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诊2型糖尿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健康教育

2013-06-28林秀媚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抵抗胰岛素糖尿病

林秀媚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江门 529000)

初诊2型糖尿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患者的健康教育

林秀媚

(广东省江门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 江门 52900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改善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12 月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 124 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 62 例,观察组给予糖尿病健康教育同时根据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具体原因进行强化教育。对照组仅给予常规糖尿病健康教育,观察两组患者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情况。对上述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走访,观察两组患者每月就诊情况。结果 观察组中有 44 例患者接受胰岛素注射治疗,治疗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走访期间观察组中有 26 例患者能够坚持每月至少就诊 1 次,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根据初诊 2 型糖尿病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具体原因给予健康教育有利于消除不良心理因素的影响,积极面对疾病及治疗,对提高预后效果和生活质量均发挥着积极的作用。

初诊2型糖尿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健康教育

糖尿病是由于机体胰岛素缺乏引发糖、脂肪、蛋白质、水以及电解质代谢紊乱的综合征,长期血糖过高还会引发多种并发症,且很难治愈。严重危害了人类的健康,被称为“隐形杀手”。胰岛素强化治疗通过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维持正常的血糖水平,使糖尿病的临床症状得到缓解,并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众多治疗方法中以使用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效果最好[1]。但相当数量的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对使用胰岛素进行胰岛素强化治疗存在着抵触心理,导致治疗不及时,这种现象称为“心理性胰岛素抵抗”[2]。针对这一情况,我院尝试根据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具体原因在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中开展健康教育工作,并且取得了较好的成效。现将健康教育的方法措施以及应用效果进行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符合2009年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的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124例,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2例。观察组中男性33例,女性29例,患者年龄39~55岁,平均年龄(46.4±6.2)岁,对照组中男性35例,女性27例,患者年龄42~56岁,平均年龄(47.3±5.8)岁。两组患者确诊后均表示不愿意接受胰岛素治疗,对疾病存在一定的恐惧。两组在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以及经济收入组成方面比较具有可比性,P>0.05,未见统计学意义上的差异。

1.2 方法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有关糖尿病及其治疗的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根据患者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具体原因同时进行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具体措施如下:

糖尿病患者特别是初诊患者,对疾病本身存在着过分的恐惧,这种心理常造成对病情以及疾病危害的盲目夸大,大多数患者能够积极主动配合治疗,还有相当多的患者面对疾病呈现出消极的态度,有的存在放弃治疗的想法。护理人员对糖尿病本身及治疗现状给予细致的讲解,结合患者自身的治疗方案和现状对预后效果进行评估,在建立信任感的同时给予心理疏导,增强患者坚持治疗的信心和勇气。

糖尿病患者往往需要长期注射胰岛素以维持体内胰岛素水平,患者害怕使用胰岛素会带来依赖性和成瘾性而拒绝使用胰岛素进行治疗。通过护理人员细致耐心的指导,使患者认识到胰岛素是人体必需的一种激素,是“必需”而非“毒品”,离开胰岛素人不可能存活,注射外源性的胰岛素对进行胰岛素强化是治疗糖尿病最有效、最根本的方式。使患者消除顾虑,配合治疗。

注射胰岛素进行治疗一般不需要住院,患者可在家进行注射。患者认为注射给药自己不会操作,同时每天注射比较麻烦影响外出走亲访友,很多患者更愿意接受口服降糖药物进行治疗而拒绝胰岛素治疗。护理人员采用一对一的方式进行指导示范,确保患者或家属熟练掌握注射的时间、剂量、注射部位注射方法以及注意事项,如定期更换注射部位、定期复查血糖水平以调整注射剂量等。患者的第一次注射护理人员必须进行全程的监视指导,经济条件允许的患者建议其使用胰岛素笔。

使用胰岛素加上口服降糖药物的每个月的花费一般在千元左右,对于患者及家庭来说负担较重。出于经济条件的考虑,很多患者不得不放弃治疗。医护人员应对胰岛素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降低所产生的长远意义进行分析,使患者综合考虑,根据自身条件选择更有价值的治疗方式。

1.3 观察项目

观察两组患者接受注射胰岛素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情况,统计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人数。

分别对两组中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走访,观察两组患者就诊情况。记录能够坚持每月至少复诊1次的患者数。

1.4 统计学方法

所得数据录入SPSS 10.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情况

两组接受注射胰岛素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的患者人数及治疗率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情况

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有44例患者接受注射胰岛素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治疗率为70.97%,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χ2=11.7955,P<0.01。

2.2 定期复诊情况走访

分别对两组中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走访,两组患者平均每月的复诊次数统计,见表2。

表2 定期复诊情况走访

结果显示:观察组中接受注射胰岛素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的44例患者中有26例坚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复诊,对照组中接受注射胰岛素进行糖尿病强化治疗的25例患者中有7例坚持每月至少进行一次复诊,χ2=6.175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糖尿病是一种全球性的疾病,据统计全球糖尿病的患病人数接近2亿,在我国有超过3%的人口患有糖尿病,且这一比例还在增长当中。糖尿病给患者带来的影响不仅仅是肉体上的,随着患病人数的增多,临床症状的发展以及各种并发症的陆续出现,对患者的心理健康造成沉重的负担和损害。糖尿病是不能够根治的,科学的用药、合理的饮食、适量的运动加之积极乐观的精神态度可以对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加以控制。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应用胰岛素进行治疗是控制病情的发展、降低因糖尿病的并发症致残、致死的最为有效的方法[3]。

相关文献[4]中就糖尿病患者经治疗未能达标的原因进行分析,其中拒绝使用胰岛素在造成血糖水平不达标的因素中的比重达到68.8%。很多糖尿病患者,特别是2型糖尿病初诊患者对胰岛素强化治疗存在误区,2型糖尿病也被称为“非胰岛素依赖性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β细胞能够分泌胰岛素,但胰岛素分泌量和效力不能够满足生理需要。患者认为既然自身能够产生胰岛素就不需要在花费大量的费用补充外源性的胰岛素了。其实不然,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分泌胰岛素的机体就像一部超期服役的机器,若不及时的减轻负担,进行修复,很快就会彻底瘫痪。所以2型糖尿病患者即使可以合成胰岛素也应进行适当的补充。

面对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患者,更加需要加强相关的健康教育,通过医护人员专业的讲解和指导,正确认识自身机体所面临的危机,正视胰岛素治疗的重要性,尽早接受治疗,使病情尽早得到控制,提高生活质量。

[1]刘 秀 广.初 诊 2 型 糖 尿 病 的 治 疗 进 展 [J].华 北 煤 炭 医 学 院 学报,2009,11(2):181-182.

[2]张巧,陈时芳,双倩.心理性胰岛素抵抗的相关因素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05,20(8):720-721.

[3]李玉 玲,颜 凤 慧.中青 年 糖尿 病患 者胰岛素治疗 存 在 的问 题 及 护理干预[J].军医进修学院学报,2010,31(8):833-834.

[4]迟家 敏,吴青,秦明照,等.北 京 地 区2077例2型糖尿病患者治 疗 达标调查[J].北京医学,2008,30(8):513-515.

R587.1

:B

:1671-8194(2013)10-0373-02

猜你喜欢

抵抗胰岛素糖尿病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糖尿病知识问答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糖尿病知识问答
做好防护 抵抗新冠病毒
自己如何注射胰岛素
iNOS调节Rab8参与肥胖诱导的胰岛素抵抗
胰岛素拆封前后保存有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