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2013-06-28金香兰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差错急诊科科室

金香兰

(和龙市人民医院,吉林 和龙 133500)

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分析

金香兰

(和龙市人民医院,吉林 和龙 133500)

目的 探讨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方法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 2011 年 1 月至 2012 年 1 月之间所收治的 100 例急诊科患者为观察对象,所有急诊科患者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 经过风险管理护理,所有患者的急诊症状均显著改善,临床护理前后护理缺陷发生率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对比均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 0.05)。讨论 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在急诊科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效率,降低医疗纠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因而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急诊科护理;风险管理;临床价值

急诊科是临床护理工作最为复杂繁琐的科室,任何一个护理操作环节的微小差错都会间接或直接地导致患者出现生命危险,而且护理人员自身也需要承担相应的人身、法律和经济风险。急诊科室作为护理风险最高的一个科室,要求所有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都要保持头脑的冷静,从而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每个突发事件。本次临床实验对急诊科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的临床价值进行了分析,现将本次临床实验的结果进行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本次临床观察以我院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之间所收治的100例急诊科患者为贯彻对象,男性54例,女性46例,患者年龄范围在18~72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5±8.6)岁。

1.2 方法

①急诊护理仪器设备管理。急诊科室所接诊的通常都是需要急救的患者,因此,随时需要对抢救所需的物品和药物进行科学管理。对于所有的抢救设备,都要做到专人专管,并每周定时对物品的完备性和运行的良好性进行检查,以确定设备仪器能够随时正常使用。同时,加强日常的仪器保养和清洁,对于日常所使用的仪器设备要保证每次交接班前彻底清点,做好记录工作,若记录仪器发生故障或缺损率,需要及时向器材科负责人员或护士长报告,以尽早排除故障,保证急诊救治工作的顺利进行。②加强质量控制管理。质量控制管理是降低护理风险的一项有效的管理方法,通过这一管理措施,护理人员能够尽早发现急诊护理过程中存在的潜在和现存的护理安全隐患,从而有效的化解风险,最大限度地降低危险因素对临床护理过程的影响。护理人员在急诊护理过程中要保证严谨思考、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不管患者是否处于危重状况,都需要严格遵守三查七对的风险管理制度,避免主观武断和马虎大意等问题的发生,并详细认真地实施好所有的护理环节和工作流程。③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急诊科所接诊的患者通常病情十分复杂,且较为严重,因而与普通病房和其他科室所接诊的患者相比,急诊科室对于护理人员的要求也更高,特别是对于护理人员的专业急救护理能力的要求也更加严格。一方面,急诊科室应全面掌握所有护理人员的整体急救护理技能的熟练程度,并根据护理人员的专业素质水平,为其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教育计划,特别是对于新加入急诊科护理岗位的护理人员,应将其技能培训工作作为护理人员管理的重点,每周组织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模拟抢救护理实践,并要求所有护理人员都要全面了解急诊科室的设备仪器运用方法;每个月对全科护理人员进行一次急救技能和三基理论的考核,并将考核结果纳入评优评先的考核指标体系,以及年终成绩评定体系中。④完善护理风险管理机制。急诊科临床护理过程实施风险管理需要突出强调监督的作用,建立和实施全过程的监督机制,进行有效、系统的风险控制。在临床护理过程中,要全面贯彻科室、医院和上级管理部门的风险防范相关的各种管理措施。护理人员的临床护理操作应该应在护士长的指导监督下进行,并仔细观察和发现护理工作中的问题和不足,认真总结工作经验,虚心学习护士长的意见和指导,做好各项记录工作,互相监督,及时纠错。同时,护士长在每天交接工作时,要对本科室护理工作中的各项危险因素进行报告和总结,向患者讲解有关的注意事项和问题解决措施。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患者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同时分析护理干预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具体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通过SPSS17.0软件对本次临床观察的所有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对患者风险护理前后的数据资料进行卡方检验分析,实验t检验分析计量数据,若P<0.05,则说明实验数据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护理干预前,共有4例患者发生了护理差错,其中包括1例心电图检查误差、1例口服药物发放误差、1例标本收取误差和1例输液错误;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护理差错现象,即文书书写错误。护理干预前,共有3例患者发生了护理缺陷,其中包括1例急救护理过程中的设备故障、1例呼唤纠纷、1例文书书写误差;实施风险管理护理后,仅有1例患者出现了护理缺陷,即文书书写缺陷。急诊科患者接受风险管理护理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误差发生率对比具有显著的统计学差异(P<0.05)。如表1所示。

表1 风险管理护理前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发生率分析[n(%)]

3 讨 论

急诊科是整个医院中患者病情最为复杂且严重的一个科室,具有管理和急救任务、病种繁多、病情复杂等显著的特点,急诊科的护理工作最重、最多也最为集中,所以,该科室的护理质量能够直接反应整个医院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急诊救治能力[1]。同时,急诊科也是医疗纠纷及事故发生率最高的一个科室[2]。在急诊科的日常护理管理过程中,除了日常业务管理和护理工作之外,防范护理风险的管理工作也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3]。风险管理属于一种专业性较强的管理方法,该措施的主要内容在于通过处理、评价和识别临床护理过程中的风险事件和危险因素,最大程度地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4]。在急诊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转变急诊科的临床护理模式,将传统的仅仅依靠护理人员实施的护理模式,逐渐转变为患者、家属和护理人员三方共同配合的临床护理模式,从而将被动的接受护理变为主动的配合护理,以“理解配合”型护理模式替代原有的“家长制”型的护理模式[5]。本次临床实验结果表明,在急诊科临床护理中实施风险管理后,护理差错和护理缺陷的发生率明显降低,且显著低于护理干预前,由此可见,实施风险管理后急诊科的整体护理质量和效率发生率显著的提升。

综上所述,在急诊科临床护理过程中实施风险管理,有助于降低医疗纠纷和医疗事故的发生率,从整体上提高整个医院的护理质量,降低护理缺陷和护理差错的发生率,提高临床护理的质量和安全性,因而临床推广和应用价值较高。

[1]菜 佩 源.护 理 操 作风险 量化 表 在 护生临 床 带 教中的应 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17):90-91.

[2]杨树杰.关于急诊护理中风险管理的探讨与总结[J].中国中医药咨询,2011,3(4):158-159.

[3]贾 晓 峰 .风 险 管 理 在 急 诊 科 护 理 管 理 中 的 应 用 [J].西 部 医学,2010,22(2):387-388.

[4]李双连.对急诊科护理操作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0,3(8):231-232.

[5]席 淑 华.对 急诊 护 理 操 作 实 施 风 险 管 理 的 探 讨 [J].中华 护 理 杂志,2008,39(2):394-395.

R472.2

:B

:1671-8194(2013)10-0363-02

猜你喜欢

差错急诊科科室
精益A3管理工具在提高STEMI患者绕行急诊科直达导管室的应用与探讨
消毒供应中心与临床科室建立有效沟通的实践与探讨
急诊科护士分层培训的实践与探索
科室层级护理质量控制网的实施与探讨
直升机防差错设计
急诊科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护理应用
新阅读环境下报纸差错的有效防范对策
爱紧张的猫大夫
差错是习题课的有效资源
“合作科室”为何被坏了名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