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2013-06-28郭爱红

中国医药指南 2013年10期
关键词:热毒利巴韦疱疹

郭爱红

(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驻马店 463900)

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分析

郭爱红

(河南省西平县人民医院 儿科,河南 驻马店 463900)

目的 总结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特点,探讨热毒宁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结合本院 2010 年 12 月至 2011 年 11 月收治的 240 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治疗资料,随机分为各 120 例的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选用热毒宁 + 利巴韦林 + 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对照组选用利巴韦林 + 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对两组的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 94.2%,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 66.7%,两组疗效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治疗组患儿口腔溃疡消退、退热等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P< 0.01,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选用热毒宁配合利巴韦林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的临床效果十分显著,有必要进行临床推广。

热毒宁;小儿手足口病;临床治疗

手足口病由肠病毒引起,引起该急性传染病的病原主要是肠道病毒71型与柯萨奇病毒A16。作为出疹性急性传染病,手足口病感染性强,并且传播速度快,是5岁以下小儿最易发的急性传染病之一,尤以3岁以下婴儿易发该病。手足口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发热、口腔溃疡、手足疱疹,个别患儿伴有肺水肿、呼吸道感染等并发症。时至今日,手足口病患儿不断增多,然而还没有特异性药物面世。本院采用热毒宁+利巴韦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0年12月至2011年11月我院收治的手足口病患儿24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20例。患儿年龄在6个月~6周岁之间,两组患儿的年龄、性别、病情等情况没有明显差异,均有手足口溃疡等症状,治疗组患儿中有102例发热,对照组患儿中有98例发热。

1.2 诊断标准

240例患儿均满足以下标准:①流行病学资料;②发热,多数病例存在轻度至中度发热,个别患儿存在高热症状;③疱疹,患儿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手足掌部疱疹,且基底部有红晕,个别病例肛门附近存在疱疹;④患儿口腔存在疱疹,早于或与手足疱疹共存,且极易形成溃疡。

1.3 治疗方法

对两组患儿进行一般治疗,监测患儿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严密观察病情。患儿存在发热症状的,需要进行物理降温,针对个别高热的患儿,采取口服萘普生的治疗方式。给患儿口服保护胃粘膜的相应药物,如果患儿食欲不佳,采取口服维生素C、口腔炎喷雾剂等等药物支持治疗,如果患儿有惊厥症状,采取10%安定、鲁米那支持治疗,如果患儿有口腔溃疡、手足臀皮疹,采取金霉素鱼肝油、炉甘石洗剂外敷治疗,如果患儿有神经系统症状,采取20%甘露醇配合治疗,并调整药量及间隔[1]。

治疗组:选用热毒宁+利巴韦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其中热毒宁用量为每千克0.5mL,利巴韦林用量为每千克10mg,配以100~250mL 5%葡萄糖液,每天静脉滴注一次,1个疗程为5d。

对照组:选用利巴韦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其中利巴韦林用量为每千克10mg,配以100~250mL5%葡萄糖液,每天静脉滴注一次,一个疗程为5d。

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统计退烧、睡袍结痂、皮疹消退、口腔溃疡消退及总病程时间。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为患儿用药2d内退烧至正常体温,疱疹、溃疡、皮疹症状好转情况明显。有效为患儿用药2~3d退烧至正常体温,疱疹、溃疡、皮疹症状好转情况明显。无效为患儿用药3d以上仍未退烧至正常体温,疱疹、溃疡、皮疹症状无好转。总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以均数±标准差统计计数资料,组间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比较用χ2检验,以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疗效对比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4.2%,而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仅为66.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表1。

表1 疗效对比表(例)

2.2 症状消失时间对比

治疗组患儿退热、水疱结痂、皮疹消退、口腔溃疡及总病程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详情见表2。

表2 症状消失时间对比表(均数±标准差)

3 讨 论

小儿手足口病的治疗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关注,然而目前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面世,通常采用利巴韦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的治疗方式。热毒宁含有青蒿、栀子及金银花三种药材,具有解热、抗菌、镇痛、抗病毒、消炎、提高免疫力的功效[3]。在临床治疗中采用热毒宁+利巴韦林+葡萄糖液静脉滴注的方式,不仅总有效率高,而且症状消失快,值得临床推广。

[1]魏国义,钱春风,李振芳.药物儿科剂量用法速查手册[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118-119.

[2]朱梅英.手足口病189例临床分析[J].中国基层医药,2009,16(5):867-868.

[3]孙燕 燕.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手足口病疗 效 观察[J].甘 肃中医学院学报,2008,25(3):40-42.

R725.1

:B

:1671-8194(2013)10-0290-02

猜你喜欢

热毒利巴韦疱疹
注意利巴韦林的生殖毒性和溶血性贫血
这些人群慎用利巴韦林
夏季警惕汗疱疹
1分钟了解疱疹性咽峡炎
利巴韦林:服用之前要三思
热毒宁注射液中金银花和青蒿干燥工艺过程的批放行标准
热毒宁注射液栀子中间体生产过程中4种成分的测定
热毒宁注射液临床药物配伍禁忌分析
中药内服、外敷治疗小儿疱疹性咽峡炎100例
清疣汤外洗治疗热毒蕴结型跖疣100例