管动、静脉端封管液各 2ml,观察导管是否堵塞,有无血栓、管内有无凝块。

1.3.2 出血倾向询问及检查全身有无出血倾向,如皮肤、黏膜有无出血点、瘀斑,齿龈、鼻腔有无出血。

1.3.3 血流量观察每次透析时血流量大小及变化情况。

1.3.4 静脉压观察每次透析时静脉压大小及变化情况。

1.3.5 动静脉反接观察透析中是否因血流量不足导致动静脉反接及反接后流量,反接后流量仍不足,且静脉压高。

1.4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正态分布资料的实验数据用(±s)表示,参数资料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治疗各项观察指标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比较(±s)

组别 n发生血栓(ml/min)透析血流量(mmHg) 静脉压动静脉端反接 出血研究组对照组P10 10 0.7±0.4 0.8±0.7<0.05 250±16.9 203±17.2<0.05 66.5±23.5 101.5±25.8<0.05 0.7±0.4 1.5±0.8<0.05 0.3±0.1 0.4±0.2>0.05

3 护理

提高穿刺置管技术,减少血管损伤,也是降低导管阻塞的有效措施之一。操作前对患者、环境、操作者自身进行评估。严格消毒导管口周围皮肤,消毒范围应超过敷料大小,直径应大于10cm,并观察局部有无红肿、渗血现象。每次透析前用注射器抽动、静脉管各2ml血弃去,观察导管通畅情况及有无血栓形成。选择适当的封管液,封管液量视导管长度而定。封管时采用正压脉冲式封管,边推边夹,使导管内有一定的压力,以减少血液返流到管腔内。减少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积极治疗肺部感染,因为恶心、呕吐、咳嗽会增加管腔内压力,使血液返流到导管内,增加导管内凝血机会[1]。加强患者及家属的卫生宣教,强调保护导管的重要性,一般情况下不宜用来抽血、输血、输液等。指导患者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保持敷料干燥,避免牵拉,防止发生出血、感染、空气栓塞等严重并发症。

4 讨论

封管液的选择和正确使用对干预导管功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2]。尿激酶是从健康人体尿或肾细胞组织培养液中提取的蛋白水解酶,能直接激活纤溶酶元成为纤溶酶,从而溶解血栓。本研究显示,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比肝素封管效果更好,明显改善了导管功能。研究组导管堵塞与动静脉端反接发生率低,研究组血流量(220±50)ml/min,对照组(170±50)ml/min;研究组静脉压(70±30)mmHg,对照组研究组静脉压(110±30)mmHg,两组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的出血情况差异无显著性。通过对比观察,中心静脉置管患者可规律使用尿激酶联合肝素封管,既可以保证导管的通畅度和足够的血流量,又在一定程度上延长了导管的使用时间,提高了患者透析的充分性。

[1] 陈静芳,谈丽丽,杨晓红,等.尿激酶封管在糖尿病肾病长期留置导管中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23).

[2] 赵微燕,陈法东,包国豪,等.肝素尿激酶混合液在预防深静脉留置导管功能丧失中的应用[J].实用医学杂志,2008,24(11).

R472

A

1673-5846(2013)07-0461-02

合肥市第三人民医院血液净化中心,安徽合肥 230022

猜你喜欢

血流量尿激酶动静脉
替罗非班联合尿激酶在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应用效果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阻力递增踏车对年轻健康男性相关呼吸、运动肌肉血流量的影响
介入治疗脑动静脉畸形栓塞术的护理体会
脑血栓患者尿激酶溶栓疗法治疗的效果分析
抖腿是健康行为
浅谈体育课准备活动与整理活动的作用
机械溶栓结合尿激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VSD)结合尿激酶溶液冲洗应用于四肢软组织缺损的研究
宫颈妊娠合并子宫动静脉瘘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