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中的应用

2013-06-28赵红霞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前路脊髓颈椎

赵红霞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中的应用

赵红霞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中的疗效及临床分析。方法 2010 年 6 月至 2012 年 6 月期间,我院诊治的 42 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全部给予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平均随访 6 个月,根据 Frankel分级标准,对两组术后脊髓功能,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 0.05。结论 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的同时,围术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护理;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脊髓功能

下颈椎骨折脱位作为一种比较严重的创伤性疾病,患者常存在较重的脊髓损伤、高位截瘫等,具有较高的致残率,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1]。目前,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多采用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我院诊治的42例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全部给予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和观察组(护理干预),每组各21例。21例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3例,女性患者8例,年龄17.0~65.0岁,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其中A级5例、B级4例、C级7例、D级5例;21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9例,年龄17.5~64.0岁,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其中A级4例、B级5例、C级6例、D级6例。在年龄、性别和原发病等方面,两组没有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护理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1.2.1 术前护理[3]

对于合并脊髓损伤患者,床边准备相应的急救物品,做好抢救准备,同时注意褥疮、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准备颅骨牵引弓、颅骨钻等牵引器材,牵引期间密切注意牵引钉道周围有无分泌物,每天定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术前给予患者有效的心理疏导,缓解其紧张、恐惧等情绪,做好各项辅助检查;术前指导患者四指将气管、食管,向非手术侧牵拉,每次牵拉时间逐渐延长,直至患者无法忍受为止,每日三次,每次维持20min,但也要注意牵拉力度,避免牵拉过度导致皮肤破损;术前指导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练习;术前告知患者戒烟、戒酒,注意保暖,进行基础疾病的控制,提高对手术的耐受力。

1.2.2 术中治疗和护理

手术治疗的同时,应用理气止痛、活血化瘀的中药,进行淤血消散、舒筋活络等治疗,通过中医有效护理,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降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

1.2.3 术后护理

①体位[4]:术后告知患者去枕平卧,使用颈托进行外固定制动处理,颈两侧放置沙袋。为了避免钢板螺钉的拔除,术后避免进行过度伸屈活动,翻身时身体保持直线,防止颈部的不适当活动。术后第2天,适当抬高床头,逐渐过渡至半卧位,术后3~5d,可以借助颈托,进行下床活动;②病情观察:术后对患者呼吸系统情况、生命体征指标进行密切观察,注意其四肢感觉、运动,以及肌力恢复情况,并与术前情况相比较。密切注意切口渗血情况,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以及引流量,并做好相关记录,一旦发现异常情况,立即报告主管医师,及时给予相应处理;③避免意外:术后虽然肌力神经功能有所恢复,但远远没有达到正常水平,如果过早下床活动,容易摔伤,长期卧床患者突然直立,可能发生直立性低血压。所以,患者术后下床活动时,应先进行半坐位,然后在护理人员协助下进行下床活动,避免摔伤;④并发症的预防;高位截瘫患者需要长期卧床,由于咳嗽反射的大幅减弱,容易出现肺部感染,所以,护理人员应鼓励患者进行有效咳痰,必要时进行吸痰处理,同时,定时翻身、拍背,按摩受压部位,避免褥疮的发生;⑤饮食护理:术后第1天,鼓励患者进食,并适当补液,术后第2天给予流质饮食,进食较差患者,可给予静脉补液,增强机体抵抗力,促进切口愈合。康复期避免进食干燥、粘性较强食物,避免发生窒息;⑥功能锻炼[5]:根据患者术后的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功能锻炼计划,并将功能锻炼的必要性和方法详细讲述给患者及其家属,鼓励患者进行主动运动和关节的被动活动,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的发生。

1.3 观察指标

平均随访6个月,根据Frankel分级标准,对两组术后脊髓功能,进行观察和比较。

1.4 Frankel分级标准

A级:完全损害,无感觉、运动功能;B级:不完全损害,损伤面下存在感觉功能,无运动功能;C级:不完全损害,损伤面下存在感觉、运动功能,但多数肌力<III级;D级:不完全损害,损伤面下存在感觉、运动功能,多数肌力≥III级;E级:感觉、运动功能正常。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和处理,计数资料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平均随访6个月,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后脊髓功能得到了明显改善,P<0.05,详细结果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脊髓功能比较

3 总 结

术前加强心理护理,术中积极配合手术治疗,科学地实施气管推移和呼吸功能训练,增加机体的耐受性,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后密切注意病情变化,尽早进行功能训练,加强饮食指导,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总而言之,对于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应用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治疗的同时,围术期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郭 彩 虹.颈 椎 前路 手术的 护理[J].中国实用神经 疾 病杂志,2008, 11(4):151-152.

[2]刘慧娟.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术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医药,2010,36(5):212-213.

[3]葛梅,周红哲.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 压植骨手术的护理干预[J].河南外科学杂志,2008,14(2):108-109.

[4]方 燕 芬.颈 椎 骨折前 路 减 压 植骨 融 合 钢 板内固 定围手术 期护 理[J].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10,5(1):20-21.

[5]胡爱琴.护理干预在下颈椎骨折脱位前路复位减压植骨手术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医药,2011,8(6):234-235.

R473.6

:B

:1671-8194(2013)10-0331-02

猜你喜欢

前路脊髓颈椎
人工3D脊髓能帮助瘫痪者重新行走?
颈椎为什么易发病
养护颈椎,守住健康
前路
脊柱脊髓损伤患者应用核磁共振成像与CT的诊断对照研究
前路漫长,但值得期待
一种用于经皮脊髓电刺激的可调便携式刺激器设计
拿什么拯救你,我的颈椎
失眠可能与颈椎有关
球囊压迫法建立兔双节段脊髓损伤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