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2013-06-28覃丽英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精神科人性化我院

覃丽英

(常德市康复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覃丽英

(常德市康复医院,湖南 常德 415000)

目的 探讨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 650 例,均为 2010 年 1 月至 2011 年 1 月我院精神科收治的女性精神住院患者,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 325 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对照组在此基础上采用人性化护理模式,6个月后对比两组的护理质量与患者、家属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发生率、患者暴力倾向发生率及患者满意度(3.69%、8.92%、98.15%)均明显优于对照组(8.62%、17.54%、90.7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对女性精神患者实施人性化护理,可明显减少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事件,降低患者暴力倾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树立医院服务品牌,值得推广应用。

人性化护理;精神科;女性精神患者;应用价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医疗模式的转变,人们的医疗护理观念转变护理服务内涵渐丰,除了需要高超的医疗护理技术,更对护理服务提出了新的要求。患者更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舒适与满足,自我保护意识增强。精神病患者作为一个特殊的患者群体存在,他们需要得到也理应得到更多的护理与关怀。女性精神患者由于受生理特征、内分泌功能及心理因素等的影响,在临床护理中又有其自身的特点[1]。我院近年来按照“以人为本”的护理服务理念,积极响应卫生部确定的“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要求,从2010年1月在精神科实施人性化护理模式以来,护理质量明显提高。现总结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的对象共650例,年龄17-80岁,平均(41.3± 4.5)岁;病程1~28年,平均(9.6±3.2)年。文化程度:初中及其以下347例,中专及高中225例,大学及以上78例。所有患者均符合CCMD-3 中国精神疾病的诊断标准。入院时间1~32个月,平均(6.5 ±2.3)个月。护理人员共20名,护龄均≥2年。按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25例划分,两组在护理人员配置、收治病种以及患者人数等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 护理方法

对照组产妇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全程人性化护理,具体如下。

2.1 转变护理人员观念

由于所护理对象的特殊性,过去人们往往会想当然地认为精神病患者是“疯子”“傻子”,是“无知的”,忽略了这个群体“人”的概念,缺乏对生命的尊重。但精神病患者也有一颗纯净美好的心灵,更值得我们用心去呵护。我院通过演讲、座谈、图文展示等方式,在“以人为本”护理理念的指导下,组织医院护理人员不断学习人性化护理有关理论,端正护理人员对精神病患者护理服务的认识,树立护理人员对护理的整体、专业的观念。

2.2 心理护理

女性精神病患者尤其是新入院的患者常出现紧张、焦虑、孤独、恐惧等心理,护理人员应主动关心体贴患者,进行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其表达内心感受,引导其正确认识疾病与治疗过程,促进保持积极、乐观的治疗心态,使患者在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都处于舒适的状态,提高治疗配合度,促进及早康复。

2.3 加强护患沟通

规范护士言语、护理行为及礼仪,注意沟通过程中的主动、耐心、体贴、细致,引导护士正确与患者及其家属交流沟通。女性患者入院后常常会因为想念孩子、家人而不安心住院,不配合医师治疗,部分患者甚至整日哭闹要求出院,有的会终日伏在窗台上遥望呼喊孩子的名字,甚至不吃不喝,夜间也不能安睡[2]。对此,护理人员应温和、耐心地劝导,给患者康复出院的希望,细心引导她们尽快熟悉医院环境,协助其与他病友建立良好关系,有条件应让其丈夫、孩子来院探视,使患者与家属能够适时交流,以减轻患者的思念。

2.4 月经期护理

女性患者随着机体内分泌水平的变化,病情具有不稳定性,尤其是月经期前后的一段时间,情绪容易激动、烦躁、脆弱,有的甚至出现抑郁状态,同时患者机能状况的不良也可能导致月经失调甚至闭经[1-2]。护士应准确记录患者每次月经周期的时间与情况,遇到异常时应及时上报处理,患者月经周期前应事先发放用品,同时加强患者月经周期的心理卫生宣教,指导其良好的卫生习惯 ,协助患者实时清洗下身,预防感染,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做好患者睡眠、饮食等方面的护理。

2.5 加强安全管理

不断建立健全精神科护理风险管理规章制度,如入院须知制度、交接班制度、核查制度、消毒隔离制度、患者药品、物品管理制度、安全警示规范等。同时严格新技术、新设备及新仪器使用规程与管理,并上报备案,加强对精神科各种设备的检查、保养、测定、调试,尽可能预防因护理不当或差错引起的护理风险,确保患者及护理人员的安全。

2.6 注重护理细节管理

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加强预见性护理及环节质量监控,保证护理工作的有效实施。通过建立标识、加床档、严格巡视等方式减少患者的安全隐患。此外,加强对患者服药依从性的教育,护理人员要确保“看服到口”,并及时跟踪其服药效果。

2.7 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

通过提供安静、有序的修养环境来消除患者的紧张、孤独情绪。对部分对医疗护理有较高要求的患者,我院专设了特殊病房。特殊病房的管理模式采取半开放型管理,患者可以在家属或医务人员的陪同下,自由进出病房,在适当情况下,允许患者有计划地参加娱疗活动。护理人员通常会让患者与家属共同参加活动,使患者有更多机会和家庭、社会接触,从而保障患者的身心愉悦健康。

3 结 果

护理6个月期间,干预组共发生12起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事件,占3.69%;29次患者暴力倾向事件(均得到有效控制或制止),占8.92%。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8.15%(319/325)。对照组共发生28起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事件,占8.62%;57次患者暴力倾向事件(均得到有效控制或制止),占17.54%。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患者总体满意度为90.77%(295/3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质量及患者满意度比较(n/%)

4 讨 论

精神科护理工作具有专科性强、对象特殊、差异大、疾病复杂等特点,女性精神病患者作为其中的一个相对弱势群体,在实际护理工作中需给予更多的关爱与重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患者更加注重体现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下的“人文精神”,倾向于追求精神上的舒适与满足,护理趋向人性化[3]。我院近年来通过在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实施全程人性化护理,坚持“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理念,把主动护理、真情护理、人性化护理贯穿于护理工作始终,明显减少了护理意外及护理差错事件,降低了患者暴力倾向事件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及家属满意度,树立了医院服务品牌。

[1]袁焕英.人性化护理在女性精神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及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13):158-160.

[2]李 菲 菲,高静.基层精神 病院 女性 护理 人员精神疾病态度 及 影响因素[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8):1674-1677.

[3]任红芳,郑群玲.人文关怀在女性精神病病人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2,10(1):1674-1676.

R473.74

:B

:1671-8194(2013)10-0349-02

猜你喜欢

精神科人性化我院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精神科护理工作研究进展
探讨精神科护理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与护理对策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论如何提升博物馆人性化公共服务质量
人性化
加入人性化考量令体验更佳 TDG Audio IWLCR-66 & IWS-210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